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护理措施的改进对预防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作用.方法 统计2005~2006年我院两次批量开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共计1 182例,其中2005年456例,2006年726例.对于发生眼内炎的例数将两组病例进行了比较和统计.结果 2005年发生眼内炎2例,2006年无一例眼内炎发生.结论 由于改进了护理措施,确实有效地减少了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从护理角度分析如何防治白内障术后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护理角度分析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 调查近5年来眼科2 363例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无1例患者发生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结论 严格执行完善的术前准备,避免术中使用的耗材被污染,正确消毒灭菌,同时严密监测灭菌效果,让患者在相对较好的全身状况下手术.认真做好术前、术后健康教育,严格执行医护人员手卫生要求,是减少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1996年10月-2005年10月接受治疗的117例患化脓性眼内炎儿童的致病原因、年龄分段、临床体征、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致病因素以眼外伤为主,占95.73%;发生年龄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主要发生在5~12岁,占89.74%;以农村儿童为好发人群,占87.18%.结论 眼外伤是儿童化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重在预防;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和球内注射抗生素的应用,儿童化脓性眼内炎的预后有所改善;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存患眼、挽救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红 《天津护理》2012,20(6):428-429
白内障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以下简称眼内炎)是指发生在白内障摘除术后6周内的眼内液或眼内组织的炎症反应。多数发生在手术后1~2周内,常致患眼失明,甚至丢失眼球。据统计2000~2003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率是0.265%,是90年代发病率0.087%的2.5倍,这可能由于自愈合透明角膜切口术式使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眼的相关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白内障手术的20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15例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占0.75%,男性患者8例,占83.33%。女性患者7例,占16.67%。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患有糖尿病、玻璃体有溢出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相关因素。经过研究发现,手术时间超过10分钟、没有在专业手术室进行手术和在麻醉剂开启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发生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患者自身的因素还有外在因素,对于外界因素要进行相应的干预,从而降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几率,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发生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分析3年来白内障手术流程中引发术后眼内炎潜在的不安全环节及防范措施。结果 3 440例白内障手术发生眼内炎4例(0.116%),3例6周内发病。其中糖尿病史者1例;伴有全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者1例;泪囊炎1例,术中囊膜破裂1例。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术后并发症,白内障手术眼内炎的预防包括临床评价各种危险因素、正确的手术步骤和术前术后抗生素预防。发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内炎只有迅速诊断和有效治疗才能成功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致病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收治的40例(40眼)感染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所致感染性眼内炎24例,内眼手术后眼内炎8例,内源性眼内炎8例.其中主要致病原因为眼外伤,占60.00%.40眼中17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术,9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或环扎硅压,8眼单纯接受玻璃体腔注药术,2眼接受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术,3眼单纯接受药物治疗,1例放弃治疗.治疗后6眼获得0.2以上视力,5眼获得0.01~0.2的视力,18眼获得手动一数指视力.结论:根据眼内炎的病情,及时应用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除术以及硅油填充,有利于改善眼内炎的治疗效果,但有效预防是减少感染性眼内炎的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眼内炎是眼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3%~1.2%,严重者可致盲,甚至摘除眼球.大量研究证明,来自眼睑和结膜囊的菌群是引起术后眼内炎的主要原因[1-2],术后眼内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穿透性的手术切口进入眼内.术前洗眼可有效减少眼表细菌的数量,是预防或减少术后眼内炎发生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步骤.洗眼主要清除眼周、眼表及结膜囊内的异物、酸碱化学物质和脓性分泌物,是眼科术前准备重要的护理操作之一,现将北京同仁医院一种规范化的洗眼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40-3741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切割术,根据既往有无眼内感染性危险因素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处理。患者的性别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术中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及表面麻醉剂的使用等因素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未见视网膜脱离。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通过注射抗菌药物,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以降低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菌谱、药敏性,分析影响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眼科住院的20 7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将患者分为感染性眼内炎组(n=83)和非感染性眼内炎(n=20 667)。统计其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标本中致病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记录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眼科手术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ROC检测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共83例(0.04%)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83例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株49株,阳性率为59.04%。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65.31%,革兰阴性菌占比26.53%,真菌占比8.1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加替沙星敏感性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吡肟敏感性最高,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对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  相似文献   

11.
