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 EB 病毒(EBV)抗体及 EBV DNA 的影响因素及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143例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常规、肝功能、EBV 抗体及 DNA 检查结果,用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对 EBV 抗体及 EBV DNA 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多个独立样本间比较使用 Kruskal -Wallis H 检验,独立样本间两两比较使用 Mann -Whitney U 检验。结果血清 EBV DNA(r =0.169~0.693,P <0.05)、EBV -VCA -IgM(r =0.153~0.434,P <0.05)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 EBV DNA 、ALT、AST、ALP、GGT、白细胞(WBC)及异形淋巴细胞呈正相关,并且两者也呈正相关(r =0.434,P =0.00);外周血淋巴细胞 EBV DNA 与血清EBV DNA、EBV -VCA -IgM、AST、ALP、WBC 及异形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 =0.207~0.693,P <0.05)。外周血淋巴细胞 EBV DNA 阳性率70.6%(101/143),血清 EBV DNA 阳性率32.2%(46/143)。EBV -VCA -IgM阳性率22.4%(32/143),22.5%(25/111)的 EBV-VCA -IgM阴性患者血清 EBV DNA 阳性。血清 EBV DNA 阳性患者 EBV -VCA -IgM阳性率(21/46,45.7%)明显高于外周血淋巴细胞 EBV DNA 阳性者(29/10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P <0.01)。结论血清 EBV DNA 和 EBV -VCA -IgM有较强的关联性,并且前者的阳性率高于后者,更有助于 EBV 感染的早期诊断,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可提高 EBV 现症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宁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性病感染情况,促进南宁市MSM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方法2008年4—6月,对南宁市452名MSM进行调查,采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一HBs)、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采集口腔拭子做GON培养,尿道拭子做沙眼衣原体(CT)检测。结果抽血检查452人,HBsAg阳性率为14.60%,抗-HBs阳性率为0.66%,抗-HIV阳性率为1.99%,梅毒阳性率为8.85%;尿道CT检查110人,阳性率4.55%;口腔淋球菌检查144人,阳性率11.11%。结论男男性行为人群性传播疾病感染率较高,应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B病毒Rta蛋白IgG抗体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612例临床样本中EB病毒Rta.IgG含量,同时对试剂盒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估。结果267例鼻咽癌样本的EB病毒Rta.IgG抗体浓度为(77.64±3.205)U/ml,检测灵敏度为94.7%(214/226),特异度为86.3%(333/386),正确率为89.4%(547/612);255例健康体检血样抗体浓度为(8.31±0.745)U/m1;20例肝癌样本抗体浓度为(7.14±1.111)U/ml;30例肝炎样本抗体浓度为(7.40±0.581)U/ml;20例自身免疫病样本抗体浓度为(13.97±6.943)U/ml;20例鼻咽息肉样本抗体浓度为(12.58±6.197)U/ml。各组EB病毒Rta—IgG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病毒Rta-IgG定量检测试剂盒用于鼻咽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进一步研究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与患者血清中EB病毒Rta-IgG的含量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我院呼吸科2008年收治1例HNL患者,结合文献报道477例共47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78例HNL可见于各年龄段,男女比例为0.88:1。临床表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占96.4%(325/337),发热占93.8%(436/465),可伴有肝肿大20.7%(61/294),脾肿大22.0%(68/309)和皮疹20.5%(87/425)。实验室检查:72.1%(305/423)一过性白细胞计数下降,27.6%(74/268)贫血,87.5%(309/353)血沉增快。7.6%(12/158)抗核抗体阳性,4.6%(3/65)抗DsDNA抗体阳性。17.0%(15/88)EB病毒IgM抗体阳性,50.0%(51/102)EB病毒IgG抗体阳性,4.5%(2/44)支原体抗体阳性,12.5%(5/40)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8.8%(3/16)巨细胞病毒IgC.抗体阳性,10.6%(13/123)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7.8%(19/244)复发。结论HNL可能为多种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自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长期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可复发,确诊需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EB病毒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4年Epstein和Barr分别在《Lancet》杂志报道,在非洲儿童淋巴瘤培养建立的淋巴母细胞株中,发现了一种有别于其他疱疹病毒的疱疹病毒,后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EB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一种在全球广为分布的双链DNA病毒。约有90%的人群感染,感染后通常在人体内终生潜伏存在。亦可导致感染的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形成肿瘤。EB病毒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的文献报道近年来较多,特别是2005年4月在Arthritis Rheum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非洲裔美国人中,抗EBV—VCA—IgA抗体与SLE强相关,再次引起了风湿病学家的极大兴趣.