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手法是决定针刺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历来研究者甚多。针刺补泻方法繁多 ,后世学者意见纷纷 ,很难肯定多种补泻方法疗效的优劣。鉴于此 ,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对多种热补手法的运用体会 ,深感复式手法的“烧山火”较“捻转”及“提插”温补手法作用效果好。我们以“阳虚”大鼠为研究对象 ,着重比较“烧山火”手法 ,“捻转”及“提插”温补手法 ,三种不同补法对阳虚大鼠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期从实验的角度比较出三种热感手法的优劣。1 实验材料1 .1 实验动物 :健康 Wistar大鼠 ,雄性 ,体重 (2 77± 1 8) g,由河南省实验…  相似文献   

2.
郭天保论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医学入门》理论中探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对古人所云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加以论述,从临床实践中认为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归纳起来不外乎“捻转提插”四个字,捻转的目的是为了诱导针感,提插的目的是为了施行补泻,而手法成功的关键是补必热,泻必凉.同时在临床运用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烧山火、透天凉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其通过配合呼吸、提插、捻转、押手等单式手法配合而成,从而起到补热泻寒的效果,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施术过程中机体的肌肉、血管以及呼吸配合,是产生热感和凉感的关键,这对"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教学及临床应用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烧山火"针刺手法是一种复合针刺手法,为多种单式针刺手法综合操作方法,主要由提插、捻转、呼吸、徐疾、迎随、开阖、九六等多种单式补泻手法组合而成。临床多用于治疗寒证、痹证及迁延难愈的慢性虚寒性疾病,为临床行之有效的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3种基本操作手法(提插、捻转、提插捻转复合手法)对家兔穴区组织造成损伤形态计量学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入提插组,捻转组,提插捻转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对家兔足三里穴分别施3种操作手法,每日操作1次,行针时间1 min,共10次。计数穴区炎细胞数量;观察组织苏木精-伊红素(HE)染色和Masson染色后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3组针刺组炎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提插组神经损伤最轻,捻转组和提插捻转组出现的神经损伤较重。[结论]在不影响针感的前提下,在有神经干分布的穴位上针刺操作时采用单一提插法,可以减轻对神经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凉泻手法对内毒素致热大鼠血清超氧化歧化酶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4种不同凉泻手法对内毒素致热大鼠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提插泻法、捻转泻法、透天凉法、提运手法。结果:4种手法均对内毒素致热大鼠血清SOD活力水平的降低有保护作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提运手法组和效果最显著。结论:提运手法为一种简便效验的凉泻手法。  相似文献   

7.
"烧山火"针法探微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吴节  蔡雪梅  奎瑜 《四川中医》2005,23(2):29-30
一种针法的发展,在于继承和创新。作者在近20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在原《金针赋》“烧山火”手法的基础上,结合多种补泻及得气、守气手法,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烧山火”手法.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探讨了“烧山火”手法产生的源流及作者对其针法精髓的理解,并详细介绍了作者创新后的“烧山火”手法的操作。  相似文献   

8.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 (指毫针针刺手法 ,下同 )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包括基本操作手法和补泻方法。而进针得气后的补泻手法是治疗中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仅就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1 针刺补泻手法种类于书庄[1] 收集了多种古今的补泻手法。其中基本补泻法 :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呼吸、开合、九六等 ;综合针刺手法有 1分层 (部 )补泻法 :烧山火、透天凉 ,2补泻结合法 :阴中隐阳、阳中隐阴 ,3捻转补泻法 :龙虎交战 ,4捻转提插补泻法 :子午捣臼 ,5捻转升降行气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原 ,6…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微小力传感技术和生物力学原理,研制能实施针刺时测量提插力和捻转扭矩的医用传感针,针刺提插捻转手法进行实时检测.方法 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20~30岁.选取临床较易得气、针感较好且便于提插捻转的足三里和腹部天枢两个穴位,单侧取穴,下肢非经非穴位为足三里穴与阳陵泉穴之间,足三里穴旁开1cm;腹部非经非穴位为天枢穴与大横穴之间中点.均垂直进针,穴位进针且在受试者出现酸麻胀等得气感后,行均匀提插手法,提插频率为2次/秒,保持提插的幅度和频率相同;行捻转手法时,捻转频率为2次/秒,捻转幅度为小于90°,保持捻转的幅度和频率相同.获得针体受力时连续有规律的十个周期波长的图像和数据.非穴位的提插手法及针体受力检测系统与穴位相同.结果 ①腹部和下肢同一部位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提插捻转手法后,医生的提插、捻转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下肢穴位足三里穴与腹部穴位天枢穴针刺提插捻转手法后,医生的提插、捻转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 为针刺手法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提插与捻转手法输入能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西明 《中国针灸》2011,31(1):71-74
从提插与捻转手法能量输入模型出发,运用物理学中的能量密度、能流密度和声强级概念,在次声范围内,分别计算出提插法和捻转法平均能流密度和次声声强随频率的分布。根据分布表进行讨论,发现针刺过程输入的能流密度和声强级都较大,经络实质很可能是富含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筋膜组织,烧山火重插的热补手法效应是同位相孤立波能量产生的作用,透天凉重提的凉泻手法效应是反位相孤立波能量产生的作用。说明提插行针输入能量稍大于捻转行针,但差别不大;行针快慢对能量传递效果影响较大;人体经络物质对捻转能量传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烧山火”、“透天凉”的针刺手法 ,是在《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满则泻之者 ,针下寒也 ,气虚乃寒也”基础上 ,经过不断整理和挖掘 ,将针刺的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开阖、呼吸等单式补泻手法综合在一起 ,而组成的“热补”、“凉泻”针刺手法。笔者在研究前人操作方法的基础上 ,对“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作了改进 ,实践证明其具有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且同样能产生针下热或针下寒的感觉 ,从而达到热补、凉泻的目的。现介绍如下。1 热补法 不分天、人、地三部 ,将针一次插入所需深度 ,得气后 ,紧…  相似文献   

