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51例ACS患者、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3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PAPP-A、MPO和CRP含量。结果ACS患者血清中PAPP-A、MPO和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SAP患者血清PAPP-A、MPO和CRP含量稍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AM 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PAPP-A、MPO与CRP呈线性相关(PAPP-A与CRP,r=0.71,P<0.01;MPO与CRP,r=0.74,P<0.01)。结论PAPP-A、MPO和CRP在ACS患者血浆中均显著增高,可作为ACS患者的诊断敏感性指标之一,且三者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甘富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57-1157,1159
目的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3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者18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AMI组、UAP组、ASP组和对照组的CRP浓度,并作比较。结果ACS组和ASP组的CRP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ACS组与ASP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检测CRP对评估ACS病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E-selectin,SES)、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1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20例对照组患者(阵发性室上速)。分别检测各组患者SES及CRP的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与其SES及CRP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的SES犤其值分别为(99.29±15.04),(97.46±11.33),(78.48±18.93)μg/L犦及CRP犤其值分别为(6.73±1.44),(5.31±1.08),(4.13±1.11)mg/L犦的水平高于对照组犤SES为(62.76±8.23)μg/L,GRP为(3.28±0.67)mg/L犦。②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及CRP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其值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水平相近,急性心肌梗死组CRP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insufficiency,ACS)患者SES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2,P<0.01),CR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不相关。结论:SES,CRP是冠心病病情监测和评价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  相似文献   

4.
陈伟  马贵洲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258-1259
目的:观察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CRP)及凝血因子Ⅶa(FⅦa)活性,探讨其在高龄ACS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5例高龄ACS患者[其中4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P)]及20例稳定型心绞痛(SP)患者的CRP水平、FⅦa活性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CRP水平、FⅦa活性与高龄ACS的关系。结果:高龄ACS患者的CRP水平、FⅦa活性均高于SP组及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AMI患者CRP水平、FⅦa活性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机体炎症在粥样血栓的形成及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BP)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关系。方法:测定ACS患者4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以及20例非冠心病对照者血清CB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冠脉综合症各组CBP水平无显著性增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包括非ST段拾高心肌梗死)CRP浓度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与血清CBP水平关系不甚密切。CBP浓度可能不适合作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58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74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及45例健康对照组。根据冠脉病变炎症程度,研究与CRP、BNP、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结果 CRP水平,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P<0.01);BNP水平,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6.47,P<0.01);D-二聚体水平,AMI组明显高于UAP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5.11,P<0.01);SAP组、UAP组及AMI组的3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3支组明显高于双支组(t=5.99,P<0.01),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t=5.09,P<0.01);BNP水平,3支组明显高于双支组(t=12.03,P<0.01),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t=5.37,P<0.01);D-二聚体水平,3支组明显高于双支组(t=12.56,P<0.01),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t=90.9,P<0.01)。结论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检测不仅能早期发现ACS,而且能够反映冠状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E-选择紊(soluble E-selectin.SE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1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20例对照组患者(阵发性室上速)。分别检测各组患者SES及CRP的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lli评分,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与其sEs及cRP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的SES【其值分别为(99.29&;#177;15.04),(97.46&;#177;11.33),(78.48&;#177;18.93)μg/L】及CRP【其值分别为(6.73&;#177;1.44),(5.31&;#177;1.08),(4.13&;#177;1.11)mg/L】的水平高于对照组【SES为(62.76&;#177;8.23)μg/L,GRP为(3.28&;#177;0.67)mg/L】。②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及CRP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其值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水平相近,急性心肌梗死组CRP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mnary insufficiency,ACS)患者SES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lli评分呈正相关(r=0.682。P&;lt;0.01),CR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lli评分不相关。结论:SES.CRP是冠心病病情监测和评价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人性指标;在ACS中,SES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意义。方法收集109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8例,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并进行各组比较。结果 ACS各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各组间Hcy含量:AMI组>UAP组>SAP组,P<0.05。Hcy阳性率:AMI组82.9%,UAP组47.2%,SAP组28.9%,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与ACS关系密切,呈正相关,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可有效地反应ACS的发展进程及预后,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CS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的发病机制和对预后的判断。方法通过测定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Unstableangina,UA)和3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SA)病人血清中CRP的含量并相互比较,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组CRP含量为(10.52±2.01)mg/L,而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组为(2.11±0.38)mg/L,相比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4)。结论伴有CRP升高的UA病人心绞痛发生的次数比SA病人明显增多(P=0.007),且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高于SA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6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急性心肌梗塞组30例,采用乳酸凝集反应法测定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C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塞组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AC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测AC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K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4)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分别应用ELISA法及散射比浊法对52例ACS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CRP、MMP—2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ACS组CRP、MMP—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与UA组CRP、MMP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MMP-2的风险比值(0R)均大于1,是ACS的危险因素。