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宝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06-1906
目的:比较CC和CC+E+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排卵性不孕妇女分为两组,一组单用CC促排卵,另一组加用天然雌激素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各3个月经周期。第1组于月经周期第5~9天开始口服CC 50 mg/d,第2组同法服用CC,周期第8~14天加服补佳乐2 mg/d,周期第1~20天服阿司匹林75 mg/d,两组分别于每个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发育判定排卵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CC+E+阿司匹林周期与CC周期比较:增生晚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P<0.05,两周期排卵率相近,无明显差异,而CC+E+阿司匹林周期妊娠率较CC周期明显增加,P<0.05。结论:CC+E+阿司匹林与CC周期比较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排卵率相近而妊娠率增高。  相似文献   

2.
2378例16~35岁健康妇女(共12250个周期)使用含Gestodene(δ-5-LNG)75μg+EE30μg的口服避孕药(OC)。这些妇女从未使用或停服OC半年以上。已知或怀疑妊娠、哺乳、产后月经尚未恢复、患慢性疾病、血管病变、子宫发育异常、正在使用甾体或其他药物的妇女均不作研究对象。每周期服药21天,停药7天。服药当时、服药后3、6个月时各随访1次。结果中途停用共440例(18.5%),其中由于药物原因(怀孕、不  相似文献   

3.
复合口服避孕药(COC)主要通过抑制垂 体发挥作用,服药不久出现卵泡发育受限,服药间歇期垂体抑制减轻使卵泡立即恢复。这种抑制是剂量依赖性的。本研究检验不同年龄妇女COC治疗期的卵巢活性以明确不同方案是否更适于较年长妇女。 受试者来自南曼彻斯特大学工作人员,为18~45岁、无低生育史的35例健康妇女。要求她们纳入研究前6个月月经规律,周期为25~35 d,未服OC、无妊娠和哺乳史。研究期间使用屏障避孕。所有妇女经一个对照周期检查确证有排卵,仅纳入超声诊断为排卵及黄体期血清孕酮>30pmol/L的妇女。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价在监测枸椽酸克罗米芬(CC)诱发排卵期间测量唾液和阴道电阻(SR和VR)的实用价值。作者观察了用CC治疗的12个妇女28个周期以自然排卵的13个妇女18个周期作对照,接受CC 治疗的指征是排卵稀少,闭经或黄体不足,除2个周期开始用药于周期第6天,用量200mg/日共7天,均为50~100mg/日共5天,70%是在周期第5天开始用药。在自然周期妇女中根据以前的BBT和/或LH测定确定有正常排卵。用市售的CUE排卵预报器测量唾液及阴道电阻。排卵期测量血清LH,超声或/和尿LH及临床情况证实排卵。为了选择可能有效的受精时间,作者采用2个方案:(1)每周期仅做一次人工受精(AI)时间选择在SR高峰后6天或VR升高当日,如果VR上升比  相似文献   

5.
以前曾有一些口服避孕药(OC)对碳水化合物代谢影响的报告,报告指出OC可使服药妇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但这些研究中所用OC大多含雌激素50μg以上,近年来含低剂量雌激素的OC的使用增多,为此作者研究了含低剂量雌激素OC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12名妇女自愿参与本研究,她们的年龄为22.5±1.0岁(18~30岁),平均产次为0.2±0.1(0~2)。所有对象均系产后8周以上或停用甾体避孕药3个月以上。服OC前于周期第18~20天作口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由延迟开始和限于周期中期应用的乙炔雌二醇(EE)和炔诺酮(NET)复合口服避孕药(COC)及下半周期单服NET组成的两相口服避孕药(OC)方案抑制排卵的效果而进行本研究。 选择应用其它的避孕法避孕,<35岁,不吸烟,月经规则证实有排卵(BBT双相)和在周期的第21d血清孕酮(P)值≥6 ng/ml,研究前3个月未应用任何激素制剂,在25%理想体重内的妇女列为研究对象。 20 d为一个服药周期。1组在第6~10 d服EE 50 μg和NET 1 mg COC,1片/d,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妇女分娩后,短期内妊娠而做人工流产手术的人为数不少。这对产后妇女身体的复原很不利,尤其是剖宫分娩的妇女。她们如在哺乳期妊娠,做人工流产手术,很容易引起并发症。为此,产妇分娩后一定要注意避孕,以避免行人工流产手术带来不必要的身心损害。 产后应从什么时候开始避孕? 不哺乳妇女,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有的妇女在产后第6周即有排卵。因此,从产后第6周开始,妇女就要采取避孕措施。 哺乳妇女,月经复潮较晚,甚至在哺乳期不来潮。恢复排卵平均在产后第4~6月。妇女产后一段时间内,虽无月经来潮,但首次月经来潮前已有排卵。因而,哺乳妇女未见月经来潮,就有受孕的可能。奉劝哺乳期闭经的妇女,产后第4~6个月也要采取避孕措施。  相似文献   

