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指尖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数据,探讨CGMS是否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方法 选择30例HbA1c达标的短期住院患者,进行72h的CGMS血糖监测,同时用指尖血糖监测3d的FBG、三餐后2hBG、睡前及凌晨3点血糖 ,记录血糖数据.结果 CGMS与指尖血糖监测相比,可以更广泛地监测到血糖最高值、最低值(P<0.01),提高高血糖、低血糖的检出率.通过调整治疗,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达到24h的全面、平稳控制(P<0.05).结论 与指尖血糖监测相比,CGMS能够显示全面详细的血糖动态变化情况,较好地评估血糖漂移,为糖尿病患者制订更合理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72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32例空腹血糖〉16mmol/L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结果发现11例夜间血糖持续高水平为基础胰岛素不足;18例03:00以前血糖正常,03:00以后逐渐增高,为黎明现象;3例在00:00~03:00出现低血糖,后血糖开始增高,为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Somogyi效应)。  相似文献   

3.
蔡保芳  张文姣 《内科》2012,7(6):653-655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血糖监测的方法之一。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医疗研究所(NICE)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强调,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进行SMBG。现就这问题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住院病人72 h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均与医护人员共处,且需要受试者密切配合,详细记录各种生活事件,是进行强化糖尿病(DM)健康教育的理想时期,对于充分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优势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血糖控制的精细程度十分有益,但现在的做法还局限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结束后,针对3 d CGMS总的结果对受试者进行生活指导[1],如何在3 d监测期间进行个体化DM教育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30 例接受CGMS的本科住院DM患者安排了与3 d动态血糖监测同步的个体化DM健康教育课程,初步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联合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糖水平变化的异常关系。方法用酶法分别对2368例健康人和794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糖、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酵(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健康人群高脂血症发生率为22.5%,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的变化经统计分析:TG水平变化与血糖水平不断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h随血糖水平升高而不断增加(P0.05),HDL-C随血糖水平升高降低不显著(P0.05),LDL-C血清含量随血糖升高而明显增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低对不同脂质异常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调查发现,所有患者都有采用血糖仪在家进行监测,但血糖监测频率大不相同,17名患者每周都进行血糖监测.25名患者每月进行血糖监测,58名患者是选择不定时血糖监测,即感觉身体不适时再进行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7.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为何要监测不同时点的血糖?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  相似文献   

8.
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就诊的农村糖尿病患者600例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院外自我血糖监测情况。结果: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差,能1天监测一次或多次血糖的为2.2%。8.5%的患者每周监测过血糖。27.2%的患者每月监测1—2次血糖,62.1%人患者未监测血糖。结论: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差,对血糖监测认识不足,导致许多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不达标。  相似文献   

9.
门诊糖尿病患者200例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200例门诊糖尿病患的生活质量和治疗基本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填表调查和临床经验结合的方式了解患有关糖尿病的资料,接受糖尿病教育以及治疗的现状。结果: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与其接受教育(F=3.36,P<0.01)和治疗方式(F=2.79,P<0.05)有显关系。结论:应加强糖尿病患的教育和临床检测,对门诊患应灵活采用适合病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用SureStepFlexx床边血糖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3634例住院不同糖尿病分型的患者共203802次血糖监测数据中的低血糖发生的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两组或多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列联表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3634例(男/女:1805/1829例)。平均年龄为(59±15)岁。血糖监测共203802次,监测密度最大为早餐前(33567/203802,16.5%),最小在凌晨(17701/203802,8.7%),午餐前(21271/203802,10.4%)亦较低。共发生低血糖事件2453次,发生密度为1.2%。凌晨(506/2453,20.6%)及午餐前(406/2453,16.5%)低血糖发生率最高。有近1/3患者(1127/3634,31.0%)住院期间发生过低血糖,其中单次低血糖占52.4%(590/1127),2~3次低血糖为32.8%(370/1127),4次以上者达14.8%(167/1127)。以逐步筛选法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1型糖尿病(OR:2.478,95%CI:1.067~5.754)、多次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2.254(1.283~3.959)、三或四段胰岛素:2.307(1.310~4.065)、预混胰岛素:2.119(1.179~3.808)、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2.008(1.560~2.583)]。结论住院期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最多发生在凌晨,其次到午餐前,恰是血糖监测密度最少时段,关注凌晨及午餐前血糖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及HbAlc〈7.0%患者在控制血糖达标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爱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96-3497
