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索治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5例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于注射物取出及残腔灌洗后,应用乳腺下平面与胸肌下平面双平面隆乳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2例术后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1年,平均6.8个月,无假体移位及畸形出现,10例(20只)乳房形态良好,2例(3只乳房)可触及假体边缘,1例(1只)乳房轻度硬化达BakerⅡ级。结论双平面隆乳术是治疗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双平面隆乳术在矫治小乳症并乳房下垂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讨论双平面隆乳术在矫治小乳症并乳房下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2例患者,4例哺乳后乳房萎缩并松垂行单纯双平面隆乳术,18例小乳症并乳房Ⅰ度至Ⅲ度下垂行双平面硅胶假体隆乳及乳房下垂矫正。结果:22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2个月,平均6.5个月。20例(40只)乳房形态良好,无假体移位、包膜挛缩及畸形。1例(2只)Ⅲ度乳房下垂者因悬吊不够,9个月随访时仍呈现Ⅰ度下垂。1例(1只)乳房硬化,为BakerⅢ。讨论“双平面”法隆乳术,即假体同时位于两个平面(部分位于乳腺下,部分位于胸大肌下),此方法适用于各类乳房,能避免“双乳房”畸形,术后乳房下部形态美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假体隆乳术后并发包膜挛缩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自2007-2009年在我科就诊的25例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后并发包膜挛缩的患者,在完整切除挛缩的包膜后应用双平面法置入乳房假体.结果 对25例患者随访3 ~ 12个月,其中2例乳房变硬,为BakerⅡ级,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乳房柔软,更富弹性,形态美观,无乳房下垂及假体上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平面法隆乳术是治疗假体隆乳术后并发包膜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祁向峰  孙森  陈粤庆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6):1672-1674
目的:探讨双平面法假体隆乳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自2009年5月~2012年12月,行双平面法假体隆乳术92例,经有效随诊回访1个月至6个月以上者87例,其中切口选择腋下者26例,乳晕者61例。结果:87例(174只)乳房形态自然,无移位及双乳房现象,未见明显肌肉移位而产生乳房畸形的现象,无血肿、感染及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医患双方均较满意。结论:双平面法假体隆乳术,由于假体处于双平面,增加了假体置入腔隙的容积,并且肌肉的收缩和腺体在假体表面的滑动,使三者处于动态的相互作用中,减少了假体与腺体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包膜挛缩的发生率。对于乳腺组织稀少者分离切断肌肉的位置应在下皱襞上2~3cm,至少应在乳腺腺体能覆盖的范围之内,否则假体易向外疝出以致术后极易触到假体边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术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自2014—2016年,对收治的30例小乳症患者采取术前个性化选取假体,采取腋窝切口,沿皮下潜行分离至胸大肌外侧缘,进入胸大肌后间隙;采用内窥镜辅助下精确剥离,形成假体置入腔隙,同时内窥镜直视下离断胸大肌下缘,形成双平面后置入假体。术后随访观察乳房形态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肿、感染、双侧不对称等早期并发症;随访12个月,无一例发生假体移位及包膜挛缩,乳房形态自然、弧度优美、手感及动感良好。结论内窥镜辅助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术,具有操作精确、术中出血较少、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效果确切等特点;且术后乳房形态自然,动感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手术,术前精确设计和术中精准控制的方法、技巧和作用。方法:采用笔者提出的"十一精确设计法",进行乳房假体选择和术前画线设计;术中全程用内窥镜进行精准控制,直视下剥离胸大肌后间隙,用针头穿刺精准定位剥离边缘;内窥镜直视下精准形成"高位双平面"。结果:2015年2月-2018年12月,采用此方法共完成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1 658例,术后早期出血3例。随访6~24个月,Ⅲ级包膜挛缩8例,可触及假体边缘感21例,假体移位2例,无感染、血肿、血清肿、窗帘征、双泡畸形、Ⅳ级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假体隆乳术前精确设计,术中在内窥镜直视下精准控制,是保证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方法,是精准可控的假体隆乳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平面法经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术中应用内镜辅助技术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手术要点。方法:选取36例内镜辅助技术下行双平面法经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术患者,先设计拟置入假体所需剥离的上极、内侧、外侧、新的乳房下皱襞范围及胸大肌离断线,再切开双侧腋窝皮肤并分离,常规剥离胸大肌后间隙,在内窥镜辅助下,离断部分胸大肌,置入假体,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管。