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是神经-内分泌系统重要的递质和调质;β-内啡肽(β-EP)是0LS中三大内源性阿片肽之一,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海洛因对人体β-EP分泌的影响的研究报道国内尚未见到。为进一步认识海洛因对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危害,著者测定了39例海洛因依赖者血浆基础β-EP水平。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者血浆β-EP为66.56±s 20.40 pg·ml~(-1),正常人103.60±s 20.20 pg·ml~(-1);海洛因依赖  相似文献   

2.
海洛因依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脑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患者脑CT的形态学改变。方法:39例海洛因依赖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组行头部CT扫描,测量侧脑室前角尖间最大宽度等7项相关指标(D1-D7),用SAS9.1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海洛因依赖者两侧脑室前角最大宽度为7.67mm±s1.63mm,额叶脑沟最大宽度为3.08mm±s0.61mm,两侧脑室体中间部最大距离为34.91mm±s3.69mm,与正常对照组(6.41mm±s1.15mm/1.91mm±s0.65mm/31.70mm±s5.33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结论:海洛因依赖患者侧脑室增大,存在额叶皮层萎缩现象。  相似文献   

3.
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对吸毒相关环境线索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在环境线索诱发下生理指标变化特点。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指导382名戒断康复期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放松训练后观看吸毒相关视频并展示海洛因模拟物及吸毒用具,用多导联生物反馈仪记录环境线索暴露前后的生理指标,并评估暴露前后的心理渴求程度,分析心理渴求程度与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海洛因相关环境线索暴露后受试者的心理渴求程度增加(17.6 mm±s21.7 mm vs 28.7 mm±s28.9mm,t=11.6,P<0.001);与诱发前比较,诱发后瞳孔变大(2.6 mm±s0.6 mm vs 2.8 mm±s0.6 mm,P<0.001)、心率加快(74.4次.min-1±s9.5次.min-1vs 77.1次.min-1±s10.4次.min-1,P<0.001)、血容搏动增加(74.2次.min-1±s9.4次.min-1vs 76.5次.min-1±s9.6次.min-1,P<0.001)、收缩压(131.7 mmHg±s15.2 mmHgvs 137.0 mmHg±s17.0 mmHg,P<0.001)和舒张压(84.6 mmHg±s10.1 mmHg vs 88.6 mmHg±s10.6 mmHg,P<0.001)升高,而呼吸频率减慢(14.6次.min-1±s1.8次.min-1vs 14.2次.min-1±s1.7次.min-1,P<0.001)、皮肤温度降低(32.3℃±s2.7℃vs 32.2℃±s2.8℃,P<0.001)。结论: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暴露在吸毒相关线索下导致心理渴求增加,并出现心理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4.
曲唑酮改善脱毒后睡眠质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曲唑酮改善脱毒后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将97例脱毒1个月的海洛因依赖者分成不用药与用药两组进行比较。用药组每晚 po曲唑酮100-150mg,共15d。结果·· :用药组早醒次数 (0.15±s0.16次 )明显低于不用药组 (0.23±s0.18次,P<0.05) ;改善睡眠质量的总有效率为92.6 %±s2.77 %。结论·· :曲唑酮能有效改善脱毒后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对103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进行调查。结果·· :83.5%海洛因依赖者有睡眠质量问题 ,PSQI平均得分12.26±s1.46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患者脱毒后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躯体化、生活事件、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存在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 ,在临床脱毒治疗后 ,应重视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这有助于患者成功戒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期吸烟者在戒烟前后血浆皮质醇和 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及形成机制。方法·· :于戒烟前后采集长期吸烟者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及血浆 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 :长期吸烟者的血浆皮质醇(227.82ng·ml-1±s40.03ng·ml-1)及血浆 β-内啡肽(14.68ng·ml-1±s4.48ng·ml-1)明显高于正常组 ;戒断后长期吸烟组的血浆皮质醇(271.92ng·ml-1±s32.19ng·ml-1)明显升高 ,而血浆 β-内啡肽(8.16ng·ml-1±s4.97ng·ml-1)明显降低。结论·· :血浆皮质醇及 β-内啡肽可作为判断戒烟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而改善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及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的功能可能对戒烟有助。  相似文献   

7.
