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宋玲 《当代医学》2009,15(7):24-25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定期开放尿管、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膀胱充盈时放尿方法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39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新的放尿方法,共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尿方法,共119例,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的时间、排尿量、拔除导尿管后尿液化验结果。结果采用新的放尿方法的实验组,其第1次排尿量、自行排尿顺利率及拔除尿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者性(P〈0.05);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早期定期开放,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膀胱充盈时放尿的方法,对于产妇预后的影响较大,采用新的放尿方法简便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拔除尿管前,膀胱不同充盈程度对恢复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拔出尿管前夹闭尿管,瞩病人多饮水,待膀胱充盈时将导尿管拔除;对照组:将尿液排空,膀胱空虚后拔除尿管.结果充盈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后,患者能自主排尿顺利,未有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余爱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28-129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妇产科6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在膀胱充盈及膀胱空虚时拔出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形态。结果全组病例拔除尿管后,除6例重置尿管,其他均能自解小便。实验组自然排尿率及排尿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排尿失败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为最佳拔除尿管时机。  相似文献   

4.
梁永  胡小萍  张娟 《四川医学》2010,31(3):351-353
目的改良剖宫产术后放尿方法并研究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8 0例,对照组7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结果采用改良方法拔除尿管的实验组首次排尿量多于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t=12.99,P〈0.01),实验组首次自然排尿成功率9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其拔除尿管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实验组5%,对照组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改良方法,早期定时开放尿管、于膀胱充盈且有输液余量时拔出尿管,对于改善产妇膀胱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时机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时机拔除尿管实验组20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20例在膀胱空虚是拔管观察拔管后患者是否能自行排尿。结果实验组继发尿潴留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7例行留置导尿管的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拔管时机拔除尿管,实验组19例在膀胱空虚时拔管,对照组18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观察拔管后患者是否能自行排尿和拔管后的残余尿量。结果实验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优越。  相似文献   

7.
蒙莉萍  陈珍 《海南医学》2010,21(18):142-143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的不同拔除时机对自行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8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夹管1次,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先拔管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对照组夹管、膀胱充盈时松管,反复训练膀胱功能,待当日输液体剩500ml时拔管,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结果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有尿意时为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选择拔除尿管时机对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拔除尿管时机对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留置尿管的病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拔尿管,对照组膀胱充盈先排空尿液待膀胱空虚时拔尿管。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能顺利自行排尿的成功率95.16%(5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40/50),χ2=6.20,P<0.05。结论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比膀胱充盈先排空尿液待膀胱空虚时拔管能明显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  相似文献   

9.
童凤玲 《安徽医学》2015,36(6):750-751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拔除留置尿管后的护理疗效。方法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外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腹部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218例,2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2例,手术后24 h内在膀胱充盈下拔除尿管;对照组106例,按常规术后24 h后不定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管后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尿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尿管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尿道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术后24 h内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能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尽早恢复肠蠕动,减少拔管后再次尿潴留、尿路感染、尿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按需夹管排尿法对骨科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100例,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留置尿管期间按需夹管排尿,对照组按传统方法 置尿管排尿;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和拔除尿管时舒适度及首次排尿时间和首次排尿量.结果 两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首次排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导尿管后,重置导尿管比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按需夹管排尿法可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有效降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留置尿管早期定时开放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术后第1天尿管定时开放。对照组30例,采用直接开放尿管引流,拔管前夹闭尿管。两组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13.93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6.7%(29/30);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43.90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6.7%(20/30)。结论:应用早期尿管定时开放的观察组拔管后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尿管拔除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将102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实验组术后第4天夹闭尿管,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术后第4天开始训练膀胱功能,夹闭尿管3~4 h放尿1次,第7~10天患者有尿意感后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结果:两组相比较,实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及早拔除尿管可以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P=0.005),而两组患者急性尿潴留需要再次插尿管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及早拔除尿管可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拔管前不需要训练膀胱功能,直接拔除尿管,不增加尿潴留和再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病人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骨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对照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下腹部。两组术后均定时开放尿管,且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观察拔管后自行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28.6±4.4)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68.3±4.6)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早期尿管定时开放+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拔管后排尿效果,降低再次导尿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0月选择胃肠道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和时间拔除尿管,实验组术后24h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的主观感觉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尿道出血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及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观感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24h在膀胱充盈状态下可拔除尿管。以减少尿道出血、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可使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泵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镇痛泵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病人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自控镇痛泵(PCA),对照组病人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不同时段膀胱痉挛的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不同时段膀胱痉挛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7.7~22.9,P<0.01)。结论自控镇痛泵的应用,对前列腺摘除术后预防病人膀胱痉挛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避免或减轻全麻术后留置尿管的引起的尿道刺激症状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行手术的需留置导尿管的全麻患者200例,年龄20~70岁,无严重前列腺增生和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多模式护理措施留置导尿管,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后常规留置导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术毕麻醉恢复时苏醒期的尿道疼痛、血压、呼吸、心率和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尿道疼痛和躁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变化与术前比较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了术后镇痛的患者除了苏醒期的血压、心率、呼吸较平稳外,无躁动,尿道疼痛也相对较轻。结论对全麻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采用多模式护理措施(舒适护理+利多卡因胶浆+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留置尿管的痛苦,使护理更具人性化、个体化,提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琳  周利华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7):1245-1247
目的 早期妇科肿瘤患者术中需要留置导尿,以保证术中和术后尿液引流的通畅。但患者术后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本文主要探讨间歇性夹管结合提肛运动对妇科肿瘤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宿州市立医院接诊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照留置导尿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夹管结合提肛运动。采用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等待时间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患者尿路刺激征以及排尿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对照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为[105.0(35.2,210.4)]min,试验组为[30.0(10.5,65.7)]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06.000,P<0.01)。试验组尿路刺激征3例(6.7%),对照组为12例(2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自主排尿43例(95.56%),需诱导排尿2例(4.44%),无患者需再次导尿;对照组术后自主排尿34例(75.56%),需诱导排尿7例(15.55%),4例(8.89%)需再次导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0,P<0.05)。 结论 间歇夹管结合提肛运动,在膀胱充盈或患者主诉尿意明显时拔除尿管,能明显减少首次排尿等待时间,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降低再次导尿几率。   相似文献   

18.
全麻诱导后置导尿管增加中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术前置导尿管对中老年患者在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探寻适宜的术前置导尿管时机,提高医疗质量。方法100例胸外科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手术的中老年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50)在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术,实验组(n=50)在全麻诱导后行导尿术,比较2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均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中老年患者在全麻诱导后置导尿管可导致麻醉苏醒期躁动程度的明显增加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提高,术前置导尿管术宜在全麻诱导前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84-18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6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34 例。两组均施以一般药物、DPMAS 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TBiL、ALT、CHE、PTA、住院时间、死亡率、导管相关感染及异常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TBiL、CH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ALT、PT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TBiL、ALT、CHE、PTA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TBiL、ALT、CHE、PT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试验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死亡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异常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行DPMAS 治疗肝衰竭患者中能够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及异常出血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该院接诊的的80例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微创置管吸引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术前和术后2、7d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5、30 d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15 d及30 d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明显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