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孕产妇血清及胎盘胎膜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探讨其在宫缩发动及胎膜早破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是否临产分为7组:早产临产组、早产胎膜早破组、先兆早产组、足月临产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妊娠28~36+6周无任何产兆组(未足月对照组,对照组Ⅰ)、足月妊娠无产兆择期剖宫产组(足月对照组,对照组Ⅱ)。用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的MMP-3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胎盘胎膜组织中的MMP-3表达情况。结果:血清MMP-3的平均水平为(212.58±63.03)ng/ml,早产临产组和早产胎膜早破组血清MMP-3水平均高于先兆早产组和对照组Ⅰ(P<0.05);足月临产组和足月胎膜早破组血清MMP-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Ⅱ(P<0.05);相关未足月组和足月组之间相比,早产临产组和足月临产组血清MMP-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MMP-3免疫积分在临产组及胎膜早破组升高(P<0.05);胎膜MMP-3免疫积分在早产组表达增加,在各胎膜早破组较同孕期临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MMP-3水平与胎盘胎膜MMP-3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及胎盘胎膜中MMP-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早产的发动。  相似文献   

2.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是指妊娠未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的破裂.所有妊娠中PPROM的发生率为1%~2%,早产合并PPROM占30%[1].  相似文献   

3.
黄宁  李小英 《现代保健》2009,(13):145-147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是指胎膜破裂发生于产程正式开始前,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并不一致,大体占分娩总数的3%-16%。如发生在妊娠满37周后,称足月胎膜早破,而发生在妊娠不满37周者,称足月前胎膜早破。发生在早产者为足月产的2.5—3倍。  相似文献   

4.
FQ-PCR技术对早产、胎膜早破产妇CT、UU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霞  李婵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4068-4069
目的:探讨产妇CT、UU感染与发生早产、胎膜早破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产、胎膜早破产妇15例,早产产妇17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26例作为研究组,足月胎膜完整产妇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FQ-PCR对早产、胎膜早破产妇及正常足月产产妇宫颈分泌物、胎膜和胎盘进行CT、UU检测。结果:早产胎膜早破、早产产妇宫颈分泌物、胎膜和胎盘中CT、UU检出率与正常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胎膜早破组产妇宫颈分泌物、胎膜和胎盘中CT、UU检出率与正常产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UU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明显相关,与足月胎膜早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MMP-3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胎膜组织上的表达情况与早产胎膜早破相关性. 方法 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法)检测MMP-3m RNA;Western blot法检测MMP-3蛋白表达量;MALDI-TOF质谱分析法对MMP3基因型检测分析. 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组与足月胎膜早破组、正常足月组胎膜组织上MMP-3m RN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4蛋白表达量早产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正常足月组分别为(0.76±0.10)、(0.40±0.06)和(0.25 ±0.03),早产胎膜早破组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及正常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产胎膜早破组MMP-3(rs617819) C/C、G/C、G/G基因型分布频率、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足月胎膜早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3(rs35068180) A/A、A/-、-/-基因型分布频率、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早产胎膜早破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MMP-3基因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MMP-3(rs35068180) A/A、A/-、-/-各基因型、MMP-3(rs35068180)A等位基因有可能是早产胎膜早破的高危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吕富冉 《药物与人》2014,(8):181-182
临产前发生胎膜破裂即为胎膜早破(premature:uptureofmembranes,PROM),其中妊娠37周以后发生的胎膜破裂称为足月胎膜早破(PROM of term,tPRoM)。研究表明,大约60%的胎膜早破发生于足月妊娠[1],此时胎儿已经发育成熟,以哪种方式结束妊娠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胎膜破裂引起的母婴危害,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顾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7):839-840
早产性胎膜早破(premature preterm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指发生在早产临产前的胎膜自发破裂者。胎膜早破是造成早产的主要原因,在早产的产妇中,约1/3并发胎膜早破[1]。笔者回顾性总结本院86例孕28~45周早产性胎膜早破产妇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病因素及临床处理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而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指妊娠未满37孕周,胎膜发生破裂者,发生率为2.0%~3.5%[1],PPROM对母儿会产生不良影响,是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新生儿发病率及母亲感染率较高,且围产儿死亡的高低与分娩孕周及其处理有关,因此,我院针对胎膜早破的发生诱因,对PPROM孕妇采取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基因及其lncRNA在早产及胎膜早破中的表达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孕妇共120例,根据孕妇的分娩孕周以及胎膜破裂与否,将孕妇分为早产胎膜早破组、早产非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和足月非胎膜早破组,每组标本各30例,在孕妇胎盘胎膜娩出后收集其破口边缘的胎膜组织,置于-80℃冰箱冻存。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从4个组别各30例胎膜样本中分析Adamts-9及lncAdamts-9的相对含量。结果 Adamts-9及lncAdamts-9的相对含量在4个组中水平高低趋势接近一致,两者在胎膜早破组中的含量均要高于非胎膜早破组,且在足月胎膜早破组中的水平要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amts-9及lncAdamts-9可能参与了胎膜早破的内在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杨丽波 《现代保健》2009,(17):124-124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突然有不能控制的阴道流水,咳嗽用力时更明显,量的多少和持续时间不同。胎膜早破有足月胎膜早破和早产胎膜早破,而多数胎膜早破发生于足月妊娠。现将足月胎膜早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胎膜早破是临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其发生率:足月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10%,足月前胎膜早破占2~3.5%[1].胎膜早破导致早产、围产儿死亡、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外,常常预示着难产的发生.现将我院胎膜早破孕妇的分娩结局分析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汤斐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83-1785
目的:探讨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的临床结局。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因PPROM而早产的72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寻求适当的处理方法,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结果:72例PPROM患者发生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中阴道炎居首位,占19.44%。孕28~33+6周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及NRD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胎膜早破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则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在足月分娩与早产胎膜早破产妇的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宫内窘迫均居首位,早产胎膜早破组的羊水过少、产前感染指征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对不同孕周的PPROM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34~36+6孕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胎膜早破是指在产程正式开始前胎膜自然破裂,发生率为5%~10%。而早产胎膜早破对婴儿产生的危害,是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死亡率为25%。~110.0%。因此,要降低胎膜早破的围产儿死亡率,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者应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胎膜早破病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媛  单瑞芹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88-1889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约占足月妊娠的10%、早产的2.0%~3.5%[1];对妊娠和分娩均不利,可使早产、围产儿死亡、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皆升高.因此,预测并预防胎膜早破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胎膜早破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已开始探讨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已从单纯的机械力学转至对感染和胎膜本身结构改变的研究;近年来对酶和细胞因子与胎膜早破的关系研究较多;现在对胎膜早破的研究已发展到了基因水平.现就胎膜早破的病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早产和胎膜早破经常同时存在,且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围产儿病率和病死率相当高。如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颅内出血、感染、高胆红素血症等,远期还可能发生肺炎、视力障碍以及神经系统发育不良而引起智力低下,所以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恰当地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本文将我院近两年来,早产合并胎膜早破86例诊治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指孕满28周而不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的病例。收集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分娩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病例86例。同期分娩总数4980例,占分娩总数的1.7%。1…  相似文献   