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3±34.5)min,术中出血量(25.6±4.6)ml;术后引流(4.8±2.0)天,单侧乳房引流量为(200.3±65.8)ml。术后随访1年,无明显乳头、乳晕感觉丧失,1例(2.78%)出现包膜挛缩,Baker II级,余35例乳房外形丰满圆润、手感柔软,活动度好,无假体移位及双峰乳形等并发症。结论:在内镜辅助技术下行双平面法经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术,术后乳房外形逼真,手感柔软,活动度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内窥镜辅助下行假体隆乳的优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内窥镜通过腋窝切口对胸大肌下间隙进行全程直视下剥离,并离断部分胸大肌起点,形成双平面,置入假体。结果:本组就医者共366例,术中解剖清楚,术野清晰,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随访3~36个月,乳房假体位置稳定,形态自然,手感柔软。结论:内窥镜辅助下的腋窝切口假体隆乳术,解决了传统腋窝切口隆乳盲视操作存在的弊端,并可形成双平面,是未来假体隆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胸肌止点移退法双平面隆乳术治疗胸部小乳症。方法:对于67例美容就医者行双平面隆乳术时,借助内窥镜将胸大肌下方与腹直肌、腹外斜肌、前锯肌的连接处做离断,同时将胸大肌与乳腺组织之间的纤维连接进行分离,使胸大肌部分上移,形成腔隙后置入乳房假体。结果:本组术后未出现血肿,感染、假体移位变形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乳房外观美感好,美容就医者满意度高。结论:内镜下胸肌止点移退法双平面隆乳术对于小乳症具有很好的矫治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技术进行双平面隆乳术在解剖型假体隆乳手术中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实施隆乳手术的女性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隆乳手术,实验组运用内窥镜进行双平面隆乳。结果:观察组与实验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的相关标准。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患者对隆乳效果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后美学效果明显,乳房形态优美,具有更好的手感、动感,未出现包膜挛缩、血肿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运用内窥镜微创技术时,实现由腋窝切口完成双平面隆乳手术,手术切口隐蔽,且全程均在直视下进行。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且患者恢复较快,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乳房形态更加自然,与传统隆乳手术相比,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内窥镜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技术进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优缺点及可行性。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应用内窥镜开展双平面隆乳21例,6例为未婚女性,15例为哺乳后乳腺萎缩,其中6例伴轻度或中度的乳腺松垂。结果:21例就医者术后随访1~11个月,除1例乳房轻度欠对称外,其余就医者术后乳房形态良好,手感及动感好,无包膜挛缩,无血肿及感染。结论:采用内窥镜微创技术,可通过腋窝切口完成双平面隆乳手术,切口隐蔽,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就医者术后疼痛减轻,包膜挛缩发生率降低。由于结合了乳腺后及胸大肌下两个平面的优势,乳房形态更加自然,手感及动感逼真。适用于大多数需要隆乳者,尤其适用于哺乳后乳腺一定程度松垂的就医者。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经腋路双平面隆乳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女性新鲜尸体的乳房及胸大、小肌附着点,血管支配和联合腱膜等进行局部解剖学观察,为内镜下经腋路双平面隆乳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并观察成年女性新鲜人体标本,精准识别乳腺,胸大、小肌的相对位置关系,重要神经、血管的走行以及与周围肌肉的腱膜连接,测量胸骨体的宽度.模拟再现手术过程,并阐明手术要点.结果 ①胸小肌外缘在胸大肌外缘后下方,其后间隙较疏松,有较密集的神经、血管分支.②胸大肌的肋部与腹直肌腱膜、腹外斜肌腱膜及前锯肌筋膜均有较致密的联合.③胸骨体中下2/3的平均宽度 (3.0±0.5)cm.结论 ①经腋路极易误入胸小肌后间隙,分离易损伤血管造成出血.②双平面腔隙内侧缘间距安全距离至少为3.0cm.③胸大肌的肋部与其他比邻肌肉腱膜的连接较致密,在直视下才能确切离断松解,使肌肉回缩形成真正的双平面假体放置腔隙,维持乳腺-胸大肌-假体三者的动力关系平衡.④内窥镜辅助在经腋路双平面隆乳术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腋路双平面法假体隆乳术的关键流程和操作要点,以期获得医患满意的临床效果,最大程度地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内镜下经腋路双平面法,对128例小乳症患者进行假体隆乳术。回顾病例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经过,收集乳房组织评估数据、双平面类型、假体型号、术后专项护理记录及医患满意度问卷调查等,并将以上信息归类分析。结果对于治疗效果,医患均满意126例,满意率98.4%;医师不满意1例:单侧假体包膜挛缩Baker分级Ⅰ级;患者不满意1例:假体偏小。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经验教训及预期达到医患双方均满意手术效果的基本流程。结论良好的沟通,可量化的决策依据,丰富的临床经验,精细解剖操作,专业术后指导及最少的并发症,是获得理想隆乳效果的基本保证;忽略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4.