本文就EB病毒与SLE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受血者输血前不同人群梅毒抗体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受血者梅毒感染率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选择2005—2007年34209例需输血及术前备血的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TPPA)已确诊。结果:梅毒抗体阳性率0.57%(196/34209),其中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48%(94/19527),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69%(102/14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阳性率分别为0.46%、0.51%、0.73%,采用2005年与2006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年与2007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于20岁、20~50岁、5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2.04%、70.92%、27.04%。结论:受血者梅毒感染率逐年升高,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通过对受血者梅毒抗体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族患者EB病毒各年龄段EBNA1/IgA、EA/IgG及EA/IgA抗体的rA值和阳性率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140例未经治疗的壮族鼻咽癌患者和280例健康人的血清,用ELISA检测EBNA1/IgA、EA/IgG及EA/IgA抗体,分别计算各年龄段的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各年龄段EBNA1/IgA、EA/IgA及EA/IgG抗体rA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50岁以后的年龄段病人与健康人EA/IgG、EA/IgA、EBNA1/IgA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壮族鼻咽癌患者EB病毒EBNA1/IgA、EA/IgA及EA/IgG抗体水平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中有必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界定不同的阳性临界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B病毒DNA(EBV—DNA)载量检测在门诊诊断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1例门诊就诊的可疑鼻咽癌患者,同时进行EBV—DNA载量、EBVVCA—IgA和EBVEA—IgA检测,并与病理组织切片检查作比较。结果病理组织切片检出鼻咽癌47例;EBV—DNA载量、EBVVCA—IgA、EBVEA—IgA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6.6%(36/47)、55.3%(26/47)和45.8%(22/48);特异度分别为64.3%(9/14)、71.4%(10/14)和92.3%(12/13);正确率分别为73.8%[(36+9)/61]、59.0%[(26+10)/61]和55.7%[(22+12)/61];三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与病理组织切片检查比较,除EBV—DNA载量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两法均低于病理组织切片检查(P均〈0.01);EBV-DNA载量、EBVVCA—IgA和EBVEA-I吕A三种方法检测在NPC组和对照组及NPC临床分期的中位滴度,除EBV-DNA载量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他两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这三种鼻咽癌的筛查技术中,EBV—DNA载量检测优于EBVVCA—IgA和EBVEA—IgA检测。  相似文献   

9.
Yan HP  Tan YF  Zhuang H  Zhou YS  Zhao CH  Feng X  Jin RH  Wu H  Fu Y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896-899
目的了解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IgM、IgG抗体和两个结构蛋白抗体的持续时间及相互关系。方法对146例SARS临床确诊且血清抗-SARS—CoV阳性病例,随访采集发病当13至发病后660d期间的血液标本共362份。以ELISA法分别检测抗-SARS—CoVIgM和IgG抗体、SARS—CoVN蛋白和S蛋白IgG抗体。结果抗-SARS—CoV IgM阳性率在发病20d内为46.5%(20/43),21—40d阳性率最高(80.6%,25/31),尔后逐渐下降,至发病后500d左右仅为8.2%(6/73)。IgG总抗体在发病20d内阳性率(34.9%,15/43)低于IgM抗体,在发病21~40d迅速达到100%,至发病后600—660d,其阳性率仍高达98.6%(70/71)。N—IgG抗体在发病40d后阳性率(92.5%,37/40)高于S-IgG(67.5%,27/40),在61~90d、450—510d和600—660d3个时间点检测阳性率均高于S-IgG抗体;但两种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随时间延长均逐渐下降,两者于不同时间点的阳性率均低于抗-SARS—CoV总IgG。结论临床与病原学确诊的SARS患者,SARS—CoV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在21—40d达高峰,IgG抗体阳性率100%。IgM抗体91.8%在感染500d以内消失;感染后两年IgG总抗体阳性率仍高达98.6%,推测可持续阳性3—5年。N—IgG和S-IgG抗体持续时间可能较短。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辛德毕斯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了1998年采集的云南省31个县市Ⅰ847份健康人血清中的辛德毕斯(Sindbis)病毒抗体,阳性356份,总阳性率为19.27%;其中健康人阳性率为20.71%(334/Ⅰ613),儿童阳性率为1.33%(2/150),放牧人员阳性率为49.03%(76/155),士兵阳性率为2.38%,发热病人阳性率为13.33%(20/150);不同县市抗体阳性率之间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中国高危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目的监测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和男性同性恋等高危人群进行监测。结果(1)24.2%(29/120)的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检出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均低于5%。(2)27.3%(18/66)的暗娼哨点检出阳性者,多数处于较低水平(〈5.0%),个别的暗娼哨点HIV抗体阳性率较高,如四川达州市大竹县和湖南省衡阳市分别为10.5%和5.2%。