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术中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诊断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剖腹探查术中,利用内镜透照方法检查全小肠。结果:对17例小肠出血皆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结论: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或肛门、直肠、结肠病变出血,多可行胃镜、十二指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较方便准确。而对于小肠出血性疾病,常用内镜难以到达,其他常见诊断方法确诊率较低,诊断较困难。胶囊内镜的问世,大大改变了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3.
小肠出血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何玉善  陈晓明 《新医学》2003,34(7):439-440
1引言小肠出血少见,仅占消化道出血的1%~5%。临床上各项检查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都有其局限性,故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非常困难。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经手术确诊且资料完整的小肠出血患者2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1994年6月~2002年7月我院小肠出血住院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7~78岁,中位年龄63岁,病程2~14年,中位病程4年。全部病例以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5例伴腹痛,1例伴腹泻、低热,3例伴有近期体重下降。体格检查3例腹部局部轻压痛,1例腹部扪及包块,余未发现阳性体征。首诊为起病后2日~6年。患者血红…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4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45例,就其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1临床资料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38岁。出血时间:2天~22年,所有病人均以消化道出血就诊。出血方式从大便隐血,黑便,到暗...  相似文献   

5.
本院2003年4月-2007年10月运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对54例小肠出血进行诊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本院2003年4月~2007年10月运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对54例小肠出血进行诊治,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42  相似文献   

7.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该院2005年4月~2008年12月期间拟诊为小肠出血的患者22例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检查前所有患者均经常规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等相关检查未发现可解释临床症状的确切病灶,9例患者经口进镜检查,5例患者经肛进镜检查,8例患者先后分别进行了经口和经肛进镜检查,对所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和临床分析.结果 22例患者21例发现异常,19例发现了能明确解释小肠出血的病因,检出率为95.45%(21/22),诊断率为86.36%(19/22).其中小肠血管畸形的6例,炎症性肠病6例,小肠溃疡的3例,小肠寄生虫感染2例,小肠肿瘤的1例,小肠多发性憩室并出血的1例.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迅速地检查全小肠,具有直视、可控性好、能活检及进行镜下治疗等优点.为小肠出血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38例疑有出血性小肠疾病的患者,检查前均行胃、肠镜检查,排除上、下消化道疾病,部分患者行消化道钡餐检查,采用重庆金山科技公司OMOM胶囊内镜系统进行检查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所有胶囊均排出体外,2例患者胶囊在胃内滞留2小时后通过胃镜送入小肠,检查成功率为100%。胶囊在小肠运行时间86~507分钟,平均296分钟。共发现小肠病变31例,未见异常7例,阳性率81.5%。结论 OMOM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可作为小肠出血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的选择(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安东  吕国强 《急诊医学》1999,8(5):333-3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肠出血的原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9例经手术治疗的小肠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中肿瘤占37.9%.血管畸形31%.憩室10.3%.出血部位在空肠10例.回肠19例。16例患者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10例(62.5%)与手术结果相符,5例术中肉眼找不到出血部位惠者结合内镜检查明确诊断.1例经动脉注射美蓝溶液确诊。[结论]正确诊断小肠出血要运用多种手段.包括血管造影、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等.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裘品丹  许岸高 《临床荟萃》1999,14(9):429-430
我们常将十二指肠第二段至回盲瓣之间的肠出血称为小肠出血。小肠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1%~5%。由于临床上少见,且缺乏特异性症状,常导致误诊。现就国内近年有关小肠出血的文献作一综述。 1 小肠出血常见病因 1.1 肿瘤 小肠肿瘤是小肠出血常见病因,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约占22.2%~60%,其中良性肿瘤比恶性肿瘤多。王南下等报道了70例小肠良性肿瘤,其中以平滑肌瘤最多见(43/70)。其次是血管瘤、腺瘤和脂肪瘤等。恶性者以平滑肌肉瘤、腺癌和淋巴瘤为主。小肠较为罕见的肿瘤有类癌、间皮瘤、神经纤维瘤和胃泌素瘤等,偶尔也可见到小肠转移癌。小肠肿瘤患者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小肠出血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隐匿性、复发性小肠出血,用常规检查方法难以查明出血部位,这种出血可以是隐匿性的,也可以是大量或明显的,出血来源由于在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下的小肠,离口腔、肛门较远,胃镜、肠镜难以达到,而造影核素扫描检查需一定条件,且指导临床医生手术定位也存在偏差,手术探查风险大,阳性率低,所以术前确定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 ,显示脑肿瘤增殖与代谢活力的显像可分为两大类 ,即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 ,但PET仪器设备昂贵 ,国内使用较少 ,SPECT仪则比较广泛。用于反映脑肿瘤活力的SPECT显像剂有2 0 1TI、99mTc MIBI、12 3 I IMP、13 1I UdR ,由于后两种显像剂来源比较困难 ,临床应用很少 ,现将临床使用较多的前两种显像剂的脑肿瘤阳性显像方法与临床意义分别介绍如下。1 2 0 1TI脑显像1.1原理  2 0 1铊 (2 0 1TI)是应用最广泛的心肌灌注显像剂 ,但十多年来已被认为是很有价值的一种亲肿瘤显…  相似文献   

15.
21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问题。方法:对21例小肠出血的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小肠气钡造影、^99m锝核素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病理检查等。结果:在小肠出血的病因中,肿瘤11例(53%),憩室7例(33%),息肉1例(5%),血管菜2例(9%),在诊断方法中,8例为小肠气钡造影、5例为选择怀血管影造、4例为^99m锝核素扫描、1例为纤维结肠镜。结论:引起小肠出血的病因以肿瘤为多见,随室次之。小  相似文献   

16.
小肠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出血较少见,临床诊断颇为困难,不少病例因多种检查无阳性发现致多年反复出血亦无法作出诊断,部分病例因大出血危及生命而需冒险剖腹探查。为了提高小肠出血的护理水平,本文就我院近10年来经确诊的25例小肠出血病例进行观察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如下。1 临床资料25例小肠出血疾病中,男性18例(占72%),女性7例(占28%),年龄2个月~68岁(平均32岁),病程1天~2年(平均29天)。在出血病因中,以小肠肿瘤为最多,占40%(其中恶性肿瘤占28%,良性肿瘤占12%),感染疾病(28%)与小肠憩室(占20%,其中Meckel憩室12%,其他小肠憩室8%)次之,血管瘤占12%。恶…  相似文献   

17.
18.
术中内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从1989年~1998年6月,临床诊断小肠出血,剖腹后未能发现小肠出血病变,而行术中内镜检查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54岁。均表现为黑便或暗红色血便,胃镜和结肠镜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探讨28例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28例分别行99mTc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SA)、剖腹探查加术中肠镜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小肠肿瘤15例(53.6%),以平滑肌瘤多见;血管发育不良、畸形7例(25.0%);毛细血管扩张2例(7.1%);M eckel憩室3例(10.7%);动静脉瘘1例(3.6%)。核素扫描阳性率42.9%(3/7);SA阳性率76.9%(20/26);5例剖腹探查,3例阳性,另2例借助术中肠镜发现病变。结论:小肠肿瘤占出血原因首位,其次为血管发育不良、畸形,SA对小肠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原因不明者及时剖腹探查加术中肠镜检查可提高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20.
金慧君  郑恬 《临床荟萃》1998,13(10):434-436
小肠病变相对少见,仅占全消化道疾病的3.6%;小肠出血只占消化道出血的3%~5%。小肠出血常是小肠疾病的首发症状。由于小肠细长迂曲,活动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