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胃气     
  相似文献   

2.
“人以胃气为本”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非常重视胃气。金代李东垣提出“人以胃气为本”(《脾胃论·卷中·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就是强调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何谓“胃气”?为何云“人以胃气为本”?本文试作如下分析。1 关于胃气的基本概念“胃气”的含义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指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如《中医基础理论》(函授)教材说:胃“有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又有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性。这些功能和特性的统称,谓之胃气。”其二,指脾胃的消化功能。“人之胃气,即土气也”。(《景岳全书·论脾胃》)脾胃共…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从肿瘤现代治疗及中医遣方、组药、调理养生等方面,体会“扶护胃气”思想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治瘤当扶胃气”是提高综合治疗效果之道。  相似文献   

8.
9.
齐元福 《山西中医》1991,7(3):20-20
调养胃气是指调理脾胃功能,改善中焦的虚弱状态,增强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布敷作用,以振奋中气,促进化源,助生气血,消除胃气衰败的方法。由于胃气在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直接关系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所以在晚期肿瘤胃气大伤,正不胜邪,病情迅速恶化的情况下,及时予以调养胃气,冀正气复而抗邪,对于稳定病情,或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存活期,具有积极的意义。胃气是对脾胃功能健全的概括,调补胃气按体用理论包括补胃体、助胃用两个方面。补胃体即补益中气、益胃生津,这是恢  相似文献   

10.
胃气上逆是上消化道重建后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属于中医学"呕吐"范畴,但其病因不属于传统理论而言的外邪、内伤与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针对上消化道重建后经筋痉挛拘急逆行——胃腑拘急痉挛逆行——纳差、呕逆的病机特点,宜采取酸柔甘润、濡筋缓痉、厚土止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是人体营卫气血之源,人之死生,决定于胃气的有无,故谓之“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机体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依靠饮食物的营养,在《灵枢·玉版》云:“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其化生气血津液,供养全身。《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玉机真藏……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运用胃气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的胃气理论,以之具体运用于临床辨证论治。从病人的能食、不能食与脉象的变化,审察胃气的强弱虚实,以辨病机的进退与预后的吉凶。养胃扶正以祛邪,攻邪和胃以护正两个方面,是仲景制订治法方药的重要学术思想。论中既立治法,又定禁例,以胃气之存亡为根本,把除邪而不伤正,邪去而得正复作为治病的准则。  相似文献   

13.
胡玲  劳绍贤 《新中医》2008,40(11):104-105
随着竞争、远离自然和强大社会压力等负面因素的日趋明显,由体质、免疫、社会、心理等所致的疾患急剧增多,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与热、痰、瘀毒有关,目前抗肿瘤的治疗分为两大类,扶正固本和活血化瘀,或以毒攻毒。对晚期癌症带瘤生存,则存得一分胃气,保存一分津液。人身的气血津液来源于脾胃,脾胃对饮食营养摄取,维持人身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胃气学说源于《黄帝内经》,历代中医十分重视。现代学者也进行了不少研究。我们从胃气学说的现代生理学研究、及胃气学说与肠外肠内营养的联系等方面检索近十年来论文文献,予以综述,并提出部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胃气理论与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支持是重要的医疗技术,并经历了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的转变。现代营养支持为中医胃气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契机。从调胃气与胃肠蠕动、运化与营养吸收转化、泌别清浊与保护肠黏膜屏障、通腑解毒与对抗内毒素和调节炎症反应几方面,论述了中医药参与和改善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费绳甫为孟河医派名家之一,医承祖业,虚症治疗更有发挥,其治劳损兼取东垣补阳、丹溪补阴,尤重胃气,倡顾胃救人之法,现探讨如下: 1 胃气为本 《费绳甫医话医案》劳损篇所指劳损即虚劳,是多种原因"积虚成损,积损成劳",诚如《景岳全书·虚损》在分析虚劳的原因时指出:"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费氏认为:"劳者,劳伤阳气也;损者,损及精血也."因此,对于劳损的治疗,他指出:"经谓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劳伤阳气,必温养中阳,而非辛热补火之谓,补火反耗元气.东垣云:"气与火不两立,相火者,元气之贼也."甘温除大热.他深得仲景建中心法,损及精血,必补益阴液,而非苦寒泻火之谓,泻火反伤脾土.  相似文献   

18.
论“苦”与降胃气秦林,彭欣(山东中医学院济南250014)“苦”作为中药五味的内容之一,具备多种药理作用,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降泄功能。所谓“降泄”,主要是指苦味具有降逆气的作用。因而在组方用药中常常把“苦降”与“逆气”相联系,以苦味之品平降上逆之气,如杏仁苦降,能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喘等。尽管在气逆为患的病证中,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也俯仰皆是,但笔者发现,无论是在古今医籍中,还是在历代本草里,所言“苦能降气”多指苦降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追溯中医古典文献,研究学习中医胃气理论及保胃气学说的源流,进一步认识到胃气的重要作用,正所谓"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同时,本文还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述了胃气理论,结合中医整体观念,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素有“咽喉诸病皆属于火”的说法,但本文根据咽喉病的特点,提出咽喉诸病,慎用苦寒,并分风热侵袭型、肺胃积热型、气阴两虚型、痰湿阻滞型4型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