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03~2008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院4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3~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4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抢救无效死亡19例,病死率为4.53%.高龄、心肌梗死面积大、未及时溶栓、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62、3.205、2.390、2.401、2.133和1.650.结论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原因很多,及时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浓度,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袁艳 《吉林医学》2014,(23):5190-5190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的患者资料,全部100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脑血管病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预后影响最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常见基础疾病为冠心病和高血压,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均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受前壁梗死影响最大,前间壁梗死、广泛前壁梗死、下壁梗死等均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为了使患者预后获得有效改善必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存活率得到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刘泽梅 《吉林医学》2012,33(18):3834
目的:观察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时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将高血压组按高血压分型进一步分为收缩期高血压组、舒张期高血压组。对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患者进行患病例数、临床症状和预后的统计分析,对收缩期高血压组和舒张期高血压组患者所占比例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患者例数高于非高血压组,所占比例较大。高血压组患者和非高血压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且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以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主,所占比例巨大。结论:高血压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致死率高于非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高血压是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4.
刘海梅  刘秀英 《中外医疗》2013,32(14):72-7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从该院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4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并对相应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心肌梗死、高血压及冠心病在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较为常见,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在诸多涉及衰竭的器官中心脏、肺、肾脏的功能衰竭较为常见,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和肺的功能衰竭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在临床上对相对影响较大的因素需引起警惕,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并对危害较大的功能衰竭器官多加注意,尽早对症支持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黄书攀 《当代医学》2007,(19):17-18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影响.方法 对3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与同期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43例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常规.比较两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空腹血糖有明显的差异;治疗4周后并发症及预后亦有显著差异,p均P<0.05.结论 高血糖不仅可以加重急性心梗,而且严重影响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黄书攀 《当代医学》2007,(10):17-18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影响.方法 对3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与同期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43例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常规.比较两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空腹血糖有明显的差异;治疗4周后并发症及预后亦有显著差异,p均P<0.05.结论 高血糖不仅可以加重急性心梗,而且严重影响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高血压并发急性心机梗死的认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舒张压≥90mmHg和收缩压≥140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平均年龄64.5岁.根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组80例;非高血压组60例.结果 非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脉压均低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胸前疼痛发生率非高血压组明显高于高血压组;且高血压组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梗死、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差异显著均有可比性(P<0.05).结论 高血压可加速血栓形成,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功能不全,增加了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血压稳定可有效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总结这些病症的临床表现、相关因素以及预后。方法通过分析从2010年5月到2013年3月份于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200例的患者资料,其中出现心绞痛的有52例,作为观察组,另外的148例没有出现心绞痛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出现心绞痛的几率为26%,相关因素经统计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有Q波坏死、高血脂、高血压等,出现心绞痛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倍他乐克治疗,48位患者心绞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都在发病后两周之内,且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发病率较高,早发现早治疗仍旧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导致死亡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和死亡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对AMI的预后有极其重大的影响。结论:血压增高是AMI患者左室肥厚的重要因素,使AMI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把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两组,采用临床对比方法,60例高血压组患者和40例非高血压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速与室颤(3.3%),心源性休克(6.6%),心力衰竭(10%),急性肺水肿发生率(36.7%),严重心律失常发生(63.3%)及死亡率(31.67%),可见高于非高血压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5%、7.5%、12.5%、45%),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 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严重心脏病并发症较多,治疗要严密监测血压,使高血压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当前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则是尽早开通梗死的血管,恢复冠脉血供,采取的方法有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在急诊工作中重视的问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伴有高血压史, B组无高血压史.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前后血压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 脉压的变化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房颤、再梗的发生率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近期预后较差,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AMI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已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发生冠状动脉血流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长时间和严重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缺血坏死.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止痛、药物治疗.结果 血管再通率为76.9%(40/52)5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 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使用方便,相对安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发生的重要因素,血液中载脂蛋白B(apo B)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指标之一,但是关于apoB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对3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apoB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apoB和apoA、血脂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 针对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密切的临床病情观察,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结果 30例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27例经过效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康复出院;其中3例患者治疗无效临床死亡.结论 对于高血压并发急性心悸梗死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引起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所以,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成为目前治疗心肌梗死有效地、必要的手段.随着科技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但在基层医院,由于技术设备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药物治疗及择期介入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常伴有血糖增高,血糖增高可加重心肌损害.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时高血糖产生的原因、高血糖加重心肌梗死的机制及其防治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引发高血糖、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及其治疗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前,中、后的护理方法.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经过溶栓治疗及护理能降低死亡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通过合适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176例临床已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分为合并组(A组)和非合并组(B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A组出现无痛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合并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是A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病程长、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治疗时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可明显降低本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刘改云  柴小琴 《包头医学》2008,32(3):181-182
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情绪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结果:由于情绪差异导致患者在相同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下,出现不同的治疗效果.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紧急抢救、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情绪稳定,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