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HGF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用滤纸条的袋内取样法取1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30个牙位治疗前后的GCF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其中的HGF水平.结果 治疗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H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HGF水平反映牙周组织的炎症破坏程度,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在判断牙周组织的活动性破坏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GCF)中β-防御素2(HBD-2)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慢性牙周炎组,按纳入标准选取20位点分别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收集GCF并记录临床指标.以牙周健康者12例的24位点GCF为健康对照组.GCF采集后记录采集点出血指数(BI)和探诊深度(P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CF中HBD-2及IL-1β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GCF中HBD-2表达水平高于慢性牙周炎组(P<0.05);慢性牙周炎组牙周基础治疗前、后HBD-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基础治疗前,慢性牙周炎组IL-1β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慢性牙周炎组牙周基础治疗后IL-1β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牙周基础治疗后,BI、PD均较治疗前小(P<0.001).与HBD-2、IL-1β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GCF中IL-1β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低,GCF中HBD-2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表达水平无差异;与GCF中的HBD-2、IL-1β表达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其与牙周指标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测定患有慢性牙周炎的20个牙位和牙周健康的加个牙位的龈沟液IL-6水平.结果:慢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并且龈沟液IL-6水平与PD、AL、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龈沟液IL-6水平与牙周组织的破坏和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博  刘东  宫琳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4):308-313,I0002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IL-1β、PGE2和IL-10水平的检测,研究其表达水平变化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一种能够早期发现牙周炎并能提示预后的方法。方法选取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口腔科的牙周炎病患者50例,随机选取无牙周病30例作为健康对照。分别收集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龈沟液,采用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其中IL-1β、PGE2及IL—10的浓度;同时详细记录每个人的临床牙周指数,拍摄X线片计算牙槽骨丧失的高度。对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后的第6周末再次收集龈沟液、检测其中IL-1β、PGE,及IL-10的浓度,并再次记录每个受试牙齿的临床牙周指数。将获取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中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IL-1β在中、深袋位点的表达水平与浅袋位点相比较明显增高(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IL-1β在中、深袋位点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GE2在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经牙周治疗位点PGE2的表达水平较起始时有所降低。IL-10在浅袋位点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纽低,治疗后6周末则明显升高(P〈0.05),县有统计学意义;IL-10在中、深袋位点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6周末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所升高(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指症,且这种改善是与龈沟液中IL-1β水平降低相伴随的。IL-1β与IL-10的比值在所有研究的龈沟液样本中均升高,这一结果可用作监测牙周病严重程度、评估牙周基础治疗疗效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牙周炎牙齿在接受正畸外力时牙周组织的反应.方法 在牙周炎正畸组和牙周健康正畸组分别放置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装置,一侧(实验侧)加力,另一侧(对照侧)未加力,分别于加力前和加力后1、24、48、168 h收集龈沟液,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进行前列腺素E2和白细胞介素1β的测定.结果 在正畸加力后24 h和48 h实验侧两组龈沟液中前列腺素E2总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侧无明显变化.在正畸加力后1 h和24 h实验侧两组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总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侧无变化.2组前列腺素E2总量和白细胞介素1β总量变化的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牙周炎牙齿在接受正畸治疗1、24、48、168 h时,龈沟液中前列腺素E2和白细胞介素1β的改变与牙周健康牙齿的反应类似.  相似文献   

6.
