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部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溶栓治疗后显效者11例,即肌≥2级,同时伴肢体活动,言语功能及面瘫,舌瘫改善,其余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短程溶栓疗法是治疗刀性缺血性脑卒中确定有效的措施;溶栓治疗效果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相关,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分次静脉滴注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尿激酶30万U加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半小时内快速滴注,每日1次,连用5~7d,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用7d。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定及观察头部CT变化。结果:治愈显效率达72%,总有效率达92%;3例病人出现皮肤瘀斑及牙龈出血,未见颅内出血。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改善病残程度。静脉用药安全性大,溶栓治疗后继续抗凝治疗可预防溶栓后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在经头部CT和凝血功能检查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立即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牙龈出血,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8例患者注射部位局部皮下瘀斑,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平衡针灸及康复运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0%、对照组6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应用平衡针灸及运动治疗能降低致残率,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比较≥80岁组和80岁组溶栓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溶栓后90 d,80岁及以上组预后良好8例(占30.8%),预后良好率低于80岁以下组(53.8%)(P0.05)。两组死亡率、颅内外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效果较低龄组稍差,但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增加,筛选合适的老年患者给予溶栓治疗仍可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颅压控制、血压稳定治疗、常规吸氧、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及水电平衡控制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服用醒脑开窍方、焦氏头针等中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静脉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是唯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的药理学治疗。静脉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在脑卒中后只有最多4.5 h治疗时间窗,限制溶栓药物的使用。针刺疗法长期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针刺急性期/超早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显示,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脑局部循环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减轻炎性损伤。文章综述针刺在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介入治疗及在溶栓过程中的临床与机制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特别是针刺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提供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10):1378-137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疗程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3%(5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38/53)(P0.01);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中医证侯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中药制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 :采用溶栓胶囊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6 2例 ,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 ,治疗组愈显率 80 .6 4% ,总有效率 96 .77%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提示本方法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DR评分(1.08±0.09)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23.88±1.96)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社会关系及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通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通督针法治疗,以修改的Ashworth量表、Barthel氏AD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价法等项目的测评成绩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的63.3%。结论醒脑通督针法可有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宁康颗粒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1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脑宁康颗粒。疗程:脑宁康颗粒治疗14d,两组标准化基础治疗90d。服药期间停服其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Rankin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14d后,两组风火上扰证患者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宁康颗粒能很好的改善神经症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及功能恢复有确切的疗效。对风火上扰证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对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609例缺血中风患者中医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研究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1999年连续缺血中风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综合组和非综合组的疗效。结果:609例患者,显效320例,显效率52.5%,总有效576例,总有效率96.4%;接受中医内科辩证并物理治疗的综合组总有效率96.7%,仅接受中医内科辩证治疗的非综合组总有效率88.0%,综合组疗效优于非综合组(P<0.05),且急性期疗效综合组优于非综合组(P<0.05);资料显示,609例患者中,风痰瘀务痹阻脉络证250例(急性期199例),占40.8%。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提高了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同时认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是缺血中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证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将腕踝针应用于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并观察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按随机简单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腕踝针结合电针,疗程为14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为73.3%,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评估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分别用中医综合(试验组274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治疗(剔除15例、脱落54例),并观察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21天的NIHSS评分降低(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21天以后的神经缺损情况,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有改善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何平 《中医临床研究》2012,(20):76-76,78
目的:对应用中医辨证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平均每组37例。常规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结论:应用中医辨证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司霞  郭春锋 《新中医》2021,53(5):147-14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肽Y (NPY)、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疗效并比较血清Hcy、NPY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PY、Hcy水平均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73.33%(χ2=4.357,P=0.037<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血清NPY、Hcy水平,改善血流状态,促进修复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8例予常规药物口服配合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14 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