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同一术者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征医院结直肠外科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实施的2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75~280 min,平均216 min;出血量50~350 mL,平均140 mL;住院时间8~11 d,平均9.5 d;无一例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随访4~39个月,1例死于腹腔转移,3例肝转移灶切除术后复发并再次给予切除。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和腹膜转移的处理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和腹膜扩散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手术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肠癌数据库资料中有同时性肝转移和/或腹膜扩散患者(166例/15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在诸多病理因素中肿瘤分化程度和浆膜浸润与腹膜扩散有关(P<0.01),而肿瘤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Ducks分期等与同时性肝转移有关(P<0.01);手术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组与伴腹膜扩散组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可切除组中伴腹膜扩散者的长期生存率优于伴肝转移者(P<0.01).结论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较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长期顶后好;手术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腹膜扩散或肝转移才标示着肿瘤的终末期;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根治切除组较伴同时性肝转移根治切除组预后好,局限的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通过手术可能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3.
伴有肠梗阻的结直肠癌腹腔镜辅助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伴有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同时一期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伴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切除一期吻合手术。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5例伴不全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切除一期吻合术:1例伴完全肠梗阻患者行手辅助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切除一期吻合术。无中转开腹和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200(150-240)min,出血量平均60(2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8-11 d。术后随访8-28个月,未见癌肿复发转移。结论对于伴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肿瘤根治术一期吻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的241例,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241例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共42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7.4%。其中,吻合口瘘19例(7.9%),腹腔出血7例(2.9%),肠梗阻15例(6.2%),切口感染21例(8.7%),腹腔感染6例(2.5%),肺部感染3例(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手术方式、术前合并症、原发肿瘤位置、术中失血量是腹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t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术前合并症、手术出血量(P<0.05),腹腔镜手术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吻合口瘘和出血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高龄、术前合并疾病、手术出血量较多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采取腹腔镜手术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完成结直肠手术48例,中转开腹3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9例,左半结肠切除术8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4例,直肠前切除术11例,腹会阴联合根治术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腹腔镜手术时间150~320(平均195)min,术中出血40~300(平均120)Ml,手术清除淋巴结2~26(平均8)枚.术后20~72h均恢复胃肠功能,术后疼痛轻,无术中大出血、术后无特殊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不包括化疗)7~10(平均8)d.随访45例(88.2%),随访时间3~54个月,2例死亡,均为Dukes C期直肠癌患者,1例术后17个月死于肝转移,另1例术后19个月死于腹腔广泛转移并衰竭.未发现套管穿刺部位及辅助小切口处肿瘤种植和局部复发.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应用技术上可行,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微创、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切除性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5例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行手术治疗+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或靶向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行手术+术后辅助治疗.3例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可切除者,1例先行新辅助化疗,肝转移灶明显缩小后一期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术后6个月MRI检查发现肝内复发;1例未行新辅助化疗,术后9个月CT检查发现肺内多发转移灶;1例因原发灶穿孔腹腔感染,先切除原发灶,术后化疗+靶向治疗,二期切除肝内转移灶,术后12个月CT检查发现肺内单发转移灶.其余2例因肝内多发性转移灶无法手术切除,仅切除原发灶,1例术后13个月死于骨转移;另1例行辅助化疗+靶向治疗,CT检查示肝内转移灶曾一度进行性缩小,但术后11个月开始肝内转移灶渐增多、增大.5例患者术后均行k-ras基因检测,除病例2的Condon 12位点为野生型、Condon 13位点为突变型外,其余患者均为野生型.结论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的效果个体差异大,消灭体内微转移灶作用有限,首选一期手术切除原发灶和同时性肝转移灶有可能使患者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同期RFA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6年7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对22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同期RFA治疗肝转移癌,术后通过增强CT检查评价消融灶固化效果.采用X2检验分析疗效.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8例肝转移癌为多发,16例有合并症.对31个肝转移癌进行RFA治疗,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5)d,无手术死亡.5例因消融不完全进行重复RFA,4例消融灶复发(2例重复RFA);6例死亡(2例死于消融灶复发).消融灶复发率为18%(4/22),病死率为27%(6/22).肝转移癌直径≥2.0 cm者RFA后消融灶复发率高于直径<2.0 cm者(x2=5.867,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同期RFA治疗肝转移癌,为多发性肝转移癌、合并基础疾病、高龄、手术耐受差和肿瘤切除困难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同步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结直肠疾病诊治中心2009年8月—2010年3月实施的6例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同步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83±45)min,术中平均出血(165±70)ml;术后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69.4±10.5)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3.2)d;6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均予以化疗并随访至术后30个月,其中1例患者因肿瘤腹腔广泛转移而死亡,其余5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同步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有同时性不可切除肝转移灶的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31例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按原发灶手术切除方式分为两组,A组行开腹手术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n=18),B组行腹腔镜手术(n=13)。术后均采取mFOLFOX6方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接受首次化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31例均成功施行结直肠癌切除术,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行mFOLFOX6方案化疗至少2个周期。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术后接受首次化疗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腹腔镜原发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在切除原发灶的手术中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促进术后早期化疗等优势。腹腔镜手术对原发肿瘤及转移灶的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并同时性肝转移癌切除二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有50%的结直肠癌最终发生肝转移。同时性肝转移约为15%~25%,异时性肝转移为20%左右。不经治疗的肝转移癌的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保证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我们在腹腔镜下完成了2例直肠癌根治术并同时性肝转移癌切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一期和二期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ISI Web of Knowledge,Springer link,Ebscohost,Elsevier Wiley Interscience和Google Scholar,搜集1989年1月至2009年3月关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行一期和二期肝切除术的对照研究,对一期和二期手术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检索到7篇文献共计1390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肝切除术的患者,其中一期手术者495例,二期手术者895例.一期手术者围手术期死亡率(2.4%)高于二期手术者(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to OR 3.39,95% CI 1.29~8.93,P=0.01);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9%和2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随机)0.88,95% CI 0.51~1.51,P=0.64].结论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有选择地行二期手术是合理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戴朝六  徐锋 《消化外科》2014,(3):175-179
