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层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即(+)-nyasol(1),23(Z)-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2),环阿尔廷-22-烯-3β,25-二醇(3),月腺大戟素A(4),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5),α-亚麻酸(6),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7),环阿尔廷醇(8),β-谷甾醇(9),3,3’-二乙酰基-4,4’-二甲氧基-2,2’,6,6’-四羟基二苯甲烷(10),狼毒乙素(11)。结论:化合物1为该属首次分离,化合物2-6为该种植物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2.
藏药大果大戟中的巨大戟烷型二萜酯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玉林  索有瑞 《中草药》2005,36(12):1763-1767
目的研究藏药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丙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常规硅胶柱色谱分离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纯化,采用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包括IR,HRESIMS,HRSIMS,1D和2D NMR等)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青海产大果大戟根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lanosterol,)、巨大戟二萜-20-肉豆蔻酸酯(ingenol-20-myristinate,)、巨大戟二萜-3-肉豆蔻酸酯(ingenol-3-myristinate,)、没食子酸(gallic acid,)、1-O-α-L-阿拉伯糖-(1→6)-β-D-葡萄糖苷-3,7-二甲基-2-烯-7-羟基-辛醇(1-O-α-L-arabin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3,7-dimethyl-oct-2-en-7-ol,)、1-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1-O-galloyl-β-D-glucose,)。结论巨大戟烷型二萜酯类化合物和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单萜二糖苷类化合物系首次在该属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狼毒大戟中二萜和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狼毒大戟的萜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狼毒大戟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化合物和3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大戟内酯A(1),岩大戟内酯B(2),prostratin(3),ent-kaurane-3-oxo-16α,17-diol(4),antiquorin(5),neriifolene(6),ent-ati-sane-3β,16α,17-triol(7),kauranoic acid(8),乙酰木油树酸(9),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10),乙酰羽扇豆醇(11)。结论: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月腺大戟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索有效的抗癫痫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从月腺大戟根甲醇提取液的沉淀部分,鉴定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九烷醇-10和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佳  安宁  刘春雨  徐丽珍 《中草药》2008,39(4):497-499
目的 对准噶尔大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MPLC制备色谱技术,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准噶尔大戟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茅二醇(Ⅰ)、白桦脂醇(Ⅱ)、白桦脂酸(Ⅲ)、齐墩果酸(Ⅳ)、7-O-β谷甾醇(Ⅴ)、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二十八醇酯(Ⅵ)、二十八酸(Ⅶ)、I-二十八烯(Ⅷ)、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Ⅸ)、大戟醇(Ⅹ)、β-谷甾醇(Ⅺ).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狼毒大戟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明  孙伟健  陈丽杰  李军  王金兰  张树军 《中草药》2014,45(19):2752-2756
目的 研究新鲜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新鲜狼毒大戟地上部分甲醇提取液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E)-25-methoxycycloart-23-en-3β-ol(1)、24-hydroperoxycycloart-25-en-3β-ol(2)、25-hydroperoxycycloart-23-en-3β-ol(3)、羽扇豆醇(4)、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5)、大戟醇(6)、24-methylenecycloartane-3,28-diol(7)、钝叶甾醇(8)、叶绿醇(9)、jolkinolide A(10)、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1)、24-亚甲基-9,19-环-3-羊毛甾酮(12)、12-去氧佛波醇-13-十六酸酯(13)、butyrospermol(14)。结论 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Z)-环阿尔廷-23-稀-3β,25-二醇(1)、22(E)-环阿尔廷-22-稀-3β,25-二醇(2)、Jolkinolide B(3)、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4)、β-香树脂醇乙酸酯(5)、Antiquorin(6)、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7)。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张文静  翁连进  易立涛  耿頔 《中草药》2016,47(4):554-558
目的研究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猫眼草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β-谷甾醇(2)、咖啡酸十八烷酯(3)、cycloart-23Z-en-3β,25-diol(4)、东莨菪素(5)、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6)、豆甾醇(7)、短叶苏木酚(8)、o-phthalic acid bis-(2-ethyl decyl)-ester(9)、阿魏酸二十六烷酯(10)、东莨菪素苷(11)、β-香树脂醇(12)、没食子酸(13)、蔗糖(14)、17-羟基-岩大戟内酯A(15)、岩大戟内酯A(16)、岩大戟内酯B(17)。结论化合物1、3、8~12、14~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大戟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提取、硅胶、ODS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京大戟的石油醚提取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Ⅰ),大戟醇(Ⅱ),甘遂甾醇(Ⅲ)。结论:化合物Ⅰ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绿玉树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晓阳  刘丽萍  康廷国  王红兵 《中草药》2011,42(12):2398-2401
