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点刺舌与星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点刺舌可见于多种疾病中。食管贲门癌患者之中晚期可出现点刺舌,其芒刺发生在舌面后四分之一近舌根处;30%的胃癌病人舌面有芒刺;少数(3.2%)肺癌患者也有舌起芒刺的现象;当白血病感染逐步加深未能控制时,  相似文献   

3.
宋本《伤寒论》即明·赵开美的复宋刻本,实为复宋本。由于影印逼真,后世均称宋本,在此,亦称宋本,但林忆校定的原刻本早已不见。赵氏于1599年以前刊刻金·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刊印后,又得到宋版《伤寒论》,并于1599年予以复刻,他在刻《仲景全书·序》中说:“复得宋本《伤寒论》焉。予曩固知成注非全文,及得是书,不啻拱壁,转卷间而后知成之荒也,因复并刻之,所以承先大夫之志欤。”〔1〕并与《注解伤寒论》、《金匮玉函方论》以及《伤寒类证》合辑成为《仲景全书》。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称作宋本的《伤寒论》即指此本。此外,…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误治变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六经病变,总以邪正两方为基础,故其治则不外祛邪、扶正两端。三阳病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三明病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若违背这一治疗原则,错失病机或妄投诸法,则每易导致正益虚,邪更盛,遂使邪势不可遏而破竹直入,变证蜂起。综观《伤寒论》所述诸误治引起的变证,有因于误汗(失汗、过汗)、误吐、误下诸由,或因于妄用温外、火逆、水摸(灌)诸法,或因于差后食复、劳复、阴阳易等。外邪客表,发汗为常法。若当汗不汗,则坐失机宜,致卫气怫郁,邪恋不去,出现寒热如疟状,身痒,热多寒少等证候。若当汗而汗之太过,或不当汗…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我国最早论述鼠疫的不朽著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戚学文 《国医论坛》1999,14(1):39-39
权威著述及高等院校教材,均认为张仲景《伤寒论》的“伤寒”为多种外感热病或热性传染病的总称。笔者十几年来,通过对我国经典传染病的复习,结合近年应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诊治外感病或传染病的临床报道,研究认为《伤寒论》是找国最早论述鼠疫的不朽巨著。兹论述如下。且从《伤寒论》撰著的时代背景及所述内容推断其症病归属《伤寒论》作者东汉医家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河南南阳(今河南省邓州市)人。张仲景的生活年代曾有多次大疫流行,据考仅公元195年由于战乱就导致大小灾疫百余次,仲景生活的荆楚地区又正是…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未病学术思想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未病之定义、机理、诊断、治疗四个方面,系统探讨了《伤寒论》未病医学思想。认为:未病的机理有五,即病机速变而证不及应、此处罹病而彼处偏盛偏衰、新病既起而宿疾潜藏、邪重病甚而真情掩匿、病证新瘥而余邪未尽或正匮未复;诊断未病的思维方法有七,即趋势外推法、五行推演法、反馈预测法、反象预测法、节律预测法、体质宿食预测法、结构预测法;治疗未病的措施有三,即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未病治已病、已病未病相兼顾。  相似文献   

7.
舌脉诊法传统理论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士英 《中医杂志》1995,36(1):9-11
舌脉诊为络脉诊法分支,又是舌诊的组成部分,当今医家正在进行着广泛研究。但因其长期未被临床普遍应用,致遗存至今的文献甚少,以此亟须深入发掘,继承提高。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第174条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174条"大便硬,小便自利"为何去桂加白术的问题,认为桂枝原为通阳化气利小便而设,既然"小便自利",故去之;加白术运化脾阳,复其行津之职,则"大便硬"可除。从而否定了去桂枝是为了防止发汗伤津,或只言去桂不言加术种种避实就虚之解释。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胃和则愈”病理机转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之语。仲景在《伤寒论》中,非常重视胃气在六经疾病向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胃属阳明,故仲景尤其在有关阳明病的治疗中,时时观察、推测胃气的强弱存亡,以判断疾病的预后。在此基础上,或以药食助胃复和,或谨守禁忌,保其胃气,待其复和,总以胃和病愈为守则。1 药物相助 胃和而愈  胃气因病邪干扰而不能复和者,仲景常以适当的汤药助胃复和,使胃和而病愈。11 以调胃承气汤助胃复和  《伤寒论》29条述虚人外感,误汗后复阳太过,伤及胃气的治法。原文为:“伤寒,脉浮…  相似文献   

