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恶性淋巴系统血液痛的疗效。通过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3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前期化疗基础上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观察造血重建、并发症及生存期等指标,以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该类疾病的疗效。结果表明:HSCT后11例患者(其中自体移植7例,异基因移植4例)造血顺利恢复,均能达到完全缓解(CR)。随访3年,5例NHL患者无病生存,1例NHL患者于移植后2个月死亡.1例自杀;4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K细胞型)移植后79天死亡,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无病生存,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剐于移植后第54天、第17个月死亡。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淋巴系统血液疾病的一个有效手段,但自体HSCT的患者尚有一定的复发率,而异基因HSCT患者有可能因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白血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研究提示,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具有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但其移植后免疫力恢复慢而导致的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常是导致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自体HSCT虽然并发症少,但其移植物内含有肿瘤细胞常导致复发率增加,同基因移植(syn-HSCT)无无肿瘤细胞污染,且移植后并发症少,但有同基因供者的机会非常少,所以相关报道甚少。现将我科诊治的2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扩增,培养至第3-5代用于临床治疗;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经化疗达完全缓解。2例行亲缘HLA3/6位点相合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同胞HLA全相合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4/6位点相合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5/6位点相合单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接受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后,行0.5×106/kg受者体重MSC治疗。结果表明,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均获造血重建,并发生皮肤、肝脏和胃肠道Ⅲ-Ⅳ度aGVHD,经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皮疹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胃肠道症状好转。患儿均未发生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目前患儿均无原发病的复发,均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于明峰  阮海涛  徐丽 《中国康复》2014,29(5):377-37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抑郁、焦虑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仅给予白血病移植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皮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SAS、SDS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美国Thomathe医生开展世界第一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距今已有50年了,HSCT早已成为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我国从事HSCT的儿科医生和单位也逐渐增多.2008年,中华医学儿科分会血液组成立了儿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亚专业组,标志着我国儿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时,客观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儿童血液病治疗的地位和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雷静 《全科护理》2012,10(27):2549-255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依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可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移植等;根据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又可分为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HSCT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也是治疗某些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代谢疾病尤其是某些实体瘤的根本途径。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质量是HSCT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白血病复发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然是移植失败的最重要原因。allo-HSCT治愈白血病并非完全依赖移植前大剂量放、化疗,更重要的是通过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达到的。但GVL常伴发GVHD,如何将GVL与GVHD分离,调控GVL效应成为目前allo—HSCT研究热点之一。我们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HSCT)已成为各类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之一,依据造血干细胞的不同来源可分为骨髓干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移植等,按照供体来源可分为自体移植、异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异基因移植)。HSCT患者在移植前给予大剂量的放化疗,以清除自身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再输入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达到造血重建的目的。在造血(血象)恢复前会有1周左右的  相似文献   

9.
徐丽  阮海涛  于明峰 《护理研究》2011,25(7):627-628
近年来对白血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研究提示,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具有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但其移植后免疫力恢复慢而导致的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常是导致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自体HSCT虽然并发症少,但其移植物内含有肿瘤细胞常导致复发率增加,同基因移植(syn-HSCT)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行HSCT的患儿1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7例和试验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干预。结果试验组患儿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及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程度、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住院时间、移植费用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护理中,对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类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后者,且父母作为供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依从性好,能够保证移植干细胞数量及预防原发病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移植成功率及长期无白血病生存率。目的:回顾分析父母供者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入选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采用"改良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环磷酰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和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植入成功。135例患儿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82(3.23-8.45)×108/kg,其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4.52(2.37-11.51)×106/kg。2干细胞回输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4.3%。33-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4.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7.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42.9%。4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42.9%,2年总生存率为51.4%,2年原发病复发率为34.3%,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提示对于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及不能及时寻找到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供者的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耿丽萍  宋丹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455-1457
目的探讨提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管理方法。方法将101例住院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根据患者所处不同阶段实施自我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疾病知识掌握和行为习惯方面优于对照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能够逐步提高其相关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促使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年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首选方法,但在中国多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无合适的供者,单倍体相合或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国内外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报道少见。目的:观察不同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10例(3~52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接受了亲缘HLA相合(2例),单倍体相合(5例),非血缘(3例)的外周血和/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5例患者同时联合了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预处理方案主要为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和抗人胸腺球蛋白,以霉酚酸酯、环孢素A加短疗程的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马利兰和CD25单克隆抗体;同基因的例5患者预处理方案为抗人胸腺球蛋白+甲基泼尼龙。