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震所致的四肢开放损伤伤口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地震所致四肢开放损伤伤口,采用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的处理方法,伤口清洁后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邻位皮瓣和带蒂皮瓣转移闭合伤口;根据伤口创面分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治疗。结果全组15例四肢开放损伤伤口全部愈合。结论地震所致的四肢开放损伤伤口采用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处理方法,可以加快伤口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官士兵  许兰伟  寇伟  吴昊  赵雁 《山东医药》2013,53(22):28-29
目的探讨开放性清创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行开放性清创术。创面彻底清创后定期换药,使伤口一期或二期闭合。术前术后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全身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改善微循环,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换药及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彻底清创,注意全身对症及支持治疗。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未使用止血带,其中8例开放性清创术后2~3周伤口直接愈合;3例二次清创缝合后2周愈合;1例应用VSD负压引流,术后2周拆除,二期扩创全厚皮片植皮后半个月愈合。结论在有效控制血糖、活血化瘀改善循环、防治感染的基础上,开放性清创术可有效控制糖尿病足溃疡的病程。  相似文献   

3.
谭玉林  万峰  吴档  鲍同柱 《山东医药》2011,51(24):103-105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合并感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骨缺损患者彻底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创面新鲜后植骨,再次VSD 5-7 d后组织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1例移植的组织瓣全部成活,8例术后创面渗液经换药愈合,1例植骨转移组织瓣术后仍有窦道,无感染急性发作,伤口换药未愈合。2例术后3个月伤口再感染,局部扩创后伤口愈合;6-12个月骨折愈合。结论彻底清创后,VSD+早期植骨是治疗合并感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晔  王相海 《山东医药》2002,42(18):40-40
自 1997年以来 ,我院采用单侧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 3 8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 8例中 ,男 3 0例 ,女 8例 ;年龄 2 0~ 48岁 ,平均 3 6.4岁。横断骨折 10例 ,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12例 ,粉碎骨折16例。单纯胫骨骨折 8例 ,胫腓骨骨折 3 0例。开放骨折 3 0例 ,闭合性骨折 8例。以上骨折均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亦无其他脏器并发症。治疗方法 :切开复位固定 :闭合性骨折 3~ 5天肿胀消退后再手术 ;开放性骨折予以急诊手术。如果开放伤口较小 ,予以清创闭合原伤口 ;如果开放伤口较大 ,则适当扩大原伤口。对于横…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老年胫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分析,探索提高老年胫骨远端骨折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01.5—2004.5期间收治的老年胫骨远端骨折231例,所有骨折均按AO/OTA分型,A型99例、B型62例、C型74例,其中开放性骨折87例(软组织损伤程度按Gustilo分类,Ⅱ型36例、ⅢA型34例、ⅢB型10例、ⅢC型7例),闭合骨折148例。分别给予保守、切复内固定、外固定、或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结果209病例获随访,平均19.5±1.5(11-28)个月;按照Baird临床与放射评分,优118例,良57例,可18例,差11例,优良率83.7%,创伤性骨关节炎23例,伤口表浅感染19例、深部感染4例(其中骨外露2例).延迟愈合15例,不愈合5例。结论手术前合理分析骨折的类型、粉碎程度及移位情况、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时机是提高老年胫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7例漂浮肘患者的诊治情况,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漂浮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情况、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27例患者均为同侧肱骨干骨折(包括肱骨远端骨折)合并尺桡骨骨折(包括尺桡骨近端骨折)。Rogers分型为Ⅰ型22例,Ⅱ型4例,Ⅲ型1例。均为高能量损伤,合并开放性骨折4例、桡神经损伤2例。均于伤后8 h内手术治疗。对肱骨骨折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对尺桡骨骨折主要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随访12~17个月,均未出现伤口感染,2例术前存在桡神经损伤者术后3个月自行恢复;1例肱骨骨折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术后9个月行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尺桡骨骨折患者出现不愈合(前臂剥脱伤)1例,二期植骨后愈合,出现尺桡骨交叉愈合1例。其余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Rogers分型Ⅰ型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Ⅱ、Ⅲ型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肘关节活动受限,术后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44~98分,其中优12例、良6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66.7%。结论漂浮肘血管、神经及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累及肘关节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治疗中做到解剖复位、稳定固定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伤口负压治疗模式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糖尿病足足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2例糖尿病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常规手术清创后,两组患者均行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负压辅助闭合治疗,均持续治疗至出院,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负压辅助闭合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糖尿病足足部创面修复中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并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联合皮瓣移植治疗压力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Ⅲ~Ⅳ度压力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清创、换药(外用生物敷料、银离子敷料、功能性敷料等)治疗,创面感染控制后行皮瓣移植术。治疗组一期行创面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及窦道后行持续负压伤口治疗,待3~5天创面新鲜有生机,二期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创面。观察两组皮瓣坏死率、切口裂开率、切口感染率、创面引流量、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43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患者皮瓣远端坏死,皮瓣坏死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治疗组1例患者发生切口裂开,切口裂开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治疗组无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在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为治疗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5年6月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患者资料。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大于3周,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患者共13例,均给予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75±1.67)个月,疗效优良率92.3%。无骨不连及钢板断裂出现,无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发生,无切口感染及HIV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正常愈合。