目的 研究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烯酮(2)、3-乙酰基-20-羽扇烷醇(3)、环阿尔廷-25-烯-3β,24ζ-二醇(4)、环阿尔廷-25-烯-3β-醇-24-酮(5)、环阿尔廷-23(E)-烯-3β,25-二醇(6)、大戟烷-25 -烯-3α-醇(7)、槲皮素(8)、山奈酚(9)、胡萝卜苷(10)、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海南狗牙花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海南狗牙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用光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鉴定为:8-羟基-6-甲氧基-3-正戊基异香豆素(1),环阿尔廷醇(2),23-环木菠萝烯-3β,25-二醇(3),钝叶甾醇(4),α-香树脂醇(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11-氧代-α-香树脂醇乙酸酯(7),β-香树脂醇乙酸酯(8),豆甾醇(9),[24S]-豆甾-4+烯-3-酮(10)。结论:化合物1,4,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和4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苣荬菜的甾体和酚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苣荬菜的甾体和酚类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和植物化学分类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应用波谱解析和理化常数对照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1),豆甾-5-烯-3β,7α-二醇(2),豆甾-5,22-烯-3β,7α-二醇(3),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豆甾-6β-羟基-4,22-二烯-3-酮(5),谷甾醇(6),胡萝卜苷(7),异东莨宕葶(8),七叶内酯(9),大黄素(10),洋芹素(11)。结论:化合物1-5,8-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类甾体和酚醇可作为该属植物化学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鱼腥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全草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手段对鱼腥草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sterculin A(3),stigmast-4-ene-3β,6β-diol(4),stigmast-4-en-6β-ol-3-one(5),stigmasterol(6),3,5-didecanoyl-4-nonyl-1,4-dihydropyridine(7),十七烷酸(8),二十三烷酸(9)。结论:化合物1-5和8,9均为首次从三白草科植物中分得的成分,化合物1~3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长柄异木患(Allophylulogipess)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对长柄异木患茎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ycloart-24-ene-3β,26-diol(1),3-oxotrirucalla-7,24-dien-21-oicacid(2),zizyberenalicacid(3),蛇藤酸(4),ent-4(15)-eudesmene-1β,6a-diol(5),4(15)-eudesmene-1β,8a-diol(6),4(15)-eudesmene-1β,5a-diol(7),甲基埃斯特瑞(8),白桦脂醇(9),白桦脂醛(10),白桦脂酸(11),3β-hydroxy-5a,8a-epidioxyergosta-6,22-dien(12),3-oxo-19a-hydroxyurs-12-en-28-oicacid(13),熊果酸(14),东莨菪内酯(15),梣皮啶(16),黄花菜木脂素A(17),香草醛(18),松柏醛(19),2’,6’-dihydroxy-4’-methoxyacetophenone(20),p-(aminoalkyl)-benzoicacid(21),香草酸(22),1-O-p-coumaroylglucose(23),β-谷甾醇(24),poriferast-5-ene-3β,4β-diol(2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长柄异木患(Allophylulogipes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光叶海桐根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光叶海桐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多种柱层析方法和制备高效液相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解析。结果:从光叶海桐根中分离得到 7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是 6α-羟基-京尼平苷(1), 10-O-咖啡酰基-脱乙酰基-交让木苷(2), (+)-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3), (+)-南烛木树脂酚-3α-O-(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4), (+)-南烛木树脂酚-3α-O-(6″-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5), (-)-4-epi-南烛木树脂酚- 3α-O-β-D-葡萄糖苷(6)和(+)-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 1-6 为该属首次分离, 化合物 7 为该种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凹叶瑞香(Daphne retu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RP18反相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凹叶瑞香氯仿部位分离得到8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为7-羟基香豆素(1),7-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2),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3),双白瑞香素-7-O-β-D-葡萄糖苷(4),伞形花内酯-7-O-β-D-葡萄糖苷(5),结香苷A和C(6和7),【8,8’-bi-2H-1-benzopyran]-2,2’dione,7’-(α—D—glu—copyranosyloxy)-7-hydroxy-3-[(2-OXO-2H-1-benzopyran-7-y1)oxy](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绿衣枳实(Poncirus trifoliata(L.)Raf.)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绿衣枳实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21α-methylmelianodiol(1),21β-methylmelianodiol(2),21α,25-dimethylmelianodiol(3),21α-methyltoosen-danpentol(4),21R,23R-epoxy-21α-methoxy-7,24,25-trihydroxy-14-apotirucallen-3-one(5),21S,23R-epoxy-21β-methoxy-7,24,25-trihydroxy-14-apotirucallen-3-one(6),21R,23R-epoxy-21α-ethoxy-24S,25-dihy-droxy-apotirucalla-7-en-3-one(7),ichanexic acid(8).。结论:化合物4-8为首次从枳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白背叶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冯子明  李福双  徐建富  张培成 《中草药》2012,43(8):1489-1491
目的 研究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高根二醇(2)、羽扇豆-20 (29)-烯-3β,30-二醇(3)、对羟基苯甲酸-2α-羟基油桐酸酯(4)、α-香树脂醇乙酸酯(5)、油桐酸(6)、槲皮素(7)、3-甲氧基-4-O-β-D-葡萄糖基苯甲酸(8)、勾儿茶素(9).结论 化合物1~4、6、8、9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