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隆超 《山东医药》2001,41(21):26-27
膀胱癌具有易复发、浸润、转移的特点 ,目前主要依靠病理学分级、分期等判断其生物学特性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此 ,寻找一种良好的膀胱肿瘤标记物很有必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微血管密度与原发性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及将微血管密度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标记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 3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蜡块标本 ,患者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43~ 80岁 ,平均 5 9岁 ;肿瘤为首次发生 2 3例 ,复发 7例 ;单发 2 1例 ,多发 9例 ;手术或病理证实有盆腔局部淋巴结转移 3例 ,未转移 2 7例 ;按 …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患者,男,79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于2010-11入院,既往体健。入院后,行彩超检查显示膀胱前壁有1.2 cm×1.6 cm×1.5 cm肿物突入膀胱。膀胱镜检查:膀胱颈底部见一约1.5 cm×1.5 cm×1.0 cm肿物,乳头状。完善检查后,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167例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类、肿瘤直径、肿瘤数目、生长部位、形态、治疗方式、有无血管浸润及有无炎细胞浸润10项因素与复发时间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初次分类、肿瘤数目、血管浸润和手术方式与复发时间有相关性(P均〈0.01)。认为初次分类为高恶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较低恶性癌易于在短期内复发;多发性肿瘤及有血管浸润者,复发时间明显短于单发性肿瘤及未发生血管浸润的肿瘤;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吖啶橙染色(AO-F)阳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膀胱TCC患者400例,连续3d收集晨尿,行AO-F检查,并对不同级别、直径及数目、位置、手术方式患者的AO-F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400例膀胱TCC患者AO-F总阳性率为77.0%,不同肿瘤分期、分级、直径、数目、手术方式者AO-F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分期与AO-F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P =0.002,r=0.962).结论 AO-F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膀胱癌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表达,探讨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46例膀胱癌组织、15例正常膀胱组织生存素mRNA及膀胱癌中caspase3蛋白和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生存素mRNA显著表达于膀胱癌中,并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膀胱癌中caspase3蛋白与凋亡细胞阳性率分别为76.1%和67.4%,凋亡指数均值为8.1%;生存素阴性组AI显著高于阳性组(P<0.01)。结论生存素选择性表达于膀胱癌中,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膀胱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标本中金属硫蛋白(MT)表达情况。发现MT在TCCG1、G2、G3级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6%、48.4%、85.7%,在初发及复发T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7.3%。经统计分析,MT在TCC不同的病理分级问的表达有差异,在初发与复发TCC间也存在差异。认为MT可作为膀胱癌复发、耐药及高度恶性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8.
HA-HAase联检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HA)和透明质酸酶(HAase)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41份尿液标本取自移行细胞癌患者,另30份尿液取自对照组(包括正常人、泌尿生殖系其他疾病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检测尿液HA和HAase水平。结果 患者尿中HA水平是对照组的2-6倍(P<0.001),而尿中HAase水平在G2/G3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显著升高,是对照组的3-7倍(P<0.001)。HA-HAase联检在膀胱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0.2%)、特异度(86.6%)和精确度(88.7%)。结论 HA-HAase联检是诊断膀胱癌的一种非侵入性、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膀胱移行细胞癌COX-2表达与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2例慢性膀胱炎、8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环氧化酶-2(COX-2)及微血管密度(M VD)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COX-2阳性表达率为75%,慢性膀胱炎及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阴性。低分化、浸润性、有淋巴转移及复发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组(P<0.05)。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 VD为36.97±10.23,并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COX-2表达及M VD与肿瘤的数量、大小无关(P>0.05)。认为COX-2表达与M VD检测是辅助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10.
