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肾脏是许多物质分解代谢的场所,当肾功能衰竭时,必然伴有各种内分泌激素的代谢紊乱,肾透析已作为维持晚期肾功能衰竭病人生命一种不可缺少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环鸟苷酸(cGM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浆,用化学方法测定NO,放射免疫测定cGMP。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后血浆中NO含量明显增高;血浆中cGMP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提示充分血液透析有利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维持正常NO水平,但血液透析前后血浆中NO的变化与cGMP变化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尤其在透析结束后常出现眼痛、眼胀、头痛 ,极少数患者出现视物不清、虹视现象 ,严重时影响透析治疗。本文对我院 1998— 2 0 0 1年经治的 6 0例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前后眼压的变化 ,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6 0例 ( 12 0眼 )患者均符合安徽太平会议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其中男 4 1例 ,女 19例 ,年龄 2 8~ 71岁 ,平均 ( 4 7.5± 3.4 )岁 ,透析时间 1~ 4 6个月 ,平均17.6个月。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38例 ,糖尿病肾病 10例 ,成人型多囊肾 4例 ,梗阻性肾病 2例 ,…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晚期患者血中尿毒素的积蓄、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血液渗透压改变以及高血压和贫血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尿毒症期脑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细胞膜改变 ,引起脑内毒性物质积蓄增加以及K+ 泵、Na+ 泵功能变化 ,使脑内三磷酸腺苷增多 ,进而抑制磷酸果糖酶的活性及糖的降解 ,影响氧的消耗等均可引起脑的功能障碍 ,使大脑皮层电活动产生变化。笔者对21例CRF患者血液透析 (HD)前后进行了脑电图 (EEG)检查 ,以了解HD对CRF患者脑功能紊乱的改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1对象21例均为在本院进行…  相似文献   

5.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张莉森 《中外医疗》2014,33(6):18-1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时低血压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选择50例血液透析低血压者(低血压组),与50例无低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对低血压组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4082例次,发生低血压441例次发生率为10.8%,低血压组与对照组对比,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fFUV)及超滤率(FUR)较高(P〈0.05);而血钠、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O及尿素氮(BUN)较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其主要原因为体液超滤过多过快、营养不良,心功能不全等,一旦出现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立即处理低血压,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以提高透析效果,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朱云海  李奕龙  廖凤  陈家勇 《当代医学》2009,15(30):105-10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21132例次,发生低血压2029例次,占透析次数的9.6%,其中透析30~60min时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血压降低(血压〈90/60mmHg)1432例次,占70.58%,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随超滤量的增多而增大,呈正相关。经对症处理后血压均回升至正常,并继续完成透析治疗,无低血压休克发生。结论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时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对防止血液透析过程患者突然死亡,提高透析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 β2 微球蛋白 (β2 -MG)的变化及高通量透析 (HPD)对 β2 -MG的清除作用。方法 观察 5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 β2 -MG的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再将 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用HPD和常规血液透析 (CHD) ,观察两组患者小分子溶质及 β2 -MG的变化情况。结果 维持血透患者血 β2 -M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HPD对 β2 -MG的清除作用比CHD更有效 (P <0 .0 0 1 )。结论 HPD能有效清除 β2 -MG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血浆丙二醛(MDA)和超氧化歧化酶(SOD)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硫代巴比妥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MDA和SOD含量变化。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后血浆中MDA较血液透析前明显降低,而SOD活性则显著升高。结论 血液透析疗法可以减轻自由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组织、器官的损伤,也预示着应用抗氧化剂可能成为有益的治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HD)过程中,血压波动太大,可导致脑血管意外和心脏血管急发事件,危害极大。现对我科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间收治的5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在HD过程中血压变化的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小曼 《吉林医学》2011,32(15):3138-3138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防治和动静脉瘘管的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提高了血液透析的有效性,延长了患者的生命。结论:血液透析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前后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蛋白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CRF患者血透前后血清瘦素的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与肾功能及血气分析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浓度为(10.04±7.00)μg/L,血清瘦素浓度与体重指数(BMI)呈明显相关(r=0.41,P<0.01),且女性血清瘦素浓度较男性高(P<0.01).血透患者透析前血清瘦素浓度(11.76±12.19)μg/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透析后血清瘦素浓度为(12.23±14.50)μg/L,与透析前比较亦无显著差异.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仍然与BMI有关,其相关系数为0.39(P<0.01),这些患者透析前血清瘦素浓度受到年龄、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的影响,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2280、0.9025、3.0853和-0.0949,P均<0.05.结论本组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并不升高,血透前后血清瘦素水平亦无明显变化,血清瘦素在这些患者的蛋白营养不良中并不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延续性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指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低血糖、呼吸困难、感染、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4.44%)比对照组高(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可改善其生活质量,也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尚源融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54-3155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对比两组血磷、钾、尿酸及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磷、钾、尿酸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血磷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_2-MG、CysC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血清β_2-MG、Cys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磷、β_2-MG、CysC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亚硝酸盐间接法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时期和透析前后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并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相比较。  相似文献   

16.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130倒患者行血液透析1183次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置情况。结果发生心律失常246次,发生率为20.8%;其发生与基础病变、营养状况、炎症状态、电解质平衡及透析时间等有关,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纠正心律失常、改善症状。结论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延长、年龄增长,在感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时心律失常可能发生或加重,合理的透析方案、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去除诱因可改善患者症状及心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 O)的影响。方法:检测慢 性肾衰长期血透患者血清 N O 水平,与非血透治疗尿毒症患者 进行比较。结果:血透显著增加了慢性肾衰患者 血清 N O 水平,与对照组 比较 P< 0.05。结论:血透能增加慢性肾衰患者血清 N O 浓度,防止残肾损害。  相似文献   

19.
袁捷  王东红 《海南医学》2005,16(9):82-8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对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检测糖尿病CRF长期HD患者血清NO水平,与非HD疗法糖尿病CRF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HD显著增加了糖尿病CRF患者血清NO水平(P〈0.05)。结论 HD可增加糖尿病CRF患者血清NO,保护残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Q-T间期离散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与其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同步体表12导联心电图机、测量标准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选用QRS波群和T波振幅较高的导联、同一导联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每个患者测量导联不少于6个,计算Q-Td及Q-Tcd。结果:14例透析前Q-Td、Q-Tcd在正常范围内的血透患者透析后Q-Td、Q-Tcd变化较透析前略有增加,但透析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对于18例透析前Q-Td.Q-Tcd就已延长,透析结束后,除3例缩小外,其余15例均明显延长,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Td、Q-Tcd正常组透析过程及透析后,出现心律失常概率明显低于透析前Q-T间期延长组病人,测定透析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可以预测心律失常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