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明胶海绵联合网状弹力绷带在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的止血效果。[方法]将364例进行 PICC 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2例,观察组穿刺后病人穿刺点覆盖明胶海绵,对照组病人穿刺点覆盖无菌小纱布块,两组病人均在无菌敷贴外套以网状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后至穿刺1周后局部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点渗血程度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ICC 置管后穿刺点采用明胶海绵覆盖并辅以网状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固定可预防 PICC 置管后穿刺点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方法及测量时机在塞丁格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行PICC置管的154例病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两组均以《西部护理联盟静脉治疗护理标准操作程序》中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流程为参考标准,对照组严格按照此操作方法及测量预置入长度的时机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操作方法及测量时机进行操作。比较两组PICC尖端位置达到标准定位的情况、病人的疼痛程度、置管后24 h内穿刺点渗液情况及扩皮、加压24 h穿刺点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人疼痛程度、置管后穿刺点渗液发生率及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西部护理联盟静脉治疗护理标准操作程序》中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方法及测量预置入长度的时机,改良后的操作方法及测量时机更有利于提高PICC导管尖端位置准确率,可有效降低病人的疼痛程度、置管后穿刺点渗液发生率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堵管、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静脉炎、渗漏、堵管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赛丁格PICC置管减少渗液的最佳扩皮角度。方法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568例患者,按患者住院号末位数的奇偶性分为纵向扩皮组和横向扩皮组。两组均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行上臂中段PICC穿刺,使用扩皮刀沿导丝方向做切口。纵向扩皮组:刀刃向上与皮肤纵向扩2mm切口;横向扩皮组:刀刃与皮肤横向扩2mm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渗液发生情况及首次渗液发生时间、渗液持续时间。结果纵向扩皮组发生渗液2例(0.7%),横向扩皮组发生渗液10例(3.5%),x2=5.22,P=0.02。两组扩皮方法首次渗液时间均在3~7d内,无明显差异。渗液持续时间,纵向扩皮组2例7~14d内停止;横向扩皮组3例7~14d内停止,4例持续时间超过1月,3例因固定不当发生导管外滑不能继续使用。结论纵向扩皮角度可降低穿刺点渗液的发生率,缩短渗液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姜珍  谢玉娟  徐旭娟 《护理研究》2012,26(21):1952-1953
[目的]探讨有效减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出血的方法.[方法]按住院病人接受PICC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38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管,干预组采取病人低枕平卧位并手臂抬高5 cm、穿刺针接生理盐水、穿刺成功后先注入生理盐水等措施,观察两组出血量.[结果]干预组置管时出血量明显少于时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的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中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24 h渗血的方法。方法将78例行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操作时对照组用手术刀置穿刺点上方与导丝垂直作1个3 mm的横形切口;观察组用手术刀置穿刺点上方沿导丝方向作1个3 mm的竖形切口。观察比较2组术中出血和术后24 h渗血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术中出血和术后24 h渗血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刀置穿刺点上方沿导丝方向作1个3 mm竖形切口出血少,术后24 h渗血少,能减少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自黏弹性绷带用于预防PICC置管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雪琴  郑霞  黄中英  曹慧娇 《家庭护士》2009,7(16):1424-1425
[目的]观察自黏弹性绷带用于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42例行PICC置管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PICC管置管成功后对照组采用常规3M透明敷料加纱布固定,观察组在3M透明敷料加纱布固定的基础上,加用自黏弹性绷带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PICC穿刺成功后12 h和24 h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12 h和24 h出血5例(23.8%)和8例(38.1%),对照组12 h和24 h出血19例(90.5%)和21例(100.0%). [结论]3M透明敷料加纱布再加自黏弹性绷带预防PICC置管术后24 h内出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血液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成功率.[方法]将6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塞丁格穿刺法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配合塞丁格穿刺法穿刺置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4.4%)高于对照组(54.5%).[结论]一次性采血针配合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病患儿PICC置管术,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瓜霜喷剂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2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6例,观察组采用西瓜霜喷剂维护,对照组按常规维护,观察两组病人带管期间穿刺点感染及局部湿疹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点感染及局部皮肤湿疹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西瓜霜喷剂用于PICC维护,能显著减少带管期间穿刺点感染及局部皮肤湿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PICC穿刺中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PICC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1.5 cm×3.0 cm,厚度约1 mm,其上用透明敷贴覆盖,1 h后将乳膏洗净,常规消毒皮肤后穿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PICC病人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明胶海绵联合网状弹力绷带在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的止血效果。