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病理确诊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8次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的平均治疗次数为5.8次.同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化疗.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00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者46例(46%).达部分缓解者37例(37%),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3%(83/100).红细胞沉降率、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否为初治患者、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对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和功能状态评分对疗效无影响(P>0.05).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2.8%、60.8%和60.8%.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和治疗后的疗效对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共有11例因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而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缓解率较高,患者酎受良好且生存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金璿 《白血病.淋巴瘤》2013,22(11):697-700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广泛应用的单抗类靶向药物,作用于CD20抗原.其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或在治疗有效后短期内复发,提示可能存在利妥昔单抗的耐药.利妥昔单抗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机制主要包括直接诱导凋亡、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CDC)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其中哪一种发挥了主要作用尚不明确.文章对利妥昔单抗ADCC作用机制中可能存在的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高分期、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标准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治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62例,为St.Jude分期Ⅲ~Ⅳ的患者,35例采用法国儿童肿瘤协会系列研究(lymphomes malins B,LMB)89方案,27例采用LMB89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特征、治疗效果,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原发部位、病理诊断、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2ULN者和骨髓和(或)中枢神经受累等参数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LMB89组中有5例继发感染,LMB89+利妥昔单抗组为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患儿例数分别为4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B89组在化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受损1例,肠穿孔1例。LMB89+利妥昔单抗组出现肝功能受损1例,两组化疗出现并发症总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LMB89组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8.8%,5年总生存率为62.9%,LMB89+利妥昔单抗组5年的无事件生存率为92.6%,5年总...  相似文献   

4.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acutetumorlysissyndrome ,ATLS)是对化疗药物敏感或肿瘤负荷重的肿瘤细胞经有效治疗后 ,大量肿瘤细胞溶解坏死破坏 ,快速释放其内容物而导致的一组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的症候群。它具有以下几项或全部特征 :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肾功能不全。ATLS并不常发生 ,一旦发生 ,往往致命。ATLS较常见于恶性淋巴瘤或白血病患者 ,实体肿瘤患者中较少见。我们发现 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ATLS ,经过积极的补液、碱化尿液和口服别嘌呤醇 ,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患者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患者的最佳治疗途径。方法 对R-CHOP方案治疗的1例SMZL进行病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经2个周期R-CHOP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原方案巩固治疗4个周期,序贯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2年,病情仍呈缓解状态。几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SMZL 3年无进展生存(PFS)明显优于单纯脾切除及单用化疗。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或不联合化疗,可能成为老年初治SMZL患者的最佳选择,脾切除联合利妥昔单抗适合单抗治疗无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利妥昔单抗是针对B细胞表面标志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或在治疗有效后短期内复发,说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不足以彻底清除淋巴瘤细胞,提示存在着一定的耐药性肿瘤细胞。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是利妥昔单抗对淋巴瘤细胞的主要杀伤机制之一,CDC作用通路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异常都有可能影响利妥昔单抗的疗效。CD20抗原是利妥昔单抗发挥作用的基础,CD20抗原的表达强度、其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其在细胞膜上的承载结构———脂质筏均可能影响CDC作用;此外,补体的基因多态性(如C1q、CD11b)、血清补体水平及补体调节蛋白的水平均可能影响着CDC作用通路中的不同环节,从而影响利妥昔单抗作用的发挥。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广泛应用,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将对目前关于利妥昔单抗CDC作用通路中可能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8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均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利妥昔单抗375 ms/m2于每1周期化疗前1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疗程,4~6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8例患者中,CR 7例,PR 1例,总有效率100%.主要...  相似文献   

8.
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共20例患者,初治18例,复治2例.利妥昔单抗单用1例;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19例,其中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体内净化治疗8例,维持治疗4例.结果 初治者单药治疗完全缓解1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完全缓解(CR)率82.4%(14/17),2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94.1%;复治组中1例CR,1例PR;移植组中未观察到利妥昔单抗对采集的干细胞质量和数量以及移植后造血恢复有不良影响;维持治疗组4例全部生存,最长随访57个月.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NHL安全、有效,不论单用还是联合化疗对B细胞NHL均有良好疗效,可作为APBSCT的体内净化药物.  相似文献   

9.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or lysis syndrome,ATLS)是对化疗药物敏感或肿瘤负荷重的肿瘤细胞经有效治疗后,大量肿瘤细胞溶解坏死破坏,快速释放其内容物而导致的一组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的症候群。它具有以下几项或全部特征: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肾功能不全。ATLS并不常发生,一旦发生,往往致命。ATLS较常见于恶性淋巴瘤或白血病患者,实体肿瘤患者中较少见。我们发现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ATLS,经过积极的补液、碱化尿液和口服别嘌呤醇,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患者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细胞恶性肿瘤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治疗后进展伴CD20抗原表达丢失患者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析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进展伴CD20抗原表达丢失及文献复习。结果1例45岁男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初治时病理免疫组化(IHC):CD5-、CD20+、CD45RO-、CD10-、CycinD1弱表达。染色体46,XY。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达CR。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出现进展及白血病转化。流式细胞仪(FCAS)检测:CD19+、CD79a+、CD22+而CD20-;免疫组化(IHC)染色CD20个别阳性细胞;核型为46,XY。结论B细胞恶性肿瘤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进展可能与CD20抗原表达丢失有关,应重新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相关肺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化疗过程中并发利妥昔单抗相关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CLL患者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冲击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第11天发生利妥昔单抗相关肺疾病,以发热、呼吸困难、双肺弥漫性毛玻璃样变为主要表现,对大剂量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结论 利妥昔单抗相关肺疾病是利妥昔单抗应用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当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时需警惕该病.  相似文献   

