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例简介患者,57岁,因乏力食欲减退半年,腹胀进行性加重半月入院。患者为绝经期妇女,半年来食欲减退,厌油腻,伴有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大便异常。10余天前开始自觉腹围渐增大、腹胀,呈进行性加重,1周前开始出现足部、踝部水肿,以及憋气、气短,伴发热、腹痛、盗汗。查体示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部扪及实性包块15 cm大小,上界达剑突下,质硬,边界不清,移动性浊音(+)。实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1岁。主诉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1个月。患者于2008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睾丸肿大伴有阴囊下坠感,无明显疼痛。病程中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乏力及体重明显减轻。既往无隐睾及附睾睾丸炎病史,无结核病病史。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侧睾丸增大,其内可触及不规则团块,质硬,与附睾粘连,无触压痛,阴囊皮肤无红肿。阴囊彩超示:左侧睾丸增大,其内可见4.6 cm×2.2 cm大小实性低回声团块。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5岁,因发现颈部肿块10d于2011年5月30日入本院。查体:双甲状腺Ⅱ度肿大,质韧,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甲状腺T3、T4、TSH、TG、TPOAB、TgAB均正常。B超: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左侧部分血流丰富,右侧融合,边界不清,峡部结节钙化。  相似文献   

4.
5.
患者 女,27岁.因"左乳红肿2个月,皮肤破溃2周,右乳肿块1周"于2009年7月15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乳房发红、肿胀,无明显疼痛,无发热、寒战,到当地医院就诊,当时为产后1个月,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给予抗炎治疗.2周前出现左乳中央区皮肤破溃,并伴有局部渗液,呈灰黄色,有腥臭味,继续在该院行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6.
7.
张阿娜 《药物与人》2014,(10):199-199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回顾25例内窥镜粘膜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并给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分布在24-8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1.28,胃19例,小肠3例,回盲部3例,内窥镜或大体标本显示:9例粘膜增厚呈脑回状,5例粘膜弥漫增生,呈多结节状,3例局限隆起,5例溃疡,1例息肉,2例粘膜糜烂。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5例,粘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8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未分类淋巴瘤1例。免疫组化均表达CD20和CD79a,不表迭CD3。结论:胃肠道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以中年多见,女性发病略高,临床无明显特异改变,易误诊或漏诊,镜下表现为淋巴组织弥漫异型增生,根据细胞大小,生长方式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B细胞淋巴瘤并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卵巢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因其罕见性,故极易被误诊误治。国内外文献资料多为个案报告或多个案例总结分析。本文经搜索大量国内外资料,对这一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重在分析临床诊治思路,提高广大妇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因误诊而带来的过度治疗,这一点对于期望保护生育力问题的年轻患者尤为重要。1 淋巴瘤概述淋巴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中青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按照组织病理学改变,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  相似文献   

9.
罗丽琳  杨慧  陈天星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9):1197-1197,1201
患者,男,63岁.因腹胀伴间断性发热1年,伴左上腹渐大性包块半年于2008年8月2日入院.查体:体温37.7℃,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脾于肋缘下5cm触及边缘,质中等,无压痛,肝脏未触及.B超示:脾肋下5cm,厚6cm,回声不均,呈致密的网格样改变.血常规:红细胞3.0×1012/L,白细胞2.3×109/L,血红蛋白96g/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4,单核细胞0.06.临床诊断:脾功能亢进、脾肿大.行脾切除术,术中探查腹腔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少见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3%.其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绝大多数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均可出现.近年随着器官移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及各种先天免疫缺陷病的增加,发病率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39岁,于2007年12月以右侧乳房无痛性肿块3个月入院.患者入院检查:一般状态良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处可触及一4.0.cm×3.0 cm肿物,椭圆状,质地偏软,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局部无红热,乳头无下陷、无溢液,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4岁,因左中下腹隐痛伴腹胀,自行服药,症状能缓解,但反复发作,于2008年10月入院,肠镜提示距肛门50cm处见菜花状新生物,表面糜烂出血,弹性差,呈球状向肠腔内突起,直径约3.0cm,基底呈广基,肠腔明显狭窄,活检初诊为恶性肿瘤,类型待定。行乙状结肠肿瘤根治术,其内见10~5cm大小的溃疡型肿块,切除肿块送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淋巴瘤治疗过程中结核复燃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骨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以及合并肺结核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处理。结果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骨活检证实,而合并存在的肺结核最初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误诊为淋巴瘤胸膜转移,后经CT引导下组织活检证实,避免了临床的误诊和误治;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同时,未出现结核播散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抗结核药物与化疗药物同时应用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持续加重,随访无淋巴瘤未复发。结论病理组织检查对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的确诊至关重要,PBL诊治过程中需关注特殊感染的合并存在以及对原发病诊治的影响,PET-CT检查结果分析需结合临床和病理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杨奕 《现代保健》2013,(1):162-162
1病例介绍患者,女,66岁。无明显诱因,渐出现上腹隐痛3余月,伴食欲不振,餐后早饱,嗳气,嘈杂不适。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发热。体重减轻3kg。10年前曾患有"胃增生性息肉",治愈。体症:T36.8℃,P72次/min,R17次/min,BP145/93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中上腹有轻度压痛,无肌卫,肝脾无肿大。相关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胃镜示:(1)一巨大溃疡样病变占据胃体前壁、小弯、后壁,约6.0cm×10.0cm,其基底不平,表面覆污秽苔,周边结节样增生,质脆,易出血(取材5块);(2)胃角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病例。患男性,72岁,1996年2月无诱因出现腰痛,翻身及用力时症状加重,随之感左腿麻木,理疗及热疗等治疗无效。于96年3月行CT及X片检查见第五腰椎溶骨性破坏。同位素扫描示:第五腰椎放射性浓聚,右侧骶髂关节、右髂骨、右肩峰、右第六、第八肋、腋前线点状浓聚。遂以骨肿瘤待查入院。入院查体:左锁骨上可触及2枚绿豆大淋  相似文献   