8.
Norplant植入法是一种高效的避孕方法,药效可持续5年。已知其避孕机理是抑制排卵,但使用头2年80%~90%的妇女可见明显的无排卵周期,到第5年末血浆孕酮(P)水平仅有55%周期符合无排卵,其余周期P均达到排卵水平(P>3ng/ml)。认为Norplant还存在着其它避孕机理。为此,对Norplant使用者进行经前期hCG测定,并证明足以检出早期1CG存在的敏感性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组为32名性生活正常,月经周期规律的已使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每片含醋炔诺酮(NA)1mg+乙炔雌二醇(EE)0.05mg的口服避孕药(OC)作阴道内给药研究,研究包括20例妇女,年龄20~35岁,具有正常生育能力,参与研究前6个月均有规则月经(周期26~30天),且至少有3个月未用过任何甾体避孕药,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人,第1组每天给药2片,第2组每天给药1片。所有对象用药前先研究1个对照周期,以后在月经第5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21天。计划用药2个周期,由于有些妇女自动要求继续用药,因此有3例用药3个周期,7例用药4个周期,用药周期总数为57个周期,于对照和用药周期第20天和24天取血样,用RIA法作孕酮(P)测定,用Technicon MTII自动分析仪测定血糖、总蛋白、白蛋白和胆固醇浓度,用Lopes-Verella等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于每个周期第24天取子宫内膜,按Novak和  相似文献   

10.
20名健康且月经规则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单相片(地索高诺酮150μg+炔雌醇30μg),另一组服三相片(LNG50μg+炔雌醇30μg×6天,LNG75μg+炔雌醇40μg×5天,LNG125μg+炔雌醇30μg×10天)。头3个月每月从月经第7天起服上述口服避孕药(OC)21天,停药7天;第4个月从月经第10天起服OC,连服18天(即漏服3片)。从服OC第一天起每隔一天作超声检查测滤泡直径,直至发生排卵或服药第15天时尚未见到滤泡活性或见到滤泡萎缩。超声检查同时及服药第17、19天时用快速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每天阴道内给予50μg炔雌醇(EE)+0.5mg消旋18甲(dl-Ng)或1mg醋酸炔诺酮的复合型OC 1至2片,排卵抑制率相似。本文比较了每天阴道内放置含LNG0.15mg+EE30μg的复合型OC1或2片对妇女排卵功能的影响。研究包括20例20~40岁,有生育力不哺乳、无用甾体避孕药禁忌症,参与研究前3个月内未用过激素制剂的妇女。用药前1个周期作为对照周期。以后于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服用三相片口服避孕药(Trinordiol)发生妊娠的原因进行服用此片时卵巢功能的研究。方法为对二组妇女进行研究,第1组为25例妇女,由原来服用其他口服避孕药(OC)改服三相片,第2组为21例妇女(在服三相片前至少6个月未服用过任何OC)在服三相片前1个周期和服后头3个周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进行供者人工授精(DI)的56名病人,根据以往治疗周期和男性不育的类型随机分为二组,所有妇女年龄在38岁以下,促性腺激素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无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周期规则为24~36天,进入研究前排卵是以黄体中期血清孕酮的水平证实。排卵监测从预期LH峰前2天开始,根据规则月经周期的长短,黄体期14天和LH峰与排卵之间为2天作计算。第一组(A组)  相似文献   

14.
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在开始治疗之前必须先寻找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我这里介绍的是西医的几种治疗方法。排卵诱发适用于不能排卵,或排卵后黄体功能不足的妇女。只要诊断确切,治疗效果较好。常用的药物有下面几种。克罗米芬(氯菧酚胺)用在较轻症的排卵障碍妇女。她们月经不规则,有时甚至停经2~3个月,但只要注射黄体酮后,月经就会来潮。通常在行经的第3~5天开始服药,  相似文献   

15.
一种较新的、低剂量复合口服避孕药(OC)疗法已确定不能完全抑制垂体和卵巢功能。这导致有些妇女在未使用避孕药周期,卵巢卵泡的大小将作为排卵前的信息。这些卵泡出现在服用各种单相和三相的药物制剂的妇女中,在OC周期卵泡的生长仍在促性腺激素控制下,尽管雌二醇产物对卵泡大小适宜,其生长率比未治疗周期要慢。这些卵泡的临床意义正在探讨中。本文研究目的是确定在OC期间卵巢卵泡的出现是否能反应促性腺激素峰。受试妇女在未服OC治疗周期间,每天应用盆腔超声监测。人为故意延长无药期,并连续监测直至可见到卵巢卵泡平均直径为12mm的那一天,令受试者开始服用OC,使用屏障避孕法。在OC治疗期间,每天应用超声检查监测卵泡生长,如卵泡直径达到18mm时,则肌肉注射5000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天连续扫描观察,直至能识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一组印度妇女用低剂量复合型OC(乙炔雌二醇30μg+消旋18-甲基炔诺酮500μg)12个月于用药前及用药后3、6、12个月对糖代谢的影响进行研究。月经规则,无糖尿病家族史和隐性糖尿病史(分娩巨大儿及肥胖妇女)的20例20~30岁妇女,经全面体检和妇科检查正常,受试前未用甾体避孕药,受试期间不用影响糖代谢的其他药物。受试前3天吃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于周期第3周末前晚禁食,次晨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葡萄糖1 g/kg体重,于服糖前及后1、2、3小时取血样,血清分成2份,1份立即用Dubowsk法测血糖,另1份贮于-20℃,用于RIA测胰岛素水平。服OC后3、6、12个月重复作OGTT。  相似文献   