输注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0.27~1.85)×106/kg。接受和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患者回输的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分别为(7.4~17.38)×108/kg和(6.09~13.68)×108/kg。结果与结论:除1例单倍体相合患者移植未成功,+36d死于并发症外,余患者移植后染色体及DNA指纹检测等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完全供者植入。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L-1,血小板计数≥20×109L-1中位时间分别为12d和13d;其中造血功能恢复快慢的趋势是同基因移植〉外周血或/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单纯外周血或/和骨髓干细胞移植,而亲缘HLA全相合的52岁患者造血恢复最慢。非血缘移植例1、6患者发生了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例2和例10患者发生了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后出现了局限性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余下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良好,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除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的例3患者移植后出现严重感染外,其余患者移植后再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出血。结果提示造血干细胞是安全,高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联合应用间充质造血干细胞者患者造血恢复快,移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d;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血液病的惟一方法。调查分析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糖尿病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 方法:①对象和分组:收集2003—01/2007—02武汉市中心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和外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转至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患者16例。根据干细胞移植术后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组6例,非糖尿病组11例,两组平均年龄45.2岁。②评估:分析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疾病状态(化疗次数、大剂量强化的次数、血压状态、糖耐量情况)、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用量及时间的关系,以及移植后糖尿病对患者的影响。 结果:1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出现5例糖尿病:术前有糖耐量异常者其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无糖耐量异常者。②年龄大于40岁、曾经多次使用过含有糖皮质激素化疗方案的患者,其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激素半年内撤离的患者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半年内未撤离者。③两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及血药浓度的情况对糖尿病的发生无影响。④糖尿病组对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影响。 结论:年龄大于40岁、曾多次使用过含糖质皮激素的化疗方案、糖耐量异常、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背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异常基因的检测中,但对于应用此项技术比较化疗与移植后疗效的研究尚未见大量报道。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化疗与移植后白血病患者的监测效果。方法: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二科2009-10/2010-10收治的白血病患者44例,收集标本85份。按照各自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案,分为治疗前组,普通化疗组,特殊药物治疗组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特殊药物治疗组包括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结果与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诊断与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方面较染色体核型分析更为精确;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特殊药物治疗组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阳性细胞百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和普通化疗组(P〈0.01),但特殊药物治疗组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与移植后1个月荧光原位杂交结果不具有相关性(P〉0.05);移植后1个月、1~6个月、6个月以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准确而有效的动态检测移植后患者的染色体变化情况,评价患者疾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背景: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经常需要血液制品输注支持,而患者对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的需求差异非常大,这主要依赖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类型和患者本身的疾病性质。目的:评价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输血的需求和数量。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01/2010-06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资料,包括移植的适应证、移植的类型、CD34+细胞的数量、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数量、费用、脱离输注时间以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红细胞输注的阈值是血红蛋白计数为70g/L,而血小板的输注阈值是计数为20×109L-1。研究分析了患者移植期间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的需求、输注量、输血费用,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中有14例(93%)患者,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中有35例(90%)患者显示了造血细胞植入和脱离输注证据。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取得脱离红细胞输注天数为14.6d,明显短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比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红细胞输注单位明显减少;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的红细胞输注费用明显高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输血花费昂贵,但却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需要更多的输血支持。脱离输注时间有望成为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黄海诗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8):1545-1549
目的:认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历史发展及其机制,讨论治疗过程中关于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问题。 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然后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和应用研究: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早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其适应证逐步扩展至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实体瘤和基因缺陷疾病等。②目前认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主要是建立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对原有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基础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重建。③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各不相同,与病种、病例的选择、预处理方案有关。 结论: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未确定可获得长期安全稳定临床效应的最佳移植方案。总体认为造血干细胞移植近期疗效显著,而远期疗效尚需多中心、多病例的临床研究和观察,以进一步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②只有在真正实现移植后的免疫重建,控制移植后复发,最终才能达到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术后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移植时、移植后、康复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为临床护理人员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的访谈方式,对接受治疗的11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并进行总结。结果: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的患者在整个病程中的情绪变化和自我调适方式存在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其心理体验主要有3个方面:(1)在确诊初期均有震惊、悲伤、困惑、不知所措等情绪以及对获取相匹配造血干细胞的强烈希望。(2)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巨大压力,包括对移植后疾病恢复的不确定感、身心的巨大精力消耗等。(3)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结论: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患者需要深切的情感支持,对其提供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背景: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合适的供者及快速查找到合适的供者有助于提高移植的成功率。目的:比较父母供子女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父母为供者的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父供子移植、父供女移植、母供子移植、母供女移植4组,对比4组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等。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均完全植入并获得造血重建,4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4组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年无病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父供子移植组、母供女移植组的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于父供女移植组和母供子移植组;同时父供子移植组和母供女移植组的2年无病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高于父供女移植组和母供子移植组。可见父母供子女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可行的,供受者性别相同比供受者性别不同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