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归纳与分析温里散寒方药治疗咽痛的咽喉局部适应证。方法以《中华医典(光盘版)》为工具,以"喉痹""乳蛾""咽痛""咽喉肿痛""咽疼""咽喉疼痛"为检索词,收集符合主题的内容并对纳入原文进行信息提取与半结构化处理,建立数据库,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描述性统计加以分类与归纳。结果共纳入231条原文;理中汤,四逆汤等为常用方剂,附子,吴茱萸,肉桂等为常用药物;咽喉肿势具有局部无肿大,轻度肿大和明显肿大等3种情况;颜色有淡红和淡白2种情况;减轻的时间常为"日轻";加重的时间常为"午前尤甚"。结论温里散寒方药适用于以"不肿不赤"为咽喉局部特点的咽痛患者;"日轻""午前尤甚"的减轻和加重时间段或可作为此类方药应用的参考;扁桃体明显肿大的咽痛也不全是温里散寒方药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142-1145
目的:分析总结干姜、生姜在咽喉肿痛治疗中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规范化处理后,以结构化的形式形成数据库中,采用统计分析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结果:69则医案中,干姜使用22次,生姜11次;两者的常用量为15 g;常与附子、甘草、桂枝、细辛、半夏配伍;感受风寒,对清热解毒药物反应不佳的病史特点;扁桃体肿大,咽喉部梗塞,便溏,不欲饮等兼症;舌淡、边有齿痕或质润有津液的舌象;沉或紧的脉象等对于二药及相关药对,方剂的使用具有提示作用,其中舌证和脉象尤为重要。结论:咽喉肿痛不是干姜、生姜的禁忌症。药物的使用需以四诊合参为前提,可重点把握舌脉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总结麻黄细辛附子汤及其药物治疗咽喉肿痛的适应证。方法收集整理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咽喉肿痛的医案,提取相关信息,作规范化处理后录入WPS2013中建立数据库,采用数理统计及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的适应证,常具有感受风寒,对清热解毒或滋阴清热药物反应不佳的病史特征;头痛、恶风寒、手足寒是常见兼症;舌象色淡,苔白,质润;脉象沉或弱。附子的适应证,常具有感受风寒,对清热解毒或滋阴清热药物反应不佳的病史特征;恶风寒,手足寒,声音嘶哑,扁桃体肿大是常见兼症;舌象色淡,苔白,质润;脉象沉或紧。细辛的适应证,常具有感受风寒,对清热解毒药物反应不佳的病史特征;头痛是常见兼症;舌象色淡,苔白;脉象沉。麻黄的适应证,常具有感受风寒,对清热解毒药物反应不佳的病史特征;头痛是常见兼症;舌象色淡,苔白;脉象沉。结论人的气血状态可主要通过病史特征,舌与脉象加以了解,凡不适宜性质寒凉药物,舌脉偏于虚损的患者常可考虑使用温热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整理与分析辛温方药治疗阴证咽痛的四诊信息特点。方法收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医案69则,经规范化处理后,以结构化的形式录入Excel数据表中,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数据并形成结果报告。结果 1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干姜汤、半夏散及汤、四逆汤为治疗阴证咽痛的常用方剂。2阴证咽痛在望诊中常可见舌色淡、苔白、质润有津液的舌象;充血、扁桃体肿大的咽喉局部特点;精神萎靡的整体状态。切诊常呈现或沉或细或弱的脉象与手足寒。闻诊常可知患者声音嘶哑。同时,咽喉部梗塞、恶风寒、咽干、咳嗽等是常见的伴随症状。3阴证咽痛患者常具有感受风寒、应用清热解毒方药无效、抗生素或养阴清热药物无效或加重的病史特点。4诱因感受风寒与对常规治疗方案反应不佳的病史特征与本病典型舌象、脉象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5四诊信息"面红热、小便多、舌体胖、舌边有齿痕及舌苔白"对于姜附与麻桂类方的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咽痛日轻夜重、咽充血、不欲饮与喜热饮"对于区分两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证咽痛的诱因、病史特征,以体质为纽带,与本病常见症状及舌象、脉象的形成确有一定的相关性。四诊信息"面红热、小便多、舌体胖边有齿痕"有助于姜附类方的选用;"舌苔白"则有助于麻桂类方的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名医名家临证经验,明确前列腺增生症(BPH)中医治则治法以及常用方药的分布规律。方法:系统检索199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名医名家诊治BPH相关文献,建立文献分析数据库,整合、分析中医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相关内容,采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获得BPH中医治则治法及常用方剂和药物分布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合格文献109篇,涉及名医名家66位,得到BPH治则共9种,主要有"标本兼治""攻补兼施""调理阴阳"等;治法共55种,主要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温补肾阳""软坚散结""补益肾气"等;且BPH多从肾、脾、肺论治。