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岳淼  秦咏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8):797-797,886
目的观察和分析含加替沙星方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资料完整的120例耐药肺结核病例,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含加替沙星联合抗结核化学药物,对照组应用含环丙沙星的抗结核化学药物。两组其他抗结核药物组成相同。疗程1年。结果两组病例疗程结束时,痰结核菌转阴率治疗组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5.0%(P〈0.05)。治疗组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8.4%和65.6%;对照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5.0%和45.5%(P〈0.05)。结论在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方面含加替沙星方案均明显优于含环丙沙星方案。并且在完成强化期治疗时,含加替沙星方案痰菌阴转情况明显优于含环丙沙星方案。  相似文献   

2.
耐药肺结核80例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段新亚  刘明伟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48-1449
目的观察和分析含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资料完整的80例耐药肺结核病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含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化学药物,对照组应用含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化学药物。两组其他抗结核药物组成相同,疗程1年。结果两组病例疗程结束时,痰结核菌转阴率治疗组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治疗组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7.5%和60.6%;对照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0.0%和42.6%(P〈0.05)。结论在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方面含莫西沙星方案均明显优于含左氧氟沙星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多耐药 (MDR)肺结核产生机理及应用二线结核药治疗方案进行探讨,并阐明安美汀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结核分枝杆菌多耐药标准及疗效判定,对我院10年来72例多耐药肺结核,应用抗结核二线药 (对照组)与含安美汀抗结核二线药方案 (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72例多耐药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6个月胸片好转率及痰菌阴转率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安美汀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4.
微卡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初治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微卡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将109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微卡+HRZE(S)/4微卡+HR 58例,对照组:2HRZE(S)/4HR 51例。结果治疗2周,1、2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44.8%、62.0%、89.7%,对照组为25.5%、41.2%、76.0%(P<0.05);治疗2个月末胸片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灶吸收率分别为37.9%、19.6%(P<0.05);空洞闭合率各为65.5%,38.7%(P<0.05);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临床咳嗽、发热、乏力消失率为48.3%7、1.4%5、9.3%,对照组为25.5%、50.0%、40.0%(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61、22、4个月痰菌复阳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卡联合抗结核药物在初治菌阳肺结核的治疗上与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相比缩短了痰菌转阴、胸片病灶吸收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是较好的结核病免疫治疗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腺肽a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正规抗结核药物方案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a1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同时期痰菌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观察组治疗不同时期结核杆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胸腺肽a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疗效显著,痰菌转阴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左氧氟沙星对老年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3例,分为治疗组(Ⅰ组,2HL2EV/10HL2E)、对照组(Ⅱ组,2HL2EZ/10 HL2E),个体化组(Ⅲ组,18HLV或18HLE或18HEV),观察痰菌阴转率、X线好转率、1年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Ⅰ、Ⅱ、Ⅲ组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7.4%、93.1%、95.0%(P>0.05);X线有效率分别为87.2%、89.7%、80.0%(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5.3%、33.3%、31.3%(P>0.05);1年随访痰菌复发率分别为7.9%、3.7%、5.3%(P>0.05)。Ⅰ、Ⅱ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5%、54.8%,2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取得了满意疗效,不良反应较小,吡嗪酰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个体化治疗方案也取得了满意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摸索在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结核菌染色、培养、药敏试验和流式细胞仪免疫检测技术,分析10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种指标变化,并对其中3例MDR-TB患者的结核杆菌分离株进行一线和重要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治疗四个月后,中医组痰菌转阴率86.4%(19/25);西医组痰菌转阴率78.3%(18/23)。中医组临床治疗显效率94.1%(48/51);西医组临床治疗显效率90.2%(46/51)。中医组免疫各项指标均比西医组改善明显。在3株MDR-TB分离株中可检测到大量与所测定的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结论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有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比单纯西医组治疗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免疫调节方面效果更加明显。