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lα)是近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在调节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作用。它可调节表达多种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对改善脑缺氧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少细胞凋亡等起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对HIF-lα及其靶基因的研究,可能为临床治疗脑缺氧缺血性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内皮祖细胞对裸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将腺病毒介导人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入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观察转染后的内皮祖细胞在裸鼠缺血下肢局部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转染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后的内皮祖细胞在细胞内有效并持续表达;移植异种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祖细胞至Balb/c鼠缺血下肢后可见外源性内皮祖细胞定向作用于缺血部位;移植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祖细胞组较对照组明显促进体内毛细血管数目增加(P<0.05);mRNA检测提示过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可上调其下游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因子(P<0.05),增加内皮祖细胞招募,同时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上调(P<0.05)。结论在体内,转染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内皮祖细胞可促进缺血下肢的局部血管新生,这种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的招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后急性心肌梗死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变化及蛋白激酶C的信号传导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缺血预适应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预适应前10min静脉注射蛋白激酶C抑制剂白屈菜季铵碱5mg/kg,然后结扎左前降支;假手术组不结扎左前降支。1天后,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活体取出心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蛋白印记分析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术前术后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结果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缺血预适应组明显增加(P<0.01),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蛋白表达有相同的变化。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后,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也明显减少,其蛋白表达有相同的变化。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24.18%±2.25%)明显小于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38.11%±2.94%)和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37.73%±3.32%;P<0.01)。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是缺血预适应重要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其表达是依赖于蛋白激酶C的激活,蛋白激酶C是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氢气抑制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在大鼠腹主动脉瘤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瘤组和腹主动脉瘤干预组(腹腔注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术后28 d开腹取材,观察腹主动脉扩张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检测炎症浸润和腹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破坏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Cklf1(r Cklf1)、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r Cklf1、MMP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腹主动脉瘤组大鼠腹主动脉扩张率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干预组(P0.01)。腹主动脉瘤组大鼠瘤壁r Cklf1 mRNA、MMP2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干预组(P0.01);r Cklf1、MMP2主要在腹主动脉瘤壁中层病变严重区域表达上调;与腹主动脉瘤组相比,干预组r Cklf1、MMP2阳性表达明显减弱,炎症浸润、弹力纤维破坏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氢气可通过抑制r Cklf1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向腹主动脉受损区域聚集,降低MMP2表达合成,减缓中膜弹力纤维降解,干预腹主动脉瘤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血管生成机制,我们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食管正常上皮、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选择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前列腺素E1对斑块易损指数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前列腺素E1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建立易损斑块模型,并进行药物干预。腹主动脉切片进行形态学及斑块内出血观察;计算斑块易损指数;免疫组化观察斑块内相关因子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前列腺素E1组斑块易损指数显著降低(1.23±0.23比2.84±0.59,P0.05),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明显减少(0.153±0.031比0.381±0.062,P0.05),斑块内出血现象明显减轻;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斑块内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0.252±0.032比0.439±0.044,P0.01;0.396±0.026比0.673±0.084,P0.01)及mRNA水平(0.706±0.032比1.183±0.134,P0.05;0.121±0.019比0.468±0.022,P0.05);前列腺素E1组和辛伐他汀组斑块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0.252±0.032比0.163±0.018,P0.05;0.706±0.032比0.763±0.018,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能够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生成,具有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其可能机制与辛伐他汀有所不同,是通过抑制斑块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的激活进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氧诱导因子-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氧诱导因子(hypoia—inducible factor,HIF)是一组由结构同源的α亚基和共同的β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转录因子,包括HIF-1、HIF-2和HIF-3。其中,HIF-1和HIF-2是细胞在缺氧应答反应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HIF-1在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许多类型的细胞内,可上调多种靶基因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相似文献   

8.