<正> 本实验以进口硫酸吗啡控释片(B)作对照,采用HPLC测定血中吗啡浓度,在肿瘤患者身上对国产盐酸吗啡控释片(A)进行在稳态血浓度下波动系数及稳态时的浓度曲线下的面积的比较。 8名受试者po 2种吗啡控释片到达稳态血药浓度后各时间点的吗啡浓度差异没有显著意义;A、B两制剂在稳态血浓度下的峰浓度分别为18.94±s 3.23及19.03±s 2.93 ng·ml~(-1),谷浓度分别为6.70±s 1.50及6.73±s 1.34 ng·ml~(-1);波动系数分别为0.87±s 0.12及0.92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HPLC测定人血清中奥氮平浓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_(18);流动相;50mmol·L~(-1)醋酸铵氨水缓冲液(pH9.9):甲醇(19:81),流速为1.2ml·min~(-1);检测波长257nm,外标法定量。结果:标准曲线在9.76-390.5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最低检测浓度为1.22ng·ml~(-1):平均回收率为(97.20±3.66)%:日内RSD<6.18%,日间RSD<6.62%。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宜血清中奥氮平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系统的功能状态及环境线索诱发心理渴求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血浆中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比较19例脱毒后期海洛因依赖者与21正常对照者血清ACTH和CORT水平,分析19例海洛因依赖者环境线索诱发前后的心理渴求程度、血压、心率、瞳孔直径等生理指标、ACTH和CORT水平的变化特点。结果:戒断后期海洛因依赖者血清ACTH呈现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趋势(t=1·663,P=0·104),COR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142,P=0·003);环境线索可诱发海洛因依赖者出现心理渴求,引其心律加快、血压上升、瞳孔变大,但血清ACTH和CORT水平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戒断后期海洛因依赖者HPA系统功能升高,环境线索可诱发海洛因依赖者产生心理渴求和某些生理指标改变,提示降低海洛因依赖者对环境线索的敏感性及调整HPA功能可能有助于降低心理渴求及预防复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正常人单剂量口服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及多次给药的稳态血药浓度和波动性。方法·· :正常健康志愿者19例,随机自身交叉口服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和进口片30mg;晚期癌痛病人27例次 ,随机(部分病人自身交叉)多次口服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和进口片至稳态。采用GC -MS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求得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和进口片的Cmax 为14.65ng·ml-1±s3.08ng·ml-1 和14.71ng·ml-1±s2.13ng·ml -1,Tmax 为3.84h±s0.50h和3.84h±s0.37h,曲线下面积AUC为76.67ng·h·ml -1±s8.32ng·h·ml-1 和80.06ng·h·ml-1±s10.89ng·h·ml-1,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9%±s15.33 % ;达稳态时谷浓度分别为15.11ng·ml -1±s8.98ng·ml -1和12.52ng·ml -1±s10.14ng·ml -1 ,峰浓度分别为24.06ng·ml -1±s11.18ng·ml -1和20.32ng·ml -1±s13.18ng·ml -1,血药浓度的波动系数( %)为47.96±s19.91和46.89±s18.77。结论··: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符合要求 ,多次给药的稳态血药浓度和波动性与进口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静脉注射(简称“1+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1+1”滥用者、60例海洛因依赖对照者采用韦氏记忆量表、Stroop测验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工具,分别对其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进行测试。结果:“1+1”滥用组的记忆商数(76·78±s18·62)明显低于海洛因对照组(95·67±s14·62),尤其以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视觉再生、触摸记忆、理解记忆和背诵数目为甚(P<0·001);“1+1”滥用组的Stroop(C、CW)总时间、ST-C中不正确数和纠正数高于海洛因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1”滥用组的WCST-M测验的分类错误数、持续错误总数高于海洛因对照组,正确分类个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滥用者在使用上述药物后,即使未再使用海洛因,但认知损害仍在继续加重,主要表现为大脑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前后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瑞氏 -姬姆萨染色法 ,检测54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前后外周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所占的百分率。结果··: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前总大颗粒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女性略高于男性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脱毒后总大颗粒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显著增高 ,这可作为初步评价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自然免疫力状态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流动性戒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及吸毒现状。方法采用对照分析方法,对在湖北省戒毒的省内和省外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人口学特征、吸毒状况指标的对照分析。结果流动性戒毒人员多来自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其中来自上海市的最多,占32.58%。省外组的少数民族所占比例及从事个体经营的比例均高于省内组(P<0.01),既往戒毒次数和每月耗费毒资也多于省内组(P<0.01),采用注射方式的比例较高(P<0.01),98.37%的戒毒者选择在自愿戒毒所进行治疗。