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K是在植物中发现的维生素K的主要形式。维生素K是脂溶性的。人体中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食物,绿叶蔬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K;人肠道可以合成维生素K,这可以作为维生K的部分补充。维生素K主要在回肠吸收,其吸收有赖于胆汁酸盐和体内脂肪吸收的正常状态。维生素K体内贮存并不充裕,正常人在饮食中缺乏维生素K情况下,体内维生素K的贮备将在1周内被耗掉,但通常不引起症状,因肠内菌丛合成的维生素K可以保证维生素K依赖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K是人工合成水溶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生素K2对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的影响及细胞凋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8~10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6只,分别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将VSMC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磷组、维生素K2组1(10μmol/L)、维生素K2组2(25μmol/L)及维生素K2组3(50μmol/L)。检测VSMCs钙含量、Axl mRNA和Bcl-2 mRNA表达、细胞凋亡率。结果5组大鼠VSMCs钙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磷组、维生素K2组1、维生素K2组2、维生素K2组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维生素K2组1、维生素K2组2、维生素K2组3均低于高磷组(P<0.05);维生素K2组2、维生素K2组3均低于维生素K2组1(P<0.05);维生素K2组3低于维生素K2组2(P<0.05)。5组大鼠VSMCs中Axl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磷组、维生素K2组1 Axl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维生素K2组3 Axl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维生素K2组2、维生素K2组3 Axl mRNA表达水平高于高磷组(P<0.05)。5组大鼠VSMCs中Bcl-2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大鼠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磷组、维生素K2组1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维生素K2组1、维生素K2组2、维生素K2组3细胞凋亡率低于高磷组(P<0.05)。结论维生素K2能够抑制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s钙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生长停滞特异基因6(Gas6)/Axl的表达而抑制了VSM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梁英 《华夏医学》2002,15(6):779-780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 2 1例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2 1例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患儿中注射部位出血不止 18例 ;颅内出血 15例 ;皮下出血斑及便血 5例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与生后未接受维生素 K注射、母亲饮食中维生素 K不足以及应用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因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约60%~80%伴有颅内出血。我科2000~2001年收治1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现将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骨代谢异常幼儿血清维生素K1和K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7月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骨代谢异常幼儿110例(骨代谢异常组),另选择同期90例骨代谢正常幼儿(骨代谢正常组)。比较骨代谢异常组和骨代谢正常组维生素K1、维生素K2、25(OH)D、25(OH)D2、25(OH)D3、维生素A、维生素E、Ca、P、ALP水平;并比较不同骨密度患儿维生素K1、维生素K2水平。结果 骨代谢异常组维生素K1、维生素K2、25(OH)D、25(OH)D2、25(OH)D3、Ca、P、ALP水平低于骨代谢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密度正常、骨密度轻度不足、骨密度中度不足对比,骨密度重度不足患儿维生素K1、维生素K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K1、维生素K2在骨密度不同异常程度患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骨密度程度的加重,维生素K1、维生素K2水平降低,病情程度逐级增加的两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1 病因与发病机理本病病因是维生素K缺乏.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孕母维生素K通过胎盘量较少,胎儿肝内储存量低;②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无细菌,维生素K的合成少;③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仅为15μg/L(牛乳为60μg/L),故母乳喂养的初生儿多见;④婴儿有先天性肝胆疾病或慢性腹泻者,影响肠粘膜对维生素K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维生素K2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东莞市东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8月就诊的210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所有围绝经期妇女均进行维生素D、维生素K2水平检测,根据维生素D缺乏程度以及是否缺乏维生素K2分组,比较各组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体重指数(BMI)、雌二醇(E2)、骨密度(BMD)、生育次数、锻炼时间指标水平,并分析围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维生素K2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四组妇女的年龄、BM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K2缺乏组妇女BMD水平显著低于维生素K2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维生素K2水平与BMD呈正相关。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维生素K2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密切,维生素D充足、维生素K2水平正常的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水平更高,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8.
<正> 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包括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及因子Ⅶ、Ⅸ、Ⅹ。它们在肝细胞内合成过程中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肝细胞内的维生素K,在微粒体环氧化酶作用下转变成环氧化叶绿醌,又在微粒体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维生素K,促使凝血酶原前身氨基酸即r羧基谷氨酸的合成,已知因子Ⅱ、Ⅶ、Ⅸ、Ⅹ同样有这种氨基酸,而维生素K的作用就是促进凝血酶原前身进行羧基化转变成凝血酶原,同样也促进因子Ⅷ、Ⅸ、Ⅹ的合成。如果维生素K由于某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和  相似文献   