HIV阳性者中45.3%有注射毒品史,部分地区暗娼有注射吸毒史的比例高达50%;暗娼人群中报告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的中位数为38.7%。(3)72.7%(56/77)的吸毒者哨点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各哨点阳性率差异较大,最高是四川达州市大竹县,为69.7%;其次为新疆伊宁市,为68.0%。阳性率高于20%的哨点集中于四川、新疆、广西和湖南等省份;吸毒者中注射吸毒比例的中位数为64.1%,注射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比例的中位数为46.8%。(4)3个男性同性恋哨点中,安徽合肥市的HIV抗体阳性率为3.3%,其余两个哨点均低于1%;男性同性恋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仍很低。结论中国HIV感染疫情仍呈蔓延扩散之势。吸毒人群中高比例注射吸毒及高比例共用注射器行为,暗娼及男性同性恋中的低安全性行为,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大有效干预措施的力度及覆盖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柯萨奇B组病毒(CVB)在心脏疾病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探讨CVB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CVBIgG抗体和核酸检测。结果:心脏病组CVBIgG阳性率为44.8%(112/250),对照组抗体阳性率为16.7%(18/10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VBRNA检测结果显示,心脏病组阳性率为20.4%(51/250),对照组为3.7%(4/10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病患者中CVB感染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用DIFA初筛检测197例武汉地区非选择性孕妇,其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8.12%(16/197);阳性者用IFT—IgG复查,阳性符合率为93.75%,即阳性率为7.61%(15/197),15例阳性者的滴度分别为1:164例,1:649例,≥1:10242例;DIFA阳性者还用Toxo-IgG/IgA/IgM-ISAGA检测,有2例IgA和IgM均为阳性。其中1例IgA1:64(+)、IgM1:16384(+)为急性弓形虫感染件发葡萄胎。DIFA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适用于孕妇弓形虫感染初筛的好方法,为达到优生优育监测弓形虫感染的目的,而采用DIFA、IFT-IgG、Toxo-IgG/IgA/IgM联合测试是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Ⅱ型胶原(CU)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及口服鸡CⅡ对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影响。方法以鸡CⅡ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名健康献血者、113例活动期RA患者,其中病程≤1年的早期患者30例;同时检测19例患者在口服鸡CⅡ90μg,d治疗前和治疗12、24周后血清中的抗CⅡ抗体水平。结果①RA患者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RA患者血清抗CⅡ抗体阳性率为37.2%(42/113),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2.9%(2/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早期RA患者抗CⅡ抗体阳性率73.3%(22130),而病程〉1年的RA患者抗CⅡ抗体阳性率为24.1%(20/8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比较抗CⅡ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其他相关指标:抗CⅡ抗体阳性组42例,阴性组71例,两组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分别为83.3%(35/42)和43.7%(3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5%(38/42)和52.1%(3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CⅡ抗体阳性组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抗CⅡ抗体阴性组;两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及骨质破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口服CⅡ治疗前和治疗12、24周后,RA患者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抗CⅡ抗体明显升高,尤其在早期RA患者有较高的阳性率:抗CⅡ抗体阳性患者RF、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同时ESR、CRP亦明显升高;口服CⅡ治疗后抗体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因此,抗CⅡ抗体在RA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判断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口服CⅡ对CⅡ抗体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1997年7月至2011年7月间,住院的HIV/AIDS合并肺结核的病人,回顾分析其末梢血CD+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痰涂片、结核抗体以及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涂片的关系。结果117例病人中,cD。细胞计数〈50个/mm3时,PPD试验无阳性反应,痰涂片阳性率为20.0%(3/15),结核抗体阳性率为26.7%(4/15);CD4细胞计数在50~200个/mm3时,PPD试验阳性率为25.0%(16/64),痰涂片阳性率为40.6%(26/64),结核抗体阳性率为35.9%(23/64);CD4细胞计数在200~500个/mm3时,PPD试验阳性率为55.3%(21/38),痰涂片阳性率为60.5%(23/38),结核抗体阳性率为52.6%(20/38),其中65例痰涂片阴性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涂片有29例(44.6%)抗酸杆菌阳性;CD4细胞计数〉500个/mm3时,痰涂片阳性率为71.4%(5/7),结核抗体阳性率为57.1%(4/7)。结论CD4细胞计数在500个/mm3以上时,痰涂片阳性率、结核抗体阳性率与HIV阴性肺结核检测相近,CD4细胞计数在200个/mm3以下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数值越低合并肺结核症状越重,PPD试验反应、痰涂片、结核抗体以及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涂片阳性率越低。  相似文献   

16.