化脓性眼内炎是眼外伤的严重并发症,因病原菌随致伤物直接进入眼内,使眼内组织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损害,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会引起视功能的严重丧失,甚至眼球萎缩.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十分有效的方法[1],我院2005年2月-2006年1月为30例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的感染来源及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眼内炎的发生。方法:制定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术前准备,加强手术器械和用物的消毒,在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和使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监督。结果:1150例白内障手术无1例眼内炎发生。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了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曾继红  何为民  陈红 《现代护理》2007,13(2):186-187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996年10月-2005年10月接受治疗的117例患化脓性眼内炎儿童的致病原因、年龄分段、临床体征、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病因素以眼外伤为主,占95.73%;发生年龄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主要发生在5~12岁,占89.74%;以农村儿童为好发人群,占87.18%。结论眼外伤是儿童化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重在预防;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和球内注射抗生素的应用,儿童化脓性眼内炎的预后有所改善;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存患眼、挽救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眼内炎是眼部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严重影响病人的视力。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大量开展,眼科医生越来越重视预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眼睑和结膜囊的菌群是引起术后眼内炎病原体的主要来源[1,2]。这些细菌可以通过手术入路进入房水和玻璃体成为引起眼内炎的凶险因素。聚维酮碘被证明能有效地减少眼表菌群[3]和使眼内炎的发病率下降[4]。术前与术后结膜囊内应用5%聚维酮碘是目前被推崇的有效预防眼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眼内炎(endophthalmitis)是指由眼内细菌或者真菌引起的房水或玻璃体液感染,其病程发展迅速会导致视力丧失甚至需要摘除眼球.因此,病因的早期和准确诊断是预防和治疗眼内炎的关键.常规眼内炎病原学检测包括房水和或玻璃体液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核酸、 抗体检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眼内局部病原微生物信息,有助于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2 000例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9例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滤过性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滤过泡漏造成的薄壁滤过泡的存在是发生眼内炎的最主要因素,及时修补滤过泡、有效控制眼压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结论加强青光眼术后的病情观察、注意用眼卫生、定期门诊复查、积极配合抗感染治疗,争取对滤过泡感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复习 1996年 6月~ 1998年 6月连续治疗的6 2例 (6 2只眼 )外伤性眼内炎患者。术式包括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眼内灌注、眼内异物摘除、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或巩膜外环扎及视网膜复位术。结果 :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6个月 ;6 2例眼内感染全部控制。 5 8例的视力有提高或保存了原有的视力 ;4例眼球萎缩。术后 8例发生视网膜脱离 ,6例行Ⅱ期视网膜复位术 ,联合硅油注入术 ,术后视网膜复位 ,其中 2例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再脱离。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应用抗生素和类固醇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各种眼内炎的致病原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3年元月至2005年9月发生的9例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病因素:外伤6例,6只眼,内眼手术2例,2只眼,眼外感染源通过血源性播散而引起的l例,2只眼。外伤引起的眼内炎,5只眼,经过抗炎,ECCE+IOL(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另1只跟治疗效果不佳引起眼球萎缩。内炎手术后发生的眼内炎患者2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IOL术后引起葡萄膜炎,经过散瞳抗炎,激素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视力有所提高。眼外感染源通过血源性播散(吸毒者通过血管引入大量的细菌和真菌)而引起的眼内炎的1例,患者经抗炎、对症等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眼外伤、内眼手术感染及内源性播散是引起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内病,重在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存患眼,挽救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对12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青光眼病人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包括抗增殖药物丝裂霉素的使用、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病人自身的因素等,提示临床应加强对青光眼滤过性术后眼内炎病人的病情观察以及健康宣教,告知病人注意眼部卫生,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对减少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观察和满意度调查。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0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共有2 634例患者。其中白内障手术1 258例1 359眼按照传统方法行护理(对照组),1 376例1 453眼白内障手术患者按围术期整体护理进行干预(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眼内炎的发病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10眼发生眼内炎,干预组只有1眼发生眼内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满意度92.29%,整体护理干预组满意度9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