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离体大鼠成骨细胞和IL-1β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取传一代细胞,分别给予10^-5mmoL/L、10^-7mmoL/L、10^-9mmol/LDHEA培养72h,以10^-8mmoL/L雌二醇(estradiol,E2)为阳性对照,另设空白对照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鉴定成骨细胞,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PNPP法测定ALP活性。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DHEA培养液中IL-1β的水平。结果不同浓度DHEA组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和ALP的活性均有上升,其中以10^-7mmoL/LDHEA组最显著(P〈0.01),其作用和E2相似(P〉0.05);10^-9mmoL/LDHEA组单位细胞数的ALP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的DHEA组IL-1β呈下降趋势,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及ALP活性和IL-1β成负相关。结论DHEA在体外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生长和增殖,提高ALP活性,其作用可能和抑制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2.
3.
骨盆骶骨巨细胞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尚有争议。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在复杂部位(如骨盆和骶骨)常发生变化,且肿瘤常会达到很大的体积,对骨盆及其内的结构造成压迫。即使为良性病变,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治疗方法包括放疗、肿瘤瘤内切除、肿瘤瘤内切除辅以放疗、肿瘤瘤内切除辅以冰冻治疗及广泛切除术。该研究旨在分析骨盆骶骨巨细胞瘤复发率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收集1961年至1999年间骨盆骶骨巨细胞瘤病人16例,1949年至1999年间相关文献42篇。统计学分析各组复发率、疾病预后、不同放疗剂量下的复发率等。结果显示本组16例中4例  相似文献   

4.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余任凤腱鞘巨细胞瘤又称黄色瘤,良性滑膜瘤,局限性结节性腱鞘炎等。我院手外科从1981~1993年共收治5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18例,女34例,年龄10~40岁之间,平均33岁,发病部位,右手38例,左手14例。拇指...  相似文献   

5.
腱鞘巨细胞瘤(GCTTS)是一类起源于关节、滑囊和腱鞘滑膜的增生性炎症性疾病,根据其生长方式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通常表现为独立、无痛、生长缓慢的肿块。GCTTS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目前对GCTTS病因、治疗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该文就GCTTS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23例手部腱鞘巨细胞瘤的治疗结果,病变同时存在手腕,手掌及手指者8例、手掌6例、手背侧3例,手指6例。23例均作病变广泛切除,19例治愈、4例复发,本组无恶变,无截肢(指)病例。我们提出手术切口的充分显露及病变部位腱鞘、滑膜的彻底切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放射治疗对本病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膦酸盐对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取10例手术切除的骨巨细胞瘤新鲜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待瘤细胞贴壁生长后分别给予5、25、50、100、200μmol/L阿仑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作用一定时间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末端酶标记法凋亡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结果(1)二膦酸盐作用后,细胞正常形态消失,甚至发生崩解。(2)药物作用24h后,阿仑膦酸钠可以抑制细胞活性的2.79%±0.92%-31.17%±8.05%,帕米膦酸二钠为5.87%±1.94%-39.68%±9.26%;48h后,阿仑膦酸钠可以抑制细胞活性的8.68%±2.87%—46.88%±11.24%,帕米膦酸二钠为10.49%±3.26%~60.43%±13.64%;72h后,阿仑膦酸钠可以抑制细胞活性的11.13%±3.60%-49.94%±11.67%,帕米膦酸二钠为15.57%±5.86%~63.97%±16.42%。(3)药物作用48h后,阿仑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5μmol/L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25%±5.62%、20.48%±6.02%;50μmol/L组分别为37.20%±12.01%、42.39%+12.41%;200μmol/L组分别为47.53%+13.92%、54.67%+15.38%。(4)帕米膦酸二钠作用48h后,5、50、200μmol/L组瘤细胞的caspase-3活性分别为14.93%±5.04%、25.13%±7.60%、26.07%+7.49%,引起的细胞凋亡表现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二膦酸盐可能成为治疗和预防骨巨细胞瘤复发的一个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的恶性病变,具有手术后易复发的特点。二膦酸盐是抗骨质疏松药,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近来发现其还有抗肿瘤作用。本研究是探讨第3代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是否能够抑制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诱导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探讨应用二膦酸盐能否成为一个防止骨巨细胞瘤复发的方法。[方法]在体外培养骨巨细胞瘤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钠,作用不同时间后,应用M1Tr法检测骨巨细胞瘤细胞的活性是否受到抑制,TUNEL染色法观察骨巨细胞瘤细胞经药物作用后是否发生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观察药物作用后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的表达是否增加。[结果]经阿仑膦酸钠作用后瘤细胞活性减低,可以发现阿仑膦酸钠抑制骨巨细胞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可以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高。TUNEL法观察到瘤细胞凋亡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阿仑膦酸钠作用后骨巨细胞瘤细胞的凋亡率也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高。进一步检测随着阿仑膦酸钠浓度的提高,骨巨细胞瘤细胞的Caspase-3活性表达也增加。[结论]阿仑膦酸钠对于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可以抑制其生长并诱导肿瘤细胞内的Caspase-3活性表达,促其凋亡,阿仑膦酸钠可能成为治疗和预防骨巨细胞瘤复发的一个治疗方法,但还需要进一步的体内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对它的研究成为研究骨代谢和成骨机制的重要途径。选择便捷高效的体外培养方法,是开展体外成骨细胞研究的前提。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通过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与破骨细胞共培养乃至建立3D共培养体系,从许多动物的骨组织中成功培养或者诱导形成具有典型成骨特性的细胞。本文就常见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和鉴定方法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成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Zhang X  Yang Q  Deng L  Zh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51-54,I002
目的 改良成人成骨细胞消化培养方法,以满足在细胞学水平进行骨代谢性疾病研究的需要。方法 取无菌骨碎片,先用胰蛋白酶消化多次,以去除血的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骨片经和培养后,再次使用胰蛋白酶消化,得到大量纯净成骨细胞。细胞长至汇合后生成黑色结节。分别采用NPP底物法,^125I标记放射免疫(RIA)法和Ⅰ、Ⅲ型胶原顺序沉淀提、SDS-PAGE还原电泳法测定细胞上清中成骨细胞主要特征性分泌物;大量碱性磷  相似文献   