应用NAG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反映细胞增殖,检测30例Ⅰ型糖尿病(Ⅰ型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谷氨酸脱羧酶(GAD)的反应性,并以Ⅱ型糖尿病(Ⅱ型DM)、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常人各30例作对照。同时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Ⅰ型DM患者血清中GAD自身抗体作比较。结果GAD反应性T淋巴细胞Ⅰ型DM的阳性率为36.7%(11/30),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10%(3/30),而Ⅱ型DM和正常对照组无一例阳性,Ⅰ型DM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新发病Ⅰ型DM(病程≤1年)阳性率高达62.5%(10/16),与GAD抗体81.3%(13/16)的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病程(1.5~20年)Ⅰ型DM的阳性率为7.1%(1/1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GAD抗体64.3%的阳性率(P<0.05)。这些结果表明新发病Ⅰ型DM存在GAD反应性T淋巴细胞,这对阐明Ⅰ型DM的发病机理,确定早期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鼻窦炎临床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合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入选患者完善鼻窦CT扫描,根据症状及鼻窦CT扫描分为慢性鼻窦炎组与非慢性鼻窦炎组,两组均完善肺功能、鼻咽分泌物病毒抗原、血清病毒IgM特异性抗体检查、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细胞亚群。结果35例哮喘患者中慢性鼻窦炎组病毒阳性者为64.7%(11/17),非慢性鼻窦炎组病毒阳性者为22.2%(4/18)(P〈0.05)。慢性鼻窦炎组与非慢性鼻窦炎组在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细胞亚群及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者合并慢性鼻窦炎病毒阳性率很高,提示慢性鼻窦炎可能使哮喘患者更易受到病毒的侵犯,因此哮喘患者合并慢性鼻窦炎更要重视对病毒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自愿咨询检测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西藏预防HIV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3-2012年西藏某VCT门诊自愿咨询者的人口学信息及HIV抗体检测结果,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29名自愿咨询检测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188例,阳性率9.75%;女性阳性率(12.94%)高于男性(8.40%);15~44岁年龄组阳性率达9.92%,其阳性人数占所有阳性者中的94.15%(177/18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HIV阳性率较高,为17.92%,无业者高于其他职业;静脉注射吸毒阳性率高达62.50%。性传播占总数的89.89%。结论青壮年、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及无业者是感染HIV的高危人群,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应针对高危人群的特点,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以及行为干预工作,阻断HIV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346例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346例肿瘤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筛查红细胞抗体,对抗体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检测。结果346例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20%(18/346),其中男性肿瘤患者阳性率为2.72%(5/184),女性肿瘤患者阳性率为8.02%(13/162),男性与女性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相比,P<0.05。其中抗-Lea者6例、抗-Pl者5例、抗-M者7例、Rh抗体者0例。特异性抗体7例,非特异性抗体11例。5例患者发生自身红细胞致敏。18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13例伴输血史或妊娠史,Rh抗体8例。结论女性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且多伴输血史或妊娠史,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助于肿瘤患者输血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太原市无偿献血者梅毒及HIV感染状况,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1.ISA)检测太原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浆标本梅毒抗体和HIV抗体,分析梅毒及HIV感染年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结果太原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389796份,梅毒抗体阳性2277例,阳性率为0.584%,年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P〈0.01),但变化无规律;女性阳性率为0.661%,男性阳性率为0.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8,P〈0.01),男性41~50岁和女性31~40岁抗体阳性率最高;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028%和0.645%,不同职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4,P〈0.01);初中及其以下学历者梅毒阳性率最高,为0.877%,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57,P〈0.01)。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HIV抗体阳性80例,阳性率为0.021%,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阳性率为0.029%,女性为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2,P%0.01),且男性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不同职业及文化程度人群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无偿献血者5年平均梅毒一HIV合并阳性率为0.005%,全部为男性,占男性梅毒抗体阳性者的1.29%。结论太原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较低但有增高趋势,梅毒5年阳性率较高但无变化规律。梅毒、HIV对血液安全仍造成威胁,应加强对农民、工人及文化程度较低等高危人群献血前的征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