结论 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在4周内手术治疗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HIV阳性骨折患者应注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内锁骨近端髓内钉(ITST)粗隆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收治14例股骨粗隆骨折的患者,男4例,女10例;高能量损伤2例,低能量损伤12例;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型:Ⅰb型2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Ⅲ型4例,均同一组人员应用闭合复位ITST粗隆髓内钉手术治疗,均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d(2~12d),术后定期拍片随访,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问卷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获3~12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均获愈合,1例术后内科疾病在外地长期住院,未按时拍片,但骨折在3.5个月复查时愈合,愈合率100%.骨折均在术后8~15w内愈合(摄片有骨痂生长),平均11w.患者末次随访时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0例,良2例,可1例,差1例,1例差是因基础病致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转多个科治疗,下地晚,肌萎缩明显,乏力,余术后患侧髋关节活动好.总优良率85%.结论 ITST粗隆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获得较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3例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患者局部采用VSD术治疗;感染控制后行二期植皮术。结果术后7~10d感染均得以控制,创面缩小,肉芽新鲜。49例行二期植皮术后创面愈合;34例感染未控制者再次行VSD术,术后植皮或行皮瓣修复术,创面均愈合。结论VSD治疗四肢软组织感染性缺损,可在短期内控制感染,为进一步行植皮术创造条件;手术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的外科治疗措施与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7月入院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892例为研究对象,对于已经确定感染的患者首先要做好急性阶段的治疗,早期发现、及时引流,彻底清创,实施局部单纯置管开放式引流、带血管蒂肌皮瓣转移法、闭式灌洗引流法、封闭填塞法.将感染的伤口经处理后按无菌伤口一期缝合,从而达到短期治愈.结果 34例患者中2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后心力衰竭死亡,3例清创术后形成窦道,其余均在4周内伤口愈合出院.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引流、去除异物、负压吸引及药物滴入等措施,可使感染得到控制或治愈.经外科清创、皮瓣转移等手术治疗,能在短期内治愈.控制感染要从术前术后的各个环节做起,加强临床抗感染治疗,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患者32例,通过局部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及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28例一次性治愈,坏疽创面完全愈合,有效率达到87.5%。结论:负压封闭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楠  方礼明  符波  张亚军 《山东医药》2011,51(16):110-110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已在国内应用于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治疗,为开放性骨折的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其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持续负压吸引引起局部血液灌注不良和慢性缺血也逐渐被大家重视,人们开始对负压吸引的方式进行改进。本文利用本院研制的间歇负压治疗仪,对30例开放性骨折进行了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囊袋负压闭式引流用于治疗血培养阴性的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连续收治的血培养阴性的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12例,参考外科负压创面治疗技术,采用了伤口清创、保留原起搏系统、囊袋负压闭式引流的治疗方法。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将起搏脉冲发生器消毒处理后深埋至胸大肌下方,原囊袋内放置负压引流管,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125 mm Hg)引流3~7 d,延迟间断拆线。结果术后随访13~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超过2年,10例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消失,伤口愈合良好,疗效满意。2例在术后因发生延迟感染而分别于清创引流术后8个月、14个月移除了全套起搏系统。结论对于血培养阴性、感染程度相对较轻、尤其是起搏依赖的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患者,囊袋负压闭式引流是一种可以采取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来该院就诊的64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行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的65.63%(2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抗生素使用天数、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感染率、截肢/截趾率远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能够促进肉芽生长,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清创、换药次数,防止创面感染,避免造成因感染而造成的截肢/截趾,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Ⅲ、Ⅳ期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方法对2010-02~2012-07临床收治的33例骶尾部褥疮患者行清创手术,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d,拆除敷料行再次手术,直到创面炎症消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果17例使用VSD治疗1~2次,13例治疗3—4次,3例治疗5~6次后均治愈;其中27例患者VSD治疗后可以直接缝合愈合,6例VSD治疗后需行皮瓣转移修复后愈合。经随访,所有病例均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VSD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困扰褥疮治疗中面临的难题,是治疗褥疮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肠外瘘患者的应用效果,解决肠外瘘患者的换药难题。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肠外瘘患者38例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自制的引流管双套管行持续冲洗负压引流,观察组采用自制的引流敷料填塞伤口或瘘口行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比较两组每日换药次数、伤口或瘘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每日换药次数、伤口或瘘口愈合时间、住院总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的引流敷料结合负压吸引技术用于肠外瘘患者可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及缩短住院周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胰腺外伤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胰腺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治愈,术后早期死亡3例,均为多器官合并伤;后期死亡2例,死于严重的胰腺坏死、胰瘘及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27.8%.8例Ⅰ~Ⅱ级胰腺损伤均行清创加闭式负压吸引引流.5例Ⅲ级胰腺损伤行远端胰腺切除、近端缝扎、胰床置闭式负压吸引.4例Ⅳ级胰腺损伤行远端胰脾切除、远端Roux-en-Y胰空肠吻合、胰管吻合修补、幽门旷置术.1例Ⅴ级损伤行幽门旷置术、胆管引流、空肠造瘘及完全引流手术.并发症有胰瘘6例、腹腔脓肿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瘘者经保守治疗痊愈.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囊肿空肠内引流术而愈.腹腔脓肿经再次手术引流后痊愈.结论 腹部外伤患者的剖腹探查术中必须重视胰腺检查,充分闭式负压吸引引流及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胰腺外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Fournier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附属余杭医院2013-09/2014-09收治的40例坏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作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予以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外科清创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Fournier坏疽严重程度指数(Fournier's gangrene severity index,FGSI)、清创次数、体温恢复时间、治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7、14 d观察组FGSI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平均清创次数为3.8次,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体温恢复早于对照组,观察组20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7例创口局麻下行二期缝合后愈合,3例行腹股沟皮瓣转移后愈合,对照组16例治愈出院,4例死亡;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Fournier坏疽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