11.
徐杨俊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0,23(7):562-565
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从许多动物的颅骨、骨髓基质、骨膜及骨外组织中成功培养出了具有典型成骨细胞特性的细胞,研究表明培养出的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环境下可以形成骨组织,联合支架的应用,构建组织工程骨,将其植入体内修复骨缺损.现就成骨细胞的来源、分化调控因子、复合移植及中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在不同血清浓度条件下酒精干预后增殖和功能的改变,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1,IGF-1)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6组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分别为正常血清浓度组(F15组,含15%新生牛血清)、正常血清浓度加酒精组(F15/EtOH组,酒精浓度为100mmol/L)、血清饥饿组(F2组,含2%新生牛血清)、血清饥饿加酒精组(F2/EtOH组)、血清饥饿加IGF-1组(F2/IGF-1组,IGF-1浓度为25ng/m1)和血清饥饿、IGF-1加酒精组(F2/IGF-1/EtOH组)。于培养24、48、72、96h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钙素(boneglaprotein,BGP)mRNA表达。结果各时间点F15/EtOH组成骨细胞吸光度(A)值及ALP活性、BGPmRNA表达较F。。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2组较F15组A值及ALP、BGPmRNA降低(P〈0.05),F2/EtOH组较F2组降低(P〈0.05),F2/IGF-1组较F2组增加(P〈0.05);F2/IGF-1/EtOH组较F2/IGF-1组除24h外A值无明显降低(P〉0.05),ALP、BGPmRNA均降低(P〈0.05),A值及ALP、BGPmRNA较F2/EtOH组增加(P〈0.05)。结论酒精能引起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抑制,加重血清饥饿对成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酒精性骨损害的机制之一。IGF-1能改善血清饥饿引起的成骨抑制,并抵抗酒精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成为探索治疗酒精性骨损害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骨盆和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W  Tang XD  Li X  Ji T  Sun X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7):501-505
目的 探讨骨盆和骶骨骨巨细胞瘤(GCT)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局部复发率、并发症.方法 1997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骶骨、骨盆GCT 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17~64岁,平均32岁.骶骨GCT 24例、骨盆GCT 22例.骨盆Ⅰ区GCT(髂骨)8例,Ⅱ区(髋臼)10例,Ⅲ区(坐骨耻骨)4例.S1-5 GCT 2例,S1-4 4例,S1-3 12例,S1-2 5例,S3-5 1例.手术方法:行3次手术者2例,行2次手术者7例.骶骨GCT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19例患者进行了病灶内边缘切除术,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病灶内边缘切除术和放疗,3例患者进行了广泛边缘切除术.骨盆22例GCT患者中,除2例坐骨及1例髂骨GCT患者采用刮除术外,其余19例均行大块切除术.结果 1例患者在外院手术后复发,肿瘤巨大、表面溃烂,再次手术后2周死于严重感染.余45例患者,随访时间12个月至8年,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2例患者1年后死亡.1例骶骨GCT患者术后2年出现肺转移,化疗1周期,随访1年,肺部病灶无明显增大.1例髋臼部GCT患者刮除术后2年出现肺转移、局部复发,行肺部照射、髋臼部肿瘤广泛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肺部病灶随访1年,控制良好.局部复发:骶骨:9/24(37.5%),其中复发2次的患者2例,复发1次的患者7例;骨盆:2/22(9.1%),2例坐骨GCT刮除后均局部复发;行大块切除的19例GCT均未复发.结论 对于骶骨GCT,由于刮除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治疗应该更具侵袭性.肿瘤广泛边缘切除术可能会引起骶神经损害,但由于局部复发率降低,所以仍为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和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植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 2000~2010年本科共收治并随访股骨近端巨细胞瘤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7 ~44岁,平均28.9岁.Campanacci's分级:Ⅰ级5例,Ⅱ级5例,Ⅲ级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s分级为Ⅲ级的患者行肿瘤广泛切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他患者均行肿瘤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髋关节疼痛均完全消退,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巨细胞瘤.术后随访时间24 ~ 72个月,平均42个月.随访期间1例Campanacci'sⅡ级的患者在术后24个月时肿瘤复发,未出现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往往缺少典型的偏心性和膨胀性改变,穿刺活检成功率也不高,诊断具有一定难度.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股骨近端巨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术式.术中用高频电刀反复烧灼残腔骨壁有助于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而移植的松质骨愈合后可提供良好的远期功能学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去甲斑蝥素(NCTD)对复发性骨巨细胞瘤(GCTB)细胞的体外干预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GCTB肿瘤细胞后,采用不同浓度的NCTD(0、5、10、20、40、80μg/mL)进行体外干预,每个浓度组的干预时间点为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192 h。干预后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细胞存活率。选取NCTD0、5、10μg/mL组进行后续实验,并设立空白组(加入生理盐水的培养基)。电镜下观察以上各组的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NCTD浓度≤80μg/mL时,GCTB肿瘤细胞存活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当NCTD浓度10μg/mL时,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与NCTD0μg/mL组相比);各浓度组干预时间为48 h时细胞存活率最低。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空白组及NCTD0μg/mL组、5μg/mL组、10μg/mL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37±0.06)%、(4.65±0.94)%、(9.33±0.70)%、(11.53±0.40)%(F=192.468,P=0.000)。RT-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NCTD对RANKL/RANK/OPG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破骨源性因子(RANKL、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破骨细胞分化抑制因子(如OPG)的表达无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NCTD对复发性GCTB中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RANKL/RANK/OPG信号转导通路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31岁,因"右耳听力减退近2年,右眼视力下降近2个月,双侧鼻腔嗅觉减退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右耳通风管被分泌物堵塞,听力下降。鼻腔黏膜慢性充血,右侧鼻腔后端膨隆,表面光滑,中鼻道明显,右侧嗅裂区可见淡黄色新生物,左侧鼻腔蝶窦口被新生物堵塞。CT表现:右侧颞骨、蝶骨、筛  相似文献   

