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侧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例右侧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的患者,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此患者于半个月后体温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61.2%,血培养阴性,效果满意,导管得以保留。结论减少血液透析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延长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内科2008年12月至2011年11月27例接受右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对透析血流量、导管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指标进行总结。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的平均透析血流量为(230.14±64.05)mL/min,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3.6±7.3)个月,感染和血栓形成率分别为17.5%和11.1%。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导管留置时间长,血流量充足,透析充分,是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理想选择,但仍然要重视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长期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以增加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方法 对我科67例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探讨预防导管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方法.结果 我科67例患者,除7例患者由于治疗无效临床死亡,其余60例患者的颈内导管均正常使用至血透停止.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护理明显的减少了颈内导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了患者置管时间,为疾病治疗做好有利的基础.结论 血液透析的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必须应执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颈内置管的护理常规以及操作规范流程,明现的减少了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置管天数.  相似文献   

4.
郎爽   《中国医学工程》2012,(7):158-159
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常见问题的护理对策。对22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在透析时血管通路出现的导管堵塞、感染、脱出等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治疗,保证了血管通路的通畅,延长颈内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对血液透析(血透)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患者预防并发症及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48例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对他们加强心理、导管出1:2处、封管的护理及出现感染、堵管等并发症及时处理,观察导管使用≤3个月、3-6个月、6-9个月、9个月以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7例因动、静脉内瘘成熟90天后拔管,21例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做动、静脉内瘘继续使用,导管均使用6个月已上(2例患者9个月内因并发症拔管,1例导管内感染,1例导管堵管溶栓失败,占置管者4.16%;导管应用9.个月以上19例,占置管者39.6%)。结论加强对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的护理,能显著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血液透析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共123例,分成传统体表标记定位盲性穿刺置管的对照组(Ⅰ组)55例和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试验组(Ⅱ组)68例。Ⅰ组依据体表解剖标记定位,行右颈内静脉中路法穿刺置管,Ⅱ组术前超声定位,并标记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两组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Ⅰ组误伤动脉4例、血肿3例,血、气胸各1例;Ⅱ组仅发生血肿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Ⅰ组与Ⅱ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81.82%、70.82%、18.18%、16.36%、18.2±1.5 min和98.53%、95.59%、1.47%、1.47%、12.7±1.3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最佳置管途径。方法:将185例血液透析患者分3组,分别采用颈内静脉(95例)、颈外静脉(65例)、股静脉(25例)途径建立长期导管,比较不同置管途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74%、93.84%、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并发症比较,其中误入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并发症差异不大;置管期间并发症颈内静脉组与颈外静脉组无明显不同(P>0.05),股静脉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内静脉是血液透析长期置管的首选途径;颈外静脉可作为置管的第二级血管;尽可能不选择股静脉途径置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循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0月38例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未发生导管脱落,透析时血液流速和流量稳定,有效减少和预防了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置管时间。各有1例因反复感染无法控制及血栓形成溶栓无效拔管,其余患者均未影响透析治疗的进行。结论对经颈内静脉置管途径行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在保障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同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护理思维,提高护士研究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护理,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观察我院血透室2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心静脉长期置管的情况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寿命及透析充分性。结果:21例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置管18例,左侧颈内静脉置管3例,成功19例,1例因血流不畅拔管,1例重新置管,留置时间2~55个月,平均使用寿命28.5个月,其中感染3例(14.2%),导管内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4例(19%),死亡1例(4.76%),URR 63%,KT/V 1.16%。结论:长期留置导管对于不能行自体血管内瘘手术者是最佳替代办法之一,影响导管寿命中,感染和血栓形成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处理,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8例,留置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82例次,其中有11例患者重复置管(2~3)次。右颈内静脉置管134例,左颈内静脉置管4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3例,股静脉置管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平均留置时间(14士12)月,其中颈内静脉(4~36)月,平均16月;锁骨下静脉(3~25)月,平均11月;股静脉(2~7)月,平均4月。导管置管时相关的并发症主要为:局部血肿17例(9.0%)、渗血21例(12%)和导管功能障碍3例(1.6%)。