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1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7岁。选择应用了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肾穿刺造影、B超和CT扫描。结果:肉眼血尿、腰痛和肾积水是本病三大临床表现。静脉尿路造影(IVU)诊断2例(18.18%),逆行尿路造影和肾穿刺造影诊断5例(83.33%),B超对10例均未发现输尿管肿瘤,CT扫描诊断2例。结论:逆行尿路造影为原发性输尿管癌影像学诊断最有价值的方法,CT对肿瘤的分期有一定帮助,B超可做筛选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对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单侧腰痛、肾积水、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应考虑该病。术前采用B超、IVU、CT、膀胱镜、逆行尿路造影、MRU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14例,术后病理检查20例均为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结论:要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需要术前采用多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同顾性分析32例2007年7月~2009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64层CT表现。结果32例输尿管癌中位于输尿管上段5例,中段9例,下段16例,其中2例为多发,病变长度1.3~22.0cm,平均5.9cm。输尿管肿瘤的部位、范围、形念、周围情况以及肿瘤上方肾盂输尿管的扩张程度均得以清晰显示。结论64层CT成像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更加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力帮助,可作为目前临床检查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病变特点及螺旋CT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6例输尿管癌的螺旋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期对照分析。结果:癌灶沿输尿管横径1.0~2.1cm,纵径1.5~15.2cm,于低分期组(pT0~T2)和高分期组(pT3~T4)中横径之间差别及纵径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1)。癌灶平均CT值平扫时43HU,增强后74HU,增高幅度30HU,增强后显示更清晰;曲面重建(CPR)可显示泌尿道全程;pT3期6例,CT诊断正确1例,pT4期2例CT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输尿管癌病灶沿输尿管蔓延纵径大于其横径,但横径及纵向累及范围并不能作为肿瘤分期的依据,T0~T3期CT鉴别困难,T4期CT诊断准确;CT增强扫描具有确诊及鉴别诊断作用,CPR为临床医师直观地观察病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检查方法,总结诊治经验。结果11例术前经B超、IVU、膀胱镜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MRU等检查,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结论联合应用B超、IVU、膀胱镜、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和CT、MRU检查方法,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对本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手术以肾、输尿管全长和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术后12例均行病理检查证实为尿路上皮癌。结论联合应用膀胱镜、CT等检查方法,可提高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原发性移行细胞癌15例,其中11例作CT检查,9例作MRI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RI或CT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8例,沿管壁浸润生长5例,向腔外生长2例。CTU或MRU表现为充盈缺损或输尿管中断,梗阻以上输尿管及肾盂扩张,注射对比剂后肿瘤轻到中度强化。结论CT和MRI可早期发现输尿管肿瘤,明确其部位及范围,可准确进行肿瘤分期。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输尿管移形细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移形细胞癌的CT表现及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8例患者均作了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3例4~8小时后还作了延迟扫描。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移形细胞癌直接CT征象为管壁的不规则增厚及管腔的不规则狭窄,部分表现局部软组织肿块,位于下端的可突入膀胱。间接征象为肾盂肾盏扩张、淋巴结转移及输尿管瘘。CT检查既可观察腔内病变又可显示腔外肿瘤情况及远处转移,且为无创性检查。结论: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单勇  彭发强  李响 《华西医学》2004,19(2):257-257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993~2002年收治2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病检结果及预后:结果:本组28例,肉眼血尿21例,占75%;肾绞痛4例,占14%;腰痛17例,占61%经影像学榆查发现异常后,均通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其中5例生存小足一年(3例Ⅳ期、G3级;2例Ⅲ期、G3级);生存5年以上4例,均为Ⅰ期G1级: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预后主要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运用综合诊断措施可使原发性输尿管癌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源CT尿路成像(CTU)在上尿路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拟诊断为上尿路肿瘤的患者行双源螺旋CT尿路成像重建,三维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T)、曲面重建(CPR)等。结果 21例患者经双源CT尿路成像诊断为尿路肿瘤(17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移行上皮癌),17例输尿管癌患者肿瘤位于右侧输尿管8例,左侧输尿管的9例;输尿管上段6例,中段5例,下段6例。21例患者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弥漫性狭窄5例,管腔偏心性肿块2例,输尿管呈软组织密度影、管腔消失14例。全部病例均行肾、输尿管加袖套状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上尿路上皮肿瘤。双源CT尿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双源CT上尿路成像能多平面、多方位地显示肿瘤,再结合轴位动态增强图像,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及肾盂移行上皮癌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院4例及复习文献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共58例,行膀胱镜检41例,静脉肾盂造影(IVP)44例,逆行肾盂造影44例,B超45例,经皮肾穿刺肾盂造影12例,CT及MRI3例。结果:膀胱镜检查表现为输尿管口肿物突出,阳性率为58%;IVP表现为肾积水或患肾不显影,阳性率为100%,但无特征性;逆行肾盂造影表现为输尿管充盈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1998-2008年的2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8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尿管癌,本病的早期症状为肉眼血尿、患侧腰痛、患侧肾积水等;彩超、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检、CT及MRI水成像为重要的诊断手段;患侧肾、全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为首选术式。2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死于输尿管癌术后转移8例,4例死于非肿瘤性疾病,存活13例。【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肾积水伴有血尿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联合应用多种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对老龄患者取腹部弧形切口先行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后再向上行肾切除创伤小、安全可行;对输尿管鳞癌建议术后定期行放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漫游技术(VRT)处理。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轴位CT表现为管腔内软组织肿块伴管壁增厚,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增强峰值位于静脉期,MPR和CPR图像均清晰显示肿瘤侵犯的部位、范围、数目及输尿管壁增厚和周围侵犯情况,CPR图像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程,MIP和VRT图像类似于静脉尿路造影(IVU)。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结果 本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临床表现有肉眼血尿者24例(86.8%),血尿伴腰痛10例(31.3%),仅表现为腰痛5例(15.6%),腹部包块2例(6.3%)。B超检查发现输尿管实质占位病变9例(28.1%)。静脉尿路造影(IVU)30例,4例(13.3%)发现典型的输尿管腔内充盈缺损。26例逆行尿路造影,诊断20例(77.0%)。CT扫描13例,11例(84.6%)发现输尿管内肿块影。磁共振泌尿系成像(MRU)7例,诊断输尿管癌5例(71.4%)。 结论 密切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手段,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于小于8 mm的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后的肾积水的腔镜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8例小于8 mm的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患者,所有患者排出结石后1周复查输尿管CT提示仍然存在肾积水及肾周渗出样改变,血白细胞及降钙素原高于正常值,并且有临床腰疼症状,所有病例予以行输尿管检查并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结果 18例结石自行排出患者中,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大小4~8 mm;所有患者入院后1周内结石均自行排出,患者排出结石1周后因肾积水均进行了输尿管镜检查并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其中,12例术中发现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狭窄病例予以留置2枚输尿管支架管;6例术中发现输尿管内多发息肉包裹管腔,予以留置1枚输尿管支架管。术后第5天所有病例再次复查输尿管CT均提示肾积水缓解及肾周渗出完全吸收,并且血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恢复正常,临床腰疼症状全部缓解。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5~7 d拔除尿管,无腰部不适及发热症状,顺利恢复出院。结论对于小于8 mm的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后仍然存在肾积水,应警惕输尿管梗阻的存在,行输尿管镜检查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有利于结石排出后输尿管黏膜损伤或者狭窄的恢复,减少了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可以成为临床上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