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日本《呼吸》杂志编辑部邀请日本6个大学的专家座谈讨论呼吸系统感染如何选择化学疗法,就11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应用氧电极技术测定了日本血吸虫合抱虫及单性虫的呼吸速率,观察到用氟乙酰胺处理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后,从小鼠肝脏和肠系膜中获得虫的呼吸速率明显降低,当呼吸被抑制达50%时,虫开始肝移。还提取了日本血吸虫的线粒体,测定了用琥珀酸钠作基质时线粒体的呼吸,并观察了腺苷二磷酸对呼吸的刺激和呼吸链抑制剂抗霉素A和寡霉素对日本血吸虫呼吸的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定于2011年8月4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2011第八届天坛全国呼吸内镜技术高级讲习班》(项目编号:2011-03—02—150,授予国家级工类学分8分)。呼吸内镜技术是我科的特色,呼吸内镜室拥有日本Olympus BF240及260系列电子支气管镜、荧光及超声支气管镜、胸腔镜、  相似文献   

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定于2011年8月4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2011第八届天坛全国呼吸内镜技术高级讲习班》(项目编号:2011-03-02-150,授予国家级I类学分8分)。呼吸内镜技术是我科的特色,呼吸内镜室拥有日本Olympus BF240及260系列电子支气管镜、荧光及超声支气管镜、胸腔镜、德国ERBE氩气电刀及CO。冷冻、德国STORZ硬质支气管镜等非常完善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设备。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PB)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人种特异性疾病 ,其疾病概念和治疗方法均确立于日本。随着红霉素疗法的发现和确立 ,DPB的预后有了划时代的变化。最近 ,关于DPB研究的最大进步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关于DPB的人种特异性和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 ;第二 ,关于红霉素及其它 14员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一、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DPB的概念和诊断标准∶DPB是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细支气管区域的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特殊气道疾病 ,可导致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其疾病概念于 196 9年由日本的本间、山中等[1…  相似文献   

6.
氧电极技术及其在日本血吸虫生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血吸虫的呼吸,我们建立了氧电极测定系统。本文对氧电极测氧的原理,测定系统的组成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结果计算等作了概括的阐明。同时还介绍了本仪器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生化研究的两个实例。对本仪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讨论。认为氧电极测定系统在日本血吸虫生化研究上的应用结果是满意的。它显示了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讨论中还述及了本仪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中华医学会、日本胸部疾病学会,日中医学协会、中日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日呼吸疾病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1月3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呼吸系统疾病专家和学者41人和申方代表236人到会.  相似文献   

8.
第38届日本呼吸学会(原日本胸部疾患学会)于1998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日本熊本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10名医师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了学术论文1428篇。研...  相似文献   

9.
李强  聂小蒙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2):942-944
由第二军医大学主办,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及<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协办的2005中国·上海胸部肿瘤及呼吸病介入诊疗国际论坛于2005年6月24-27日在上海举行.会议共邀请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及中国内地、台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及学者30余人,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呼吸、肿瘤、胸外、介入等专科医技人员300余名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就"肺癌等胸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及"呼吸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于润江教授是我国呼吸界颇具盛誉的前辈。他早年留学日本, 1949年前夕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从医从教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内科 55年,为我国呼吸学界培养了众多人材。1989年由他创建的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在“七·五”、“八·五”和“九·五”国家攻关课题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复杂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complex sleep apnea syndromes, CompSAS) 是指原有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 患者,在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滴定治疗期间,阻塞型呼吸事件基本清除后所引诱导出的中枢型呼吸暂停。CompSAS在患有OSAHS患者中的发病率在美国大约为15%,在日本大约为5%。CompSAS还没有被美国睡眠医学会定义为睡眠呼吸紊乱的一种新型综合征,但这种现象的存在的确给临床医师采用CPAP治疗0SAHS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斑点热是由日本立克次体感染、经蜱虫叮咬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例患者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焦痂溃疡,病程中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凝血功能异常、低血压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肾功能损伤、意识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出日本立克次体,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诊断为日本斑点热,经多西环素抗感染及...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呼吸学会会议概况第三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呼吸学会会议于1993年10月7日~10日在新加坡召开。这次大会有来自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中国等国的代表,还有来自瑞典、美国等特邀代表参加。我国约近20名医师参加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变化对心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机械通气模型,通过呼吸机调节呼吸参数,在全身麻醉下行呼吸机机械通气。参数调节:潮气量恒定10 mL/kg ,呼吸频率40、50、60次/min;呼吸频率恒定50次/min,潮气量8、10、12 mL/kg。动物分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72只,其中药物阻滞组30只,分为单纯呼吸组、阿托品组和艾司洛尔组,每组10只;手术切断组42只,分为迷走神经组和交感神经组,每组21只。结果①药物阻滞组中,3个组在呼吸频率40次/min时的心率,要低于呼吸频率50、60次/min时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手术切断组中,迷走组和交感组无论在自主神经分离前还是在切断自主神经后,呼吸频率40次/min时的心率,要低于呼吸频率50、60次/min时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③药物阻滞组中,3个组在潮气量8 mL/kg时的心率,要低于10、12 mL/kg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④手术切断组中,迷走组和交感组无论在自主神经分离前还是在切断自主神经后,在潮气量8 mL/kg时的心率,要低于10、12 mL/kg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减慢呼吸频率时与心率减慢一致,与HRV频谱成分理论意义相符。无论在正常情况下还是自主神经被阻滞或切断,减少通气量时与心率减慢一致,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对呼吸疾患的病人的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及动物实验,加深了呼吸支持治疗对呼吸生理及病理生理影响的认识。现就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综述。1呼吸支持治疗对呼吸生理及病理生理的影响肺动态顺应性(Cdyn)正常的病人,定压控制型通气可保持呼吸潮气量(Vt)、P  相似文献   

16.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7):675-67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定于2007年8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2007第四届天坛全国呼吸内镜技术高级讲习班》(项目编号:2007-03-02-014,授予国家级Ⅰ类学分10分)。经呼吸内镜腔内介入治疗是我科的特色,呼吸内镜室拥有日本Olympus BF-240系列电子支气管镜及胸腔镜、德国ERBE氩气电刀及CO2冷冻、德国STORZ硬质支气管镜等非常完善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设备。我院已于2004、2005及2006年连续三次成功主办了全国呼吸内镜技术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受到广大呼吸内科医生的欢迎。讲述的内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而且随时掌握…  相似文献   

17.
姚泽贤 《山东医药》1989,29(12):34-35
呼吸的调节对维持酸碱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概述。一、呼吸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肺泡和相连的毛细血管的网状结构形成的呼吸膜是非常薄的(约1微米),便于气体交换。功能性呼吸膜的总表面积约为70m~2。  相似文献   

18.
由人民医院呼吸科主办的《国际睡眠医学论坛及第二届全国睡眠呼吸监测和治疗技术学习班》于2004年3月3-8日在京举办。在历时5天的活动中,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我国香港地区及全国各地的近40位专家针对睡眠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学术报告。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68家医疗机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讨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泛细支气炎贺正一李燕燕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usepanbrinchilitis,DPB)是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山中、本间、谷本等[1~3]提出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它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可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和日本化学疗法学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承办的第一届中日非典型肺炎学术研讨会于2010-06-29至30日在沈阳隆重召开。国内著名呼吸病资深专家于润江教授、谭朴泉教授、中华医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