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67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俊  李晓灵 《四川医学》2009,30(9):1447-1448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6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131例(78.4%)伴发热,91例(54.5%)累及臀部,125例(74.8%)为幼儿园及小学群居儿童。所有患儿经积极抗病毒治疗均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组患儿均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应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时正确诊断本病并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场所,要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2.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所致的以手、足、口出现水疱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近几年来该病在本地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从2001年7~10月诊治的小儿手足口病47例分析报告如下。    47例患者,男26例,女21例,年龄4个月~1岁13例,3岁25例,~5岁9例。全部病例均符  相似文献   

3.
小儿手足口病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珊珊 《当代医学》2011,17(4):74-74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多以突起高热、手足口疱疹伴流涎、拒食发病,对患儿危害较大。本病的治疗重点是采取积极的支持和对症疗法。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7天可自愈),愈后良好,对手足部、口腔黏膜及臀部等不明显的皮疹,体温≥38.5℃,精神萎靡、肢体抖动、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在诊治过程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小儿手足口病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手足口病 (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有小范围的流行。典型患儿常同时在口腔 ,手、足出现疱疹。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我院门诊 2 0 0 1年 7月~ 8月份收治的HFMD患儿 3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患儿中 ,男 2 2例 ,女 10例 ;≤ 3岁 2 4例 (75 %) ,>3岁 8例 (2 5 %) ,最小年龄为 1岁 8个月 ,最大 7岁。1.2  临床表现  32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 ,首诊体温≤ 39℃2 0例 ,>39℃ 12例 ,最低温度 38℃ ,最高 40 .2℃ ,发热 2~ 8(平均 4.2 )d。全部病例均有口腔粘膜疹 ,分布…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于1982年在我国首次报道,1983年在国内有过广泛的流行.我市以往夏秋季有散发病例,2001年11月下旬到2002年1月上旬,本病在我市有所流行,在此期间,我科共诊治手、足、口病102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的急性传染病.1984年国内学者从手足口病病人中分离出柯萨奇A-16病毒[1].目前该病尚无特效预防措施.现将我院1998年收治的145例手足口病病儿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A16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发疹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为多。临床上以口腔黏膜溃疡及手、足、臀等处发生粟粒大小斑丘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本文对我镇2004年在防治手足口病中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4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皮疹形态及分布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5岁以下发病者42例(89.4%),并以夏季最多(74.5%),1/3以上患儿有接触传染史。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其次是口腔及臀部。38例患儿血清中,28例柯萨奇病毒抗体阳性。结论:本病及早诊断、隔离、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张晓娟 《新疆医学》2007,37(4):161-162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A16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85%~95%见于4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易发生流行。现将我院2006年2月~10月治疗的22例手足口病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念  柯柳 《右江医学》2008,36(1):118-118
1.病例介绍 男性3例,女性1例.3例男性为学龄前儿童,均散居于农村;1例女性为成人,32岁,城市居民.4例患者均无病畜及类似患者接触史.临床表现:4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7.8~40.0℃,伴皮疹,出疹时间为发热后2~3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37例临床分析。方法:对2007-2008年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37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即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皮疹形态、发展过程、部位,并发症辅助检查结果、疗效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儿中11例(29.7%)发生在人员聚集单位,62.2%的皮疹与口腔粘膜疱疹同时出现,先为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24h后转为疱疹,好发于手掌、足底、指趾的屈面等表皮厚而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在口腔、手掌同时出现皮疹者为23例,口腔、手掌、足底同时出现者为14例(37.8%;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18例(48.4%),白细胞总数升高5例(13.0%),白细胞总数下降14例(37.8%);淋巴细胞增高占23例(62.16%),中性粒细胞较低5例(13.51%),中性粒细胞增高8例(21.6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异常11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21.6%),心肌炎2例(8.11%)。肝功异常即单项转氨酶增高3例(8.1%)。胸片检查,支气管炎4例(10.8%),支气管肺炎3例(8.1%),合并扁桃体炎5例(16%),脑电图广泛异常1例(4%)。