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的P波易变性较大 ,我们就 3 6例患者的 10 8份心电图中P波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Ptfv1)的演变过程作一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住院患者 3 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5 0~ 68岁。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无其他心脏疾病。X线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左心增大征象[1] 。1.2 方法 采用心电图检测 12导联 ,分析 3 6例患者每人入院时、治疗中、出院时的 3次共 10 8份心电图 ,在自身P R时间相等的条件下 ,主要测量Ptfv1负值 (Ptfv1≤ -0 .0 2mm·s为异常 ) [1] ;观察P波在Ⅱ导联上的…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长秋末冬初,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已进入发病高峰季节。本病继发于肺或肺血管疾患,从慢支发展至肺心病,短者数年,长者数十年。这种病严重威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我科经常收治这种病人。部分病人病情严重,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为提高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和护理质量,今天我们结合本病区住院病人进行护理查房。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瑞红  何权瀛 《新医学》2005,36(9):502-503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指由肺、胸廓、肺动脉或呼吸调节功能的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的一类疾病。通常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文主要讨论慢性肺心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爱芹 《临床医学》2011,31(8):48-4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的治疗方法以及观察其预后状态。方法选取永煤集团总医院于2009年1月至10月的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0例。A组给予精氨酸、纳洛酮进行治疗,B组不给予精氨酸、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观察期为1年。结果 60例电解质紊乱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酸碱平衡失调后给予精氨酸、纳洛酮进行治疗,大部分都能将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状态,且指标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精氨酸、纳洛酮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电解质紊乱进行治疗,能够得到比不进行此项治疗更好的预后。精氨酸、纳洛酮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合并低钾、低钠、低氯血症的治疗作用,疗效高,效果非常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增大,最终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的一种心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慌、气喘、咳嗽等。我们地区主要是煤尘肺引起的肺源性心脏病。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住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肺心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心脏病,是一种继发性疾病,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缺氧、紫绀、心悸等症状,有以呼衰为主、心衰为主、也有以呼衰心衰同时存在的,室内科危重病。临床实践证明,要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护理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张心中 《新医学》2005,36(9):505-506
1引言慢性肺心病的治疗可分为缓解期治疗和急性加重期治疗。缓解期治疗以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呼吸锻炼以及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为主。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则应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降低肺动脉高压及控制心力衰竭,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8.
肺源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讲究卫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肺心病的患者,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本病易反复发作,使病情日益加重,但肺心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如能及时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我国肺心病的患病率约为4%,占小于或等于15岁人群约7%。肺心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多,男女无明显差异。肺心病在内科住院病人中占较大的比例,其中绝大部分是老年人,中年者次之,如何更好地配合治疗,使他们能尽早康复,护理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下面谈谈自己对迷类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慢性病变而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右心室肥厚,最终发展成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变。它是以心肺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病因以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为多见,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也可引起。其发病常见于气候寒冷地区,年龄在40岁以上。肺心病的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气急,甚至喘息、痰多、心悸、水肿的基本症状和病理来看,应属于中医的“喘咳”、“喘嗽”、“水气”、“痰饮”等范畴,它的形成初在肺经,久则累及脾、肾、心、肝。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就医观念的提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在县级医院,该病仍属常见病、高发病,尤其在秋冬季节流感暴发期间,肺心病患者住院人数急剧增加。我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 ,右心负荷增加 ,右心室肥大进而发展成为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在我国 ,肺心病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引起 ,约占 80 %~ 90 % [1] 。由于长期呼吸道疾病的煎熬 ,病人对反复多变的疾病过程缺乏认识 ,久治效果不佳 ,心肺功能受损 ,患者身心受到折磨 ,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和影响生活质量。我院近年来收治肺心病心衰患者 2 8例 ,在急性加重期除积极控制感染等治疗外 ,实施全面正规的护理尤为重要 ,现就肺心病心衰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钟雯羽 《临床医学》2005,25(6):84-8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本病发病率较高。1999年3月~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30例,均符合1977年我国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现就此病的临床治疗谈几点体会。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20例(66.7%),女性10例(33.3%),其中年龄分组:30~40岁1例(3.3%),41~50岁4例(13.3%),51~60岁10例(33.4%),60岁以上15例(50%),年龄最大87岁(男性),最小35岁(女性),平均年龄61.5岁。病程:1~5年1例(3.3%),6~10…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了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8年间共23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历,对已经作了胃镜检查,提示有确切消化性溃疡病变的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用药、治疗措施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236例中有68例作了胃镜检查,36例提示有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病变,其发病率为15.25%,检出率为52.94%.36例中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临床上均缺乏消化性溃疡的典型表现.结论 慢性肺心脏病容易合并消化性溃疡,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应该早期防范与处理.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一肺组织病变、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最后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在我国较常见,尤以北方寒冷地区更多。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急性加重期常引起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因此,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应根据以下几点:l病史中有支气管一肺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等,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严重胸廓或脊…  相似文献   

18.
扎鲁司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血流动力学、氧合情况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血流动力学数据均有显著改善(P<0.01),动脉血氧合状态也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之间治疗后数值相比,超声心动图变化差异显著(P<0.01),血气变化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具有抗炎、改善气道阻塞、降低肺动脉压力作用,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可发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为探讨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现对我院1995-2003年月的376例住院肺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