经Forward出法观察CRP、MMP—2在ACS中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结论 ACS患者CRP、MMP4水平升高,二者是ACS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血清Hcy、CRP水平与AC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24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66例)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8例),以5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测定各组血清Hcy、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UA组(16.08±5.17)μmol/L、AMI组(21.67±7.38)μmol/L,与对照组(10.11±4.15)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UA组(29.65±15.87)mg/L、AMI组(58.14±21.17)mg/L,与对照组(8.06±4.8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测定血清Hcy、CRP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30)、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30)、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30)、健康志愿者(n=30)的外周血hs-CR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与健康志愿者各组外周血hs-CRP水平分别为(13.17±6.60)m IU/L、(8.98±5.16)m IU/L、(3.03±1.60)m IU/L、(2.06±1.63)m IU/L。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健康志愿者(P<0.05),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与健康志愿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患者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组患者(P<0.05)。结论hs-CRP在ACS患者外周血水平明显升高,提示hs-CRP对心肌缺血损害、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ACS确诊患者7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以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循环酶法检测血清MMP-2和Hcy水平.结果 AMI组和UA组MMP-2和Hcy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AMI组高于UA组(P<0.05).AMI组急性期及恢复期MMP-2、Hcy水平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MMP-2和Hcy水平与冠脉损伤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ACS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2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ACS组86例,非ACS组166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ACS组各类型血清CRP、黏附分子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清sICAM-1、sVCAM-1、CRP对ACS的发生、发展可能起到促进作用,在ACS危险分层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C-反应蛋白(CRP)、尿酸(uA)、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ACS住院患者(ACS组)和健康人66例(对照组),进行CRP、UA测定,以及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厚度。结果ACS组CRP、UA、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CRP与UA、IMT厚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2、0.701,P均〈0.05)。结论ACS患者与CRP、uA、IMT厚度关系密切,前二者可作为ACS危险的预测因子,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导致ACS的发生、发展;IMT厚度可以反映ACS的斑块不稳定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颈动脉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8例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56例(UA组)]和54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SA组)及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CysC和hs-CRP,同时检测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结果 AMI组、UA组、SA组血浆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均低于对照组,AMI组、UA组血浆CysC 、hs-CRP水平均高于SA组和对照组,多支病变组血浆CysC、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CysC与hs-CRP呈直线正相关(r=0.77,P<0.01).结论 血浆CysC水平能早期反映ACS患者肾功能改变,与血浆hs-CRP水平一样是反映ACS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尿酸在不同类型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88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栓素B_2(TXB_2)、C-反应蛋白(CRP).结果 (1)①UA、CRP:ACS组[(392.10±68.57)μmol/L、(42.2±39.4)mg/L]和SA组[(370.50±58.80)μmoL/L、(18.9±17.1)mg/L]均高于对照组[(286.00±65.31)μmol/L、(2.5±0.7)mg/L,P均<0.05];UA在ACS组、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CRP高于SA组(P<0.05);②vWF、TXB_2:ACS组[(1.65±0.48)%、(19.73±18.66)ng/L]和SA组[(1.35±0.49)%、(11.18±10.71)ng/L]均高于对照组[(1.07±0.26)%、(6.46±5.41)ng/L,P均<0.05],ACS组高于SA组(P均<0.05);③GMP-140、PAI-1:ACS组[(13.04±0.99)μg/,L、(65.65±14.76)μg/L]和SA组[(12.55±0.74)μg/L、(62.69±12.24)μg/L]均高于对照组[(12.32±0.29)μg/L、(50.78±13.88)μg/L,P均<0.05],ACS组与S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ACS组血尿酸升高者与血尿酸正常者CRP[(71.3±18.9)、(20.70±17.9)mg/L]、vWF[(1.08±0.52)%、(0.84±0.54)%]、GMP-140[(13.57±1.11)、(13.23±1.07)μg/L]、TXB_2[(57.26±47.84)、(26.70±23.83)ng/L]、PAI-1[(72.12±9.23)、(61.30±12.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94、0.008、0.227、7.605、0.421,P均<0.05),SA组血尿酸升高者与血尿酸正常者CRP[(31.1±18.9)、(10.9±10.1)mg/L]、TXB_2[(21.54±3.90)、(5.02±4.9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94、8.669,P均<0.05).(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的因素有UA、CRP、PAI-1、PT、TG(OR值分别为1.046、7.615、1.301、0.300和2.243,P均<0.05).结论 血尿酸升高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尿酸升高可能通过损害血管内皮功能、激活血小板、影响凝血和纤溶功能、引发炎症反应参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中D Ⅱ聚体、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阳性表达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 2 1例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 2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14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 2 0例对照组患者的D Ⅱ聚体、CD6 2p、肌钙蛋白 (cTnI) ,分析不同组间各检出物的水平与ACS检出的敏感度。结果 指标的检测 :UA组和AMI组D Ⅱ聚体、CD6 2p的水平与SA组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UA组与AMI组相比 ,两者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TnI含量检测 :AMI组与其余 3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SA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D Ⅱ聚体、CD6 2p对ACS的检出均较cTnI为敏感。结论 D Ⅱ聚体、CD6 2p可作为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指标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UA的严重程度 ,它们在cTnI的基础上加强了临床对ACS的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MMP2、MMP9(即明胶酶A、B)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危险度的关系。寻找动脉硬化斑块由稳定向不稳定转化的可靠预测指标。方法应用SDS-Page酶图分析及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ACS患者48例(UA28例,分属低、中、高危三个亚组。AMI20例),正常对照(control)20例。结果酶图分析检测20例健康对照者仅有4例可见活性MMP2表达,余16例以酶原(Pro-MMP2)形式存在。20例AMI及28例UA患者均可见Pro-MMP2和MMP2的表达。AMI组与对照组相比,MMP2增高239%(P〈0.001)。UA组与对照组相比,MMP2增高约205%(P〈0.001)。与UA组相比,MMP2在AMI组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三组的酶原Pro-MMP2表达无显著差异。Western蛋白印迹法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即三组间酶原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活性酶MMP2的表达则AMI组较Control组增高约230%,UA组较Control组增高约204%,UA组与AMI组MMP2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UA的低危、中危、高危三个亚组间比较,无论是酶原还是活性酶,对酶图及Western印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显著差别。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活性MMP2水平明显升高。酶原及升高的活性MMP2水平与ACS危险度无线性相关。MMPs是有前途的监测斑块进展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