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与类固醇注射在缓解骶髂关节疼痛和临床疗效维持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骶髂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39例,随机分为肉毒素组和类固醇激素组;肉毒素组注射A型肉毒毒素,类固醇组注射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的混合液。用数字量表(NR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评估。结果:在术后第1个月肉毒素组与类固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2和第3个月时肉毒素组NR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类固醇组。结论:A型肉毒毒素在骶髂关节疼痛患者中显示出明显的疼痛减轻和功能改善。这个效果维持到注射后3个月,而这时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已经减退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Th1 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对5 8例SLE患者 ,于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 ,比较其差异。结果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SLE患者体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0 5 ) ;在治疗后SLE患者体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 .0 5 ) ,但Th1类细胞因子较Th2类细胞因子降低更为显著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 ,体内Th细胞因子平衡向Th2偏移 ,这可能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SLE患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120例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进行临床分析,其中使用皮炎平38例(31.7%)、肤轻松36例(30%)、皮康霜25例(12.5%)、皮康王6例(5%)、恩肤霜3例(2.5%)、混合组12例(10%)。平均用药8个月。结果 除12例患者退出治疗外,其余108例均成功地戒断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结论 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现象相当普遍,综合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 1998年 10月 - 1999年 4月 ,应用扬森 -CILAG制药公司生产的哌瑞松治疗湿疹皮炎类疾病 30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共观察湿疹皮炎患者 30例 ,均来源于本科门诊患者。年龄 3个月 - 82岁 ;平均年龄 45 .8岁 ,男 2 1例 ,女9例 ;湿疹者 12例 ,脂溢性皮炎 10例 ,神经性皮炎 8例。有下例条件之一者不选入 :对咪唑类或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过敏者 ;1周内接受过全身抗菌素、抗真菌药或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者。2 用药方法选择患者自身病变程度相同的两部位皮疹采用自体单盲对照试验对比 ,治疗侧…  相似文献   

5.
李科  谯雁彬 《海南医学》2011,22(13):60-61
目的探讨微量激素联合抗菌素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38例(39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抗生素治疗或联合加用低浓度皮质类固醇治疗。患者随访8~12个月,平均(10±2)个月。观察视力、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以及治疗时间。结果激素组20例21眼在治疗后6~36d,平均9d,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炎症后角膜遗留斑痕程度明显轻于未用激素组。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在角膜炎治疗过程中能使角膜炎症反应和组织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加速溃疡的愈合,减轻角膜瘢痕。说明细菌性角膜炎治疗中运用低浓度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一种简单可行、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期应用类固醇伴肺结核的临床特征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春智 《重庆医学》2001,30(2):184-185
无论是内源性复燃或外源性再感染 ,肺结核病通常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于发病。而类固醇激素 (本文主要指糖皮质激素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这就使机体因其它疾病而需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患者易于并发肺结核病。由于长期服用激素而诱发的肺结核病即为类固醇性肺结核。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从我院 1990年 3月~ 1998年 9月期间 375 2例初发肺结核病住院患者中 ,选出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或痰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阳性 ,发病前 6个月~ 5年长期应用激素患者 2 6例。其中男性 17例 ,女性 9例。年龄为 34~ 6 8岁 (40岁以下者 8例 ,40~ 6 0岁者…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碳酸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结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口服戊酸雌二醇1 mg,一天一次,安宫黄体酮2 mg,一天一次,钙尔奇D600 mg(1片),一天一次,至少治疗观察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后L2~4及双侧股骨骨密度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6个月后14例(87.5%)患者自觉腰背疼痛、关节痛明显好转或消失。5例患者治疗3个月内有少许不规则阴道出血,3个月后自然好转。7例患者出现轻到中度的乳胀,3个月后好转。结论小剂量戊酸雌二醇结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明显,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23例患者均于术后2个月行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均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期间,未有吻合口漏及狭窄、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的Sugiura术具有断流完全、操作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部分尿毒症患者使用头孢类抗菌素可诱发尿毒症脑病。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日3年来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规律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16例患者使用头孢类抗菌素治疗期间诱发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症状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6例尿毒症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3.2±9.7)岁。使用头孢类抗菌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2~7 d,表现为中枢及周围神经异常和精神异常,经停药、给予血液滤过或血液灌流、静脉滴注营养脑细胞药物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可以逐渐消失。结论:部分尿毒症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的头孢类抗菌素药物可诱发尿毒症脑病,与患者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年龄、药物剂量及使用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和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以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和透明质酸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限制为2000年1月至2021年9月。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中提取的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1)最终纳入11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 58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789例、透明质酸治疗793例,使用改良Jadad评分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4分以上高质量文献8篇,3分低质量文献3篇,文献质量较好,数据的可靠性较高。(2)Meta分析结果显示,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治疗后Lequesne评分在3个月(MD=2.01,95%CI:1.58,2.63,P=0.02)、6个月(MD=1.43,95%CI:1.06,1.81,P<0.00001),WOMAC评分在治疗6个月后(MD=4.66,95%CI:2.18,7.13,P=0.0002)优于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组VA...  相似文献   

