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旰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蜡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TAEEP)对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mg/kg)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给予大、小剂量的TAEEP,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比例。结果:大、小剂量TAEEP均显著降低正常小鼠CD4^+亚群的比例(P〈0.01),并可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CD4^+亚群比例,对于正常小鼠CD8^+亚群的比例,TAEEP的小剂量可显著降低其比例(P〈0.05),而大剂量的则显著提高其比例。结论:旱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EAEEP)对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观察EAEEP对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迟发性超敏反应(DTH)、ComA刺激的淋巴细胞平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EAEEP显著抑制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正常组CD4^ T淋巴细胞比例为40.13%,EAEEP大剂量组降至30.87%),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鼠可显著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使免疫抑制组CD4^ T淋巴细胞比例由34.87%升至40.80%)。结论 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对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研究竹节参皂苷与竹节参多糖组合物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清洁级Balb/c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制备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摘取脾脏称重并计算脾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 T细胞、CD8+ T细胞)比例、B细胞及NK细胞比例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2和IFN-γ含量。结果 竹节参皂苷与竹节参多糖组合物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指数,提升体内CD4+ 、CD8+ ,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提高血清中IL-2、IFN-γ含量。结论 竹节参皂苷与竹节参多糖组合物可增强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竹节参皂苷和竹节参多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 13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进行了研究 .方法 :采用间接荧光法检测了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 (CD+ 3 ,CD+ 8和CD+ 4 /CD+ 8) .结果 :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严重紊乱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CD+ 3 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 (P <0 0 1) ,CD+ 8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 (P <0 0 1) ,导致CD+ 4 /CD+ 8明显降低 (P <0 0 1)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 ,而使免疫功能紊乱 ,这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D8+T细胞中Tc1(CD3+CD8+ IFN-γ+)?Tc2(CD3+CD8+IL-4+)和调节性CD8+T细胞(CD8+CD28-)亚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导致的小鼠肝脏免疫病理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正常小鼠及日本血吸虫感染8周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1?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亚群分别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量,并分析感染血吸虫不同时期的CD8+T细胞亚群与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肉芽肿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比较,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脾脏的单个核细胞绝对数显著增加(P < 0.001);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CD3+)和CD8+T细胞(CD3+CD8+)的比例及绝对数均显著增加(P均 < 0.05);此外,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c1?Tc2?调节性CD8+T比例均显著增加(P均 < 0.001);与正常小鼠相比,感染小鼠Tc2/Tc1比率显著增加(P < 0.001)?此外,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是影响血吸虫感染所致肝脏免疫病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CD8+T细胞及其Tc1?Tc2?调节性CD8+T细胞亚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的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可能分别促进/抑制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肝脏免疫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水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结核患者胸水中CD45+CD3+CD4+、CD45+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结核性胸水中淋巴细胞及CD4+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3+T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79.9±4.9)%;CD4±T细胞占总T细胞的(56.7±4.6)%;CD8+T细胞占总T细胞的(23.2±5.2)%.结论 结核性胸水中存在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集聚,CD4+、CD8+T细胞均参与结核的特异性免疫,其中CD4+T细胞起中心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初步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在特发性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IT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 ITP患者CD+3、CD+4和CD+4CD+25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面Fas 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T淋巴细胞凋亡敏感性增加.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细胞免疫调控亚群(CD+4CD+25)凋亡增多,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亚群免疫下调作用降低,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对BALB/c小鼠体外淋巴细胞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分离、扩增SD大鼠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取第5代MSC与分离的小鼠淋巴细胞在刀豆蛋白(ConA)刺激下共培养5天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 当淋巴细胞: MSCs在1:10及1:50时均可抑制ConA刺激下可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淋巴细胞: MSCs在1:10 时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大鼠MSC具有异种基因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余甘子叶提取物(PL)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灌胃给予余甘子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1.982,0.991,0.496g/kg),观察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结果]余甘子叶提取物高、中剂量(1.982,0.991g/kg)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及其CD4+亚群相对数量(P<0.05),上调CD4+/CD8+亚群比例(P<0.05).[结论]通过提高T淋巴细胞及其CD4+亚群相对数量,使CD4+/CD8+比例接近正常值,此可能是余甘子叶提取物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芪多糖对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 0 .75mg/(只·d) ,制造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 ,灌胃给予 1 g/kg红芪多糖 ,免疫荧光法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小鼠 ;与氢化可的松模型组比较 ,1g/kg红芪多糖能显著提高氢化可的松所致的CD3、CD4、CD4/CD8水平的下降。结论 :红芪多糖具有明显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区屈肌腱断裂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219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显微无创技术对断裂屈指肌腱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腱吻合技术。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TAM系统评定法对两组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者60指,良45指,可5指,优良率达95.45%;对照组:疗效优者38指,良52指,可14指,差5指,优良率为82.5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P<0.01)。结论应用显微无创技术高质量缝合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所作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93例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85例,发病年龄男15~56岁,平均36岁;女16~70岁,平均34岁。肿块大小为3~20厘米,16厘米以上占77.42%,病理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92例,双侧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基础代谢率27%~73%,平均46.3%。心电图异常50例占53.76%。术后1例并发甲亢危象,1例并发甲低,房室传导阻滞,均痊愈出院。结论: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可靠,优于药物治疗,并发症少,术前准备要仔细充分,术中操作要细致,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甲低、甲亢危象,旁腺和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