10.
将《伤寒论》中有关药后反应的主要内容归纳为药中病机的反应和失治误治的反应两大部分。指出仲景分析药后反应的方法是熟番药性,具体分析,动态观察。说明掌握药后反应的临床意义在于能够确定病位,协助辨证,指导用药,判断预后,对临床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对急症学的贡献,功不可没。现将近年来治《伤寒论》急症学的理论研究进展概述如次,以飨读者。1六经病与急性效后马氏、赵氏[1]从思维体系、治疗原则、观察处理发热及西医常见热病等方面,对伤寒病和西医热病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仲景所谓伤寒大多数为流感和普通感冒。外感之初可能出现厥阴病,验之于休克型肺炎及休克型脑膜炎,均为病初即出现休克;胆道蛔虫症与急性胃痉挛是厥阴病典型例子,而心绞痛、心肌梗死均可呈厥阻病象;胆道感染是少阳病最典型反应,流感可并发鼻卡它、鼻窦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乃至…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论述温病,内容虽然不多,但却比较独到,对后世温病学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本文仅就《伤寒论》第6条内容,谈谈张仲景对温病学的贡献。1立足外感,师承《内》、《难》,用审证求因的认知方法,阐明了温病与伤寒、中风等外感病的本质不同自《内经》始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到《难经》细分“伤寒有五”,再到《伤寒论》详于寒、略于温的寒温兼论,都是把温病作为外感热病中的一种。所不同的是,《内》《难》没有详述温病的临床表现,也没有指出温病与伤寒、中风等其他外感病的具体区别,只是在其发病…  相似文献   

13.
14.
15.
平脉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过程,是临床立法论治的依据。本文从一证多脉分析法、证似脉异对比法,证歧脉同辨异法、危重症候关键脉象提示法等四个方面,对《伤寒论》平脉辨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辨舌是叶氏《温热论》的重要内容,其有"必验之于舌"之明训。舌诊对辨别病邪性质、病位、邪正盛衰,指导辨证救治都有一定意义。1辨病邪性质温病病因甚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温热类病邪与湿热类病邪,《温热论》辨病邪性质首重舌苔,其论及的舌苔  相似文献   

17.
18.
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论悸证,涉及太阳、少阳、少阴、厌阴诸经。虽同为悸,但患者的感受却不尽一致,有心悸、心中悸、心动悸、心下悸及脐下悸之不同.笔者细观请荣,发现仲景之所以详述修的部位,目的在于更准确地辨证施治。兹将笔者的体会理述于下。查《说文解字》,悸作“心动”解。成无已认为:“修者,心松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松松,不能自安者是也。”说明悸是一种心动不安或具体其他部位筑筑惕惕而不能自主运动的自觉感受。不同部位的悸动,患者的感受及相关的临床见症不尽一致。但同为悸证,却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就其病因病…  相似文献   

19.
对《伤寒论》中脉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4个主要特点:①以脉统证,分述六经病证特点;②细审脉象,详论病势进退及六经传变规律;③别脉阴阳,确定疾病性质;④三部合参,判断病位所在。脉诊在辨证治疗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仲景正是在平脉的基础上进行辨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治则治法,施以方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有效指导着中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当时疫病流行,死亡枕藉,危急重证在是书中无处不现。现将笔者研习经典所得简述如次,以求正于同道。l广猎急症学内容参照《现代急诊内科学》(陈国伟著,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3页)所列急诊症状,《伤寒论》397条原文,涉及危急重症者多达300余条,近全书SO%。论发热有龛龛发热、蒸蒸发热、目前期热、往来寒热;论喘有咳喘、喘满、喘冒、息高;论呕吐有呕逆、于呕、气逆欲呕、食谷欲呕、心烦喜呕、水入即吐、食入即吐、吐蛔、朝食暮吐;论下利有下利脓血、下利情谷、泄利下重、利遂不止;论发黄有一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