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23例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急进型11例,非急进型12例。急进型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组AST、ALT、LDH值及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非急进型溶血-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组,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急进型溶血.肝酶升高一血小板减少组(P〈0.05)。结论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可大大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86例,非糖尿病组74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合并糖尿病组偏瘫、高血压、高血脂等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发率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随血糖升高病死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多见,其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较差,常多发高血压、高血脂、偏瘫,治疗中应加强对血糖的控制。另外重视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变化及与AP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血小板的计数变化.SAP组进一步分为血小板降低组和血小板正常组,比较两组局部并发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胰腺坏死程度与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分析血小板与APACHEⅡ评分系统、BISAP评分系统、CT评分系统、Ranson评分系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P患者重症组与轻症组相比,PLT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及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发病前3d首次PLT计数(<100×109/L)的比例明显多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小板降低组中局部并发症患者、MODS患者及病死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P中胰腺坏死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血小板计数水平与CTSI评分标准相关性最强,其次是APACHEⅡ评分系统,而与Ranson评分系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小板计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尤其在预测SAP局部并发症、MODS、坏死程度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的结果分析,探讨其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43例正常人和59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IB、PLT、MPV、PCT明显升高,APTT明显缩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T、PT、PDW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故凝血功能的检测对肾病综合征病情分析、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药物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8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价值。方法将2013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入院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作为该次观察对象,共抽取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原则,将所有孕妇分为两组,每组孕妇均占34例。对照组孕妇采用胰岛素治疗,实验组孕妇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将两组的母婴结局(孕产妇结局、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发生率为0.00%、体重增加(0.89±0.21)k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蛋白尿、引产术以及剖腹产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巨大儿发生率为5.88%、胎儿畸形发生率为0.00%、黄疸症发生率为5.88%,均低于对照组(23.53%、11.76%、26.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窘迫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可大大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孕妇以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住院及远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248例连续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82例)和非糖尿病组(16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及远期[平均(42.33±17.13)个月]病死率.结果 糖尿病合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为33%.糖尿病组患者入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P<0.01,P<0.05).糖尿病组心功能不全(killipⅡ~Ⅳ级)的患者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的患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组单支病变的患者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住院病死率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期病死率糖尿病组患者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3.65,95%CI 1.11~11.96)和心功能不全(HR=3.85,95%CI l.41~10.46)是远期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糖尿病合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住院病死率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和心功能不全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远期病死率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脂联素(APN)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3例,其中正常对照组78例,糖尿病组5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69例。检测各组hsCRP、APN水平,同时分析各组hsCRP和AP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糖尿病组患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APN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APN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hsCRP水平和APN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hsCRP升高,同时APN下降,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行PCI术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行PCI术,且年龄>60岁的患者297例,根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分为高尿酸血症组(试验组,n=138例)和高尿酸血症组(对照组,n=159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尿酸、血小板聚集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本临床资料、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r=0.47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尿酸血症为HP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且血尿酸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方法选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期间86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形成常规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实施全面护理),对组间子痫发生率、剖宫产率、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常规组患者子痫发生率分别为2.33%、6.98%,组间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为32.56%,较常规组58.1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早产以及胎儿窘迫、胎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测定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胰淀素和非对称二甲醛精氨酸(ADMA)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二者对MS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和体检对象根据其存在MS组分的个数分为非MS组(MS组分0~1个,20例)、MS高危组(MS组分2个,23例)和MS组(MS组分〉2个,27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同时测定血清胰淀素、ADMA的水平。