16.
1临床病例 患者男性,72岁,1996年2月无诱因出现腰痛,翻身及用力时症状加重,随之感左腿麻木,理疗及热疗等治疗无效.于96年3月行CT及X片检查见第五腰椎溶骨性破坏.同位素扫描示:第五腰椎放射性浓聚,右侧骶髂关节、右髂骨、右肩峰、右第六、第八肋、腋前线点状浓聚.遂以骨肿瘤待查入院.入院查体:左锁骨上可触及2枚绿豆大淋巴结,质软无触痛;腰椎无压痛,直腿抬高试验(+),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2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年”于2005年3月20日入本院妇产科。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扪及,腹部未触及肿块。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型,阴道畅,有少量血迹,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大小正常,质软,左附件区扪及直径约6cm包块,实性感,边界清楚、活动,质地偏软。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45mm×38mm回声光团,左附件区68mm×42mm低回声肿块。诊刮病理检查:子宫内膜腺癌。拟诊子宫内膜癌累及左卵巢癌。于2005年3月26日行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子宫增大,8cm×5cm×4cm,形态规则,剖视见宫腔内后壁直径为4cm包块,呈灰白色,鱼肉状,质脆;左卵巢增大,6cm×5cm×5cm,呈灰白色,结节状,表面无破口,质中偏软,切面实性,呈灰白色;右侧卵巢外观形态、大小正常。术后病理组织学切片显示: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子宫深肌层可见癌栓,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各组淋巴结呈阴性。免疫组化:宫内膜腺癌ER(+)、PR(+);左卵巢小细胞恶性肿瘤,NSE(-)、SYN(-)、EMA(-)、LCA(+),支持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最后诊断:子宫内膜腺癌合并卵巢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2岁。因“左侧腰背部酸痛1个月”于2006年1月3日入院,无腹部包块、血尿、脓尿等。查体:体温37.5~37.8℃,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阴性,腹平软,肝脾无肿大,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查血、尿常规正常,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为301U/L(正常值110~240U/L),肾脏彩色超声:右侧肾上腺71mm×17mm,左肾前上方见范围122mm×67mm实质性团块回声,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内血流信号稀少,左肾受压,回声未见异常,提示右侧肾上腺增大,左肾前上方团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组化亚群分类及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例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亚群分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为女性,年龄28~68岁,病变部位包括右侧乳腺4例,左侧乳腺1例,双侧乳腺1例。免疫组化分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根据Hans免疫组化亚群分类,其中4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非GCB)样型,2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样型。结论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预后与免疫组化亚群及临床分期相关,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预后差,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预后要好于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临床分期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十分罕见。今年随着淋巴瘤发病率的上升而呈增加趋势[1]。男女均可发病,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为31~87岁,平均年龄约65岁。我们2010年11月收治1例,根据这例患者临床及病理表现结合相关文献对PAL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