12.
利妥昔单抗导致的骨髓抑制及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的问世,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作为针对B淋巴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靶向治疗药物,其与标准的CHOP化疗方案联合显著提高了肿瘤缓解率和患者存活率,同时并没有增加传统细胞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利妥昔单抗常见的毒性包括过敏及输液相关反应、发热以及轻度低血压等.由于造血细胞表面并没有CD20抗原表达,因此理论上利妥昔单抗不会直接导致骨髓抑制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SCT)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疗效。方法对Auto—SCT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8例CD;0DLBCL患者,化疗达CR后经巩固治疗,用环磷酰胺+G—CSF动员后进行Auto—SCT,造血功能重建后予利妥昔单抗500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2次,2个月后重复一次。出院后定期随访,用Karnosky评分标准评价生活质量。结果8例患者造血功能完全重建。予利妥昔单抗后除2例白细胞及1例血小板减少外,均无其他不良反应。随访2~6年,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Karnosky评分100分。结论Auto—SCT联合利妥昔单抗是治疗DLBCL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移植后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化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淋巴瘤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8月病理确诊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伴HBsAg^+的1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参照WHO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对治疗后肝功能损害进行分析。同时检测了部分患者的HBV—DNA,并分析其与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19例患者中有12例(63.2%)发生了,肝功能损害。4例(21.1%)患者发生了Ⅰ度肝功能损害,6例(31.2%)患者发生了Ⅱ度肝功能损害,2例(10.5%)患者发生了Ⅲ度肝功能损害。无一例患者发生Ⅳ度肝功能损害?治疗前HBV—DNA〉10^7copy/ml的患者6例中有5例(83.3%)发生了肝功能损害,而治疗前HBV—DNA〈10^4copy/ml的患者5例中有3例(60%)发生了肝功能损害。结论HBsAg^+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概率较高:HBsAg^+淋巴瘤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时应该慎重,并进行抗乙肝病毒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利妥昔单抗应用3~6个周期后出现间质性肺炎,其中2例发生Ⅰ型呼吸衰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无相关死亡。结论 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有必要动态监测胸部CT,出现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时,应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方案在复发B细胞性淋巴瘤治疗中的效果,同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对复发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影响因素.结果:20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2例用利妥昔单抗单药,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者18例,总有效率(RR)70%(14/20),完全缓解率(CR)20%(4/20).中位总生存期是17.5个月,1年、2年及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是68%、45%和3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11.5个月,1、2、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55%、32%和23%.疗效与临床分期、IPI评分、结外侵犯有关,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榆注利妥昔单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畏寒、发热乏力等输注相关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应用于复发B细胞性淋巴瘤疗效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经1个周期B-R方案化疗后骨髓完全缓解,5个周期化疗后获得临床完全缓解.结论 B-R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轻且容易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高剂量治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2个癌症研究中心共入组28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22例为新诊断患者,6例为复发患者.每例患者共接受4次利妥昔单抗静脉输注,即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化疗的前1天、动员化疗的第7天、干细胞回输的前1天和回输后的第8天各给予1次,每次375 mg/m2,共1500 mg/m2结果 高剂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中位随访37个月时,全组患者的4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0%和70.3%,新诊断患者的4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为72.7%.全组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多为1、2度.结论 在高剂量治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加入利妥昔单抗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是可行的,并且可能使患者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和单用 CHOP 方案治疗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26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利妥昔单抗用量为375 mg/m2,每个疗程的第1天使用;另一组单用 CHOP 方案.结果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CR)46.2%,总有效率(OR)76.9%;CHOP 组 CR 率38.5%,OR 率6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 CHOP方案联用能明显提高 B 细胞 NHL 患者的 CR 率和 OR 率,未增加毒副反应,有望成为 B 细胞 NHL 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脾边缘区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评估利妥昔单抗鞘注联合静脉化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脾边缘区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及治疗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MICM)分型、脾脏病理、PET-CT及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等,患者明确诊断为脾边缘区淋巴瘤Ⅳ期B组,国际预后指数(IPI)和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IPI)均为中高危组.经过一线治疗,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但随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复发,予利妥昔单抗鞘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后,中枢病灶消失.结论 脾边缘区淋巴瘤属于低度恶性淋巴瘤,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十分罕见.利妥昔单抗鞘注联合静脉化疗对本例患者是安全的,且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