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期救治无效死亡2例,76例手术治疗病人获成功,术后并发脑组织灌注不良3例,肾灌注不良1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
杨胜娣  仇新娟  盛光杰 《全科护理》2014,(25):2365-2366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对28例主动脉病人进行急救护理,主要包括快速分诊、紧接救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有效控制血压和心率变化、安全转运、心理支持等。[结果]21病人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顺利送入病房,进一步治疗,4例病人转院治疗,3例病人因血管破裂死亡。[结论]加强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老年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行主动脉替换术2例,内科保守治疗8例;经积极抢救、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8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老年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4.
连丽虹 《全科护理》2011,9(13):1178-1179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急性期救治无效死亡2例,76例手术治疗病人获成功,术后并发脑组织灌注不良3例,肾灌注不良1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通过介入方法进行腔内修复术的治疗和配合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人支架置入成功,术后无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介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腔内隔绝的治疗和护理配合,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通过介入方法进行腔内修复术的治疗和配合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人支架置入成功,术后无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介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腔内隔绝的治疗和护理配合,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刘红俊 《全科护理》2016,(34):3607-3608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1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45例介入术后痊愈出院,5例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病人因主动脉夹层突发大出血而死亡。[结论]加强主动脉夹层病人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输卵管妊娠病人的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对408例输卵管妊娠病人进行救治与护理,重点是观察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纠正休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护理等.[结果]本组病人行手术治疗378例,保守治疗3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及时诊断、尽早手术、合理有效地救治与护理,是挽救输卵管妊娠病人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救治87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期间死亡3例,84例病人经治疗后出院。出院后随访,2例病人未加强控制血压发生主动脉破裂死亡,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嘱病人继续随诊。[结论]及时正确的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护理是保证病人生命及良好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杨春梅  陈丽芳 《全科护理》2013,11(7):631-632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高危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方法]对6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实施责任护士管床负责制,早期识别急性主动脉夹层高危因素,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疼痛的观察与护理、控制血压和心率、压迫症状的观察、排便管理、外出检查转运护理。[结果]治愈出院38例,好转出院22例,未愈自动出院4例,死亡4例。[结论]正确识别和评估主动脉夹层急性期存在的高危因素、实施规范的护理程序是主动脉夹层病人救治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效果的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的82例主动脉夹层病人,其中对照组47例,为成立胸痛中心前收治的病人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35例,为成立胸痛中心后收治的病人行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观察记录两组病人的确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治疗期间死亡率、急诊救治有效率、转运时间、治疗转归等。[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及转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急诊治疗期间病人死亡率(5.7%)低于对照组(10.6%),观察组痊愈出院率(87.5%)高于对照组(76.2%)。[结论]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实施为主动脉夹层病人的进一步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对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合并妊娠病人的监测重点及急救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0月5例主动脉夹层合并妊娠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病人均手术救治成功,均无并发症发生,胎儿均存活。[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合并妊娠病人实施急救护理是赢得手术时间、提高母婴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Orem护理系统及心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60例,采用心理测验量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入组病人的总体心理状态,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使用Orem护理系统进行护理干预及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出院前再次使用SDS、SAS及应付方式问卷(CS)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DS及SAS均较对照组降低,生命体征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积极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使用Orem护理系统进行护理干预及心理干预能淡化病人对疾病预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有助于病人回归社会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脊液漏病人行非手术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外伤性脑脊液漏病人行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无一例因耳漏、鼻漏而进行修补术,无一例发生逆行性颅内.感染,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外伤性脑脊液漏保守治疗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蛇咬伤病人的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蛇咬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5例痊愈出院,18例症状缓解后出院,12例经积极抢救治疗后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加强蛇咬伤病人的救治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介入治疗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成功救治的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合并ARDS的病人护理经过。[结果]经过积极的机械通气、抗感染抢救治疗,病人顺利拔除气管转出ICU。[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RDS均是临床急危重症,病死率很高。在抢救治疗中要求护士熟悉这两种疾病各自护理的特点,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按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ARDS护理常规进行操作,使病人早日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7.
28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StandfordA型19例、B型9例,分别给予手术、介入及内科保守治疗,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4.3%。结论:内科保守治疗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基础,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严格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以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观察.[方法]对12例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同时加强护理,观察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情况.[结果]病人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促进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下一步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谢辉  赵晓纯  张晓璇 《全科护理》2008,6(35):3296-329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介入治疗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成功救治的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合并ARDS的病人护理经过。[结果]经过积极的机械通气、抗感染抢救治疗,病人顺利拔除气管转出ICU。[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RDS均是临床急危重症,病死率很高。在抢救治疗中要求护士熟悉这两种疾病各自护理的特点,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按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ARDS护理常规进行操作,使病人早日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率中睡眠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脑卒中睡眠障碍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睡眠状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使病人了解睡眠障碍产生的原因,改善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