王博  刘东  宫琳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4):308-313,386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IL-1β、PGE2和IL-10水平的检测,研究其表达水平变化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一种能够早期发现牙周炎并能提示预后的方法。方法选取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口腔科的牙周炎病患者50例,随机选取无牙周病30例作为健康对照。分别收集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龈沟液,采用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其中IL-1β、PGE2及IL-10的浓度;同时详细记录每个人的临床牙周指数,拍摄X线片计算牙槽骨丧失的高度。对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后的第6周末再次收集龈沟液、检测其中IL-1β、PGE2及IL-10的浓度,并再次记录每个受试牙齿的临床牙周指数。将获取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中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IL-1β在中、深袋位点的表达水平与浅袋位点相比较明显增高(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IL-1β在中、深袋位点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GE2在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经牙周治疗位点PGE2的表达水平较起始时有所降低。IL-10在浅袋位点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治疗后6周末则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IL-10在中、深袋位点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6周末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所升高(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指症,且这种改善是与龈沟液中IL-1β水平降低相伴随的。IL-1β与IL-10的比值在所有研究的龈沟液样本中均升高,这一结果可用作监测牙周病严重程度、评估牙周基础治疗疗效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绝经早期妇女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非牙周炎和49例患慢性中、重度牙周炎的维吾尔族(维族)妇女,所有妇女绝经年限均≤5年.采集30颗牙周健康牙和49颗牙周炎患牙的龈沟液(GCF)样本,随后记录牙周临床观察指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GCF中IL-6的含量. 结果牙周健康组GCF中IL-6的含量为(1 088.10±102.33) pg/ml,慢性牙周炎组GCF中IL-6的含量为(2 961.22±224.80) pg/ml, 慢性牙周炎组明显高于牙周健康组(P<0.005);经相关分析,慢性牙周炎患牙GCF中IL-6的含量与GI、PPD、CAL均呈正相关(r=0.564, P<0.005; r=0.335, P<0.05; r=0.324, P<0.05).结论绝经早期的妇女健康牙GCF中含有少量IL-6.GCF中IL-6的产生增加可能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IL-6的水平反映了牙周炎症的严重程度,可以尝试作为判断牙周病变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7):654-656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机械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的牙周致病菌检出率。方法选择南阳市口腔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牙周机械治疗;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对象治疗前后致病菌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及出血指数(B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4个月患者的PD、B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PL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患者的PLI、PD、BI与治疗后4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致病菌Aa、Fn、Tf、Pg、Pi、Pn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龈沟液中致病菌伴放线杆菌(Aa)、具核梭杆菌(Fn)、硒赛类标菌(Tf)、牙龈卟林单胞菌(Pg)、中间普菌(Pi)、变黑普菌(Pn)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个月龈沟液中致病菌Tf、Pg、Pi、Pn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a、Fn检出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龈沟液中致病菌Aa、Tf、Pg、Pi、Pn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Fn检出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机械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龈沟液中的致病菌Aa、Tf、Pg、Pi、Pn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L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乳铁蛋白(LF)浓度,并探讨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及健康对照者各位点的龈沟液样本,用ELISA法检测各样本中LF的浓度.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LF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牙周基础治疗可使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LF含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后LF的浓度与牙龈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LF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龈沟液中的LF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对慢性牙周炎进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CF)量和GCF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探讨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GCF量及GCF中CRP的含量,同时检测临床指标并作相关性检验。结果实验组GCF量与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呈正相关(P〈0.01)。实验组GCF中CRP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RP含量与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呈正相关(P〈0.01),与龈沟出血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GCF中可检出CRP,变化趋势与牙周临床指标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GCF)中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CD8^+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治疗组,全部常规治疗,正常健康对照组32例,检测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12、24周的临床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GCF中CD3^+、CD4^+、CD8^+的所占比例及计算CD4^+/CD8^+的值,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牙周炎通过常规治疗后,牙周临床指标包括PD、CAL、PI和PLI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GCF中CD3^+、CD4^+、CD8^+和CD4^+/CD8^+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6周、12周与对照组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PD、PI和PLI与GCF中T细胞亚群的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慢性牙周炎的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可作为一项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龈沟液(GCF)中IL-12、IL-17的表达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GAgP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6例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龈沟液测定IL-12,IL-17并记录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明显改善,其中IL-1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浓度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17总量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GAgPIL-17较治疗前明显下降.GCF中IL-17质量浓度与BI,PD呈正相关(r=0.291,0.330),同AL无明显相关性;IL-12的质量浓度与PD呈显著负相关(r=-0.239,P<0.05),与BI和AL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龈沟液中IL-12,IL-17浓度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破坏及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吕迪  肖言栋 《西部医学》2019,31(5):778-781
