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韩国传统医学又称东医学,是从古朝鲜时期起流传下来的宝贵的医学遗产,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手段。《东医宝鉴》成书于1610年,恰是中国明代中医针灸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朝鲜历史上针灸学术的鼎盛时期。分析书中内容,该书遵循中国传统医学经典理论如《内经》、《难经》等,所集经验也多来自于中国。同时,书中也多有朝鲜医学独到的认识和经验,表明朝鲜医学是在朝鲜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中医学理论,结合本民族的防病治病经验逐步发展起来的。许浚为当时第一名医,他遵宣祖王之命,  相似文献   

2.
诸国本 《中医杂志》2002,43(8):637-637
1 关于《回回药方》《回回药方》是论述我国的民族医药和研究中西方医药文化交流的一部重要著作。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中医界对此书了解甚少。此后,才引起历史学、民族学和医学史等学科专家的关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探讨,并卓有成效者,当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岘先生。他在2000年和2001年分别出版了《回回药方考释》和《古代波斯医学与中国》两本著作,值得研究中国医学史和民族医学的专业人员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3.
高梓博  赵兵德  李永津 《新中医》2023,55(7):207-210
中医对痹证理论的详细阐述首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继承《黄帝内经》痹证理论的基础之上,根据其医学经验和医学实践,富有创新性地发展了痹证理论。从《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痹证病因病机、辨证分类、治疗体系等的论述展开探讨,认为两部经典均将痹证归因于正气不足与外感风寒湿邪。《伤寒杂病论》对痹证创新性的辨证分类,为其诸多经方的创制提供了基础,并使其与《黄帝内经》的朴素分类与针药治疗相区别又各具特色。此外,《难经》也发挥了介导痹证理论自《黄帝内经》向《伤寒杂病论》发展的桥梁作用。以上均对后世医家理解和治疗痹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经》.又称《黄帝内经》,该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大约在西元前五世纪至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专着。《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该书论述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疾病以及预防、治疗法则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着作。  相似文献   

5.
何义霞 《国医论坛》2010,25(6):13-15
《周易》和《内经》作为中国哲学和医学的传世经典,二者在历史的传承中通过阴阳紧密相连。以阴阳为基础,通过运用天人相应整体观、辩证发展的运动观等认识理念,建构了它们既具有相同机理而又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于薇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0):588-589
祖国医学被称为世界传统医学之一。传统医学许多民族都有 ,尤其是各个历史上的文明古国 ,各有自己的独特传统医学 ,如希腊、罗马、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医学 ,其历史的悠久可与我国古代的医学媲美。但他们的传统医学文献 ,现存也绝大多数仅具有历史资料的意义了 ,而我国的古典医学文献内容仍具有指导现代中医的理论意义。尤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涵盖了古代哲学思想精髓、并从古至今指导医学实践的一部巨著。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古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与其弟子著《希氏文集》 (下称《文集》) ,被中世纪医学界推崇为医…  相似文献   

7.
补泻刺法是传统针刺手法中的精华,早期中医经典《内经》《难经》对此记载颇丰。本文从补泻刺法的原则及内涵和操作时的刺激部位、手法、时机3个关键因素等方面对两部经典有关补泻刺法的论述进行梳理和比较。基于原文的客观分析,发现《内经》与《难经》有关补泻刺法的论述在上述各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从而推断两者可能是出自我国早期不同医学学派的针刺补泻理论。  相似文献   

8.
从《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两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两个方面阐述了两者教材的异同。两者分别属于中医药与西医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但两者研究的主要内容都包括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三个方面。由于这两门学科的特殊性,它们都起着沟通中西医学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分属藏医和阿拉伯医学经典,两部经典都把尿诊视为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文章以《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尿诊文献作为背景和基础,通过《四部医典》和《阿维森纳》的尿诊理论背景、尿诊时间、尿诊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异同之处。讨论《四部医典》和《阿维森纳医典》中尿诊的各自特点,探索新的历史时期藏医和阿拉伯医学的结合点和交叉点,为提出传统尿诊的未来发展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著作,总结汉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创立六经辨证的理论和法则,使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进一步系统、充实。后世尊之为方书之鼻祖、辨证施治之准绳。但其言辞古奥,文句艰深,言简医理复杂,趣味深邃。笔者为研究其语言,探微索隐,从一隅考证其文字溯源,以资一反三,挖掘继承其医学理论和医学思想。△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云:“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  相似文献   

11.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5,23(8):1384-1387
阴阳学说作为古人的说理工具和方法论,已逐渐地渗透和融入到《内经》的基础理论体系中.使得《内经》的医学理论在阴阳学说中得到了解释或阐明,用于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概括病邪的性质等,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治法的确立等,使阴阳学说与《内经》有机地结合,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之根基,并奠定了中医药理论的基础。本文探讨了阴阳学说成为《内经》的基础理论核心,及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所起到的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件瑰宝,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反映了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将《内经》这一中医学古籍的代表作介绍给全世界意义非凡,很多学者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李照国先生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两度翻译《内经》,可谓这个领域的一位专家,译文也通俗易懂,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13.
《东方养生》2006,(6):28-31
中华医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最早的医学论著,如《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是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汇集了我国祖先的伟大智慧、高尚情操、民族美德。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自《黄帝内经》问世,即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迄唐宋之前,医学理论发展缓慢。这一阶段的医学内容,主要是以《内经》。的理论为最高指导思想,不断地总结临床经验,以及整理古代的医学文献,因此虽然也有象《伤寒杂病论》、《脉经》、《甲乙经》等内容丰富、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总结性著作产生,但理论上则一仍其旧,没有突出的变化。金元时代,我国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被后世尊称为“药王”,他在医学领域的贡献是多个方面的,而对方药的研究正是他对医学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以方剂和方论为主要形式系统地总结了自《黄帝内经》至唐代初期的医学成就,收载的方剂达6500余首,这些方剂构成了两部巨著的主体内容。毫无疑问,如果想要研究中古时代的中国医学,就必须以《备急千金要方》和《千  相似文献   

16.
《内经》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创建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使中医学从经验医学升华为理论医学,更在于它所确立的治疗法则。笔者长期遵循《内经》理论和法则治疗便秘,效果甚尽人意,遂成此文,期与同道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丰跃  门九章 《光明中医》2010,25(9):1564-1565
《伤寒论》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先河,研究张仲景辨证论治医学思想首要以《伤寒论》主症为突破口。《伤寒论》中关于口渴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水饮内停;热邪伤津;阳气衰微所致。《伤寒论》中治疗口渴的方药主要为五苓散证;白虎加人参汤证;附子汤证等。笔者结合《伤寒论》口渴理论与临床病案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尚建新 《河北中医》2008,30(4):427-427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为经典教材之一。现分析其中的两步疗法。所谓“两步疗法”,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治疗原则上的两步法,一类是治疗方法上的两步法。《伤寒论》中大量的误治之后再进一步矫正治疗的范例不在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杲师从张元素,继承张氏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并有所阐发和发展.他在张氏脏腑议病的启示下,深刻研讨了《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并通过长期临证实践,积累了治疗内伤病的丰富经验,独树一帜,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见解,形成“脾胃学说”,成为补土派的创始人,为充实和发展中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放血疗法是各传统医学内病外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中医学和藏医学经典著作即《黄帝内经》与《四部医典》中放血指征、放血工具和操作方法的特点,指出了两种医学不尽相同的放血指征,阐明了不同放血工具的种类和理论根据,详述了不同放血方法选择的依据,为中藏医放血疗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