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通路功能障碍和感染,本组导管通路功能障碍13例(7.0%),其中血栓形成8例、隧道段打折2例,导管外鞘形成1例,血管狭窄1例。10例导管通路功能障碍经调整导管、尿激酶溶栓或手术修复,得到纠正,余3例拔管后重新进行穿刺置管。本组有15例患者发生局部感染(8.0%),给予消毒换药,管周皮肤涂察百多帮软膏后好转。结论: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但仍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重点防治置管期间局部巨大血肿和渗血以及导管留置期间血栓形成和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石丽丽  王夏莲 《医学综述》2011,17(18):2866-286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方法 1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62例,股静脉置管60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18例,对其置管方法、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临时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时间3~65 d;18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使用时间为6~30个月;透析时血流量200~260 mL/min。其中1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10例患者出现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结论深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40例带涤纶套血液透析用长期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经验,达到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以我院2007年1月~2010年5月留置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对40例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留置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通过细心护理,观察导管的使用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40例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全部成功,导管置入后X线下复查全部位于上腔静脉接近右心房开口处,置管成功率为100%.血流量均大于200ml/min,导管连续使用一年以上8例,半年以上14例,超过3月以上18例.共发生导管内血栓形成10例(占25%),其中合并其它部位血栓形成5例(占12.5%),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7.5%).结论 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的置入可解决许多不适合进行造瘘手术且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心静脉临时置管后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其中股静脉置管组45例,颈内静脉置管组35例。将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评估指标和并发症等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及Kt/v值均显著大于股静脉置管组。颈内静脉置管组患者的栓塞、感染、穿刺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比例均显著低于股静脉置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颈内静脉置管是更为理想的临时血管通路,留置时间更长,导管使用次数更多,透析血流量更大,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胸外科138例患者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予输液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138例,穿刺置管成功136例,穿刺置管成功率达98%,其中3例误入颈内动脉,经拔除穿刺针,压迫穿刺点,重新穿刺成功.1例因血管位置特殊,致穿刺困难置管失败,1例因导引钢丝推进过程打弯,致导引钢丝送入困难而致置管失败.无一例发生气胸、血肿等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7~40 d,平均(14.0±4.3)d;出现导管脱落6例,疑似导管相关性感染而拔除导管3例.结论 对颈内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可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经验,使临床合理选择插管方式.方法:观察分析经颈内静脉置管42例和股静脉置管63例的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果、相关并发症.结果:经颈内静脉置管的血流量优于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透析效果无明显差异,相关并发症少于股静脉置管.结论:对于操作熟练者而言,经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但操作者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插管方式,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苓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126-127
目的预防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并发感染,延长颈内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方法选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颈内静脉置管80例,使用两种护理方法对颈内静脉留置患者进行护理,预防穿刺口和皮下隧道感染的发生,观察导管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抗生素封管,加强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护理,可明显减少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李卉 《重庆医学》2011,40(11):1098-1099
目的 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396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其中经颈内静脉置管77例,经股静脉置管319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局部渗血 5例,血肿 2 例,导管阻塞4例,感染6例.结论加强置管术中的无菌操作和术后的精心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深静...  相似文献   

18.
刘昆 《吉林医学》2010,31(31):5657-565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右颈内静脉置管的226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26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出现穿刺口渗血,4例发生导管堵塞,经及时处理后,导管能正常使用。结论:重视对右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的经验.方法 对189例需要化疗的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在置管前、中、后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上予以精心护理,有效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结果 189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留置时间为4~93天,留置导管阻塞24例,导管感染13例,血肿5例.结论 颈内静脉建立化疗通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只要重视导管的护理,避免感染、栓塞、滑脱等并发症,对于需反复化疗患者不失为一种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方法 通过对372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的经验总结.结果 365例患者在常规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下完成治疗,顺利拔管.另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精心持续有效的导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颈内静脉置管成功应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