12.
烧山火手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国熙 《中国针灸》2001,21(8):40-48
烧山火是针刺手法中的一种补法 ,它以捻转、慢提急插、三进一退作为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期间 ,病人可感到热气随经传递 ,而达到温经通脉、疏散邪气、以治痹痛。笔者运用以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肢出现皮肤欠温、肌肉松弛、行走无力等症 ,有着良好的效果。然而 ,烧山火手法亦不是很容易掌握 ,能否产生热感是疗效的关键。现将本人多年探索烧山火手法的经验介绍如下。1 选穴适当是基本条件烧山火手法的针感主要表现为热感及热感传递。所选穴位当以人身经气所灌注最强的穴道 ,笔者常用的是五输穴。针刺五输穴容易产生热感。同时烧山火手法是以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治病八法”的运针操作对20位针灸医生的手法进行了物理参数测定及分析研究,并直观在描记了运针操作过程的手法动态变化波形。分析结果表明,手法运针操作时测定物理参数中的提插力、提插速度、捻转速度等指标在各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光特定规律,同时各手法曲线又具有各自的动态变化特征,“治病八法”的各手法运针操作既具有相对特异性,又具有其共同特征,说明了“治病八法”实质上是各种力作用在毫针针体上对机体产生的机械刺激。也进一步证实了复式手法是单式手法不同形式的组合,它为针刺手法的操作提供了比较客观的科学解释,也为今后手法数学与规范化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针刺手法对人体胃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文堂 《山西中医》1991,7(4):33-35
本文以胃电幅值和频率为指标,观察了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和循经感传4种手法对人体胃电的不同影响。实验证明:捻转和平补平泻手法均有抑制胃电作用,都可使胃电图频率减慢(P<0.05),同时,平补平泻手法还有明显降低振幅作用(P<0.001);提插和循经感传手法均有兴奋胃电作用,使胃电图振幅升高(P<0.01),同时,提插手法还可使频率升高(P<0.001)。据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表现为低频低幅的胃癌,宜采用提插手法或循经感传手法,而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高酸症等胃电图出现高频高幅的患者宜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或捻转手法。  相似文献   

15.
杨洁  周海燕  冯跃 《四川中医》2009,(11):32-34
目的:在针灸理论指导下,比较研究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模型家兔血清糖皮质激素(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阳虚模型组(B组)、阳虚烧山火组(C组)、阳虚透天凉组(D组)、热证模型组(E组)、热证烧山火组(F组)、热证透天凉组(G组)。分别采用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交叉治疗,用ELISA法检测血清GC、ACTH含量。结果:两种手法均可升高阳虚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1,P〈0.05)和ACTH含量(P〈0.01,P〈0.05),且“烧山火”有优于“透天凉”的趋势(P〉0.05);均可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5,P〈0.01)并升高ACTH含量(P〈0.05),且“透天凉”有优于“烧山火”的趋势(P〉0.05)。结论: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证、实热证模型家兔确有治疗效果,其效应上存在一定差异,治疗阳虚证“烧山火”优于“透天凉”,治疗实热证“透天凉”优于“烧山火”,故临床应用时仍建议辨证论治的选用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6.
毫针刺入体内得气后,常使用提插、捻转手法,但较长时间的提插捻转,对穴位局部的肌肉皮肤刺激较剧,往往拔针后引起局部的疼痛或损伤,甚者组织缠针成为滞针。且在胸腹部行提插手法亦有一定的危险。因而,笔者在临床中摸索出一种震颤手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子午捣臼     
针刺手法名,出自《金针赋》。子午捣臼是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次,再紧提慢按六次,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  相似文献   

18.
二十多年前,我在《江苏中医》发表两篇拙作,对疾徐、开合、呼吸、提插、捻转、留针等单式补泻手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为了全面、深入地进行研究,本文将具有代表性的复式补泻手法的操作规范、主治特点及其与“守气”的关联性和重要性简介如下。一、烧山火法  相似文献   

19.
针刺提插补泻手法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大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注入家兔后进行针刺提插补法、泻法及电针,以观察体温、体重、血浆皮质醇、睾酮、以及血管容积脉搏波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后期,动物出现类似“脾贤阳虚”之证,单纯激素组与激素加泻法组的机体状况差,其中单纯激素组的体重上升明显,激素加泻法组的体重下降明显,而激素加补法组控制了体重变化的不良反应。故此对大量激素所引起的体重异常反应,这种补法和泻法有较大差异性。两种手法对血浆皮质醇及睾酮的下降,均未起到调节作用;对血管容积脉搏波也无差异性的影响。本实验发现,不同手法之间产生的效应差别不显著,个别指标显示一些差别尚不能形成规律性,是否由于动物的经络穴位敏感性差,或是实施手法不好掌握,或是别的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针法补泻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刺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