17.
骨巨细胞瘤一例孙传友*鲁胜武*阮亚*曹家树*易志坚*患者男,28岁。右膝部跌伤后疼痛且无力3年,以关节炎治疗无效。近月来疼痛加重。X线片拟为“骨宾骨巨细胞瘤”入院。检查:右膝骨宾骨较健侧肿大,皮温略高,压痛明显,浮骨宾试验和麦氏征阴性,股四头肌轻度萎...  相似文献   

18.
曾纪葵  王泰仪 《中国骨伤》1991,4(5):11-12,18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骨肿瘤,具有潜在恶性倾向,复发率高(1~5%),少数发生肺转移死亡。本文总结我院从1959~1986年收治并经组织学证实的63例骨巨细胞瘤,探讨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梁鹏 《中国骨伤》2018,31(3):292-296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局部具有侵袭性、溶骨活性的良性骨肿瘤,传统治疗手段为囊内刮除植骨,但有很高的局部复发率,通过辅助手段对瘤腔进行处理,有效降低了局部复发;对于不同部位骨巨细胞瘤应依据病变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复发率的高低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假体置换、广泛切除、En bloc切除等;对于特殊部位预计手术风险大、不能完整切除患者可行动脉栓塞,有利于病情得到控制或手术;双磷酸盐、地诺单抗的应用给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目前主要应用于复发、难治、特殊部位、转移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化疗主要应用于转移、恶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放疗对于复发或难以手术切除部位骨巨细胞瘤可控制肿瘤进展,但有恶变可能。双磷酸盐、地诺单抗缺乏长期随访,远期疗效尚不明确,骨巨细胞瘤治疗领域新方法、新药的研发为其带来了更多希望。  相似文献   

20.
汪翔  杨少岩  张蒙  何安邦  吴松 《骨科》2015,6(4):215-219
骨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交界性骨肿瘤,具体发病机制不详且易复发,目前除了手术暂无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案。但随着快速减法杂交( rapid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RaSH)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等技术在GCTB研究领域的运用,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谱、基因转染及信号通路等基因组学事件在GCTB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探索。这些研究正逐渐揭示了GCTB的发病机制,同时也改进了这种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本文旨在总结GCTB基因组学研究现状,以期能发现早期特异性诊断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改进治疗方案及减少该病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