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主要特征及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收治的9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不同患者的一般情况、中毒剂量、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等指标。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P0.05)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毒剂量、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液灌流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结论:中毒剂量、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可作为判断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血液灌流是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04—2013-10期间百草枯中毒住院患者272例,根据存活、死亡分为两组,分析服药剂量、就诊时间、住院天数、APACHE II评分、生化指标(血清钾、钠、氯、钙、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CK-MB、乳酸脱氢酶、二氧化碳结合力、超敏C反应蛋白)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效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相关因素在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27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死亡133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服毒量、血清百草枯浓度、尿液百草枯浓度、血清Ca2+、Cl-、肌酐、尿素氮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尿液中百草枯的浓度、血清钙、Cl-、BUN的OR值小于1,是保护因素;服毒量、血液中百草枯浓度、Cr的OR值大于1,是危险因素。对服毒量、血液中百草枯浓度、尿液中百草枯的浓度、血清钙、Cl-、肌酐、尿素氮进行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其各自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425、0.7972、0.6959、0.6941、0.6636、0.5089、0.4829。结论:百草枯的服毒量及血浆中百草枯的浓度是影响预后的两个关键因素,尿液中百草枯的浓度、血清钙、Cl-、尿素氮是保护因素;服毒量、血液中百草枯浓度、肌酐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与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中毒剂量、中毒距就诊时间、中毒距洗胃时间、中毒后24 h内白细胞计数(WBC)、中毒后并发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静脉血CO2-CP、有无氧饱和度(Sa O2)<0.90的时间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结果:CO2-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95%CI:0.673~0.819,P<0.05),以CO2-CP≥15.5 mmol/L为判断预后的临界值,其判断存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7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2-CP可作为判断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83,95%CI:2.226~9.437,P<0.05)。结论:检测静脉血CO2-CP简单可行,可作为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敏感指标,中毒早期出现CO2-CP下降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胡海  聂虎 《华西医学》2007,22(3):533-535
目的:对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方法:随访63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在中毒24小时内统计年龄、口服量、洗胃时间、血液净化时间、口腔溃疡临床分级、白细胞、尿素氮、淀粉酶、心肌酶同工酶(CK-MB)等9项相关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各因素与百草枯中毒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年龄、口服量、血液净化时间、口腔溃疡临床分级、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是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6个主要因素。洗胃时间、血清尿素氮、血清CK-MB对早期评估预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Cox模型能够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因素。年龄、口服量、血液净化时间、口腔溃疡临床分级、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是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6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12h内相关生化指标与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沧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存活组46例,死亡组77例。记录和分析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口服百草枯剂量、入院时百草枯浓度、12h内最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碳酸氢根离子(HCO3-)、白细胞计数(WBC)、血钾(K+)、肌酐(Cr)等生化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12h内最差APACHEⅡ评分中位数(14分)、WBC中位数(22.06×109/L)、Cr中位数(176μmol/L)均高于存活组(3分、12.73×109/L、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12h内pH值中位数(7.30)、HCO3-中位数(14.5mmol/L)、K+中位数(2.91mmol/L)均低于存活组(7.38、20.5mmol/L、3.4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存活时间中位数为6d(10h~35d),12h内最差APACHEⅡ评分、WBC和Cr水平与患者存活时间均呈负相关(r=-0.618、-0.824、-0.767,P0.05);pH值和K+与患者存活时间均呈正相关(r=0.714、0.796,P0.05)。12h内最差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1-特异度为0.961,灵敏度为0.957。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12h内最差APACHEⅡ评分、pH值、HCO3-、WBC、K+、Cr水平与预后相关。12h内最差APACHEⅡ评分是早期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百草枯中毒患者乳酸、12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01-2013-12百草枯中毒患者95例,按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入院时乳酸值、12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分析。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组患者入院时乳酸、APACHEⅡ评分、24h 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乳酸清除率低于生存组(P〈0.05)。乳酸、入院APACHEⅡ评分、24hAPACHEⅡ评分与死亡呈正相关。12h乳酸清除率与死亡呈显著负相关。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和乳酸清除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入院时乳酸和入院后24h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研究对象与预测中毒预后的良好指标百草枯血浆浓度面积接近。根据最佳截断值,乳酸、乳酸清除率、百草枯血浆浓度、入院APACHEⅡ评分、24hAPACHEⅡ评分预测病死率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0.727~0.909,0.667~0.921,0.485~0.642。结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24 h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23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口服百草枯剂量、服毒至洗胃和灌流的时间、灌流次数)、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入院后24 h内最差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等生化指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服毒量和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间服毒至灌流时间、灌流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Cr)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K+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酸肌酶(CK)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H、HCO3-、PaO2、PaCO2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WBC、乳酸、服毒量、pH、K+均为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WBC、乳酸、服毒量、pH、K+水平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预后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SIG)水平和肝肾功能指标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到2013年共148例口服百草枯中毒的患者,根据预后被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中毒早期强离子隙、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指标的水平以及其他一般资料结果,并通过分析优势比(oddsratio,OR)以及建立ROC曲线比较强离子隙水平和肝肾功能指标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有效性.结果 异常的谷丙转氨酶(x2=10.257,P=0.001)、谷草转氨酶(x2=9.109,P=0.003)、肌酐(x2=10.257,P=0.021)、尿素氮(x2 =10.257,P<0.001)较正常的指标对患者预后有更高的死亡风险,SIG较ALT、AST、Cr、BUN对致死率有明显的ORs (P <0.05).