缺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lα)是近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在调节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作用。它可调节表达多种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对改善脑缺氧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少细胞凋亡等起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对HIF-lα及其靶基因的研究,可能为临床治疗脑缺氧缺血性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缺氧诱导因子-1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低氧反应的核转录调节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在缺氧时表达上调,并通过与低氧反应元件结合,调控一系列下游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葡萄糖转运体、红细胞生成素等的基因表达,在血管生成、无氧代谢以及细胞存活、增殖、迁移、分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HIF-1的结构功能、活性调节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imethyloxalylglycine,DMOG)是否通过增强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稳定性改善慢性缺氧导致的右心室重构(right ventricular remodeling,RVR)。方法 Sprague Dawley大鼠持续低氧4周形成发绀右心室肥厚模型。实验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对照组,低氧DMOG组。分别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变化趋势,计算右心室心肥厚指数,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蛋白的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低氧组HIF-1α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脂血症对兔动脉管壁微血管血流量及氧供的影响。方法 将2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饮食组饲喂高脂饲料,实验4周时留取血流样本及主动脉组织样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其血脂四项水平,彩色微球技术测量其主动脉管壁微血管血流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其管壁微血管密度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动脉组织中HIF-1α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结果 高脂饮食组血脂四项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脂饮食组主动脉管壁微血管血流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58.56 ±6.21 μL/(min·g)比39.17±4.47 μL/(min·g),P<0.01];高脂饮食组主动脉管壁微血管密度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1±0.4 n/mm2比2.7±0.7 n/mm2,P<0.01);而两组动脉组织中HIF-1α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血症增加了兔主动脉管壁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内的血流量,但并不影响动脉管壁的氧供。  相似文献   

12.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胰腺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胰腺癌细胞胰腺癌肿瘤细胞株SW1990中缺氧诱导因子HIF- 1α、血管生长因子VEGF、葡萄糖转运体GLUT1、和耐药基因MDR1的变化,并阐明其中可能存在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将胰腺癌肿瘤细胞株SW1990分为常氧组和化学诱导缺氧组(CoCl2诱导),分别采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两组HIF- 1α、VEGE、GLUT1及MDR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再分别将两组分为对照组、空白质粒转染组和HIF-1α/PCDNA3.0质粒转染组,观察上述因子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化学诱导的缺氧能明显诱导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P=0.0089),但对其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7);缺氧时胰腺癌肿瘤细胞株SW1990中的VEGF(P=0.046, 0.039)、GLUT1(P=0.0024,0.036)、MDR1(P =0.021,0.038)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都明显增高.转染质粒的缺氧组与常氧组相比,HIF- 1α、VEGF、GLUT1、MDR1的基因与蛋白水平都相应的有所增高.结论:缺氧时,胰腺癌细胞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引起其下游的靶基因VEGF、GLUT1和MDR1的表达,从而耐受缺氧并进一步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肺血管壁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4 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缺氧 3、7、14和 2 1d组 ,每组 8只 ,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 (mPAP)、血管形态学指标、右室肥大指数(RVHI)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HIF 1α,VEGF基因表达。结果 缺氧 7d后 ,mPAP开始上升[(18 4 1± 0 37)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缺氧 14d达高水平并维持于此水平。肺血管重塑 ,RVHI改变在缺氧 14d后出现。HIF 1α蛋白在对照组表达不明显 ,各缺氧组肺血管内膜均为阳性 ;在中膜 ,HIF 1α蛋白缺氧 3d始增高 (0 178± 0 0 17)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缺氧 7d达高峰 (0 2 2 1± 0 0 2 1,P <0 0 5 ) ,14d和 2 1d下降 ;HIF 1αmRNA对照组 ,缺氧 3d和 7d组均不明显 ,缺氧 14d增高 (0 2 0 3± 0 0 2 4 ,P <0 0 5 ) ,并维持于高水平。VEGF蛋白在缺氧 7d增高(0 0 74± 0 0 2 2 ,P <0 0 5 ) ,14d达高峰 (0 14 7± 0 0 17,P <0 0 5 )并持续于高水平 ;VEGFmRNA对照组和缺氧 3d组不明显 ,缺氧 7d增高达高峰 (0 138± 0 0 10 ,P <0 0 5 ) ,之后持续于高水平。