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急性高血糖可引起“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慢性高血糖则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害、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足、坏疽等慢性并发症。正因如此,糖尿病患者恨不得马,上把血糖降下来。不可否认,严格控制血糖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三种胰岛素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和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餐后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和独立危险因素,波动性高血糖是指间歇性或阵发性高血糖状态。目前研究表明,波动性高血糖比持续性高血糖更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笔者探讨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和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建华 《药物与人》2007,20(4):28-29
糖尿病的严重危害人所共知。而在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诸多危险因素中,高血糖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急性血糖升高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长期慢性高血糖则可导致心脑卒中、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正因如此,血糖能否尽快地降下来,无疑是糖尿病患者最最关心的问题,许多病友甚至到了血糖一天不降,终日寝食难安的地步。不可否认,严格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对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是否血糖降得越快越好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个病例。  相似文献   

4.
控制高血糖能有效降低并发症 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均已证实,控制高血糖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例如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会随着血糖的良好控制.得以避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封旭  潘琦 《保健医苑》2023,(11):21-23
<正>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症状不明显,容易轻视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性,从而马马虎虎管理血糖。然而,持续的高血糖会引发人体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称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抢救不及时可威胁生命。长期慢性高血糖状态通过持续不断地损害身体的大小血管,引起心脏、肾脏、视网膜、大脑、皮肤及其他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慢性杀手”,通过“残害”人体血管和器官,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6.
辜燕燕  尚宁 《中国校医》2003,17(5):480-480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清晨血糖异常增高的现象 ,它在糖尿病人中非常普遍 ,使糖尿病空腹血糖难以控制。研究发现高血糖是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非常重要[1] 。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 ,我们用中效胰岛素夜间睡前注射治疗了 18例空腹血糖增高的糖尿病患者。1 对象和方法18例 2型糖尿病患者 ,男 11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2 .3± 8.6 )岁 (47~ 6 4岁 ) ,糖尿病病程 (6 .2± 4 .3)年 (3~ 11年 ) ,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或 /和双胍类 ,13例 )或胰岛素(每日餐前 3次注射普通…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患者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皮肤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据统计资料显示,约有80%的糖尿病病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糖尿病患者除了经常监测血糖外(血糖波动大者建议每天测血糖,并携带监测记录就诊),还应定期进  相似文献   

8.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改善2型糖尿病脂质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往往是先有餐后高血糖,而后发展成糖尿病的。这一过程大约需5年时间。多数学者认为,餐后高血糖比空腹高血糖更重要,因为它是引发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空腹血糖是指食物消化吸收后,经过机体代谢10小时以上的血糖水平。空  相似文献   

10.
王凤 《现代保健》2009,(16):93-94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怔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是其病理和生理的主要特点,能引起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代谢紊乱,而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每年5%-1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达标。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表明:微血管的发生率随糖化血红蛋白的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11.
我国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已达9.7%,糖调节受损(IGR)高达15.5%,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诊断DM的指标是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空腹血糖(FPG)及2h血糖(2hPG).由于和血糖相关的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为及早发现高血糖并进行DM的一级预防,负荷后1h血糖(1hPG)逐渐受到关注.现就1hPG的研究现状及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糖尿病的血糖监测就是不断地进行血糖测定.包括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的监测.其中尤以血糖监测最为重要。因为,长期慢性的高血糖状态会引发糖尿病.继而导致慢性并发症如眼睛病变、肾脏病变、下肢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另外.如果血糖在短期内大起大落,可导致昏迷.甚至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如果血糖过高,一方面会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高渗昏迷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另一方面,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慢性高血糖状态,会使全身的组织和器官发生损伤,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导致失明,糖尿病肾脏病变导致尿毒症,  相似文献   

14.
《健康必读》2007,(6):49-49
糖尿病用药要注意因人而异 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糖尿病的危害在于长期高血糖所导致的各种慢性并发症,而严格控制血糖能有效控制和减少这些恩性并发症。要控制好血糖,讲究不少,其中胖人和瘦人的用药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周薛英 《现代保健》2011,(34):117-1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与CRP的关系。方法用速率比浊法测定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组、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CRP水平。结果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组、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CRP水平分别为(6.5±2.1)mg/L、(8.6±2.5)mg/L、(3.2+±1.5)mg/L,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血糖波动性的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CRP水平升高,检测糖尿病患者CPR水平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益寿宝典》2012,(12):15-15
1.糖尿病前期 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这部分人群,使用中药调理,可能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能降低50%的糖尿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崔敏 《现代保健》2009,(10):111-112
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正常血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空腹血糖3.4~6.2mmol/L,饭后2h血糖不超过7.8mmol/L。葡萄糖为人体所必需,但血糖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寿命取决于治疗与血糖控制的好坏。糖尿病是一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严格控制血糖。多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药物虽非糖类,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可引起血糖升高,出现一系列对糖尿病患者不利的症状,以下就这些非糖类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而餐后血糖不同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其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餐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结论空腹血糖正常情况下,餐后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及其此导致的代谢障碍,做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和延缓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我科近几年来采用弥可保(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石。临床上依据血糖监测结果,可判断糖代谢紊乱的程度,拟定降糖治疗措施,评估治疗效果,以达理想的血糖控制靶目标。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密切的血糖监测及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减少及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常规血糖检测法测定静态、某一瞬时血糖值,动态血糖监测可探查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细节,如血糖波动的趋势、血糖漂移的幅度及频率、高血糖的持续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等,并了解血糖漂移变化的原因。连续数日的动态血糖监测亦可了解日间血糖漂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