结果:与非MS组比较,MS高危组,MS组血清胰淀素[(0.41±0.04)g/L比(0.46±0.06)g/L比(0.49±0.06)g/L]、ADMA[(1.28±0.06)μg/L比(1.46±0.07)μg/L比(1.51±0.08)μg/L]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MS组明显高于MS高危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胰淀素与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BMI、WHR、胰岛素抵抗指数(IRI)、ADMA呈正相关性(r=0.441~0.563,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461,P〈0.05);ADMA与IRI、BMI、FINS呈正相关(r=0.445~0.4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淀素、BMI、ADMA、IRI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73~7.169,P均〈0.05)。结论:血清胰淀素和非对称二甲醛精氨酸的表达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关,两者都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探讨有或无高血压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主动脉根部及心脏瓣膜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50例,按有无高血压分为:无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组(MS组,142例),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组(HMS组,208例);并选择年龄50岁以上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60例),比较三组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张比例以及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比例,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根部扩张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MS组比较,HMS组的主动脉扩张病人比例(11.7%比25.4%比40.9%),主动脉根部扩张比例[(27.5±2.6)mm比(29.1±2.3)mm比(32.8±3.4)mm]显著增加(P〈0.05)。HMS组瓣膜退行性变的比例明显高于MS组(47.8%比31%,P〈0.05),以主动脉瓣和联合瓣膜病变为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MS组:OR=1.57,HMS组:OR=1.46)、血脂紊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S组:OR=9.48,HMS组:OR=1.97)、高血压(MS组:OR=1.79/0.81,HMS组:OR=1.79/1.03)是主动脉根部扩张的危险因素(P〈0.05~〈0.01)。结论: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张的危险因素之一,也与瓣膜退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65例。根据下肢病变情况分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36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NLEAD组,29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3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心率变异各指标;同时检测各组血压,糖、脂代谢指标,CRP,血浆脂联素等指标,进行相关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糖尿病两组患者的SBP、HbA1c、LDL-C、CR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NLEAD组比较,LEAD组病程[(3.00±2.00)年比(7.50±4.00)年]、SBP[(140.24±8.95)mmHg比(147.61±7.58)mmHg]、HbA1c[(6.40±0.70)%比(7.15±2.05)%]、血浆纤维蛋白原(Fg)[(2.57±0.51)g/L比(3.02±0.71)g/L]、LDL-C[(2.27±0.50)mmol/L比(2.81±0.71)mmol/L]、CRP[(2.01±1.79)mg/L比(3.14±2.92)mg/L]水平显著升高(P0.05);(2)LEAD组及NLEAD组的SDNN、SDANN、VLF及血浆脂联素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NLEAD组比较,LEAD组HRV指标除rMSSD外显著下降(P0.05);(3)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发生与病程、SBP、2hPG、HbA1c、LDL-C、Fg、CRP呈正相关(r=0.760~0.331,P均0.05),而与脂联素及心率变异指数呈负相关(r=-0.597~-0.317,P均0.05);(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的病程、SBP、HbA1c、LDL-C、CRP、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2~14.404,P0.05)。结论:(1)糖尿病的病程、SBP、HbA1c、LDL-C、CRP、脂联素、HRV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2)HRV降低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安勇  李健  陈猛 《山东医药》2014,(14):35-36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感染在扩张型心肌病( DCM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109例DCM患者肠道病毒RNA表达,其中肠道柯萨奇B组病毒RNA阳性49例(阳性组),阴性60例(阴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病毒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近期预后(心衰再发率、再入院率、病死率等)。结果阳性组血清肠道病毒RNA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再入院率、急性心衰再发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均<0.05)。结论肠道病毒感染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肠道病毒RNA高表达者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GnRH拮抗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患者卵泡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与助孕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08~2012-09在该院生殖医疗中心行IVF-ET的PCOS不孕患者76例,随机分为A组(GnRH拮抗剂组)28例(研究组),B组(GnRH激动剂长方案组)48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卵泡液中IL-1β水平及其与助孕结局的关系。结果两组卵泡液中IL-1β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Gn总用量、Gn用药天数明显比B组少(P〈0.01);A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周期取消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IVFET中GnRH拮抗剂治疗PCOS不会改变卵泡液中的IL-1β水平,不影响卵泡的发育、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卵裂能力及胚胎的着床,故GnRH拮抗剂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黄止痒洗剂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皮肤科门诊湿疹类皮肤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三黄止痒洗剂外搽患处,并轻揉片刻,2次/d,疗程2周。对照组给予安隆,每日早晚各一次外搽,疗程2周。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皮炎湿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下降幅度也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止痒洗剂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疗效及机制。方法:136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组(联合治疗组,69例)及单纯阿托伐他汀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67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明显降低(P〈0.05~〈0.01);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用药组TC(64.2%比78.3%)、LDL-C(62.7%比75.4%)、TG(50.7%比60.9%)达标率显著升高(P〈0.05),hsCRP[(5.11±0.94)mg/L比(4.15±0.87)mg/L]水平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3.4%比2.9%)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有更好的降脂作用,能提高降脂达标率,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观察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1例,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注射液),常规治疗组(51例,常规抗心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胺碘酮组心律失常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2.2%比70.6%,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更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促进心衰的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24例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或者突发呼吸窘迫患者(检测组)进行 BNP和NT-proBNP检查,判断心衰与否。另选110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但未做BNP、NT-proBNP检查的患者作为未检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诊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等相关资料。结果:与未检测对照组比较,检测组诊断时间[(24.2±6.4)min比(16.3±5.2)min]、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2.5±3.5)d比(8.5±4.5)d],死亡率显著降低(8.18%比4.84%),P均<0.05;两组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