血糖波动和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传统观点认为,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强化降糖治疗不但不能使糖尿病患者受益反而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2〕。尤其是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机体耐受力和血糖调节能力均有限,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血糖波动,如治疗不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进行监测,探讨患者血  相似文献   

12.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动态监测患者的72至80小时的血糖,了解胰岛素降血糖治疗患者的血糖变化。结果掌握患者监测期间的每隔5分钟一次的血糖。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动态了解患者血糖变化,帮助临床医师及时调整胰岛素降血糖治疗方案,避免恶性低血糖等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正>动态血糖监测(CGMS)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以CGMS数据为基础的血糖波动参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但是由于CGMS监测成本较高,操作相对复杂,不易在糖尿病人群中普及,而自我血糖监测(SMBG)操作相对简单,如果能用SMBG值来预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可大幅降低监测血糖波动的费用,同时也拓宽了血糖仪的应用领域。本研究比较SMBG值与反映血糖波动指标的CGMS值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波动特点.方法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组)92例和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青年组)58例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谱特征及老年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谱特征.结果 (1)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血糖波动系数(BGFC)增大[(2.68±1.00)mmol/L对(2.12±0.74) mmol/L,t=-3.691,P<0.001];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增大,早餐后分别为 ( 5.96±2.47) mmol/L对(5.11±2.44) mmol/L(t=-2.058,P<0.05),晚餐后分别为(5.17±2.15) mmol/L对 (4.16±2.28) mmol/L(t=-2.730,P<0.01);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延长,早餐后(112.5±29.7) min对(97.0±27.2) min(t=-3.225,P<0.01),中餐后(140.0±39.7)min对 (118.1±42.6) min(t=-3.195,P<0.01);低血糖发生频率增加(26.3%对5.5%,P<0.05);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增大,分别为(9.66±2.48) mmol/L对(8.40±3.13) mmol/L(t=-2.720,P<0.01);(2)老年组患者随HbA1c下降,低血糖发生率增加(P<0.05);随 HbA1c升高,血糖波动幅度增大;(3)HbA1c与空腹血糖(FBG)、日平均血糖(MBG)、高血糖时间比(PT7.8、PT11.1)、最低血糖(LBG)、最高血糖(HBG)、BGFC、PPGE、LAGE均正相关(r=0.899~0.289,均P<0.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BG、FBG、PT7.8与HbA1c独立相关(校正的R2=0.807,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大,易发生餐后高血糖和夜间低血糖,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波动特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Methods The 92 elderly patients with T2DM (the elderly group) and 58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T2DM (the non-elderly group) were monitored using th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ucose profiles of the two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of the different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level groups in the elderly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Results (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bA1c level between the elderly group and the non-elderl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on-elderly group, the elderly group showed the increases in blood glucose fluctuant coefficient [BGFC, (2.68±1.00) mmol/L vs. (2.12±0.74) mmol/L, t=-3.691, P<0.001], in 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 (PPGE) of breakfast and supper [(5.96±2.47) mmol/L vs. (5.11±2.44) mmol/L, t=-2.058, P<0.05; (5.17±2.15) mmol/L vs. (4.16±2.28) mmol/L, t=-2.730, P<0.01], in the time to postprandial glucose peak of breakfast and lunch [(112.5±29.7) min vs. (97.0±27.2) min, t=-3.225, P<0.01; (140.0±39.7) min vs. (118.1±42.6) min, t=-3.195, P<0.01], in the frequency of hypoglycemia (26.3% vs. 5.5%, P<0.05), and showed the 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 [LAGE, (9.66±2.48) mmol/L vs.