11.
肥厚性硬脑膜炎5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5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其中2例伴言语障碍;1例伴肢体抽搐,反应迟钝,颅神经受损,行走不稳;1例伴记忆障碍。MRI平扫2例显示脑实质内有水肿改变,增强后5例硬脑膜广泛强化,尤其是额、顶部硬脑膜、大脑镰及小脑幕强化明显。1例行硬脑膜组织活检发现硬脑膜明显增厚,病理示硬脑膜纤维增生,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灶性钙化,考虑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硬膜下方"脑组织血管扩张,浆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相应部位脑实质也为非特异性炎性改变。结论:HCP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有头痛、肢体抽搐、反应迟钝、言语障碍、记忆障碍、行走不稳、颅神经受损等症状;病理示硬脑膜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相应部位脑实质也可有非特异性炎性改变;头颅MRI增强发现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有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通过总结4例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相关文献资料报道来讨论其MRI表现特征.结果 肥厚性硬脑膜炎MRI主要表现为硬脑膜增厚,以额顶部为主,T1WI、T2WI呈等或低信号,增强扫描示增厚的脑膜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肥厚性硬脑膜炎49例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Pubmed有关肥厚性硬脑膜炎的文献 ,对文献报道的 4 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肥厚性硬脑膜炎可继发于一些感染性疾病 ,有的可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 ;其临床特点是头痛及多对脑神经损害 ;磁共振成像可见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肥厚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病理表现为硬脑膜纤维组织明显增生 ,伴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可表现为多种临床过程 ,治疗的关键是缓解症状及防止出现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有效 ,必要时可手术减压。  相似文献   

14.
刘芳  赵芳  马立燕  吕菁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786-788
目的 为探讨各种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方法,明确其临床特点与CT的关系。方法 对176例经CT证实有颅内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6例患儿中缺氧所致123例(72.6%),产伤21例(11.9%),新生儿出血症22例(12.5%),早产儿10例。患儿有意识障碍者156例(88.6%),惊厥98例(55.68%),肌张力改变113例(64.2%),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104例(59%),贫血16例。CT示:SAH121例。占68.75%,为NICH最常见类型;SDH17例,IPH13例,IVH5例,混合性出血20例。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考虑NICH者应做头颅CT或头颅B超检查。Cr是确诊的最佳手段,能正确显示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区分各种类型,头颅B超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IVH、IPH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各种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期诊断方法,明确其临床特点与CT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近6年来CT证实有颅内出血的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患儿中缺氧所致123例(72.6%),产伤21例(11.9%),新生儿出血症22例(12.5%),早产儿10例。患儿有意识障碍者156例(88.6%),惊厥98例(55.68%),肌张力改变113例(64.2%),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104例(59%),贫血16例。CT示出SAH 121例占68.75%,为NICH最常见类型,SDH 17例占9.66%,IPH 13例,IVH5例,混合性出血20例。结论凡有窒息史、异常分娩史,系产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未注射过VitK1的小儿,应严密监测神志改变、前囟、瞳孔、呼吸节律、惊厥、肌张力及原始反射及有无贫血,一旦有上述病史体征,应想到NICH可能,有条件者常规头颅CT或头颅B超检查。CT是确诊的最佳手段,能正确显示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区分各种类型,头颅B超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IVHI、PH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6.
肖惠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37-233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使这些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最终治愈的目的。方法:对近5 a来收治的80名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初治)进行回顾性调查,同时选择年龄,病变范围相当的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肺结核治疗二组均采用标准化疗法。糖尿病治疗先采用饮食控制及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控制不好时加用胰岛素。对强化治疗2个月后的症状,痰菌阴转及X线表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治疗后症状消失40例;41例痰结核菌阳性中有35例阴转;X线病变明显吸收、空洞缩小28例,轻度吸收40例,20例无变化。而非糖尿病组,症状消失65例,40例痰菌阳性中38例转阴;X线病变明显吸收45例,轻度吸收30例,10例无改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无论从痰结核菌阴转情况还是病变吸收情况都远不如非糖尿病患者。结论:糖尿病患者由于抵抗力低下,易于发生多种感染。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病灶多呈渗出干酪性,易形成空洞。从本组病例资料可以看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后对抗痨治疗的反应明显较非糖尿病组差。这除了糖尿病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之外,也与糖尿病控制较差,胰岛素使用较晚及使用病例较少等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14例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 ,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 9例单纯行后颅窝和上颈椎椎板切除减压、枕大池成形术 ;5例行后颅窝减压、枕大池成形加脊髓空洞分流术。结果 优 11例 ,良 3例 ,有效率为 10 0 %。 14例术后随访 ,复查MRI示脊髓空洞较术前明显缩小 12例 ,空洞无明显改变 2例。结论 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有临床症状者 ,根据不同的病例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乳腺肿块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将2001至2006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1例儿童乳腺肿块病例分为3组:生理性肿块20例;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生理性肿块,未经治疗,随诊观察,17例1年内消失,2例2年内消失,1例未消失.38例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36例治愈,2例复发;3例恶性肿瘤分别行瘤体切除、乳房单切、及根治性手术,2例5年内未见复发,1例术后1年死亡.结论 儿童乳腺生理性肿块勿需治疗,多可自愈.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恶性肿瘤临床罕见,疗效及预后尚难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 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用0.35T磁共振成像仪行MR I及MRV检查,分析MR 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 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MRV见静脉窦闭塞,增强MR I见空三角征。结论:低场强MR 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LS-TIA)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两家三甲医院前瞻性卒中登记库中连续性LS-TIA的患者,研究其TIA特点、头颅影像学表现,并予以药物和/或支架置入治疗,随访1年时用改良的Rankin评分(mRS)。结果共纳入10例LS-TIA患者,多于活动时诱发(7例),以下肢抖动(8例)伴无力(7例)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5min,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例)和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MRI仅2例显示分水岭脑梗死,8例示腔隙性脑梗死,4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经过药物联合支架治疗,5例颅内血管狭窄经过强化药物治疗随访1年mRS为0分,1例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单纯药物治疗,1个月后发生同侧脑梗死,1年后mRS为4分。结论对于MRI仅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的肢体抖动患者需警惕为LS-TIA,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LS-TIA支架置入治疗和颅内动脉狭窄的LS-TIA采取积极的药物具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