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患者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10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56例(男性342例,女性214例)患者的资料.分别比较造影前后血液和尿液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如果血清肌酐(Scr)绝对值水平升高〉44.2 μmol/L或者较基础水平升高〉25%,则定义为发生了对比剂肾病(CIN).对CIN患者作进一步分析,筛选反映CIN的敏感指标.结果 血液肾功能常规检查显示,除胱抑素C(Cys C)以外,造影术前后患者的Scr、尿素氮(BUN)、尿酸(U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尿液肾功能指标检查显示,只有α1-微球蛋白(α1-MG)浓度在造影术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有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患者在造影术后发生了CIN,发病率为7.01%.其中尿α1-MG的变化最显著,增高(39.77±16.75)%.男性和女性CIN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值均在正常范围,造影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影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118.88±38.03)mL·min-1·1.73 m-2vs(88.14±28.18)mL·min-1·1.73 m-2,女性(107.69±38.65) mL·min-1·1.73 m-2vs(77.40±30.71)mL·min-1·1.73 m-2](P〈0.01).CIN患者对比剂用量为(225.34±16.58)mL,高于无CIN患者的(201.56±13.2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CIN发病相关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对比剂用量.结论 CIN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肾功能的变化均与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有关;α1-MG是发生CIN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病率,分析CIN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收录2009年2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择期行冠脉造影术、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发生CIN的病例,并行性别、年龄配对分析。用病例报告表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N的临床危险因素,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3例接受血管造影术且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共17例发生CIN,发病率3.13%。CIN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e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水平升高及术前未连续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天)超过1月。结论 在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CIN发病率<5%,发病危险因素可能为基线hs CRP水平升高和术前未连续口服阿司匹林1月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于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诊断为ACS并接受CAG及PCI,并于围手术期接受左卡尼汀治疗的患者共416例,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基础肾功能匹配且未接受左卡尼汀治疗的ACS患者416例,探讨两组患者的CIN发生率。结果 左卡尼汀组CIN发生率(46/416,11.1%)与对照组(62/416,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肾功能正常患者的CIN发生率在左卡尼汀组(26/249例,10.4%)与对照组(28/252,11.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轻中度异常(30 mL·min-1·1.73 m-2≤eGFR<90 mL·min-1·1.73 m-2)患者的CIN发生率在左卡尼汀组(20/167,13.2%)显著低于对照组(36/164,18.3%)(P=0.016)。整体研究人群中,低LVEF值、eGFR、HCT和对比剂用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功能轻中度异常人群中,低LVEF值、eGFR、HCT、HbA1C、对比剂用量和左卡尼汀使用情况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卡尼汀未能显著降低肾功能正常的ACS患者的CIN发生率,但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ACS患者,在术前充分水化的基础上围手术期联合使用左卡尼汀可以显著降低CI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T1a肾癌术后肾功能急性改变对远期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T1a肾癌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急性下降及恢复情况,分为肾功稳定/轻微下降组?一过性受损组和顽固性受损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肾功能急性变化情况及远期新发CKD的危险因素?【结果】 围手术期肾功能稳定/轻微下降组(n = 140)术后eGFR ≥ 60 mL·min-1·(1.73 m2)-1,远期随访未发现CKD患者?肾功能一过性受损组(n = 10)术后eGFR < 60 mL·min-1·(1.73 m2)-1,出院前快速恢复到60 mL·min-1·(1.73m2)-1以上水平,远期随访未发现CKD患者?肾功能顽固性受损组(n = 44)术后eGFR持续性 < 60 mL·min-1·(1.73 m2)-1,出院前仍未改善,远期随访30例(68.18%)可逐渐恢复,14例(31.82%)进展为CKD?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术后eGFR和年龄是远期新发CKD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后eGFR < 60 mL·min-1·(1.73 m2)-1和eGFR≥60 mL·min-1·(1.73 m2)-1的T1a肾癌患者相比,前者远期新发CKD的风险是后者的25.62倍?【结论】大部分T1a肾癌患者术后肾功能可以基本恢复?术后eGFR急性下降至60 mL·min-1·(1.73 m2)-1的患者远期新发CKD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接受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的肾功能变化,分析、评估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使用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452例,于介入术前、术后48~72 h分别查血清肌酐,分析比较CIN患者和非CIN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肌酐值以及合并临床危险因素及对比剂剂量的差异。结果 452例患者中28例发生CIN,424例患者肾功能无恶化。CIN患者年龄、术前肌酐值,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衰、血容量不足的发病率及对比剂剂量均显著高于非CIN患者。结论年龄、术前肾功能不全、对比剂剂量、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是冠脉介入术后CIN发生的重要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血管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引发对比剂肾病(CIN)的易患因素及其防治。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680例,检测术前、术后48 h的血肌酐。对造影后24~48 h血肌酐较原来增高25%或达到44.2μmol/L以上定义为对比剂肾病。结果:肾功能不全组CIN发生率31.3%,明显高于术前肾功能正常组的3.6%。非CIN患者术中对比剂用量少,而术前补液量明显多于CIN患者。结论:对比剂可引起一过性肾功能改变,对比剂肾病与对比剂剂量、补液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周伟清 《海南医学》2011,22(8):148-149