(8.40±3.13) mmol/L, t=-2.720, P<0.01]. (2)In the elderly, along with decreased HbA1c,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aemia increased (P<0.05); And along with increased HbA1c, the amplitude of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increas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GFC, PPGE of breakfast and lunch, and LAGE among different HbA1c level groups (P<0.01, P<0.05, P<0.05, P<0.001). (3)HbA1c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BG, mean blood glucose (MBG), percentage of time at glycemia (PT7.8, PT11.1), the lowest blood glucose (LBG), the highest blood glucose (HBG), BGFC, PPGE and LAGE (r=0.899-0.289, all P<0.001).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BG, FBG and PT7.8 was the independent influential factor of HbA1c (adjusted R2=0.807, P<0.05). Conclusions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2DM are at a particularly high risk for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and nocturnal hypoglycemic episodes, CGMS could show glucose fluctuation characters of T2DM patients diurnally, and provide a clinical basis for reasonable therap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晚期整体血糖漂移趋势. 方法 受检孕妇分为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正常组、异常组及妊娠糖尿病(GDM)组,连续72h进行血糖监测. 结果 GDM组整体血糖漂移幅度、三餐前后血糖升高速度及幅度、低血糖及高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 结论 CGMS能够准确反映出GDM患者的完整血糖变化,可增强患者对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例2型糖尿病合并视神经炎、2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平稳下短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 4例病人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且血糖管理平稳,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虽然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很大,但只要合理应用,血糖亦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李老师患糖尿病多年,对糖尿病有较多了解,知道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因而与医生的配合颇为良好,各方面的治疗措施能够落实、坚持。唯独对运动锻炼不太热心,不了解他的人都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事事与医生配合良好的李老师。却对运动锻炼似乎不太配合,李老师的老朋友则都知道,原来他有过一次难忘的经历,令他对运动锻炼心存戒心甚至恐惧。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由于医生及病友的鼓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健康教育效果的中期影响.方法 老年T2DM患者88例,随机分为CGMS组和对照组(多点血糖监测组)各44例,CGMS组应用CGMS监测血糖72 h,之后采用快速血糖仪常规测量指尖多点血糖7 d,对照组常规测量指尖多点血糖10 d.结果 CGMS组、对照组空腹血糖(FPG)[(5.89±0.97)vs(6.76±0.18)mmol/L]、早餐后2 h血糖[(8.27±0.29)vs(9.36±0.41)mmol/L]、晚餐后2 h血糖[(8.74±1.75) vs (9.98±2.56)mmol/L]、睡前血糖[(7.65±1.26) vs (9.04±2.07) mmol/L]、凌晨3点血糖[(6.20±0.71) vs (8.90±0.57) mmol/L],血糖达标时间[(4.62±1.32) vs (7.51±1.28)d],低血糖发生次数[(5.20±1.21) vs (8.52±2.34)次],平均住院天数[(19.25±20.34) vs (25.66±21.60) d],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6.41±2.13) vs (8.02±2.04)%],糖尿病知识问卷得分[(22.13±1.94) vs (16.90±2.93)]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CGMS能更准确地提供血糖波动情况,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期的血糖控制和健康教育效果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柏建荣 《糖尿病新世界》2022,(22):178-180+184
目的 对比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以连续动态血糖监测与常规八段血糖监测方式监测血糖对预防低血糖情况的效果与优势。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76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划分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采取常规八段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节点血糖检测结果,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间节点血糖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时间节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采取连续动态血糖监测便于动态掌握患者血糖波动,可及时调整降糖治疗,同时操作方便,无痛苦,可有效预防患者低血糖问题,倡导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动态监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动态监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 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40 例新诊断、未经干预治疗的T2DM患者进行连续71(43~90)小时的血糖监测。 结果 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2, r=0.93, P均<0.001)。患者一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餐后2 h及中、晚餐后3 h。6 am~< 11 am是血糖高峰最集中(52.5%)的时间段,而62.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1 am~ <6 am。血糖>7 8 及11.1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6(37~100)%和62(8~100)%。血糖>7.8 及11.1 mmol/L的时间百分比与HbA1c(9.8%±1.9%)均呈显著正相关(r=0.74, r=0.76,P均<0 001)。 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