【摘要】目的 探讨龈沟液中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病程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及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牙科治疗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设为糖尿病牙周炎组,40例单纯牙周炎患者设为牙周炎组,同时选取40例正常体检人群设为对照组。记录3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等牙周指标,采用龈沟液测量仪定量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龈沟液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水平,并进行脂联素与牙周指标以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牙周炎组、牙周炎组PLI、SBI、AL、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牙周炎组各指标显著高于牙周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牙周炎组、牙周炎组龈沟液脂联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s CRP、TNF α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牙周炎组各指标显著高于牙周炎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龈沟液脂联素水平与PD、AL、龈沟液hs CRP、TNF α水平呈负相关(r=0.321,r=0.435,r=0.443,r=0.534,P<0.05),与SBI、PLI无相关性(r=2.323,r=2.117,P>0.05)。结论 龈沟液中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牙周炎患者AL、PD以及局部炎症反应具有明显关系,龈沟液中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通过影响骨代谢与炎症反应参与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病程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纵向观察分析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C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内龈沟液中6种牙周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并分析检出率的变化与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试为评价牙周炎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微生物学手段。方法:应用16S 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13名CP患者基线、牙周机械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时以及11名健康对照者龈沟液中的6种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 Bf,现已更名为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结果: CP组在牙周机械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的菌斑指数(plague index, 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治疗后4个月比2个月有少量升高。CP组基线的6种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CP组在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3个时间点的Tf(42.1%、73.7%、70.2%)、Pg(47.4%、68.4%、77.2%)、Aa(15.8%、22.8%、7.0%)、Pn(38.6%、57.9%、64.9%)、Pi(15.8%、38.6%、42.1%)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f 96.5%、Pg 93.0%、Aa 36.8%、Pn 86.0%、Pi 84.2%),而Fn的检出率则仅在治疗后2周减少明显(84.2% vs 98.2%),在治疗后2个月(93.0%)和4个月(96.5%)略有回升,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被检致病菌在治疗后2个月检出率比2周时回升。结论:Tf、Pg、Aa、Pn、Pi等牙周致病菌的共同感染可能在CP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CP组在牙周机械治疗后牙周致病菌的变化早于临床指标的变化,治疗后2个月内即应开始定期复查复治。  相似文献   

15.
龈沟液微量样本中多种成分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样本为例,探寻微量样本中多种成分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基本原理,确认待检测成分之间无交叉反应,样本与包被抗体在4 ℃下进行低温反应,重复使用同一样本.39份龈沟液来自4例轻、中度牙周炎患者,龈沟液洗提液分为两份,一份样本纳入A组,用ELISA方法先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再用此样本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另一份样本纳入B组,直接进行IL-1β检测.比较A组与B组IL-1β的检测结果.65份龈沟液样本选自9例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患者,龈沟液洗提液分为两份,一份样本纳入C组,用ELISA方法先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后,再用此样本检测弹性蛋白酶;另一份纳入B组,直接进行弹性蛋白酶检测.比较A组与B组弹性蛋白酶的检测结果.结果:A和B组IL-1β光密度值分别为(0.5±0.4)和(0.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且高度相关(r=0.993,P=0.000);C和D组弹性蛋白酶吸光度值分别为(1.1±0.6)和(1.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且高度相关(r=0.979,P=0.000).结论:通过重复使用同一样本,可以达到用微量样本检测多种成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类龈沟液中性粒细胞弹力酶的动态活动方式和最高活性率,从而探讨其作为一项定量检测牙周状况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利用滤纸条法,从3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提取217份龈沟液样本,用中性粒细胞弹力酶的特异性底物对该酶在龈沟液中的活性进行动态定量测量,从而计算该酶最高活性率(MR-EA,单位为每个牙部位mAbs*min-1),并将结果与临床牙周状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龈沟液中性粒细胞弹力酶可分为5种不同的酶活动方式(A,B,C,D,E),其相应的MR-EA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临床牙周状况相同的牙部位,弹力酶活动差异有显著性,各种临床部位的弹力酶活动方式高(A%+B%)/低(D%+E%)分布情况如下:健康部位0%/92%,牙龈炎部位6%/72%和牙周炎部位21%/54%.健康部位的MR-EA值≤3.0,而病变部位的MR-EA值存在明显差异,具体分布如下:75%牙龈炎部位的MR-EA≤3.0,13%>6.0,4%>10.0;而60%牙周炎部位的MR-EA值≤3.0,30%>6.0,21%>10.0.结论:MR-EA能作为定量测定龈沟液中性粒细胞弹力酶活动的适当指标,可以用来定量检测牙周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龈沟液中骨粘连蛋白的含量变化规律,探讨其与牙周炎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5月-2009年1月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其中静止期组20例,活动期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牙龈沟液中骨粘连蛋白的含量。【结果】活动期组龈沟液中骨粘连蛋白的浓度为(3.46±0.91)ng/μl,高于静止期组骨粘连蛋白的浓度(2.15±0.72)ng/μ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沟液中骨粘连蛋白的水平变化与牙周组织病变发展密切相关,龈沟液中骨粘连蛋白的水平有可能成为判断牙周炎活动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