目的探讨离子型对比剂(复方泛影葡胺)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应用于静脉尿路造影的效果和护理。方法对560例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患者采取回顾性总结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560例静脉尿路造影患者应用离子型对比剂出现不良反应38例,非离子型对比剂出现不良反应1例。结论非离子型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离子型对比剂,非离子型可作为静脉尿路造影首选对比剂。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总结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983年3月至2011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并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413例IM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3例IMN患者中,活检前病程0.1~336个月(中位数2.0个月)。男性236例(57.1%),女性177例(42.9%);年龄50.2±15.5 (14~83)岁,≥30岁者占88.9%;蛋白尿0.15~40.37 g/24 h,其中>3.5 g/24 h者 250例(60.5%);血清白蛋白8~48 g/L,其中<30 g/L者285例(69.0%),肾病综合征218例(52.8%);血尿150例(36.3%),其中肉眼血尿3例;高血压199例(48.2%)。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90 mL·min-1·1.73 m-2者238例(57.6%),<60 mL·min-1·1.73 m-2者61例(14.8%)。与女性比较,男性患者年龄大,24 h尿蛋白定量高,肾病综合征比例高,血清白蛋白浓度低,血肌酐高,eGFR低,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和蛋白尿量增加,IMN患者临床表现加重、肾功能下降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加重。肾小球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占81.4%。结论 男性、年龄大、高血压、尿蛋白量多者肾小球病变分期高,肾小管间质病变重,肾功能减退多见,故宜尽早就诊并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有研究[1]表明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是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独立预测因素。CIN的发生使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2]。CIN通常在24~96 h内出现,1~3周后肾功能回到基线或接近基线水平[3-4]。肾脏疾病是导致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尽管术前进行水化和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CIN的发生率仍高达55%[5];在另一项研究[4]中,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3出现了C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曲美他嗪(TMZ)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连续入选124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基础血清肌酐(Scr)>103μoml/L,随机分为2组:TMZ组(n=64)和对照组(n=60)。TMZ组于造影前48 h给予TMZ片20 mg,每天3次,术后服用7 d。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接受常规水化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4 h、48 h、7 d的Scr水平。结果:①2组患者术后24 h 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MZ组术后48 h、7 d的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TMZ组CIN的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为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Z联合水化治疗与单独水化治疗相比,能减少肾功能不全患者CI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因STEMI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急诊PCI的患者743例。将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作为肾功能不全组,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变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年龄大、男性少、并发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多、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多支病变者多、心功能不全(Killip分级≥2)者多(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2 a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GFR<60 mL·min-1·1.73 m-2、年龄≥70岁、Killip分级≥2、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多支病变均为患者2 a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其中eGFR<60 mL·min-1·1.73 m-2校正的相对危险度为1.93(95%可信区间:1.24~4.56,P=0.01)。结论 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患者中,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预后较差,而eGFR<60 mL·min-1·1.73 m-2是接受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5/6肾大部切除 (5/6 nephrectomy,5/6Nx) 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 大鼠行5/6Nx后2周分为3组:5/6Nx组 (大豆油1 mL·kg-1·d-1,n=11)、 atRA1 组 (atRA 5 mg·kg-1·d-1,n=10)、atRA2组 (atRA 10 mg·kg-1·d-1,n=11),另设Sham组即假手术组 (大豆油1 mL·kg-1·d-1,n=7)。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2 周。测定24 h尿蛋白量和血肌酐浓度;肾脏病理切片采用VG染色,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行评分;用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14 周,atRA显著降低5/6Nx大鼠的24 h尿蛋白量和血肌酐浓度 (P均<0.05)。atRA显著降低该模型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P<0.01)。atRA显著下调该模型的肾皮质α-SMA和PAI-1表达 (P均<0.05),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与α-SMA和PAI-1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0.717 6和0.809 8,P均<0.01)。结论  atRA可减少5/6Nx大鼠的尿蛋白水平,抑制肾皮质α-SMA和PAI-1的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顾玉露    陈静    张函    沈子妍    徐灵菡    吕诗琦    章晓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9,46(3):294-301