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手段。而近年随着新辅助化疗与肿瘤物理消融技术以及微创技术的进展,尤其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背景下,对可以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如何选择更为合理的手术方式尚存在较多争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1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下肝转移癌微波消融+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联合序贯治疗,为同类患者治疗方式的个体化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一期同时切除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手术的1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该术式的可行性(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术后恢复、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全组11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84.6±28.8) min,术中出血量(322.7±75.4)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0.7) d,术后住院时间(12.3±1.9) d。全组患者术后未出现肠瘘、胆瘘、腹腔大出血、腹腔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3~35月,除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外,其余病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经过选择的合适病例,腹腔镜下同时切除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同期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肝肠同期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99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剔除2例行原位肝移植患者后,同期肝切除组41例(A组),对肝转移瘤行姑息外科治疗组56例(B组),即转移瘤未能完全经手术切除者,A、B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转移瘤数目(x^2=40.41,P<0.05)、肝转移瘤分布(x^2=11.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9个月、17.1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4%、0,其中A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9.5个月,1、3、5年生存率为93%、44%和14%。结论同期肝切除能为部分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提供治愈机会,对于合适的患者应力争行同期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背景可切除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手术策略仍存争议。尽管部分学者主张分期肝切除,但越来越多的报道认为同时切除结直肠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即同期肝切除是安全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腹腔镜同期肝切除虽已有报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包括自盲肠至直肠的整个肠段的癌肿,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率较低,到临床症状明显时,已多属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相当常见,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肿瘤诊断时即有肝转移(同时性肝转移),.在结直肠癌切除后患者随诊中20%~50%将发生肝转移(异时性转移).手术时结直肠癌同期肝转移率为15%~25%[1],20%~35%的肝唯一转移部位[2].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延长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防治结直肠的肝转移.近十余年来,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水平快速提高,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手术根治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结直肠癌患者虽经更为合理的根治性手术,但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其根本原因在于结直肠癌的转移和复发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障碍,控制转移是决定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中医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防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5例。其中21例患者行结直肠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另外24例患者行周期病灶手术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化疗行FOLFOX方案者4例,FOLFIRI方案者3例,XELOX方案者9例;B组患者术后化疗行FOLFOX方案者5例,FOLFIRI方案者5例,XELOX方案者7例。A组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为38.09%(8例),B组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为37.50%(9例),两组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采用结直肠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少手术治疗过程的出血量及输血例数,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与手术切除治疗组在术后1年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因此结直肠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可作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备用方案,特别适用于无法行切除的肝转移病灶患者。  相似文献   

18.
同时性肝转移占结直肠癌初诊病例的15—25%,是困扰结直肠癌治疗的一大难点和热点。手术治疗目前是结直肠癌及肝转移唯一可能获得治愈希望的治疗手段,切除原发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病灶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34%~38%。但超过85%的初诊患者无法接受手术切除,如何通过综合治疗,提高结直肠癌以及同时性肝转移的手术切除率,延长生存,尤其是同步切除原发和肝转移病灶成为了近期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切除原发瘤和肝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从1981年5月至200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3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同期手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43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中位年龄52岁,手术持续中位时间180min。共30例术中输血,中位输血量800ml。术后总住院时间10—50d,中位时间15d。并发症发生率18.6%(8/43),手术死亡率2.3%(1/43)。全组总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5年生存率19.1%。R0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48个月,5年生存率33.8%;非R0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5年生存率7.6%。两组的生存时间经LogRank检验差异明显,P=0.002。结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保证。对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应争取同期手术,并争取R0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微创外科和结直肠外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实施的9例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病人均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为285 min(225~35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63 ml(50~320 ml),术中输血1例;手术后住院8~18 d,平均12 d;术后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5~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其中1例病人术后肝转移瘤再发并再次予以手术切除。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切除是安全和可行,近期疗效尚可,但尚需更多病例和更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