在ROC曲线中,SIG、ALT、AST、Cr、BUN对死亡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708、0.724、0.603、0.625.结论 随着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的SIG、ALT、AST、Cr、BUN水平的升高,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且SIG对患者的死亡预后较肝肾功能指标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构建急性百草枯(PQ)中毒早期预后评价方法。方法:在APACHEⅡ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基础上,增加服毒量、尿检PQ浓度、白细胞计数(WBC)、碱剩余(BE)绝对值及服毒-入院时间5个指标的评分,构建急性PQ中毒预后评价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把患者评分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患者死亡风险,与实际病死率比较以验证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结果:71例患者通过评价方法评分为14~46分,平均(31.01±9.02)分。存活组为(20.72±3.86)分,死亡组为(36.61±5.27)分。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死亡风险方程:Ln[R/(1-R)]=-32.37+1.172×评分值。将患者评分代入死亡风险方程,计算死亡风险与实际病死率相比,二者接近。结论:构建的急性PQ中毒早期预后评价方法评分对于患者预后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24例APP伴MODS患者与19名健康人血浆ET水平,分析APP后MODS患者血浆ET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酶学、血生化等指标的关系。结果APP伴MODS患者血浆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死亡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血浆ET含量与APACHEⅡ评分、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ET参与了APP后MODS的发病过程,且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血浆ET含量水平可作为APP后MODS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肽素、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在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APP)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6例APP患者,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68例。所有入选者在入院后2 h、24 h、7 d内抽取静脉血3 mL ,检测和肽素水平,同时连续记录APACHEⅡ评分的数据。【结果】死亡组服毒剂量显著大于存活组,而抢救时间、首次灌流时间和灌流次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入院后2 h和肽素水平,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 P<0.05)。而APACHEⅡ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入院后24 h存活组和肽素降至正常,死亡组水平仍显著高于存活组( P<0.05),APACHEⅡ评分两组无差异( P>0.05)。入院后7 d死亡组和肽素水平持续不降,而APACHEⅡ评分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PP患者口服农药剂量与和肽素、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连续检测Copeptin及APACHEⅡ评分对APP患者预后的评估及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凝溶胶蛋白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北京医院急诊监护室的5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入院时检测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凝溶胶蛋白(Gelsolin),并记录24 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情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的转归,将5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和比较预测能力.结果 存活组31例,死亡组19例.两组比较,凝溶胶蛋白[(21.43±10.54) vs.(13.31±8.54),P=0.007]和APACHEⅡ评分[(19.2±6.86)) vs 24.6±8.9,P=0.021)]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凝溶胶蛋白和APACHEⅡ评分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凝溶胶蛋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 CI 0.599~0.851,P=0.004),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9 (95% CI 0.537 ~0.862,P=0.019),两者预测能力相当.将二者联合应用,预测的准确率可达到90%,有较好的互补性.结论 凝溶胶蛋白能够判断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较为准确的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补体C3和白细胞介素35(IL-35)在脓毒症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80例,其中脓毒症45例(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患者35例(严重脓毒症组)[单器官功能障碍12例(单器官功能障碍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6例(MODS组)、死亡7例(死亡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与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附属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存活组80例、病死组39例.记录患者入院即刻及入院48、72、144 h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CIRP、血乳酸(Lac)、血清肌酐(s Cr)、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R)及降钙素原(PCT)。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CIRP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估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8 d后,25例(23.4%)患者死亡(死亡组),82例(76.6%)患者存活(存活组)。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IRP、血Lac、s Cr及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CIRP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337,P=0.005;r=0.249,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1.138,95%CI(1.066,1.214)]、SOFA评分[OR=1.326,95%CI(1.174,1.478)]、CIRP[OR=1.322,95%CI(1.141,1.502)]及PCT[OR=1.055,95%CI(1.003,1.108)]为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CIRP、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5[95%CI(0.823,0.969)]、0.834[95%CI(0.726,0.913)]、0.798[95%CI(0.684,0.885)]、0.685[95%CI(0.562,0.792)]。CIRP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AUC大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AUC(Z=2.134,P=0.041;Z=2.348,P=0.026;Z=3.64,P <0.001)。CIRP的最佳临界值为2.6μg/L时,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73.7%。结论血清CIRP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入住ICU的严重创伤患者的创伤原因、部位、预后等进行研究。方法对2002年3月~2004年10月ICU收治的57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57例患者中车祸32例,占56.14%,为首位创伤原因,其次为坠落伤。创伤类型以骨折多见,其次为颅脑外伤。死亡组血钾、白细胞、血肌酐、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哥拉斯哥评分低于存活组。结论车祸是创伤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损伤部位为骨骼和颅脑损伤,APACHEⅡ评分对评估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为休克、颅脑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脓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NMEDS)对急诊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急诊科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急诊就诊并且明确诊断为脓毒症患者164例,随访28 d按照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116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4h内NMEDS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MEDS与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预后能力的比较.结果 死亡组患者在入院24h内NMEDS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13.4±1.8)vs.(5.8±2.1),P <0.01;APACHEⅡ评分相比较,死亡组(27.4±3.6)分较存活组(17.6±4.1)分高,P=0.003;NMEDS评分不同分值28 d患者病死率:≤4分为4.5%,5~8分为10.0%,9~12分为19.4%,13~16分为42.4%,≥17分为66.7%.NMEDS对患者28 d死亡风险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数值上较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01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NMEDS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是可以应用的危险分层评分系统,在急诊临床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