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可吸收螺钉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本组16例踝关节损伤患根据损伤机制、临床症状及应力下摄标准踝关节正位片并与健侧对比的方法而明确诊断,手法复位U型石膏外固定失败后,全部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中再次摄片与健侧对比的X线片判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18个月,所有患未再次出现下胫腓联合分离,关节稳定。3例10个月后出现螺钉断裂。结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漏诊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形成,可吸收螺钉应用后无须二次手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张波 《中国骨伤》2006,19(6):376-376
患者,男,28岁,因下梯时摔伤致左踝肿痛、行走痛甚2周就诊。查体:左踝关节肿胀、瘀斑痕迹,内踝下方及下胫腓处明显压痛;左小腿挤压试验阳性。踝关节及小腿正侧位X线片见:下胫腓分离,内踝间隙明显增宽;踝关节及胫腓骨未见外伤骨折征象。手法整复后拍摄双踝关节X线片提示:左踝仍有  相似文献   

3.
李美才 《中国骨伤》1991,4(1):38-38,37
用金属外支架治疗长骨干骨折在我国已有较广泛的开展。我们于近来使用孟和等研制的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折3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并总结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Hook-plate fixation,HPF)治疗16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10月~2003年3月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16例,根据应用改良Mazur评价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16例中优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生物力学性能最佳,也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下段骨折的最好内固定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3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患者,按术中内固定材料,分为皮质螺钉内固定(A组)和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固定(B组)。其中A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9~63岁,平均(37.90±4.67)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按Danis-Weber分型:B型8例,C型18例;按照Lauge-Hanson分型:旋后外旋(SER)9例,旋前外展(PAB)10例,旋前外旋(PER)7例。B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8.70±6.03)岁;左侧6例,右侧6例;按Danis-Weber分型:B型4例,C型8例;按Lauge-Hanson分型:旋后外旋3例,旋前外展2例,旋前外旋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创口愈合情况及术后负重时间,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3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更长、经济费用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胫腓骨重叠宽度、胫腓骨间隙、内踝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随访,A组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8周螺钉断裂,踝穴无移位,B组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装置脱落,踝穴无移位。术后AOFAS评分:A组(87.50±8.67)分,优18例,良4例,可4例;B组(86.23±7.42)分,优7例,良4例,可1例。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是一种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弹性固定装置,其固定效果与螺钉内固定相似,但避免了螺钉断裂风险,术后无须常规取出,有利于患者提前进行负重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2010年6月~2011年10月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9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5~61岁,平均42.1岁。致伤原因:自行扭伤3例,交通事故伤4例,坠落伤2例。踝关节骨折按Lauge-Hansen分型[1]:旋后-外旋型5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前-外展型1例。  相似文献   

7.
胫腓钩内固定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踝关节骨折或脱位时出现下胫腓关节分离,将使关节面对位不良,踝穴增宽或变窄,都会引起负重时疼痛或关节不稳定、松动或运动受限,且日后必将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目前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识,手术治疗多采用螺钉或螺铨内固定。我科自2001年3月~2002年8月采用胫腓钩(Engevlbrecht Syndesmosis Hook)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13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总结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Hook—plate fixation,HPF)治疗16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10月~2003年3月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16例,根据应用改良Mazur评价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16例中优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生物力学性能最佳,也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下段骨折的最好内固定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踩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30例,其中旋后外旋型8例,旋前外旋型9例,旋前外展型13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仅1例发生下胫腓螺钉断裂,于骨折愈合后取出。骨折于16周内均达到骨性愈合。30例中疗效为优19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为83.3%。结论:明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可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并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对本组3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内、外踝采用张力带钢丝、单纯螺钉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发现下胫腓联合不稳定者,于踝关节上方2~3cm处用1枚3.5~4.5mm长皮质骨螺钉固定,并于术后6~8周后去除。术后石膏托固定2周后使用CPM进行踝关节锻炼。结果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75年;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X线评定:优1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下胫腓联合应进行螺钉固定,为避免术后螺钉折断,应于术后6~8周后取出,术中应修补断裂的肌腱韧带,并应强调腓骨的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组合式四肢骨折通用型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组合式四肢骨折通用型外固定器对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7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采用组合式四肢骨折通用型外固定器治疗,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22~76岁,平均47.8岁。横形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18例,螺旋形骨折8例,斜形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8例。结果:3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结论:组合式四肢骨折通用型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难度低、安装拆卸方便、固定稳固、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膝踝关节运动不受影响,甚至可戴外固定器行走,无须长期卧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质螺钉治疗下胫腓分离伴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采用皮质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44例,左侧20例,右侧2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8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6例;旋前外旋型14例,其中Ⅲ型6例,Ⅳ型8例;旋前外展型12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8例.按3踝损伤情况,其中1踝4例,2踝28例,3踝12例.术前所有患者根据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及踝关节活动度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5.7个月.术后未见创口感染、骨不愈合、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Baird-Jackson评分91.56±6.26(75~99分),其中优26例,良10例,可6例,差2例.术后出现1例断钉,取出断钉后未进行外固定,功能良好.1例1度骨性关节炎,采用理疗及关节腔注射治疗后好转.