结论:本病系由病毒感染性疾病,呈自限性,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后预后良好,很少有并发症,但重症患者可合并心肌炎及脑膜炎危及生命。预肪本病传播流行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皮疹形态及分布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5岁以下发病者44例(88%),并以夏秋季最多(88%)。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口腔及臀部。经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50例患儿全部痊愈,有效率100%。结论:本病及早诊断、隔离,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37例临床分析.方法:对2007~2008年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37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即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皮疹形态、发展过程、部位,并发症辅助检查结果、疗效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儿中11例(29.7%)发生在人员聚集单位,62.2%的皮疹与口腔粘膜疱疹同时出现,先为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24h后转为疱疹,好发于手掌、足底、指趾的屈面等表皮厚而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在口腔、手掌同时出现皮疹者为23例,口腔、手掌、足底同时出现者为14例(37.8%;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18例(48.4%),白细胞总数升高5例(13.0%),白细胞总数下降14例(37.8%);淋巴细胞增高占23例(62.16%).中性粒细胞较低5例(13.51%),中性粒细胞增高8例(21.6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异常11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21.6%),心肌炎2例(8.11%).肝功异常即单项转氨酶增高3例(8.1%).胸片检查,支气管炎4例(10.8%),支气管肺炎3例(8.1%),合并扁桃体炎5例(16%),脑电图广泛异常1例(4%).结论:本病系由病毒感染性疾病,呈自限性,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后预后良好,很少有并发症,但重症患者可合并心肌炎及脑膜炎危及生命.预防本病传播流行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  相似文献   

14.
儿童手足口病4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莺 《中国全科医学》2002,5(2):140-140
手足口病系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所致 ,以患儿在口腔、手、足同时出现疱疹为其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传染病。 1999年 7月~ 2 0 0 0年 9月我院门诊治疗该病4 2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2例患儿中 ,男 3 0例、女 12例。 <4岁 3 5例、 >4岁 7例。1 2 临床表现 :均以发热与皮疹首诊。体温最高 3 9 8℃、最低 3 8 2℃ ,其中 >3 9℃ 10例 ( 2 3 8% )、 <3 9℃ 3 2例( 76 3 % ) ,热程 3~ 6天 ,平均 4 4天。所有病例手足均见皮疹 ,分布于手足远端、手背指间、甲周、足跟边缘、手掌及足跖 ,初为红色粟粒样斑丘疹 ,迅速转为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有效的隔离,对症应用抗病毒及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28例手足口病进行有效隔离及治疗,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尽早发现并及时隔离患儿,对被污染的所有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切断其传播途径,保持良好的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加强疫情报告,可以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对感染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同时对患儿采取早期隔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更昔洛韦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8月本科隔离治疗的47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6%,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原学为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早期更昔洛韦疗效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孙燕  王凤  周华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2):194-195,197
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1999-2009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山东都出现手足口病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在缙云县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缙云县2009~2013年上报的4473例0~10岁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9~2013年共报告6岁及以下病例4409例(98.57%),3岁及以下病例3904例(87.28%),散居儿童3496例(78.16%)。2011~2013年,幼托儿童病例数及构成比有所下降,但散居儿童病例数及构成比仍维持较高水平。2012~2013年EV71阳性检出率明显上升,占5年EV71阳性总数77.11%(64/83)。结论重视学龄前儿童特别是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综合防治,及早发现重症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的重症病例,保障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9.
梁桂玲 《吉林医学》2011,(35):7635-7635
<正>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A组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特征的传染病,在婴幼儿身上较为多见,发病年龄在2~4岁较为集中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且呈暴发流行。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通过口、手、污染的水源、空气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20.
小儿病毒性脑炎48例临床分析盖志兵,初振峰,肖云荣,梁荣芝,王会贞,王淑英,刘秀华(山东省博兴县人民医院,256500)关键词脑炎;病毒性脑炎;柯萨奇B病毒;儿童1995年夏季,山东省各地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流行,经山东省防疫站抽样做脑脊液和粪便病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