[方法]将364例进行PICC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2例,观察组穿刺后病人穿刺点覆盖明胶海绵,对照组病人穿刺点覆盖无菌小纱布块,两组病人均在无菌敷贴外套以网状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后至穿刺1周后局部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点渗血程度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穿刺点采用明胶海绵覆盖并辅以网状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固定可预防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的有效止血方式.[方法]选择我科80例留置PICC接受化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置管后均用宽8 cm的弹力绷带包扎24 h,24 h后常规更换敷贴时研究组于穿刺点覆盖吸收性明胶海绵加无菌小纱布,对照组于穿刺点覆盖无菌小纱布,观察两组病人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研究组穿刺点渗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后常规更换敷贴时于穿刺点覆盖吸收性明胶海绵加无菌小纱布止血效果比仅用无菌小纱布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方法]将置入PICC导管的84例病人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肘窝为界,肘窝以上穿刺者为观察组,肘窝以下穿刺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2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置管时选择肘上静脉穿刺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藻酸盐敷料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出血的患者进行干预,探讨PICC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7月行PICC穿刺的10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采用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4Fr),穿刺后对照组用无菌纱布对折2次覆盖在PICC穿刺点的针眼处,观察组用藻酸盐敷料对折2次置于穿刺点针眼处,同样用10 cm×11.5 cm规格透明敷贴粘贴固定,比较两组PICC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不同时间点穿刺点渗血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采用藻酸盐敷料的止血效果优于单纯采用无菌纱布止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的改良赛丁格技术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中的微血管鞘内鞘扩皮法与传统解剖刀片扩皮法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4月—2015年6月300例血液科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微血管鞘内鞘扩皮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刀片扩皮法。比较两组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后疼痛感、穿刺点渗血、渗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B超引导的赛丁格技术下采用微血管鞘内鞘扩皮法行PICC置管,能减少置管的疼痛感及术后24 h内渗血、1周内渗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过程中不同扩皮方法对穿刺点局部渗血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9月入住本院肿瘤科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用21 G穿刺针穿刺成功置入导丝后,退出针头,然后采用导管包内自带的14 G穿刺针套在导丝外面,沿导丝走向送入至针头斜面(3 mm)入皮即退出穿刺针,然后置入血管扩张器/鞘组件,撤出导丝和扩张器,再从血管鞘内置入导管。对照组在成功穿刺置入导丝后用手术刀在穿刺点上方沿导丝方向作一3 mm竖形切口,然后置入血管扩张器/鞘组件,撤出导丝和扩张器,再从血管鞘内置入导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术后局部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局部渗血发生率为35.0%,对照组置管后局部渗血发生率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针扩皮法渗血、渗液发生率低,局部损伤小,愈合时间短,操作简便,护士易于掌握,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降低置管的风险.[方法]对我科2005年8月-2008年8月80例PICC置管病人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护理.[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77例,成功率为96.25%;导管破裂1例,送管困难2例,导管脱出1例,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穿刺点感染2例.[结论]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证、严格按照PICC的操作流程、及时对症处理可以降低PICC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海藻盐敷料治疗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疗效。方法对46例5Fr—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纱布敷料更换,治疗组给予海藻盐敷料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藻盐敷料治疗PICC穿刺点渗液效果明显,是治疗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研究设计,将我院肿瘤科需行PICC置管的129例肿瘤病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6例。两组病人置管后对照组常规采用弹力绷带缠绕加压止血;试验组在贴膜外穿刺点处以自制纱布块加压,将精确测量后的弹力绷带经修剪后(简称改良弹力绷带)环绕固定止血。观察两组病人PICC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量、持续渗血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PICC置管后24h内的渗血量和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证实,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方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量、明显缩短持续出血时间,可应用于临床PICC置管后穿刺部位的止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48例行PICC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仅实验组接受云南白药外敷,观察两组的止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的穿刺点渗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