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听诊器是医务人员诊疗必备的工具,由于使用较多,接触对象通常是病人,听诊器最易受到污染。为此,笔者对我院使用中的听诊器做了微生物监测,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及病房,内科门诊及病房使用中的听诊器30只,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使用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试子在听诊器表面单位面积内进行涂擦,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投入无菌试管内进行培养,菌落计数,鉴定菌种并检测HBsAg。2结果检查结果见表1。表130只使用中听诊器微生物污染情况经t检验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科别样本数≤10cfu/cm2≤50cfu/cm2≥50cfu/cm2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李娣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53-154
目的:通过比较手术室不同空气消毒时间的消毒效果,得出连台手术理想的间隔时间。方法:选择两间Ⅱ级手术间第一台手术结束后使用双氧水气溶胶喷雾法消毒净化,在消毒前和消毒后20 min、30 min、40 min的4个时间段采用琼脂平板暴露法进行沉降菌监测。结果:消毒前和消毒20 min时沉降菌数超过标准,而消毒30 min后沉降菌数已降到标准要求。分别对培养皿清洁前、清洁后20 min、30 min、40 min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毒后30 min、4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后手术间净化30 min即可进行连台手术。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三氧消毒机对污染和无菌手术间的空气消毒效果进行了实验观察 ,并与甲醛薰蒸进行比较。1 方法及结果分别应用三氧消毒机与甲醛薰蒸对污染和无菌手术间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后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空气采样培养以菌落计数 (cfu/m3 ) ,每次空气采样间隔 30d。所有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甲醛薰蒸消毒后污染和无菌手术间的菌落计数无显著差异。三氧消毒机消毒持污染和无菌手术间的菌落计数也无显著差异。甲醛薰蒸消毒后污染、无菌及所有手术间空气培养菌落计数均明显高于三氧消毒机组。2 讨论我们通过较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冰  贾淑梅  顾克菊  徐修礼 《医学争鸣》2003,24(12):1126-1126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来自本院 2 7个科室的备用麻醉喉镜 4 5个 ,并将其分为 2组 .第 1组 :最后一次使用时间至采样日期≤ 30d ;第 2组 :最后一次使用时间至采样日期 >30d .1.2 方法 ①采样方法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 ,在喉镜表面进行涂抹 ,然后将棉拭子放入采样管内 ,记录采样面积 .②细菌检测 :将棉拭子放入 5mL无菌生理盐水中震荡混匀 ,取 10 0 μL接种于血琼脂平板 ,常规方法培养、计数和鉴定 .③判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的标准 ,即细菌菌落总数≤ 0 .2cfu·cm-2 ,且无致病…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院日常用于空气和物品消毒的方法主要是紫外线照射法。用于空气消毒的时间为30~60min,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时问为20~30min。由于紫外线是电磁波消毒,可以杀灭污染物表面和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普通病房治疗室每天常规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60min,时间依次为12:00~13:00、24:00~1:00,2个时间段。我市大部分医院目前也都是按这个时间进行消毒。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病房每日静脉输液多集中在8:00~9:00之间。由于紫外线消毒后保证空气消毒的时间较短,一般为0.5~2h,原有时间段紫外线照射所起的消毒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保护方法 对输液瓶外盖启封配药后瓶盖保护的效果观察.方法 在输液瓶外盖开启液体内配置药物后,对瓶盖表面采用不同方法 保护.观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保护方法 对瓶盖表面抑制细菌生长的保护作用效果,并对所得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时间段瓶口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随时间延长,细菌污染瓶数增多,菌落总数上升,主要污染细菌种类包括:G+杆菌、微球菌、类酵母样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采用续点药物接点前用消毒液棉球覆盖,并放置1个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在外压1条胶布粘贴能够显著抑制细菌生长,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类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理想抑制细菌生长的保护方法 能够显著降低输液细菌污染率,从而为临床安全输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起着减少输液反应,降低医院感染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术间在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空气污染情况及术中启动多功能动态消毒机的效果,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40例无菌手术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所在手术间铺好无菌单后切开皮肤前启动多功能动态消毒机30min,对照组所在手术间按常规手术结束后或手术超过4h再启动多功能动态消毒机。分别在术前30min及术中1、2、3h共4个时段进行空气采样细菌学监测。结果2组术前30min细菌浓度监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1、2、3h各时段比较实验组细菌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间空气受污染的几率增高,细菌检出率增高,可在手术铺好无菌单后切开皮肤前加开1次多功能动态消毒机30min,对空气再次消毒,以保证手术间空气菌落数始终处于正常范围,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临床上备用状态下的吸痰冲管用生理盐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制定便捷、有效的保存方法,确定其更换时间.方法 将玻璃瓶装生理盐水80瓶分为两组,每组40瓶,实验组为将铝盖开启后将扁平的橡胶塞更换为瑞素营养液专用瓶塞;对照组直接开启铝盖放置即可.每组在放置后的不同时间取原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对照组在存放6h依次均检出有细菌污染,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污染程度加重;实验组存放至第24小时检出有少量细菌生长,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将铝盖开启后橡胶瓶塞更换为瑞素专用瓶塞,生理盐水有效存放时间延长至24小时,避免了吸痰时打开橡胶瓶塞时医务人员的手污染生理盐水瓶口,减少人力、物力浪费.  相似文献   

9.
赵德生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1):110-111
目的评价2%戊二醛、0.5%次氯酸钠、10%甲醛、0.1%溴苄铵、1:213碘伏溶液浸泡染菌藻酸钾印模的消毒效果。方法将无菌印模分组染菌后消毒处理。在消毒的不同时间在印模表面取样、接种、培养并进行集落形成单位计数.分别计算抑菌率。以抑菌率的大小评价消毒效果。结果浸泡30min的抑菌率无显著性差异。浸泡20min时10%甲醛、0.1%溴苄铵的押菌率则明显降低。结论2%戊二醛、1:213碘伏为有效的印模消毒剂。  相似文献   

10.
羊膜制备与保存中的微生物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羊膜在制备和保存过程中的微生物安全性及其控制,为建立羊膜库提供便捷、有效的微生物控制方法.方法:20只剖宫产胎盘的羊膜取材后,均按不同的无菌处理程序和不同保存方法分组,检测时段为保存后24h、1月、3月、12月,均作细菌、真菌、支原体检测.5只顺产胎盘的羊膜,作细菌、真菌、乳酸菌、支原体检测.随访提供羊膜的25名产妇6个月,复查血清学.结果:仅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泡组中,2只胎盘的羊膜出现细菌污染;20只剖宫产胎盘的羊膜在其余各组中均未查出微生物污染;1只顺产胎盘的羊膜出现乳酸菌污染.25名产妇6个月的血清学复查均为阴性.结论:来源于健康产妇剖宫产胎盘的羊膜经抗生素液规范化无菌处理后,现今常用的保存方法可基本保证羊膜在1年保存期内免受细菌、真菌和支原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