17.
对200名使用不同避孕方法的妇女按随机表分为四组,包括①惰性IUD(Lippes C)为对照组、②Cu-IUD、③OC三相口服药片和④复方避孕针作比较,对他们的血脂作前瞻性研究。选择年龄为20~34岁,有生育力,6个月内未用过避孕药,不吸烟,非肥胖症(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20%),无高血压,肝功能及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完成一年研究的168名妇女中,对照组47例,Cu-IUD组(Nova T)48例,OC组服△~(15)-D-甲炔诺(?)+炔雌醇的三相片33例,避孕针组40例(每月使用庚炔酮50mg十戊酸雌二醇5mg)。所有对象于研究开始及用后第1、6、12个月时分别于周期第1~7天内(大多数为第1天)取空腹血,测定总血脂、总胆固醇、HDL胆固醇、LDL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用多重比较对1、 6、12个月时组间及各组研究前后的血脂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血清总脂对照组和Cu-IUD组,OC组间无显著差异,而避孕针组在用药1、6个月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身用药前水平,但12个月时与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枸橼酸克罗米芬(CC)已广泛地用于排卵妇女以刺激多卵泡发育和排卵。为观察正常育龄妇女CC诱发排卵后的中期黄体及宫内膜的组织学发育,选择12名26.8±1.4岁,有正常月经周期,准备行输卵管结扎术的经产妇女为研究对象。从周期的第5~9天服用CC,3例50mg/日;4例100mg/日;5例150mg/日。自周期第11天开始至排卵前LH峰出现,每天留晨尿测LH,同时取血测血清LH峰日及黄体期孕酮(P)浓度,直到黄体切除。在LH峰后7天进行黄体切除和宫内膜活检。组织分别由两位妇产科病理学家按Noyes和Corner标准观察,黄体期按14天标准,血LH和P用放免法测定,并以9例月经周期正常,未用任何药物  相似文献   

19.
正常育龄妇女的子宫液的纤溶活性有周期变化:增殖期增强,周期中期活性最大,黄体期逐渐降低,行经前又增强。子宫液中纤溶活性与着床有密切关系。作者对口服避孕药(OC)使用者的子宫液的纤溶活性进行了研究。包括二组有规则行经(每4周一次)的健康妇女,其所用的OC中含乙炔雌二醇50μg加D—18甲基炔诺酮250μg或3—去氧炔诺酮2.5mg。Ⅰ组40名妇女服OC至少6个月,每例于月经周期不同时间随机取子宫液一次。Ⅱ组9名妇女在用OC前及服OC期间各取2次子宫液(共4次),一次在月经的前半周期(第6~14天),另一次在月经的后半期(第15~28天)。采取方法是在无菌操作下将连有注射器的儿科鼻饲管(外径3mm,内径2mm)插入宫腔,用较低负压抽吸取少  相似文献   

20.
氯米芬加雌激素对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氯米芬 (CC) 和氯米芬加雌激素 (E) 对子宫内膜厚度、雌孕激素受体、排卵率。方法: 对 30例无排卵性不孕妇女观察 2个月经周期, 于第 1个月经周期第 5d开始口服CC50mg/日, 连续服用 5d; 第 2个月经周期以同样方法服用CC, 于周期第 2天开始服用倍美力 0 .31mg/日, 连续服用 9d。两组分别于增生晚期测子宫内膜厚度, 取子宫内膜做病理测定ER、PR含量, 同时测BBT、彩超测优势卵泡及血中性激素变化, 判定排卵情况。结果: CC+E周期与CC周期比较: 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厚度增加, P<0. 05; 子宫内膜ER、PR含量升高 (其中腺上皮细胞内ER的含量较间质细胞升高明显 ), P<0 .01; 而PR含量有所升高 (腺上皮细胞升高明显), ER升高较PR明显, P<0 .05。两周期排卵率相近, 无明显差异, 而CC+E周期妊娠率较CC周期明显升高, P<0 .05。结论: CC+E与CC周期比较, 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厚度增加, ER、PR含量增加,排卵率相近而妊娠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