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比较脑血管病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或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采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对照组应用动脉压迫器止血。比较2组穿刺血管基本情况指标,止血效果指标,手术前后穿刺部位血管参数,并发症情况,及止血完成6、12、24 h采用Kolcaba舒适量表测评的患者舒适度。结果:2组患者术后检测ABI、穿刺部位股动脉周径、股动脉血流速度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平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一次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3 d穿刺动脉最小内径、收缩期血流峰速度均未见明显变化,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 h 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穿刺血管局部采用血管缝合器止血,与动脉压迫器止血比较,起效迅速、患者舒适度高,且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3.
血管闭合装置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后股动脉止血中的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兆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
背景:对比血管闭合装置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后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性.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血管闭合器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中应用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2009-10.检索关键词:血管闭合器,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对同一领域的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③排除较陈旧的理论观点以及一些重复性研究.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结果:计算机初检到72篇文献,阅读标题和 摘要进行初筛,排除研究目的与本文无关的文献20篇,内容重复性研究32篇,共20篇文献符合标准.目前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后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方法主要有人工压迫止血、机械压迫止血及血管闭合装置.传统的人工或机械压迫的方法压迫和制动时间长,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同时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延长了住院时间.而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的一些新型的针对穿刺点局部的缝合或封堵装置,如:Anglo-Seal血管封堵器,Perclose血管缝合器等,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可以减少对外周血管的损伤.结论:对于临床工作者,实际工作中在决定哪些患者使用血管闭合器时,既要考虑采用血管闭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要兼顾血管闭合器处理动脉穿刺的费用和效益比,使患者达到最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血管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血管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在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采用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的病例315例,观察其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结果315例股动脉穿刺点缝合术患者294例成功,成功率为93.3%;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明显低于手工压迫止血(P〈0.05)。结论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CAG和PCI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传统压迫止血与缝合器止血的效果,为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9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传统压迫组117例和血管缝合组7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压迫组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3例、局部血肿7例、局部出血9例、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2例、排尿困难18例、感觉舒适度差105例、失眠62例、焦虑83例、穿刺部位疼痛明显11例,血管缝合组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例、局部血肿2例、局部出血4例、排尿困难4例、感觉舒适度差9例、失眠5例、焦虑12例、穿刺部位疼痛明显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合器止血较传统压迫止血护理操作更加简便,安全性相对比较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血管造影和血管腔内治疗后运用三种血管闭合装置进行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传统人工压迫止血进行比较.方法 2010 年2 月~2011 年3 月,495 例患者接受了经股动脉血管造影和血管腔内治疗.其中男274 例,女221 例,平均年龄65.7±11.4 岁.根据拔鞘后止血方法,患者分为4 组.人工压迫止血组386 例,Angio-Seal 封堵器组21 例,Proglide 缝合器组45 例,Starclose 闭合器组43 例.观察记录各组止血、制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各组的特点.结果 血管闭合器组平均压迫时间(3.4±0.7 min)及制动时间(2 h)均较人工压迫组平均压迫时间(16.2±1.8min)及制动时间(8 h)有显著缩短(P < 0.01),而术后各类并发症无明显增加.三类血管闭合装置的止血时间、技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 0.05).3 例10F 以上血管鞘通过2 把Proglide血管缝合器完成皮下穿刺点缝合.结论 运用血管闭合装置可有效减少止血和制动时间,其术后并发症较人工压迫无明显增加.另外运用多把Proglide 可完成对≥10F 血管鞘的闭合止血.由于三种血管闭合装置在操作方法、适应范围上各具特点,可针对不同患者的血管特点及血管鞘直径,合理选择各类血管闭合装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8例病人,随机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观察组)及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2.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0±1.0)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0±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24.0±4.0)h。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 h后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缝合器组如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160例患者行血管性介入诊疗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分析止血成功率、患肢制动时间及血管性并发症.结果 动脉压迫器止血成功率为97.5%(4/160),患肢制动时间为6~10 h,未发生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及穿刺点局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及时科学护理可缩短患肢制动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最佳的止血时间。方法选择100例病人,设对照组50例,按压穿刺部位时间10~15min,实验组50例按压时间为20~25min。结果实验组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50%,无1例发生血管并发症及尿潴留,而对照组发生穿刺部位肿胀4例,尿潴留2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手工按压时间延长,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8例病人,随机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观察组)及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2.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0±1.0)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0±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24.0±4.0)h.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 h后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缝合器组如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P<0.05).结论 血管缝合器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和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心内科检查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股动脉途径入路是术中最常采用的方式。术中留置的鞘管需要根据术中肝素的用量来决定拔除时间并进行止血治疗。既往多采用手工压迫止血。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机械压迫止血和血管闭合器止血方法。止血的效果与患者的临床转归直接相关,了解各种止血方法的优缺点可帮助我们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达到最好的治疗、护理效果。本文就介入术后止血方法及护理要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止血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38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患者随机分为血管缝合器组(缝合组)120例和人工压迫止血组(压迫组)26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止血成功率和迷走神经反射、切口渗血、假性动脉瘤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缝合组术后止血成功率为98.3%,压迫组为9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5%,压迫组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安全可靠,可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颌窦穿刺后新的止血方法。方法将110例进行上颌窦穿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穿刺点压迫止血,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腔填塞棉片止血。对两组患者同样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比较两种止血方法出血停止时间。结果实验组止血时间最短6分钟,最长16分钟,平均8.47分钟,其中〈10分钟39例,10~20分钟16例;对照组止血时间最短8分钟,最长20分钟,平均14.15分钟,其中〈10分钟10例,10~20分钟45例。实验组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9.97,P〈0.01。结论穿刺点压迫止血法效果优于鼻腔填塞棉片止血法,上颌窦穿刺拔针后宜采用穿刺点压迫止血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人工压迫止血后8 h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89例非肝素化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在拔除动脉鞘管、人工压迫止血后无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0~30 min、8 h后下地活动,观察患者舒适度及其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 人工压迫止血时间5~30(11.89±3.22)min,即刻止血成功率100%,沙袋压迫时间10~40(2,4.42±5.68)min,压迫止血后患肢床上活动时间4~8(6.12±0.66)h,下地活动时间6~10(8.10±0.78)h,29(15.3%)例患者出现腰疼不适,10(2.7%)例患者导尿,16(8.47%)例患者穿刺部位有出血并发症:轻微渗血6(3.17%)例、大血肿2(1.06%)例、小血肿7(3.70%)例、皮下淤斑12(6.34%)例、假性动脉瘤1(0.53%)例.随访1~3d,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使用6F动脉鞘、经皮股动脉穿刺、元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人工压迫止血后无加压包扎,8 h下地活动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脑血管造影术(DSA)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传统绷带压迫法止血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传统绷带加压包扎止血组(76例)和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鞘管部位渗血、血肿形成、迟发出血、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腰背酸痛、术肢疼痛、腹胀、排尿反射及烦躁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减少术后穿刺局部的并发症,并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减少患者卧床时间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检查或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介入术后分别采用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牢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观察出血性并发症、卧床制动时间、皮肤受损、病人不适感指标。[结果]3组发生局部渗血、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字包扎组总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制动时间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字型弹力绷带包扎法固定牢,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短,经济实用,是较为理想的包扎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检查或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介入术后分别采用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观察出血性并发症、卧床制动时间、皮肤受损、病人不适感指标.[结果]3组发生局部渗血、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字包扎组总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制动时间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字型弹力绷带包扎法固定牢,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短,经济实用,是较为理想的包扎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