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手术室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长时间暴露于多种危害因素中,如手术间噪声,各种放射线危害,与化学药物、化学消毒剂近距离接触,频繁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感染或者患上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即职业暴露[1-2].因此,对护士职业安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提高护理人员自身职业防护意识,最太限度地保障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对本院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同时提出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职业性损伤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1].手术室工作人员经常暴露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锐器损伤、放射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2],易导致各种职业性损伤.长期精神紧张度高,颈椎前屈位站立和不规律进食等因素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3],也容易导致神经衰弱、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胃溃疡等疾病.近年来,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各级医疗管理部门也日益重视.自2008年7月,我们建立手术护士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制度,从而减少了职业性危害因素对手术室护士造成的损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患者的逐年增多,护士在医疗机构中接触此类患者的机会也逐渐增多,护士成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锐利的剪、刀、缝针以及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再加上手术室工作繁忙、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易发生意外等特点,造成职业暴露甚至感染[1]。如何做好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一直是行业人士重点关注的话题。现将近年来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医院手术室因其独特的工作环境,是集多种潜在职业危险因素于一身的工作场所,而手术室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中直接暴露于各种危险之中,如日常操作中频繁地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刀、针、剪等锐器易造成伤害,甲醛、戊二醛等消毒液对皮肤、眼、呼吸道的刺激、电离辐射及X线的照射,再加上长期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性质,使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应受到医院管理层及所有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1].……  相似文献   

5.
临床护理人员、护生在配药过程中常发生安瓿割伤手指的情况.潘文芬等报道护理人员玻璃碎片锐器伤占37.8%[1].护士在掰安瓿时锐器伤占29.5%.张金华等报道实习护生安瓿玻璃割伤占44.8%,玻璃伤虽然没有直接暴露,但带着伤口继续工作,若再与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品接触,同样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2],对伤口的愈合及护士的身体健康不利.如果发生较大血管、神经、肌腱损伤者应立即给予压迫止血,在麻醉下行清创缝合术并予以休息,对未发生血管、神经、肌腱损伤但伤口直径为1cm左右的皮肤、皮下组织等浅表小伤口[3]根据消毒隔离原则也应进行积极处理.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普外科、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在配药过程中发生手部浅表切割伤采用一种简易的处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1].据报道,已知的可通过职业暴露经血液传播的病原菌至少有20多种,威胁医务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日益增多.特别是产科护士在接生、观察及护理产妇的过程中,极易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在进行会阴缝合、抽脐带血、静脉注射等操作时极易发生针刺伤.使产科护士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2].因此.加强产科护士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加强对手术室危险因素工作认识的重要性,降低工作中职业暴露带来的危险,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热情。目前多数医院将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以及防控措施等主要用来保护患者,以防止其发生医院感染。而对于经常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的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未予以足够重视。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做好职业防护,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降到最低。够有效地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是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由于手术室工作量大,手术病种复杂,手术室护士工作期间高度紧张,应急性强[1].现将洁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报告如下. 1 洁净手术室护士常见职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当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和经血液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等造成的医务人员医源性感染和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不仅是当前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和卫生学关注的两个重要课题,而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1].产科护士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2].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是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由于手术室工作量大,手术病种复杂,手术室护士工作期间高度紧张,应急性强[1].现将洁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报告如下. 1 洁净手术室护士常见职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手术室环境封闭,设备繁杂,护士接触锐器及进行各种复杂的操作较多,工作中存在较高的职业危险,主要为锐器伤和黏膜暴露,最常见的是感染血源性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1]。因此,加强职业防护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要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充分认识职业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切实有效地落实各种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心理因素手术室工作环境封闭,与外界接触较少,工作性质特殊,工作量大,连续工作时间长,而护理人员编制普遍不足,护士常常超负荷工…  相似文献   

12.
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是指医疗单位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接触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导致的暴露。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而通过职业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有3种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医务人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如手术配合中传递锐利器械如缝针、刀、剪等极易造成意外损伤,且在护理操作中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存在着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风险。2006年5-11月笔者对手术室护士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预防研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血透窜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环境,护士频繁接触暴露血液存在着大量的危险因素,如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多种血源性传播的传染疾病[1],现将常见职业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与相关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美国首次报道了医护人员工作中由于针剌伤而感染HIV病毒以来,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开始备受关注.2003年国内SARS的爆发,导致大量医务人员在救治SARS患者的过程中自身受到感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此引起了党和政府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法律法规[1].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临床工作中,如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紫外线、放射线、利器等,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室护理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暴露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5.
刘立凡  廖晓骏 《华西医学》2014,(8):1558-1560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就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手术室实习护士以女性为主,占97.7%;中专学历实习生最多,达53.1%;所有被调查者均未接受学校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未按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实习生占76.8%。该期间共有457人发生职业暴露,占被调查实习护士人数的44.7%,其中生物性职业暴露最多,占职业暴露总人数的38.5%。结论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不容忽视。加强手术室实习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增强手术室实习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36,自引:2,他引:136  
自1981年Mclormick等人首次报道了卫生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以来,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证实: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危职业群体[1].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资料[1]显示:到2000年底美国已有57名医务人员被确诊由于职业暴露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为此,同年在日本召开的以"护士职业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亚洲工作论坛中就特别提出要重视护士工作中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近年来,护士的职业安全问题在我国开始受到关注,也作了一些相关的调查研究,本文就国内外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AIDS)规划署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已有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3950万人.目前,我国AIDS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223 501例,其中AIDS患者62 838例,死亡报告22 205例[1].随着来医院就诊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不断增多,医务人员的职业接触机会也越来越多,已证实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HIV的概率为0.3%[2].由于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长期工作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第一线,从而使职业暴露感染HIV/AIDS的危险增加[3-4].推广和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是预防职业暴露感染HIV/AI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赵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15-7916
手术室是开放性治疗场所,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很多,近年来各种病毒性肝炎、HIV阳性患者的增多,使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掌握防护知识,制定防护措施,对有效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郝素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863-4863
手术室护士常进行有创操作,经常暴露于血源性物质中,加上工作繁忙、紧张、劳累,有较多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险[1].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了解危害并掌握其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血源性传播疾病已经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手术室护士由于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的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等,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是护理人员中最易受到血源性感染的人群[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