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逆汤为《伤寒论》[1]中经典方,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仲景对四逆汤“四逆”的文字论述颇多,后世医家对其解读亦众多,大多以“四肢厥逆”来解.但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2]本经主旨,发现“四逆”不仅仅是“四肢厥逆”之意.本文试对四逆汤中“四”、“逆”解释阐述如下. 1“四”字释义 《说文解字》[3]懈释“四”字:口,四方也.八,别也.口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4]解释说:阴数次三也.《正韵》[5]:“倍二为四.”可以看出“四”字有方位、数量等含义.对于仲景书中关于“四”字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世医家将仲景《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概括为“六经辨证”。但《伤寒论》篇中,每病之首并无“经”字,亦不依经脉统摄全篇,而以“三阴三阳”冠之。从字面而言,“六经”很给人一个只是经脉之病的印象,不能全面反映仲景《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只是沿用已久,人皆称之。究其实质,还是称为“三阴三阳”辨证较能贴切仲景本意。 三阴三阳辨证应包括如下三个内容:1 三阴三阳的概念 三阴三阳不单指某一经脉,它包括: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对中医学发展起的重要作用,历史上给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伤寒论》的113方是“群方之祖”;一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治法则的基础。追溯千余年来对《伤寒论》的研究,始终是围绕着“方”与“证”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不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说什么:“一分为三”是对阴阳学说“一分为二”的补充和完善,是矛盾的统一,是阴阳的平衡,是物质存在的第三态……这种把“一分为三”纳入阴阳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一分为三”《周易》称之为“三极之道”,是对时空的划分,“一分为二”《周易》称之为“一阴一阳之为道”,是属性论。中医的三阴三阳是“一分为二”的阴阳之道和“一分为三”的三极之道的有机统一,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时、位、性三种特性。《内经》的经络针灸治疗体系和《伤寒论》的汤方辨证论治体系都是在三阴三阳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序载:“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卷”。对于此句中“平脉辨证”,历代医家传注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笔者考日本江户医家对此解释,有一些独到之处,特集录如下,以备参阅。 目黑道琢《伤寒论集解·序》:平脉辨证,疑是书名,而文献无可以证焉。喻嘉言曰:“自叙云平脉辨证,则脉法当隶篇首”。是以平脉辨证为篇名而既云,则未必然。 铃木良知《伤寒论解故》:平脉辨证,未详。柯琴曰:“仲景…  相似文献   

6.
“少阳经”属半表半里浅解张子铭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455000)主题词少阳经/中医病机,半表半里/分析凡读过《伤寒论》者一般都知道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提纲,同时又要结合运用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辨析疾病,特别是又经常运用“表里”这个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复习,认为在张仲景论著中蕴含着“一分为三” 的辨证思想,具体体现在病因、阴阳、病位、病性、病程、病情及疾病分类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作为一部外感病的专著。“伤寒”二字实是“外感”的同义语,故不可理解为狭义的伤寒。或伤寒邪之病。诚如陈伯坛先生说:“伤寒论不是寒伤论,勿将伤寒二字倒读作寒伤”(《读过寒伤论·读法》)。弄清“伤寒”和“寒伤”。对于全面认识原著及消除寒温之争。有着实际意义。兹从以下三方面讲。  相似文献   

9.
读《伤寒论》首先接触的第一条就是“六经提纲”,第二条就是“条文冠首”。“提纲”是用作全篇的辨证标准,“冠首”即代表“提纲”原意。但是在《伤寒论》中有些篇章的“提纲”与后而条文并无联系,有的甚至连“冠首”也不提,这就须仔细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见“藏”字的涵义分析,全面系统梳理了“藏”字在上述经典医籍中所具有的“藏”、“脏”两大义类及其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中所见“度”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度”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2.
当清末温病学派形成后,就出现了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争。到底温病学是发展了《伤寒论》,还是诋毁了《伤寒论》呢?毫无疑义是发展《伤寒论》。为了说明此问题,本文拟以温病学说较为完整的代表著作《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与《伤寒论》的关系剖析之。仿《伤寒论》作法撰《温病条辨》吴氏不仅在温病的辨证、治法和用方上取法仲景,而且写作方法上也是仿照《伤寒论》的。如在《条辨》几例中说:“是书仿仲景《伤寒论》作法”、“虽为温病而设,实可羽  相似文献   

13.
历代以来,诸医家对《伤寒论》中的"温病"具体所指,颇有分歧。从汉代的"温"字本意出发,对《伤寒论》中与"温病"相关的条文逐一辨析,以张仲景"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对照《伤寒论》中的"温病"实质,《伤寒论》中的"温病"即为"阳明证"的亚型"白虎汤证"。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必”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80余条原文中,用了90多个“必”字,由于近代汉语词典、历代学者及多版教材多解释为“一定”、“必定”之义,这给学习《伤寒论》条文、对病症的理解及教学形成诸多误区,带来了许多争议,故有必要对《伤寒论》中“必”作一解析,以求纠正上述弊端。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虽以伤寒命名,实亦为杂病示法,其精思妙用,众所周知。惟书中“和”字的含义,往往因文而异。窃以为论中的“和”、“未和”、“自和”、“和之”等词,均是辨证论治的着眼着手处,试分别浅述于次: 关于阴阳营卫方面 辨证要点,首重阴阳.论中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即是辨阴病阳病,而阴阳消长、胜复等也俱为辨识之要。《伤寒论》立法论治的主  相似文献   

16.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经常提到瞑、眠、睡、卧、寐五字。对于这五个字,《伤寒论》在使用时是十分讲究的,虽均与睡觉、闭目有关,但又有所区别,常用以描述不同的临床表现。瞑,《说文》说:“翕目也。”即合目、闭上眼睛的意思。但《伤寒论》原文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条文中“目瞑”是指目眩,目力昏花,“瞑”是“瞑眩”之意。眠,本义也是闭合眼睛,后来引申为睡眠、睡觉。《伤寒论》中“眠”字多用其…  相似文献   

17.
“痛”字在中医学论着中出现率很高,尤其在《伤寒论》中更是屡见不鲜.如论述病症时,有头痛、腹中痛、骨节烦痛……等等.若将“痛”字用书面日语表达的话,可翻译为:“痛む”、或“痛する”.  相似文献   

18.
“平脉辨证”一语出自《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原序。“乎脉”两字的涵义,《医宗金鉴》谓其“平人不病之脉”,而周学海则说:“平,读如骈,即辨脉也。……仲景选用古书,于是取之辨脉者即名辨脉,取之平脉者即名平脉,从其目,所以存古也,或谓无病之平脉者非。”目前对“平脉辨证”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平”是“辨”的通借字,即“辨”(切)脉辨证。”或把“平”作“平时”解,把“平脉辨证”理解为“平时诊脉辨证的经验”。而近代医学对“平脉辨证”尚有新释,认为“平”是“凭”的通借字,“平脉辨证”可理解成“凭借脉象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乍”字用法再析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乍;训诂《伤寒论》这部经典著作,成书于东汉末年,其文辞古奥,医理深幽,并结合实践,诚可谓文以载道之典范。书中用“乍”字多处,其义圆活,医理深蕴其中。历来虽有注释,但不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周易》中的八卦学说和《伤寒论》中的六经学说,在对生理、疾病及事物的认识方法上,均具有阴阳属性和数学化定量的概念,来说明六经辨证学说与八卦学说是一脉相承的,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