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小梁切除术 虹膜根切术;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共87例(91只眼),应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37例(37只眼),应用小梁切除 虹膜根切术治疗50例(54只眼)。手术成功的判定标准: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5~21 mmHg(1 mmHg=0.133 kPa)之间,且视力稳定、角膜透明者视为手术成功。结果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34.3±13.7)个月。末次随访经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组成功30只眼(81.1%);经小梁切除 虹膜根切术治疗组成功32只眼(59.3%)。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X~2=4.815,P<0.05)。应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组手术成功率高。结论长期随访观察及临床研究显示脉络膜上腔引流术较小梁切除 虹膜根切术设计合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临床诊断为难治性青光眼的患者28例28眼,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无晶状体青光眼3例,先天性青光眼2次以上小梁切除术后9例。术前眼压41.38—94.32mmHg(1kPa=7.5mmHg),平均57.42mmHg。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症状、虹膜新生血管、眼压和视力变化。结果 随访12个月以上者17例,6—12个月者9例,失访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术后2周内完全消退;眼压降到35mmHg以下者为100%,21mmHg以下者为86.4%;7例术后发现脉络膜脱离。结论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两种术式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睫状体冷凝 小梁切除术及睫状体冷凝 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2种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7例(38眼),运用睫状体冷凝 小梁切除术治疗17例(17眼),睫状体冷凝 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20例(21眼).术后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5~21 mmHg(1 kPa=7.5 mmHg),且视力稳定、角膜透明者视为手术成功.结果 随访时间均在1 a以上,平均随访(34.3±13.7)个月.末次随访,经睫状体冷凝 小梁切除术治疗成功10眼(58.8%);经睫状体冷凝 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成功17眼(80.9%).2种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P<0.05),运用后者治疗手术成功率高.结论 睫状体冷凝 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睫状体冷凝 小梁切除术设计合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对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细致的观察及相应的处理对远期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55例(58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包括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中虹膜新生血管电凝,加用自行设计的可拆除巩膜缝线等,术后观察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并根据观察结果选择拆线时间,及加用抗瘢痕药物治疗,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随访(20.03±6.79)月.结果 出院时眼压在6-12 mmHg之间(1 mmHg=0.133kPa).术后6月,87.93%(51/58)的眼平均眼压(12.5±5.7)mmHg,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末次随访眼压在不用药的情况下,84.48%(49/58)的眼眼压在20 mmHg以下.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细致的术后观察及相应的处理可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手术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梁切除加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传统的青光眼手术与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对青光眼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了解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式治疗青光眼的优缺点,并做出评价。方法:将过去4a内在我院接受传统手术与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的青光眼患者按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接受传统术式组63例(122眼),接受新术式者16例(16眼),作者将各术式治疗后的眼压差值、结膜滤过泡及前房形成的时间,并发症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的结果表明: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在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压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有显著性。而在结膜滤过泡形成及前房形成时间及并发症减少方面无显著性。结论: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在治疗青光眼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用了10例(10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其他技术失败的病例,行小梁切除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结果手术前后对比观察及术后随访6~24月结果表明,虽然视功能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但术后角膜透明,水肿消失,虹膜红变明显减少、消失,无需降压治疗,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该术式通过双渠道眼外引流,有效地控制眼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淑华  王春艳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81-983
目的 观察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32例(3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应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7.50%,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术后成功率为85.71%,其他类型青光眼患者成功率为90.91%.术前眼压为(45.3±11.3)mmHg(1kPa =7.5mmHg),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眼压(16.57±5.3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17,P<0.05).术后视力提高14例,视力不变16例,视力下降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短暂性浅前房7例,前房积血4例,脉络膜脱落3例,引流盘周围纤维包裹2例.结论 Ahmed青光眼阀应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Ahmed青光眼减压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例(32只眼)。青光眼控制标准为6mmHg≤眼压≥21mmHg。结果手术总成功率81.25%,术后随访3~36个月,眼压从术前平均(54.66&#177;9.30)mmHg下降为术后平均(17.30&#177;6.70)mmHg。主要并发症:术后早期低眼压10只眼(31.25%),浅前房8只眼(25.0%),前房出血1只眼(3.12%),脉络膜脱离2只眼(6.25%),前房导管口阻塞2只眼(6.25%)。术后视力无改变。结论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相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一种由睫状体前和脉络膜上腔引流房水的新型植入装置Supraje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项研究使用5只兔子.每只兔子的一眼植入Suprajet.引流器通过位于上方的透明角膜切口,经由前房置入脉络膜上腔.引流器近端位于睫状体根部,远端位于脉络膜上腔.兔子饲养、观察4 wk.使用Tonopen AVIA测量术前和术后的眼压.最后一次随访观察时,兔子被牺牲处死,眼球摘除,进行大体上和组织学的观察评估.结果:术前眼压为18.6±6.1mmHg.术后1wk眼压为8.4±1.1 mmHg.术后2 wk 1只兔子死亡.因此,仅有4只兔子进行了后续观察.术后2wk眼压为11.0±2.8mmHg,术后3wk为9.50±3.1mmHg,术后4wk为11.3±3.3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相比,仅第1周的平均眼压显著降低(P=0.042),术后2 wk、3 wk和术后4 wk的平均眼压无明显变化(P=0.66,P=0.66,P=0.102).术中并发症包括3眼少量出血.术后2d出血已经完全吸收.对摘除眼球的大体观察发现,1眼中引流器的远端位于玻璃体内,而不是位于脉络膜上腔;其它3眼引流器的远端位于脉络膜上腔.所有眼中,近端都位于前房角.对摘除眼的组织学检查发现:不规则的胶原蛋白束和纤维沉积,包括引流器周围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结论:这一项初始动物研究显示,青光眼中Suprajet植入是一项有前景的术式.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以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光眼减压阀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hmed青光眼减压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例(17眼)。青光眼控制标准为6mmHg≤眼压≤22mmHg。术后随访6mo~5a,平均34.1mo。结果:手术近期成功率88%。主要并发症有,早期前房延缓形成12%,前房导管口阻塞6%,前房出血6%。远期成功率59%,主要并发症有:1例前房积脓,1例植入管外露,1例植入管脱出,2例眼压再度升高。结论: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