鹿占鹏  李建峰 《山东医药》1997,37(12):14-15
用流式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单链构象多态(SSCP)技术对3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P^53基因表达及突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进行了研究,结果P^53基因表达阳性17例(51.5%)G1+G2级的阳性率显著低于G3级,并倾向分布于浸润型(I)膀胱癌;P^53基因突变9例(皆为P^53阳性表达)倾向分布于G3级和浸润型膀胱癌,HPV阳性13例(39.4%),G1+G2级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TE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 (TE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特征 ,探讨 TERT与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选取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膀胱组织 ,用 TERT抗体和链酶卵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 ,观察 TERT的表达程度。结果显示 :TERT阳性的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现为肿瘤细胞浆及部分胞核的棕黄色颗粒。TCC组织 TERT阳性率为 81.9% ,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认为 TCC组织中 TERT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及癌旁粘膜组织 ,TERT可作为 TCC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孟祥来 《山东医药》2009,49(26):9-9
患者男,29岁。因尿痛20d、血尿3d,于2008年7月17日入院。患者无明显尿频及排尿困难,血尿为终末血尿。查体:双肾区无明显叩痛,双输尿管走行区无明显压痛;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膀胱区未触及明显肿物;外生殖器无异常。B超检查:膀胱右底壁探及24mm×22mm低回声,向膀胱内凸,边缘毛糙,回声不均;膀胱基底局限性增厚,范围为42mm×40mm,厚约10mm,结构欠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urvivin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HCC标本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和MVD,并将检测结果与HCC的临床病例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Survivin在40例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5.0%、27.5%,有显著差异(χ2=10.316,P=0.001);表达评分分别是(2.45±1.96)、(1.35±1.64),有显著差异(t=3.075,P=0.004);癌组织中MVD(66.42±11.8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6.56±7.39)(t=14.183,P=0.000)。②除伴转移病例癌组织中MVD(72.57±11.26)显著高于无转移病例(64.25±12.11)(t=2.121,P=0.04)外,Survivin表达情况及MVD与HCC其他主要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均无明显关系。③HCC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评分与MVD呈正相关(r=0.327,P=0.039)。结论 Survivin在HCC的发生、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HCC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中耐药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稿)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上述基因的表达与预后关系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P-gp阳性45例,定位于肿瘤细胞膜和细胞质,与肿瘤组织类型、UICC分期有关(P〈0.05);TOpoⅡ阳性20例,定位于细胞核,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GST-π阳性58例,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与各指标间均相关(P〈0.05);TS阳性18例,定位于细胞质,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示TOpoⅡ、GST-π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耐药基因表达水平对化疗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TOpoⅡ、GST-π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8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切片中WWOX蛋白表达情况,并与正常膀胱组织对照,比较WWOX蛋白表达差异.发现WWOX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0.5%)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80.8%),P=0.000.WWOX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相关,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无明确关系.认为WWOX蛋白缺失是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表现,可能成为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卡介苗(BCG)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膀胱移行细胞癌 (以下简称膀胱癌 )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初发膀胱癌往往恶性程度较低 ,在肿瘤的复发过程中有 30 %的患者肿瘤细胞会出现升级 ,并有 10 %~ 35 %患者复发的肿瘤转变为浸润型 ,侵犯膀胱壁肌层 〔1〕。因此 ,控制膀胱肿瘤的复发 ,延长无瘤生存时间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1976年 Morales等首先报告应用卡介苗 (BCG)治疗膀胱癌 ,使其死亡率和复发率明显下降 ,开创了 BCG治疗膀胱癌的新纪元。此后 BCG成为浅表性膀胱癌免疫治疗和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仍有 30 %~ 4 5 %的病人对腔内BCG灌注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患者年龄对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无瘤存活率的影响以及老年人HCC复发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老年人HCC肝切除术病例,以同期352例非老年HCC病例作对照,结合随访资料分析年龄对无瘤存活率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老年人和30例非老年人HCC组织中CD34和endocan的表达情况,研究微血管密度与老年人HCC预后的关系. 结果老年组1、3、5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5.7%、43.0%、43.0%,非老年组分别为53.6%、38.5%、33.4%,老年组的无瘤存活率大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值为10.25,P<0.05).老年组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为47.9%,低于非老年组(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68,P<0.05).高CD34-MVD组和高endocan-MV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0 d和360 d,低CD34-MVD组和低endocan-MV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50 d和8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值分别为22.18和20.56,P<0.05). 结论 老年人HCC肝切除术后的长期预后好于非老年组,老年人HCC术后复发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30例非膀胱癌患者(对照组)的尿生存素(survivin)及脱落细胞。结果显示,TCCB患者尿中脱落细胞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9%(28/78)、97,4%(76/78),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免疫组化法检测尿中surviv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4%、100%,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5.9%、100.0%。认为尿survivin检测诊断TCCB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诊断TCCB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婷婷  李锦毅 《山东医药》2012,52(46):19-2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术后复发与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5例TCCB组织(复发19例、未复发16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观察其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的畸变情况。另选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结果 19例复发性TCCB组织中,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的畸变率分别为42.11%、57.89%、84.21%和89.47%;在16例未复发性TCCB中分别为31.25%、37.50%、43.75%和50.00%。17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p16基因位点的畸变率TCCB复发者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均<0.05),其畸变与TCCB复发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1和0.399,P均<0.05);在复发性TCCB的G1级与G2~3级组织中7号染色体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畸变与TCCB组织分级呈正相关(r为0.565,P<0.05);各染色体异常与TCCB病理分期、复发次数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CCB术后复发与9号染色体p16基因及17号染色体畸变呈正相关,复发性TCCB中7号染色体畸变与TCCB组织分级呈正相关。TCCB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并行FISH监测,对于及早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反应状况及形态变化.结果 49份BTCC癌组织标本中TIL反应阳性36份.电镜下TIL主要集中于癌周区,聚集存在,形态不规则,核固缩,核膜局部消失,胞质少,线粒体空泡样变.肿瘤浸润的树突状细胞周围有许多TIL细胞围绕,二者有广泛、紧密的膜接触.提示BTCC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TIL反应率,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与TIL细胞间可能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