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现代意义的健康概念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满状态。亚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苏联学者于上世纪80年代因此提出第三状态的概念,我国现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但是,由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  相似文献   

3.
1 治未病含义 “治未病”首见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其含义主要是指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思想。《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注意吸收古代哲学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先进思想,初步莫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了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如张仲景《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如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耳。”将“治未病”思想提……  相似文献   

4.
疗养院因其性质和工作目的 的特殊性,应用治未病理论有其特殊的优势.目前疗养院医疗工作人员应用治未病理论指导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以矿泉浴为主的疗养因子对增进健康、改善亚健康状态、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以及开展健康教育都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以中医体质学说为主建立的治未病服务保障体系也已在部分疗养院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标志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光辉起点,堪称不朽名著的《内经》,其治未病之光芒宛如晴空丽日一样照耀着中国医坛。这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发的三防学术思想,在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复合模式转变、现代医学理念由治愈疾病向提高健康水平方面做出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和优势及治未病理论可用于指导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以及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实施.指出护理人员较多关注治未病理论的描述性应用,而缺乏对治未病理论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研究为基石,结合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特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治未病"思想对糖尿病三级预防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洪玲  王世贵 《全科护理》2013,11(13):1238-1239
中医"治未病"始见于《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  相似文献   

9.
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作为多年的临床工作者,深感其重要性.近几年我们运用养阴血的法则,对产后病的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上工治未病,是根据人体内脏之间存在生克乘侮的关系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而采取无病早防,有病防变的一种治疗方法。上工治未病,它包含着早期诊断和预防医学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际上“治未病”的思想来自《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说明了我们中国古代人已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12.
正中风多属"脑卒中"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中西医防治都未达理想效果。中医"治未病"思想始见于《黄帝内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内涵的阐述,具体论证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在冬病夏治、中医特色传统疗法、冬令养生膏方、药食药膳等4个方面在中医院具体临床应用。指出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具有中医特色,对现代预防医学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值得医务人员进一步探究,以期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4.
疗养院因其性质和工作目的的特殊性,应用治未病理论有其特殊的优势。目前疗养院医疗工作人员应用治未病理论指导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以矿泉浴为主的疗养因子对增进健康、改善亚健康状态、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以及开展健康教育都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以中医体质学说为主建立的治未病服务保障体系也已在部分疗养院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疗养院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莹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8):694-695
"治未病"代表着人类新健康观的主流意识和方向,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和方向。该文就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从疗养院的功能、特色、资源、环境等方面探讨了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优势,并结合单位的实际,交流了开展"治未病"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朱盛财  王康美  朱璐  张亦然  黄沂 《全科护理》2023,(27):3745-3750
目的:分析治未病理念下防治高血压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章发文情况和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3月27日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文献450篇,年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以姚磊、周训杰、桂明泰、李建华等人的合作较为突出,同时还有一些散在的作者合作关系;其中研究该领域的主要机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尽管总体上机构数量多,但密度较小,且研究机构分布较为松散,说明彼此间合作较少;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预防及健康教育和中医体质与高血压的研究。结论: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治未病理念下防治高血压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将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展示,并对今后可能的研究趋势进行预测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永灿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2):1098-1099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医治未病话题的讨论颇多,主要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变.该文认为,治未病本是预防疾病,而治疗中的防变之法,是中医治未病的引伸义.  相似文献   

18.
王莹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3):204-206
"治未病"代表着人类新健康观的主流意识,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和方向。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就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实践进行了研究,剖析了疗养院开展"治未病"的优势与劣势,探讨了疗养院实施"治未病"工程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以期更好地推动疗养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刘竹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2):2040-2044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以亚临床甲减的特点为基础,参考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讨论"治未病"理论在预防治疗亚临床甲减中的具体作用与实施。结果: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亚临床甲减,有效的防治亚临床甲减的发生、发展、传变及复发。结论:"治未病"理论在中医学防治亚临床甲减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且前景可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治未病”理论在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为该理论更好的应用于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收集,并结合“治未病”理论的基本概念,将“治未病”理念在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 “治未病”理论可追溯到汉以前,对中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疗理念,对防治膝骨关节炎具有重大作用。结论 将“治未病”理论运用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防治中,以“未病养骨为主、防病于先;已病养治结合,防其传变;愈后加强养护,防其复发”为指导原则,对于将防治膝骨关节炎融入日常生活中,推进“大健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