VEGFmRNA于中膜和内膜、V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MVD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HIF-1α、VEGF及MVD。结果乳腺纤维腺瘤、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无HIF-1α、VEGF表达,乳腺癌组织中HIF-1α阳性率为62.22%。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VEGF、CD34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HIF-1α、VEGF的过表达及高MVD与乳腺癌的不良发展有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上调,两者可能成为预测断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Crocin)对大鼠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SD大鼠心肌细胞,应用氯化钴(CoCl2)方法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实验模型.研究分为两部分,(1)实验分组(各组样品数η=6):空白对照组、CoCl2组(CoCl2 250 μ mol/L)、不同浓度藏红花素[10(-7~ -3)mol/L]+ CoCl2组和阳性对照组(丹参酮ⅡA 磺酸钠组).采用细胞活力和细胞毒性检测法测定不同浓度藏红花素对缺氧心肌细胞活力影响.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2)实验分组(各组样品数η=3):实验对照组,缺氧组(CoCl2 250 μ mol/L)、藏红花素(10-5 mol/L)组和藏红花素(10-5 mol/L)+ 缺氧细胞组.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脯氨酰羟化酶1、2、3(PHD 1、2、3)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藏红花素10-5 moL/L+ CoCl2组与CoCl2组比较,心肌细胞活力增强(P<0.01),缺氧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P<0.01),丙二醛的含量降低(P<0.01).②藏红花素(10-5 mol/L) +缺氧细胞组与缺氧组比较,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增高(P<0.01).③藏红花素(10-5 mol/L)+缺氧细胞组心肌细胞PHD2蛋白和mRNA表达较缺氧组均明显增加(P均<0.01),PHD3 蛋白和mRNA表达则均明显减少(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藏红花素对缺氧损伤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藏红花素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 介导的低氧反应通路有关,PHDs可能参与了该反应的病理生理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种卵巢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发现HIF-1α和VEGF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不表达.而HIF-1α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81.8%(P<0.05),VEGF分别为85.7%、90.9%(P<0.05)。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23.P<0.05)。认为HIF-1α与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异常表达;HIF-1α可通过促进细胞VEGF的表达而促进细胞的增殖,两者共同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朱立君  崔东旭 《山东医药》2009,49(34):17-19
目的观察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肝外胆管癌及20例正常肝外胆管组织中的HIF-1α及VEGF。结果肝外胆管癌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外胆管组织(P〈0.01);二者表达与肝外胆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7,P=0.01)。结论HIF—1α、VEGF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两者对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及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它能启动其靶因的转录,促进血管生成,使肿瘤机体适应缺氧的微环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HIF-1α重要的靶基因。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HIF-1α和VEGF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慢性高原低氧环境下,SD大鼠骨髓、心脏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高原低氧组和西宁对照组,喂养1个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大鼠骨髓、心肌中HIF-1α、VEGF的表达情况,记数用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微血管密度(MVD);并测定各组大鼠血RBC、Hb、HCT。结果高原组大鼠血RBC、Hb、HCT明显高于西宁组(P均〈0.05),骨髓、心肌中组织HIF-1α、VEGF、MV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西宁组(P均〈0.05)。高原组RBC、Hb、VEGF和MVD与HIF-1α均呈正相关,随HIF-1α表达量的增加而增加(P均〈0.05)。结论在慢性高原低氧环境中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机体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来适应慢性高原低氧环境。  相似文献   

20.
苦参碱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0、5、50、100、250、500μg/mL质量浓度的苦参碱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RT-PCR法检测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苦参碱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生长(P<0.05);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降低HIF-1α、VEGF mRNA表达(P<0.05);HIF-1α和VEGF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994,P<0.01)。结论苦参碱能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为降低HIF-1α和VEGF表达,从而抑制肺癌组织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