通过归纳整理得到BPH常用的经方共有38个,使用较多的为"桂枝茯苓丸""滋肾通关丸""补中益气汤""八正散""济生肾气丸"等;常用药物共有217味,以"黄芪""熟地黄""白术""甘草""当归"等补虚药,"牛膝""桃仁""穿山甲""王不留行""丹参"等活血化瘀药,"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利水渗湿药为主。结论:BPH的治疗以"标本兼治、攻补兼施"为主要治则,常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温补肾阳"等治法,并进行相应的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5):906-908
目的:回顾性总结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肾性血尿有效病例,验证其"小儿血尿热因论"学术观点。方法:查阅倪老诊治的血尿有效病例192例,观察其初、中、后各期舌脉及治法、方药的变化情况,将相关内容输入Excel进行统计归类,综合分析,得出小儿血尿病证演变规律。结果:热证在小儿肾性血尿的各个时期均占主导地位,从中期开始,湿热证的比例下降,虚证的比例上升;在治法上,以"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凉血解毒""益气健脾"为主,但是"清法"基本贯穿了本病治疗的各时期,或清实热,或清湿热,或凉血止血。用方上,初、中期均以经验方"金水清"为主。结论:通过回顾性总结倪珠英教授192例小儿血尿有效病例之舌脉变化、常用治法,归纳出小儿血尿的病证演变规律,验证了倪老"小儿血尿热因论"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舌脉诊数据在失眠不同证型中分布规律,为同病异治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搜集失眠为主症的398例医案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舌象脉象信息和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分析、R×C卡方检验和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失眠高频证候舌脉数据。结果:选取以失眠症为主症的医案中出现频数较高且典型的三种证候进行,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和痰瘀互结型。其中78例肝郁气滞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红舌、舌胖大、苔薄白或薄黄、脉弦;65例心脾两虚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白舌、舌胖或带有齿痕、苔白或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49例痰瘀互结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舌质暗或紫、舌胖大、苔白或黄腻、脉弦滑。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肝郁气滞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红、苔白、脉弦;心脾两虚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白、苔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痰瘀互结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暗紫、苔白腻、脉弦滑。结论:在失眠症医案中,失眠症的三类典型临床常见证候的舌质、舌苔、脉象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三种不同证型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辨证疾病证候提供辨识度高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有关“咽塞”的条文,从“寒留三焦”理论论治咽塞,旨在把握张仲景论治咽塞的理论观念,为现代中医临床辨治咽塞相关疾病提供古籍文献依据。三焦与咽喉在生理、病理上密切联系,寒留上、中、下三焦任意一处均可导致咽塞病证。根据寒邪所在病位、脏腑的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寒留上焦(寒饮伤肺证、寒饮停于胸膈证),当辛温祛寒兼以温中化饮;寒居中焦(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当温中散寒,对于寒郁化火者,当清上温中;寒留下焦(寒伏于肾证、寒阻关元证),当通阳散寒兼以温中。  相似文献   