9.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对婴儿出生后发育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2001~2006年4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中有26例表现为抽搐,前囟饱满;18例有全身散在出血点;20例有惊厥、易激惹;6例有呕血、便血;16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结论:①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率达83.3%,预后不良。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③母乳喂养的母亲口服维生素K1,新生儿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维生素K缺乏与婴儿出血症的关系,方法:静注维生素K110 mg/次/d静脉推注,连用3 d,每隔24小时作一次临床表现和PT、TT、KPTT评估。结果:治疗后平均3 d出血停止,PT、TT、KPTT恢复正常。结论:婴儿出血症与维生素K缺乏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婴儿对维生素K摄入量少,体内生成少;易发生颅内出血而死亡;用维生素K1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K1和维生素K3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K_1是在植物中所发现的维生素K的主要形式。维生素K_1是脂溶性的。人对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食物,绿叶蔬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K_1;人肠道可以合成维生素K_2,可以作为维生素K的部分补充。维生素K主要在回肠吸收,其吸收有赖于胆汁酸盐和体内脂肪吸收的正常状态。维生素K的贮备将在1周内被耗掉,即使这样,通常也不引起症状,因肠内菌丛合成的维生素K,可以保证维生素K依赖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K_3是人工合成水溶性的,其吸收不依赖于胆汁,口服可直接吸收,也可以肌注。吸收后随β-脂蛋白转运,在肝内被利用。但常数日才能使凝血酶恢复正常水平。肝功能不良的患者不能使用维生素K_3,肝硬变或晚期肝癌患者出血,使用维生素K_3无效。本文对维生素K_1与K_3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病因,从而提出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少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我院1990~2010年诊断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儿中,23例为单纯母乳喂养,11例患病前婴儿及母亲均未使用过维生素K制剂;皮肤粘膜、肠道出血13例;颅内出血者15例;有贫血者24例.均采用维生素K1及输血等对症治疗.除1例病情严重自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外,其余25例均临床治愈及好转出院.结论 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使用维生素K1治疗近期效果良好,及时输血更为重要.孕母及婴儿预防使用维生素K可减少甚至避免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治疗方案及血液制品的应用.方法 分析21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者病因,监测维生素K1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维生素K的疗程.结果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是常见原因;维生素K1治疗1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即明显缩短(P<0.01),3~6小时PT、APTT完全纠正.结论 维生素K1治疗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起效快,无须补充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K基本的生理功能是参与肝内凝血因子合成时分子的修饰过程。当人体维生素K缺乏时,就会出现凝血活动的障碍,容易发生出血。维生素K主要有4种:植物如苜蓿中所含的是K1,人体消化道内大肠杆菌合成的是K2,维生素K3、K4是由人工合成的。K1、K2为脂溶性的,需要胆汁来协助吸收;而K3、K4则是水溶性的,不需胆汁帮助吸收。近年来,又发现了维生素K的许多新用途。治疗肝炎多选用维生素K1而不宜用K3。急性、慢性肝炎均可使用。一般用K120毫克肌肉注射或40毫克稀释后静脉点滴,2周为1个疗程,可明显缓解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并改善肝功能。调整消化…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K_1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维生素K又叫凝血维生素,是一类甲萘醌衍生物。维生素K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一般来说,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均可合成。维生素K主要有4种:植物如苜蓿中所含的是维生素K_1;人体内大肠杆菌合成的是维生素K_2;人工合成的维生素是K_3、K_4。K_1、K_2为脂溶性,需要胆汁帮助吸收K_3、K_4是水溶性的,不需要胆汁帮助吸收,其生理功能是催化肝内凝血因子合成分子,加快其速率;其二则参与体内生化酵素反应,如果应用过量则造成血栓。维生素K对热有抗性,但易为酸及氧化剂破坏,另外它对光呈现不良反应,故保存时,必须将其装在有色瓶中。  相似文献   

16.
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是由于婴儿期维生素K缺乏所致,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20例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类一般用作防治其本身不足或缺乏所引起的疾病,如坏血病、佝偻病、夜盲症等,效果良好。近年来亦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一系列其他疾病,但是对有的疾病在疗效问题上尚有争论。今将维生素 K、E和 C 的某些疗效较为确实的新用途简要地加以评介,以期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这些维生素。维生素 K维生素 K 可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两大类。属于天然的有维生素 K_1和 K_2;人工合成的维生素 K 代  相似文献   

18.
张继德 《吉林医学》2010,31(3):360-360
目的:观察维生素K3静脉滴注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18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采用维生素K3静脉滴注,同时采取抗病毒、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失衡和对症治疗等措施;对照组除不使用维生素K3外,其余均与观察组相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维生素K3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有效率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母乳喂养率为97.6%,阻塞性黄疸发生率为33.3%;47.2%在家中出生;42.5%发病前有出血倾向;68.2%为硬膜下出血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27.2%为脑实质出血。结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应以预防为主,卫生院接生是预防农村地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宋岚 《求医问药》2008,(8):30-30
维生素K是止血类药物。该药可分为4种,即维生素K1、维生素K2、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由于维生素K的疗效显著、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近年来,随着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该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维生素K除了可止血以外,还可治疗哪些疾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