结论:皮质螺钉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有效手段,明确的诊断、良好的手术操作、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及时随访复查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三维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胫腓骨骨折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6岁。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骨折16例。上段骨折4例,中段骨折8例,下段骨折9例。斜形骨折10例,粉碎骨折8例,多段骨折3例。采用三维复位固定器进行治疗。结果: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对位11例,近解剖对位9例,功能对位1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3~85d,平均62d。随访4~12个月,功能恢复优13例,良8例。多功能复位固定器拆除时间6~12周,平均8.5周。结论:三维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使固定器与骨折端形成三维立体固定,适合小腿的生物力学要求,为胫腓骨骨折治疗提供了一种既无偏心应力,又无应力遮挡,结构稳固利于骨折愈合的弹性固定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采用记忆合金弓齿钉固定治疗的24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19~71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按照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获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2周。术后AOFAS评分为(87.50±13.16)分。1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临床疗效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记忆合金弓齿钉处理踝关节骨折并发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不仅能保留踝关节及下胫腓联合的生理活动,且负重前无须常规取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踝关了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韧带分离患者按Bonnin分度法,Ⅱ12例,Ⅲ度8全和加压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使踝穴结构恢复正常。结果 随访8~18个月,平均14.5个月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优良率达8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韧还分离的患者在治疗骨折的同时注意修补下胫腓韧带以恢复正常踝穴结构,避兔创伤生骨关节炎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21踝)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2踝),女9例(9踝);年龄27~52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照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X线测量:①胫骨前结节与腓骨的重叠阴影;②下胫腓联合间隙;③内踝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的间隙。临床疗效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例(21踝)均获得随访,时间1~2.2年,平均1.3年。术前正侧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0.46±3.56)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为(5.69±0.88)mm,胫距关节内间隙为(5.67±1.23)mm,踝穴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0.87±0.96)mm;术后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7.14±0.62)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为(3.28±0.39)mm,胫距关节内间隙为(3.12±0.33)mm,踝穴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2.91±0.30)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T复查显示:下胫腓联合仍存在一定程度分离的有4例,均为轻度。术后Baird-Jackson评分为(86.24±13.26)分(62~98分),在各项评定内容中,13踝(61.90%)获得无痛踝关节,16踝(76.19%)无踝关节不稳征象,11踝(52.38%)恢复正常行走能力,8踝(38.10%)恢复正常奔跑能力,11踝(52.38%)恢复正常的工作能力。踝关节背伸活动度(21.05±5.00)°,跖屈活动度(33.57±5.76)°,内翻活动度(19.48±4.57)°,外翻活动度(24.05±4.86)°。踝关节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表现的患者3例,无一例发生断钉;临床疗效优12踝,良2踝,可4踝,差3踝。结论:下胫腓联合3层皮质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精细的手术操作技术和下胫腓联合解剖关系的恢复是患者获得良好踝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术后常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8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19例得到完整随访,男12例,女7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单纯外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9例,三踝骨折6例.按Danis-Weber分类,A型8例,B型11例,均为腓骨远端不稳定粉碎性骨折.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6h至16d,平均6d.手术顺序为外踝、后踝和内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松质骨螺钉,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采用螺钉或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8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1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9例于术后20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Mazur评分为67~92分,平均86.3分,其中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结论 运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外踝骨折能更好恢复外踝正常外翻角及长度等解剖结构,并有效固定,为早期活动提供稳定性,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李忠伟  任鹏  张树文  金格勒  杨新明 《骨科》2018,9(2):112-117
目的 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架辅助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1月我科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辅助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49例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为16~60岁,平均35.3岁。根据Gustilo分型:Ⅱ型8例,Ⅲa型9例,Ⅲb型31例,Ⅲc型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 cm×5 cm~5 cm×10 cm。术后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病人术后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3.5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其中1例钉道感染,予以清创后换药愈合。术后去除外固定架时间为3~6个月,其中2例因外固定架携带困难于术后3个月拆除,其余病人以骨质愈合为标准拆除外固定架。末次随访所有软组织缺损均愈合。软组织缺损采用植皮治疗39例,其中2例局部斑片状坏死经再次植皮后愈合,1例皮下积液经换药痂下愈合;穿支皮瓣10例,其中1例转移皮瓣皮缘坏死经植皮后愈合。术后12个月根据Maryland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8例,良32例,可9例,优良率为81.6%。结论 在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组合式外固定架辅助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固定骨折、保护并高效修复受损软组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踝关节脱位胫骨pilon骨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58例伴踝关节脱位胫骨pilon骨折患者,男47例,女11例;年龄17~76岁,平均48.1岁.骨折按AO分型:B2型8例,B3型17例,C3型33例.按踝关节脱位类型:内侧脱位13例,外侧脱位9例,前侧脱位11例,后侧脱位14例,纵向脱位11例.通过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脱位纠正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牢固程度,并定期接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4~ 27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58例患者中获解剖复位39例,占67.2%;良好复位13例,占22 4%;不佳复位6例,占10.4%.后期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获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按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优良率:B型84.0%,C型75.8%;内侧脱位76.9%,外侧脱位77.8%,前侧脱位81.8%,后侧脱位78.6%,纵向脱位81.8%. 结论 胫骨pilon骨折常伴有踝关节不同方向的脱位,治疗时应注意恢复原有解剖结构和力线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