MDR-TB分离株的表型及基因型耐药谱对于一线抗结核药存在较高的一致性,但对于某些二线抗结核药其一致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注药治疗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6例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33例)和单纯化疗组(33例),介入治疗组采用经皮肺穿刺注药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单纯化疗组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介入治疗组痰菌阴转率(70%)、病灶吸收率(73.3%)、空洞闭合率(50%)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41.9%、41.9%和19.4% (P<0.05)。2组完成疗程时痰菌阴转者经1~2年随访,各有1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4.8%和6.3%,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注药治疗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的近期疗效有提高,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胶囊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结核方案2HRZE/4HR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胶囊,比较2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2月和3月后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月、4月和6月后,观察组病变吸收率以及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转移因子胶囊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老年肺结核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硫酸卷曲霉素(CPM)超声雾化吸入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126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以合理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组加用卷曲霉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为82.5%,肺部病变吸收总有效率为93.7%,空洞闭合或缩小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的痰菌阴转率为61.9%,肺部病变吸收总有效率为73.0%,空洞变化总有效率为80.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并用卷曲霉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利福平注射液与口服利福平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10例,分为治疗组(I)(INH、舒兰新、PZA、EMB),对照组(Ⅱ)(INH,RFP,PZA,EMB口服),分别观察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痰菌好转(或阴转)率、x线好转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第一个月末I、Ⅱ组的痰菌好转(或阴转)率分别为81.7%、20%(P〈0.05),X线好转率分别为68.3%、20%(P〈0.05);第二个月痰菌好转(或阴转)率分别为91.7%、88%(P〉0.05),X线好转率分别为76.7%、64%(P〉0.05);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为15%、14%(P〉0.05),不良反应与利福平口服剂型相同。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痨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熙  何钟宓  李曦  周小飞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96-1598
目的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痨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8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与193例营养状况正常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均采用2HREZ(S)/7HRE治疗,观察痰菌阴转率、X线好转率。结果2个月强化期结束时蛋白质营养不良组与营养状况正常组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5.7%,65.8%(P〈0.05);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73.5%,83.9%(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13.5%,30.4%(P〈0.05)均有显著差异。9个月疗程结束时,蛋白质营养不良组与营养状况正常组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6.2%,97.4%(P〉0.05);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2.4%,95.3%(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2.7%,84.8%(P〉0.05)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蛋白质营养不良影响肺结核患者的早期抗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肝损害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具有药物性肝损害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适当调整强化期化疗方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强化期痰菌转阴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243例。对比观察采取与未采取提前干预措施2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痰菌转阴率。结果采取干预措施126例,其中出现肝损害11例(11/126,8.7%),非干预117例,其中出现肝损害42例(42/117,35.9%),对比2组肝损害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2.7%(79/126)和64.1%(75/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如老年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营养不良、脂肪肝、嗜酒者等,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提前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整强化期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71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358例)和对照组(358例)。2组均采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强化期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d,静滴连用2个月。观察2组患者强化期的肝损害情况及强化期结束时痰菌阴转率。结果治疗2个月肝损害的发生率,治疗组为10.06%,对照组为20.11%,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化期结束时涂阳病人痰菌阴转率,治疗组91.76%,对照组91.7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降低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同时不影响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赵勇  刘新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7):525-528