 目的   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小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肾脏纤维化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UUO组和UUO+硫氢化钠(NaHS)组。ELISA法检测血清H2S浓度;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Klotho和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表达;RT-PCR检测双加氧酶(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表达;比色法检测TET活性;焦磷酸测序检测肾组织Klotho甲基化水平;羟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联合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Klotho羟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UUO组血清H2S浓度显著降低[(5.18±0.34)μmol/L vs.(4.23±0.21)μmol/L,P<0.05]。NaHS显著减轻UUO模型小鼠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P<0.01),下调α平滑肌肌动蛋白(P<0.05)和纤连蛋白(P<0.05)表达,同时上调UUO小鼠肾组织Klotho表达(P<0.05),下调DNMT1表达(P<0.01),升高TET活性[(0.03±0.01) ngmin-1mg-1 vs.(0.43±0.08) ngmin-1mg-1,P<0.05],降低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11.83%±0.53% vs.7.39%±0.70%,P<0.01),升高Klotho基因启动子羟甲基化水平(P<0.05)。结论    H2S可通过增强TET活性,诱导Klotho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上调Klotho基因表达,从而减轻UUO小鼠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相关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86例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术前和术后48~72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Scr),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事件。CIN定义为术后48~72h内Scr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44.2μmol·L-1(0.5mg·dL-1)。结果 186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CIN(CIN组),152例为非CIN(非CN组),CIN发生率为18.3%。CIN组患者年龄较非CIN组更大(P<0.05),CIN组肾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合并心力衰竭(Killip≥Ⅱ级)的患者明显多于非CIN组(P<0.01),所有心源性休克患者均发生了CIN;CIN组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比例低于非CIN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基线肌酐清除率<60mL·min-1)、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心源性休克、术前他汀治疗与CIN的发生有关。CIN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非CIN组延长,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P<0.05或P<0.01)。结论 CIN是急诊P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增加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CIN的危险因素,术前他汀治疗是减少CIN发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不同肝功能损伤情况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α1微球蛋白(α1-MG)的水平,探讨采用α1-MG评价CHB患者肝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243例CHB患者分为肝肾功能正常组(n=94)、肝功能正常肾功能异常组(n=20)、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正常组(n=100)和肝肾功能异常组(n=29),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7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α1-MG水平,同时测定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肌酐(CREA)、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α1-MG水平,采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ALT水平,采用紫外-苹果酸脱氢酶法检测AST水平,采用AMP缓冲液法检测ALP水平,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CREA水平,采用紫外-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BU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α1-MG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肾功能正常组和肝肾功能异常组患者血清α1-MG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肝功能正常肾功能异常组患者血清α1-MG水平明显升高(P<0.01)。按照α1-MG<10 mg·L-1为判断肝功能异常的标准,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ɑ1-MG阳性率为36%,肝肾功能异常组患者血清α1-MG阳性率为24%;如以α1-MG<15 mg·L-1为标准,则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α1-MG阳性率为68%。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α1-MG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LT、AST和ALP呈负相关关系(r=-0.934,r=-0.916,r=-0.847,P<0.01),且其数值随着肝损伤程度的加重而降低。结论:α1-MG检测在判断CHB患者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须排除肾功能损害引起的结果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