16.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是发生于临产前的胎膜破裂,发病率最高可达17%,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分为足月后 PROM和足月前 PROM,其中足月后 PROM 的发病率约为8%,约1/2患者在经过破膜期待治疗5h 内可进入自然分娩[1];相反,足月前 PROM对母儿影响更大。足月前PROM的风险因素包括种族、较差社会经济地位、吸烟、早产及生殖道感染史与宫颈功能不全、多胎妊娠、胎位异常、羊膜腔穿刺、阴道流血及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等。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发现,由于胎膜破裂使羊膜腔与外界相通且羊水持续渗漏,可使PROM后母体及新生儿感染率显著增高,而且 PROM引起的早产,是导致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破膜1周内早产发生率可高达50%-70%;尚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达35%)、脐带受压(发生率为32%-60%)、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13%-60%)、胎盘早剥(发生率为4%-12%)及胎儿死亡(发生率为1%-2%)等[2]。因此,正确、及时诊治PROM,对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Ⅲ型胶原及TNF-a在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胎膜早破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分析推断足月胎膜早破(tPROM)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发病机制是否相同.方法:选取非足月胎膜早破组(pPROM)18例,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20例,选取与胎膜早破组孕周相对应的早产组(18例)和足月组(20例)分娩孕妇为对照组.均行剖宫产,胎盘胎膜娩出后避开自然破裂口或人工破口处取胎膜组织,常规HE染色在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Ⅲ型胶原和TNF-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胎膜早破组胎膜组织完整性差,羊膜层和绒毛膜层分离现象多见,羊膜层胶原纤维及细胞外基质呈无序状态并减少.2,4组胎膜组织中均有Ⅲ型胶原及TNF-a蛋白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Ⅲ型胶原主要定位于羊膜的ECM中,TNF-a主要定位于绒毛膜滋养细胞胞浆中.3,Ⅲ型胶原在pPROM组、tPROM组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PROM组的表达亦低于在tPROM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a在pPROM组、tPBOM组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PBOM组的表达低于在tPROM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Ⅲ型胶原与TNF-a两者在tPROM组中的表达水平星负相关性(r=-0.655,P<0.01),但两者在pPROM组中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385,P>0.05).结论:1,tPROM的发生可能与胎膜的退行性变及各种因素引发的胎膜细胞过度凋亡有关,而pPROM的发生更倾向于胎膜本身结构异常所致.2,推断pPROM和tPROM两者是否有胎膜组织结构异常所导致的共同结果,但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胎膜在临产前破裂,称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7%~17%.可发生于妊娠期及分娩期.早产胎膜早破患者再次妊娠时,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可达16%~32%.要重视孕期卫生指导及产前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下生殖道感染.我院收治住院孕妇1537人,胎膜早破76人,现将临床护理注意事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胎膜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水平变化以及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3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胎膜早破组,其中妊娠37~41周18例,28~36+6周12例。30例非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平均妊娠34~41+2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法检测两组孕妇胎膜MMP-8和TIMP-1水平,比较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的差异。结果:①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胎膜MMP-8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00%和70%,胎膜早破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胎膜TIMP-1的表达,胎膜早破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8水平的异常升高及TIMP-1水平的下降,可能是胎膜早破重要的发病机制,MMP-8及TIMP-1的水平检测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  相似文献   

20.
胎膜早破与宫内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膜早破 (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 ,PROM)是指胎膜破膜发生于产程正式开始前。胎膜完整使羊膜腔保持一定量的羊水以保护胎儿安全 ,并防止来自阴道上行性感染。发生胎膜早破后 ,90 %孕妇将在 2 4h内分娩 ,如果早产伴发胎膜早破 ,则 90 %孕妇将在 1周内分娩 ,处理不当 ,并发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子宫内膜炎、新生儿感染 ,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胎膜未破者。1 病因胎膜早破的病因至今不明 ,但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近 10年来更进一步探讨了酶和细胞因子对胎膜早破的影响。1.1 胎膜本身病变 胎膜发育过程中 ,孕妇因饮食微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