刘中策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7):1756-1759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双平面隆乳术矫治小乳症合并乳房下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42例小乳症合并乳房下垂患者在内窥镜下实施双平面隆乳术,对患者随访6个月~1年观察乳房矫正效果。结果:42例患者乳头上提(1.9±0.3)cm;术后乳房未下垂+Ⅰ度下垂比例高于术前(P<0.01);隆乳术总体优良率为92.85%;除了1例BakerⅢ级以外,其余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双平面隆乳术对小乳症合并乳房下垂矫治效果好,切口隐蔽,乳房形态自然、饱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以便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高频CDFI超声检查在本院及外院66例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观察不同充填物的超声表现,及时发现并发症,根据超声确定手术方式,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66例隆乳术后并发症患者检查结果发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的17例(28只)患者乳房有变硬感,14例(21只)患者双侧乳房不对称,注射物有移位,22例(39只)患者乳房局部可扪及硬结。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的假体纤维囊性包膜挛缩9例,硅凝胶假体囊破裂2例,假体移位和位置不良2例。CDFI表现与临床表现及手术取出物所见相符。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CDFI)是诊治隆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硅凝胶假体)术后并发症简便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提供简便适用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辅助技术,经腋窝人路双平面法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的可行性,并对手术操作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切口位于双侧腋窝皮肤自然皱褶处,长约4cm.以常规方法剥离胸大肌后间隙,在10 mm-30°内镜辅助下,剪离断部分胸大肌.通过腋窝切口植 入毛面解剖型硅凝胶乳房假体,常规留置负压引流3-5 d.结果 临床应用79例,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与单纯胸大肌后假体隆乳患者相比,本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较轻,外形更为自然,手 术效果满意,无包膜挛缩、血肿、瘢痕增生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内镜辅助下,可以经腋窝入路完成双平面法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该方法将乳腺后间隙假体隆乳术及胸大肌后间隙假体隆乳术的优点相结合,切口隐蔽.在双平面法隆乳术中,当患者要求采用隐蔽切口时,应用该技术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减少盲视下探查分离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形成的多发性异物囊腔造成的组织创伤,提高异物清除率和一期隆乳假体置入术效果.方法 2002年3月始采用腋窝部切口,在SEPS镜辅助下对分布于皮下、乳腺内、腺体后、胸肌内等不同解剖层次的异物团块囊腔探查剥离,清除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的异物后,再于胸大肌后剥离假体置入腔隙,经隧道置入乳房假体8例15侧.结果 术后无血肿、感染,伤口一期愈合,随访3~12个月,疼痛、乳腺团块结节和双侧乳房不对称畸形等术前不良临床表现消失,乳房挺拔,外形满意.结论 SEPS镜辅助直视下行注射隆乳异物取出较常规盲视下清创组织创伤小,更安全、确切、可靠,不失为注射隆乳异物清除的良好方法,一期假体置入,隆乳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