目的观察含利福布丁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河南省商丘市结核病防治所2009年9月15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诊断为复治肺结核的120例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别纳入利福布丁组(60例)和利福平组(60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各治疗阶段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情况及空洞闭合率。利福布丁组的化疗方案为:2HBZES/6HBE(B:利福布丁),利福平组为:2HRZES/6HRE。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个月末,两组的痰菌转阴率:利福布丁组为48.33%(29/60),利福平组为3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X线胸片显示:利福布丁组与利福平组的显效率分别为21.67%(13/60)和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有效率分别为36.67%(22/60)和18.3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疗程结束时,利福布丁组与利福平组的痰菌转阴率为81.67%(49/60)和61.67%(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5)。影像学检查结果:利福布丁组和利福平组空洞的闭合率分别为47.92%(23/48)和27.45%(1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病灶吸收情况,利福布丁组和利福平组的显效率53.33%(32/60)和35.00%(2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有效率分别为 68.33%(41/60)和48.33%(2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结论在联合相同化疗药物时,含利福布丁方案组对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优于含利福平方案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耐多药肺结核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复敏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敏后的耐多药肺结核INH、RFP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50例经痰结核菌培养确定的耐多药肺结核对INH、RFP均复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3HRZAKPT/18HRPT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3VZPTAKCTM/18VPTCTM化疗方案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1个月的痰菌阴转率(涂片与培养),X线胸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程满3个月痰菌涂片与培养阴转率(32%,28%)分别与对照组(16%,12%)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满疗程痰菌涂片阴转率(48%,40%)、培养阴转率(44%,40%),X线病灶吸收率(68%,64%)和空洞闭合率(24%,28%)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NH、RFP对复敏后的耐多药肺结核,近期临床疗效不比对照组第三线化疗方案[1]的疗效差,而且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高危人群抗结核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高危人群适当弱化结核治疗强度对药物性肝损发生率及痰菌阴转率的影响,探讨高危人群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8年6月收治于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94例存在高危因素的初治菌阳病人,随机分为标化组(46例)与非标化治疗组(48例),比较药物性肝损发生率及痰菌阴转率。结果 2个月内,非标化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化组(14.6%VS34.8%,P〈0.05);2个月末,标化组与非标化治疗组:痰集菌阴转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VS64.6%,P〉0.05),痰结核菌培养阴转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9%VS60.4%,P〉0.05)。结论对于高危因素人群应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福喷汀对老年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29例,分为治疗组(2HL2ZE/4HL2)、对照组(2HRZE/4HR),观察痰菌阴转率、X线好转率、1年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个月、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7.1%、98.4%,对照组分别为85.2%、96.3%,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9,χ22=0.02,P>0.05);X线有效率分别为了90.3%、87.0%、(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6.7%、32.6%(P>0.05);1年随访痰菌复发率分别为6.4%、7.4%(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分别为19.4%、3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 P<0.05),肝功能损害分别为4.8%、2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 P<0.01)。结论利福喷汀替代利福平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取得满意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耐药性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妍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309-311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常规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结核科诊治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化疗对照组(n=37)和莫西沙星联合治疗组(n=37)。分析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6.2%,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2%和33.4%,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常规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肺结核患者不同发现策略的成本-效果,确定在老年人中开展肺结核患者发现的最优策略,为卫生决策者制定肺结核患者发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决策树法对老年人使用不同诊断技术组合进行肺结核患者发现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得到一种最优策略。假设有一个50万人口的全人群,其中的老年人(≥60岁)是本研究的目标人群。使用TreeAge ProSuite 2011软件建立决策树模型,包括3种策略:(1)策略1:对目标人群中主动就诊的可疑症状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痰涂片萋尼染色镜检。(2)策略2:对目标人群先进行线索调查,对线索调查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痰涂片萋尼染色镜检。(3)策略3:对目标人群先询问症状,并做胸部X线检查;对有临床表现或X线检查怀疑肺结核者做痰涂片萋尼染色检查。收集参数和参数敏感度分析范围,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确定最优策略,进行敏感度分析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对全体老年人先询问症状和X线胸片检查,任何一项异常做痰涂片,即策略3,是在老年人中进行患者发现的最大效果策略,能够发现713肺结核患者;对主动就诊的老年可疑症状者做X线胸片和痰涂片检查(策略1)为最高效率策略,每发现一例肺结核患者花费551元;敏感度分析显示各参数在设定的范围内变化不影响模型分析的结果。结论为了发现更多的肺结核患者,老年人群应采用策略3;为了实现最高效的肺结核患者发现,老年人群应采用策略1;现阶段,对老年人单独开展肺结核患者发现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未来可以考虑在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