结论跨省市的流动性戒毒人员常年在外进行戒毒治疗,频繁进出自愿戒毒场所,戒毒效果难以保证,监管难度很大,极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建议规范戒毒治疗,加强对该群体来源地和目的地的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戒毒药参附脱毒胶囊与美沙酮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参附脱毒胶囊与美沙酮联合对成都市戒毒劳教所医院收治的50例自愿戒毒人员进行脱毒治疗,采用《戒断症状评分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和《不良反应观察量表》观察戒断症状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戒断症状的控制方面,每天比前一天的戒断症状评分显著减低(P<0.01),焦虑量表评分显著减低(P<0.01);脱毒疗程短,平均12.5d±s3.45d;不良反应轻微,无须特殊处理。结论参附脱毒胶囊联合美沙酮治疗海洛因依赖临床疗效可靠,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前后IL-1和TNF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免疫功能损害及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海洛因依赖者用阿片递减疗法脱毒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并与正常人及戒毒3~4个月后的人员血清中的IL-1和TNF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海洛因依赖者血清中的IL-1和TNF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脱毒后血清中的TNF含量低于脱毒前(P<0.05),IL-1降低不明显(P>0.05).戒毒3-4个月后,血清中的IL-1和TNF的含量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海洛因使依赖者血清中的IL-1和TNF的含量降低,对依赖者免疫功能造成损害(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脱毒期间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戒毒3~4个月后免疫功能仍未恢复正常.海洛因依赖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与免疫功能造成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海洛因依赖者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防御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127例强制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评 ,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海洛因依赖者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高于正常人 ,而成熟型防御机制均分低于正常人 (P<0.05,P<0.01) ;女性海洛因依赖者的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又高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 (P<0.05,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缺陷 ,且女性较男性更为明显 ,提示在戒毒的同时 ,应指导他们掌握并采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以增强抵抗毒品 ,坚持操守的决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海洛因依赖者脂蛋白(a)和血脂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脂蛋白 (a)[Lp(a)]及血脂的异常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病人57例 (观察组 )及同期门诊体检者59例 (对照组 ) ,检测Lp(a)及血脂。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Lp(a)水平为210.8mg·dl-1±s88.8mg·dl-1,对照组为172.4mg·dl-1±s72.4mg·dl-1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血脂检测观察组TG、TG/HD高于对照组 (P<0.01) ,TCH、HDL -C低于对照组 (P<0.001) ,LDL -C、VL -ch稍低于对照组 ,相差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海洛因依赖者Lp(a)及血脂多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提示吸毒者存在脂质代谢障碍 ,并可能成为导致临床上海洛因依赖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众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以下简称稽延症状)产生的原因及其与 β-EP、ACTH和IFN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IA法测定45例海洛因依赖者戒断d15时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β-EP、ACTH和IFN的含量 ;应用稽延症状评定量表评定海洛因依赖者3种主要症状的严重程度 ;对稽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3种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戒断d15时均有中 -重度稽延症状 ;其血清中 β-EP、IFN的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 ,ACTH含量显著增高(P<0.01) ;依赖者的稽延症状得分与β-EP和IFN含量有显著性负相关(r= -0.97,r= -0.94) ,与ACTH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97)。结论·· :(1)海洛因依赖者戒断d15时 β-EP、IFN含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 ,ACTH则显著升高 ,提示依赖者神经 -免疫功能受损 ;(2)β-EP、IFN、ACTH3种介质含量变化与稽延症状的严重程度有直接联系 ,并很可能是引起稽延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麻下超快速脱毒(UROD)复合洛菲西定治疗海洛因依赖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URO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术前晚口服洛菲西定0.4mg,术中再给予1.6mg。对两组病人围术期腹泻,丙泊酚用量及戒断症状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丙泊酚用量(P<0.001),术后24h内腹泻的发生率(P<0.01),术后24h时主观戒断症状的评分(P<0.001)和客观戒断症状评分(P<0.0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UROD复合洛菲西定用于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可以明显减轻戒断症状并降低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