9.
肺系病位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征  吴承玉 《光明中医》2010,25(7):1127-1129
根据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的研究内容,我们进行了肺系病位特征的探讨。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聚类分析处理,明确咳嗽、咯痰、气喘等为肺系肺病位的特征症;恶寒发热、脉浮、畏风易感、自汗、皮肤干燥、皮肤红斑瘙痒、身肿头面尤甚等为肺系皮毛病位的特征症;鼻塞、鼻流清涕、鼻流浊涕为肺系鼻病位的特征症;语声重浊、声音嘶哑、咽痒、咽喉肿痛为肺系咽喉病位的特征症;便秘、泄泻为肺系大肠病位的特征症。  相似文献   

10.
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豆根为常用中药材,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味极苦性寒,主清热解毒、利咽、杀虫。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本草求真》载:"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然而各地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用植物有20余种,其中就有北豆根药材。北豆根始载于《中国药植志》,原名蝙蝠葛根,其性味苦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理气化湿之功效。传统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等症[1]。故为了保证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咽喉肿痛临床选穴配伍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7-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咽喉肿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72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咽喉肿痛临床选穴配伍规律。结果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咽喉肿痛有着以表里经配穴法,特定穴中五输穴与原穴配穴法和局部配穴法为主的规律。结论针灸治疗咽喉肿痛应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取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为主的腧穴进行配伍,疏通两经经气,注重选取咽喉病变局部的阿是穴等痛点,疏调局部经络之气,同时配合治疗原发病,将辨证选穴与对症选穴有机结合起来,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桔梗的采收加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桔梗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桔梗为桔梗科桔梗属植物(PlatycodongrandiflorumA.DC.)的干燥根,桔梗性平,味甘苦辛。归肺、胃经。具有宣肺、散寒、祛痰、利咽、排脓等功效。主要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胸闷腹胀、支气管炎、胸膜炎等症。现代研究表明桔梗中含有多种皂苷类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桔梗皂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发热"为检索词、以"中医"或"中药"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2005年1月至2020年2月中医药治疗发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总结发热的症状特征、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42篇,包括症状118种,处方165首,中药186味。高频症状前5位分别为: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口干;高频舌象前5位分别为:舌偏红、舌淡红、舌尖红、舌黯红、舌红绛;高频苔象前5位分别为:苔薄白、苔薄黄、苔黄腻、苔白、苔白腻;高频脉象前5位分别为:脉浮数、脉滑数、脉浮紧、脉细数、脉弦细;高频药物前5位分别为:甘草、柴胡、黄芩、连翘、杏仁;常用组合为金银花-连翘、麻黄-杏仁-甘草等;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4类。结论:中医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治疗外感发热以疏风解表药物为主,治疗内伤发热属虚者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为主,兼以清热;属实者以解郁、活血、除湿、清热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当今主流指导资料结合古籍经典作为检索源多途径收集常用方药,为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中常用方药的遴选原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小儿咳嗽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常用方药遴选研究为例,检索3类国家推荐的药品、中医(中西医)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方案、3本中医类儿科教材、名家经验,古籍中治疗小儿咳嗽的方药,分别建立古今方药数据库归纳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当今治疗儿童咳嗽的有71个常用方药,临床适用证型占比前3位分别为痰热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与高频药物对应功效前五位分别为止咳平喘、清化热痰、发散风寒、清热泻火、发散风热。最常用的中药主要是苦杏仁、桔梗、贝母、麻黄、黄芩、半夏、陈皮等,某些药物与苦杏仁、桔梗的内在关联性较高。基于《中华医典》的古籍部分治疗小儿咳嗽的有228个方药数据汇总,最常用的中药主要是半夏、苦杏仁、人参、茯苓、陈皮、桔梗、生姜、贝母等,高频药物对应功效前五位分别为发散风寒、止咳平喘、清化热痰、温化寒痰、补气。某些药物与半夏、桔梗的内在关联性较高。做古今用药对比,用药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宣降肺气类和化痰类。但古代小儿咳嗽用药多温补散寒,兼利水消肿、敛肺涩肠;当今儿童咳嗽方药更侧重疏风清热,兼补阴润燥。结论 该研究较为系统的梳理了治疗小儿咳嗽常用的方药,为临床实践指南中医药遴选部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豆根味苦、性寒、无毒 ,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之功 ,善治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本草纲目》称之“含之咽汁 ,解咽喉肿毒 ,极妙……。”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抗病毒之良效。笔者根据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该药在治疗急慢性咽炎中疗效显著 ,但用之不当易发生不良反应 ,约有 1 1 %病人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副作用 ,因而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 ,现举例如下 :薛某 ,女 ,6 0岁 ,2 0 0 1年 1月 6日就诊。主诉 :畏冷发热 ,咽喉肿痛 ,口苦 ,口干 ,声嘶 ,鼻塞流涕 ,舌质红 ,苔薄黄 ,脉数。素有糖尿病合并甲亢病史。根据辨证施治以疏风清热 ,宣…  相似文献   

16.
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Presl和大叶清化桂C.cassia Presl var.macro-phyllum Chu的干皮或枝皮,为临床常用的温里中药。肉桂味辛、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其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见《中药学》统编五版教材),可与多种中药配伍应用,以治疗不同疾病。根据文献整理与分析,肉桂的常见主要临床配伍应用,可归纳为八个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升阳益胃汤的主治疾病谱及临床应用指征,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造模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为指导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文献信息挖掘方法,选取2012年9月以前公开发表于国内各种中医药期刊杂志的临床文献及医案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收集、筛选和整理后得到升阳益胃汤临床文献96篇,其中包含病例数共计909例,其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中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共313例,占34.4%.其辨证的主要临床使用指征为①核心指征:大便溏泄、食少纳呆、神疲乏力;②主要指征:小便频数、面色无华、四肢不适;③舌象:舌淡苔白或胖大有齿痕;④脉象:脉细弱或濡.其常用加味药物主要配伍补益、固涩、理气化湿、消食之药.  相似文献   

18.
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祖国医学属喉痹范畴,笔者通过几年中医喉专科门诊的观察,认识咽炎可分为虚实二纲,以及如下八型:风寒型、风热型、肺胃实热型、痰湿内阻型、肺阴虚型、肾阴虚型、肾阳不足型、气滞血淤型。一、风寒型:以咽喉轻微疼痛,梗梗不适为主,伴畏风微热,鼻流清涕,口淡不渴,时作咳嗽痰白等。脉浮紧或浮弦,舌淡苔薄白。咽部微红或淡红,咽侧索微肿,咽后壁粘膜稍见肿。治则:疏风散寒。处方:六味汤或香苏饮加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伏寒病机理论的阐发,探讨五积散的方证。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方证与药证及临床实践,分析、归纳五积散的制方思路。结果:五积散于辛散宣通之中寓有温里散寒、健脾化痰、行气导滞、养血活血之法。结论:五积散为温散伏寒之方,其制方理念与伏寒病机演变过程相契合。  相似文献   

20.
云南民间常用药臭灵丹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灵丹,具有清热疏风,解毒利咽,止咳祛痰之效。中医用于风热邪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扁桃体炎,急性咽炎与上呼吸道感染。本文通过对云南民间常用药臭灵丹的成分、药理及治疗作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以指导其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